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护理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紊乱,病人大都存在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情况。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沟通,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地医疗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因人而异,势力利导,进行心理护理。护士首先要十分注意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护理人员的严格要求。
1、在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几点
尽职尽责,态度和蔼做事认真负责,做到体态语言优美,面部表情平和易亲近,发自内心的为病人做实事,尽可能做到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又考虑到技术操作的要求。
热心、积极、主动的搞好医、护、患三者关系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外,还要尽可能让病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如:天冷时给病人加条毛毯,弄个热水袋,对病人多句问候,多点关心,让病人感觉多点温暖。
多了解病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充当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社会背景、经济状况都存在差异,躯体方面的任何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各类病人的心理变化差异很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尽量对病人的家庭环境、文化、生活习惯、病情、情绪状况等有所了解,这样就更能够促进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做好协助医生诊治、协调好医患关系在协调好医患关系之前必须先处理好护患关系,病人只有在充分信任你以后,才能够相信你所说的话、做的事,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采集到病人基本资料,更好的协助医生,帮助病人。从而促进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
做病人的知心人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浓厚的感情,理解同情病人,换位思考,想想假如现在是自己的亲人来看病,自己怎么做才能让病人感觉最舒服、最满意。
细心做每一件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使我们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但是有些差错,有些事故,则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就必须靠医护人员的高度自觉性和慎独精神以及严谨的医德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到既不违反各项操作的规范,又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利益着想[1]。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予病人多点关心,护理人员的举手之劳能在临床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俗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其次,它能减少医患纠纷,在平时工作中确确实实做到细心周道,将心比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就能更容易地化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再次,它可以减轻一些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些护理工作如:给病人翻身等一些非职业化的操作,患者家属完全可以替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家属便会自愿、主动地帮助护理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节省护理人员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劳动强度。最后,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够促进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医护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2]。所以,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而良好的生理状态,又可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造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疾病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大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金莲,石贞仙.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7-48.
[2]刘晓红.关于《护理心理学》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山西护理杂志,1998,(1).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如何将护理心理学运用到精神科护理当中》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精神科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相互影响及其规律,护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不同的心理差异,来运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随着医学发展,医学模式简单陈腐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的心理医学模式方向转化,人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生活方式将影响人的健康,因而精神疾病就变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在健康正常的情况下,大脑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适应社会环境,但是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不仅有躯体体征,其认识能力,情绪状态,个性心理特点等心理现象都会有所改变。因此精神科护士在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向生物心理护理大转变中,在护理体制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大改革中能适应需要,就必须学习护理学知识,由于精神专科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掌握精神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因此要转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观念使她们在护理精神患者时看到的不仅是精神疾病而主要的是人想到的不只是理性生物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而更要思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不仅要加强生理方面的技术操作,而且要善于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微细变化,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不同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活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1、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心理反应最集中的问题是对医院的一切都陌生,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也有的患者由于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故整日吵闹,护士要针对病员的心理,应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解决病员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环境,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并根据病情安排好合适的房间向患者介绍同室的病友以求互相帮助,护士应经常征求患者需求,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求得谅解。使他们在院期间能得到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2、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推动理智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病员在他们情绪稳定时一方面给予谅解,同时要向患者宣传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作案也要根据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以及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行为及攻击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对于拒食患者首先了解拒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有自杀企图严重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并且做到能够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其缓解症状。
3、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自知力恢复的患者大多数对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忆此期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把未来不利因素等考虑甚少;另一种则把未来人生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心病情反复发作,怕回原单位后不能适应环境怕同事亲友另眼看待,甚至觉得住精神病院以后难以见人,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产生自杀念头,而护士应向患者指出任何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都会有曲折,教会他们有生活的信心,又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对于后者护士应向他们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担心病情再次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他们怎样去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并帮助制定好家庭休养计划,在病员出院前通知单位有关人员送院,向他们介绍精神病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出院后能够保持正常人的心理水平,达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
