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刊文聚焦: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就业公平内容如下:
人才供需双方确实存在结构性矛盾,市场上在喊缺人,毕业生在喊找不到工作。从需求侧来说,有的用人单位不愿意做培养人的工作,人才与岗位要达到比较丝滑的匹配度,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大。从供给侧来说,有的大学生除了缺少工作经验和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就业观不清晰,对社会现实认知模糊,找工作带有盲目性。
学校要解决教学和社会脱节的问题,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环节,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流,考研、考公、考编、出国、创业,等等,都是出路,要精准施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自身影响力主动对接用人单位,收集用人信息,定向推荐学生。我认为,高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推向市场,并且根据市场反馈来决定如何教学。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资源对接,消除信息不对称。鉴于有的企业不太愿意承担育人成本,可以采取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录用多少毕业生,就给予多少税收减免。另外如果考公考编能够带头降低学历门槛的话,或者可以缓解考研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