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往是合作的基础,应积极创设交往机会,让合作能力在交往中得发展。幼儿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懂得合作,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而当前大部分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及日趋单元化的住宅,减少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是前提。1、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精神环境。一方面家长与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幼儿的小主人翁精神,放手孩子,让孩子走出去;或把别家的孩子,社区的人们请进来;在公共场合介绍幼儿,引导幼儿主动与人接触。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如教师可引导孩子讨论:“和别人在一起时,怎样做是大家喜欢的?怎样做是大家不喜欢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小结内容,以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2、幼儿园提供交往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交往的桥梁。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内容的不同,幼儿在尝试一起玩的乐趣中,合作能力也会获得发展。于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合作能力培养的目的,我为幼儿开设了“娃娃家、表演区、小医院、图书区等活动角区,并及时更换角区材料,充分为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如:在学习歌曲《秋天》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捡落叶,搜集布、毛线、水果网袋等废旧材料,要求幼儿协商,共同创作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的画。孩子们很感兴趣,马上讨论,商量怎么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用什么材料好,然后分工,开始作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互相交往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了合作,并从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再如,再过“快乐的圣诞节”中,我们组织了“如何让圣诞树美丽起来”这一活动,小朋友对这次的活动很感兴趣,有的准备做铃铛,有的准备做星星,还有的小朋友准备做礼物盒。可是小剪子、胶棒只为两个幼儿准备一套,这可怎么办?教师就引导幼儿讨论解决的办法,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于是他们在讨论后,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各自动手忙起来了。有的画,有的剪,有的粘,“如何让圣诞树美丽起来”给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也提供了积极合作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合作意识。3、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合作的实际环境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成人应首先做到处处为幼儿做榜样。如:教师在拿着大挂图给幼儿讲故事时,一个人是很难办到边拿着挂图边翻挂图,正当教师想办法时,另一教师走上前给予了帮助。教师相互协作给幼儿讲完了故事,教师的合作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他们也相互合作办起了“故事展示会”,有两人一组的,还有三人一组的:有的给小朋友讲故事,两个人拿着大挂图帮忙翻,下面听故事的小朋友都听的津津有味。二、结合游戏,让幼儿得到发展游戏是一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能让幼儿感到愉快的活动.为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教师请小朋友每人从家中拿一件玩具,启发引导幼儿如果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么办.例如:我们班组织里一次"娃娃家"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辉辉拿着锅子在前面跑,苗苗再后面追,我走过去问怎么回事.辉辉说"我想当妈妈炒菜,她抢我的锅子."我说"你想当妈妈炒菜,应该和苗苗商量呀,不要抢,这样小朋友才会给你呀."他点点头,一会就和苗苗玩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