总之,对精神患者的护理要细心周到,常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做好心理疏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由于幻觉、妄想、支配产生的症状,并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音乐疗法,加以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症状得以很快恢复。掌握好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在临床护理当中应想方设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暗示,应用综合语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明.最新精神疾病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控制及工作标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屠丽君,刘玉成.精神神经科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护理工作是医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相对隔离,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他的患者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凡进入监护室的患者家属均已被告知相应的制度并取得配合,但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患者家属的心理就会产生极大的反应,甚至会出现一些影响正常治疗、护理工作的行为及言语,使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也成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家属;心理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针对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和抢救的病房。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二是短期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三是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为了防止一切有可能的交叉感染,所以家属是严禁探视的,再者危重患者需要各种抢救及处置,家属在场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由于家属的过分担忧,心理上就会发生复杂的反应而导致行为的异常。
1 影响医疗护理的行为
冲动型 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医护人员便会及时与门口守候的家属沟通,但有些家属无法控制心中的焦虑情绪失去理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任何劝阻强行闯入监护室,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中断抢救工作,影响治疗。
多疑型 有些特殊情况,医生会允许家属短时间进入探视,他们会在护士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催促护士必须马上干这干那,如果动作一旦达不到家属要求的速度,家属便会大声对护士呼叫,而且言语中并不尊重护士所付出的劳动。有些护士无法忍受这种无端的非议和冤枉,便与家属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可是事后有的家属还会对护士进行投诉,从而造成护士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并且情绪低落,这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暴力型 这是最为严重、恶劣的一种,因为患者病情恶化,家属尚不能面对现实,竟认为是医护人员无能,再加上自控能力差,对医护人员态度蛮横,甚至进行殴打辱骂等人身攻击,并擅自闯入监护室进行破坏性行为,以抒发内心对患者死亡的极度恐惧及心理不适应。
自伤型 还有一些家属因为过度的担心、焦虑、激动过度而晕倒在监护室门外,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要救治家属,无形中扰乱了医护人员的抢救程序分散了医护人员的精力,延误了抢救最佳时机。
2 预防和处理护理冲突的对策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 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多一份责任多一些爱心,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又要关心照应好家属的心理感受,切实对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寻求家属对医疗活动配合与支持的最大化。
护士要锻炼较强的协调能力,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 护士在监护室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护士也是第一个通知家属的人,这就要求护士用简要、得体的语言与医生一道向家属交代病情及相关事项。当遇有医疗冲突发生的时候,就要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有效的稳定家属的情绪,以保证抢救治疗工作顺畅的进行。
医护人员也可以采取一些有预见性的防范 措施 在发生问题之前先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住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3 总结
通过对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以及医疗护理冲突的探讨,我们意识到监护室的工作不仅是单纯地进行延续患者生命而进行医疗护理工作的场所,还必须要考虑到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后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们在渴望得到最好的诊治护理同时还存有一定的不信任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及素质养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学活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做好面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感到恐惧、悲伤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缩短心理调适的时间,积极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为重症患者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文泉.ICU病人亲属干预及支持源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5):517.
摘要:目的 探讨"学案导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习结果的对比,进而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综合能力、学生对 教学方法 的认可度等方面对比P<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学案导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案导学;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向学案转变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
"学案导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鲜有报道。我院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大学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同时又具备多年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带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们把我院2012年招收的临床护理实习生3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0人为实验组,年龄为(±)岁;本科生40人,大专生120人,中专生20人;男生62人,女生118人。对照组180人,年龄为(±)岁;本科生41人,大专生119人,中专生20人;男生63人,女生117人。对两组护生同时行入科前统一培训。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培训成绩比较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体实施
方法 各临床科室进行临床带教时均由一名带教老师带实验组、对照组各1~3名护生。其中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具体步骤为设计"学案"(有预见性、指导性的特点);结合"学案"导入案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拓展; 自我评价 ;总结学习方向。对照组延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每周小讲课基础上随时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记笔记。
"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一个学习内容一个学案,据时间进行丰减;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思考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④方法化的原则:"学案导学"的重点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 的指导;⑤层次化原则:编写学案时注意将学习点也就是问题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整体、循序渐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案"导学的特点 通过"学案导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其所学知识、增强其对临床护理的整体性、个性化的理解及运用。
"学案"的内容 组成学案的编写要据实习计划为依据、据不同科室、不同实习阶段来进行设计,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构成;③学习方法;④技能训练。
"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已"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为例说明①设定"学案",提前2 d发放给护生相关信息,如:失血性休克的定义、病理变化、观察指标、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急救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②案例导入:结合具体患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思考。③任务描述:根据选定患者提出护理任务及健康问题。④学前准备:由护生自我完善有关"休克"的相关知识。⑤实践护理:在患者床旁进行体位、饮食、治疗、护理重点的实施及讲解。⑥能力拓展:留教学作业,如"休克发生后最先受累的器官、最后恢复的器官分别是哪个,为什么?如何护理?"。⑦自我评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做出自我评价,评价护理措施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⑧总结归纳,根据学习效果总结经验,重新制定个人学习的方向及重点。
效果评价
两组学习出科考试同时统一进行,包括理论、操作两部分。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由专科知识+基础知识;操作考试内容为各专科常见操作,如胸外科可选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神经外科可选气管切开的换药、循环内科可选除颤仪的使用等。
对于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为郭书芹等人自行设计的[2],见表1。
3讨论
对于目前护理人才短缺、医疗市场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丰富、实效的临床带教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理队伍。通过"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建美.我国学案导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学园,2013,(10):60-61.
[2]郭书芹,张海燕,林秀芝,等."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4(14):262.
[3]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 教育 探索,2010,9(4):51516.
181 浏览 3 回答
307 浏览 3 回答
228 浏览 3 回答
229 浏览 3 回答
201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3 回答
268 浏览 4 回答
193 浏览 7 回答
356 浏览 2 回答
355 浏览 5 回答
266 浏览 3 回答
245 浏览 3 回答
203 浏览 4 回答
269 浏览 6 回答
12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