一、地质旅游资源分类现状
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由于分类原则、标准、角度不同,其方案也多种多样。现将主要分类方案简列于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专门的地质古生物遗产景点工作组,于1993年对地质遗迹类型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案。即把地质古生物遗产分为13大类,每一类中分为若干类型,总称为景观类型,这是较全面的一个分类方案。
(1)古生物类,包括动物、植物、生物遗迹、层叠石等。
(2)地貌类,包括洞穴、火山、瀑布、山地、风化地貌、峡湾、岩溶。
(3)古环境类,包括古气候、全球环境变化。
(4)岩石类,包括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5)地层类,包括地质事件、层序地层、主要地层界线。
(6)矿物类。
(7)构造类,包括主要区域构造或主要构造现象。
(8)经济地质,包括所有矿床类型:侵入的、喷出的、接触的,如金刚石金伯利岩管、金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坑或采矿。
(9)其他,具有历史意义的地质景点。
(10)相关关系,板块构造。
(11)陨石坑。
(12)大陆和海洋尺度的地质特征,包括板块构造和它的边界等,如大裂谷、岛弧系。
(13)海底地貌,包括大陆架、海底黑烟洞、深海沟、海山、海底断层。
——《旅游地学概论》(陈安泽和卢云亭,1991)一书,将自然旅游资源分为5大组15类,而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其中的岩石圈旅游资源和水圈旅游资源两大组(表2-1)。
表2-1《旅游地学概论》中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资源开发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的地质旅游资源分为两类(表2-2)。
表2-2《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编.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35种,即: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有特殊价值的产物,峰林地质景观,碳酸盐山岳丘陵地质景观,高山钙化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土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沙漠地质景观,花岗岩地质景观,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海岸地质景观,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古冰川遗迹,冻融地质景观,峡谷,瀑布,河流地质景观,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具有特殊意义的泉,地震遗迹,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陨石堕落遗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矿、古冶炼遗址,古烧瓷遗址,古窑、岩画及摩崖题刻,其他地质景观,多种地质景观。
——陈安泽研究员提出一个可以满足各类需要的综合性地质景观类型划分方案,把地质景观分为4大类,19类,52亚类:
1.地质构造现象大类
(1)地质类:层形剖面、区域标准剖面、典型沉积层序剖面、事件地层剖面。
(2)构造类:典型全球性构造、典型区域性构造、典型中小型构造。
(3)岩石类:典型火成岩(区、体)、典型沉积物(区)、典型变质岩(区)。
(4)矿物类:典型金属矿物(产地)、典型非金属矿物(产地)。
(5)矿床类:典型金属矿床(坑)、典型非金属矿床(坑)。
2.古生物大类
(1)古人类:古人类遗址。
(2)古动物类:古脊椎动物埋藏地、古无脊椎动物埋藏地。
(3)古植物类:古植物化石埋藏地、古孑遗植物产出地。
(4)古生物群落类:古生物群落埋藏地。
(5)古生物遗迹或可疑古生物遗迹类:古生物遗迹埋藏地、可疑古生物遗迹埋藏地。
3.环境地质现象大类
(1)地震类:古地震遗迹、历史地震遗迹。
(2)火山类:古火山遗迹、现代火山。
(3)冰川类:古冰川遗迹、现代冰川。
(4)陨石坑:古陨石坑、现代陨石坑。
(5)其他环境地质现象类:滑坡遗迹、泥石流遗迹、地面沉降遗迹。
4.风景地貌景观
(1)山石景观类:花岗岩景区(点)、火山岩景区(点)、层状硅铝质岩景区(点)、碳酸盐岩景点(点)、黄土景区(点)、沙积景区(点)、变质岩景区(点)、其他山地景区(点)。
(2)洞穴类:可溶性岩石洞穴、非溶性岩石洞穴。
(3)峡谷类:峡谷景区。
(4)水景类:风景河流、风景湖泊、风景海湾(岸)、瀑布、泉水、温泉、泥石流及泥泉、其他水景。
——《中国地质旅游资源》(冯天驷,1998)一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类如下:
(1)山岳地貌旅游资源:如①花岗岩地貌景观;②变质岩地貌景观;③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④丹霞地貌景观;⑤砂岩峰林景观;⑥冰山雪峰景观;⑦岩溶山地景观。
(2)岩溶、洞穴旅游资源:①溶洞;②峰林、峰丛;③高山钙华;④其他岩溶景观。
(3)河流、峡谷旅游资源:①风景河段;②峡谷;③漂流河段。
(4)湖泊旅游资源。
(5)泉水旅游资源:①明泉、冷泉;②温泉、矿泉;③奇泉、怪泉。
(6)瀑布旅游资源。
(7)海岸、海岸旅游资源。
(8)冰川旅游资源:①现代冰川;②古冰川遗迹。
(9)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①沙漠、雅丹地貌;②黄土及土林。
(10)重要地质剖面、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①重要地质剖面;②典型地质构造;③陨石坑;④地震遗迹;⑤崩塌、滑坡、泥石流遗迹。
(11)重要化石产地及古人类遗址:①重要化石产地;②古人类遗址。
(12)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①典型特殊矿产地;②古采矿、古冶炼、古烧瓷遗址。
(13)重要古代水利工程。
(14)石窟、岩画、摩崖题刻。
(15)奇峰异石。
(16)观赏石。
——《旅游地质学》(杨世瑜和吴志亮,2006)一书对旅游地质资源做了比较细致的思考,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科考/科普性、观赏性、商品性三大类,比较具有创新意义,其具体分类如下:
1.科考/科普性地质旅游资源
(1)地壳演化—地质遗迹类:①地质构造;②地层序列;③地质事件;④古生物;⑤古环境。
(2)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遗迹(新构造运动):①地震遗迹;②地面沉降;③地块抬升;④近代火山活动;⑤陨石及陨石坑;⑥滑坡;⑦泥石流;⑧崩塌;⑨侵蚀沟;⑩坡面侵蚀。
(3)经济地质—人类地质活动遗迹(人类活动对地质的干预):①典型(特色)矿床(类型);②矿产开发遗迹;③典型水利工程。
2.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
(1)第四纪—现代地质景观:①岩类山岳地貌景观;②地质构造地貌景观;③侵蚀/蚀余地貌景观、岩溶景观(喀斯特)、丹霞地貌、峡谷景观、淋溶景观、风蚀景观、洞穴景观、侵蚀阶地、奇峰异石(象形山石);④盆地谷底。
(2)雪山—冰川地质景观:①现代冰川景观·雪山景观·冰川景观·冰碛物景观;②消亡冰川景观(古冰川)。
(3)河流—湖泊景观:①湖泊;②河流;③峡谷;④瀑布;⑤泉;⑥洞;⑦暗河;⑧海(湖)岸;⑨海岛;⑩沙砾石滩。
(4)文物性地质景观:①摩崖字画;②石雕;③石窟;④名人石题(词);⑤石质文物建筑。
3.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
(1)观赏石(天然)。
(2)彩石、宝玉石。
(3)观赏石材。
(4)观赏矿物矿石。
二、本书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我们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定义可知,地质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学普及价值。为了人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景观的科学性,本书按照成景的地质作用类型,对地质旅游景观分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便读者在游览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在感性和理性两方面都能有所收获。
我们根据已有的地学知识,以内外力作用为基础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我们对外力地质作用采用其对地貌改造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我们将内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在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时,我们主要以该地质旅游景观所反映的地质作用过程为主要划分依据,对各种地质旅游景观进行分类,其分类具体方案如表2-3。
表2-3地质旅游景观分类表
该分类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一些景观具有双重属性,不易对其进行简单分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今后的研究思考中会对其进行完善。但此分类方法,对于不具备地学素养的一般游人能更好地理解地质旅游,理解景观的科学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而在深层次上实现寓学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