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汉语;词语的文化含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论文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词语的文化含义在教学和交际中是难点也是重点,本文通过对词 语文 化含义的阐释,为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含义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通常能够反映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本质以及思维方式。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对该国家文化的了解对语言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汉语亦然。在汉语诸要素中,词汇直接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最基本、最活跃的成分。语言的文化本质决定了词汇必然承载着丰富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第二语言教学主要解决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以及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干扰这一问题,保证词语传递的信息畅通。 一、词语的文化含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通常将词语的意义分为两类:语言概念意义(简称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简称文化含义)。语言意义指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概括,是词典义,是不受交际者的主观意志和感情的色彩左右的客观意义。文化含义是附加在语言意义之上的意义,表示的是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价值以及所传递信息的文化特征。词语的语言意义体现的是语言的特点,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表达出的是词语的基本意义,比较固定,不会因人而异。例如:表示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生活用品等客观物体与现象的词语就属于这一类。文化含义却是超越语言意义的交际意义和心理意义,反映出的是词语使用者的主观态度、感情色彩和意欲传递的信息。人们的主观态度和感情色彩受到母 语文 化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生活习俗、行为规范、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制约。所以,词语的文化含义最突出的表现是文化不同,人们所赋予文化的背景意义、感情色彩和交际价值也不同,并且受到不同交际规则的制约。 二、汉英词语含义的对应情况 1、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也对应 这类词语多出现在指称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方面。例如:“太阳、月亮、空气”与“sun,moon,air”;“计算机、电视机、科学”与“computer,television,science”。不过此处的“对应”还是主要指语言意义的对应,在一定的语境中用于隐喻义时就不能说不同文化之间也一定会完全或基本对应了。 2、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皆不对应 这类词产生于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反映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物质文化,称为“国俗词语”或“文化词语”,国俗词语在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也称为“非等值词语”。如汉语中的“华表”、“太极拳”、“脱贫”、“下放”、“和谐社会”;英语里的“streak(裸跑)”、“hippie(嬉皮士)”、“punk”。 3、语言意义不对应,文化含义对应 在两种语言之间,有时对同一种事物或现象有不的表达方法。例如,“三伏天”对应于“dog days”,都指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中国文化中的“三伏天”是根据中国农历的季节变化确定的,一般指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英语中的“dog days”指“dog star”升起的时间。这两个说法充分反映了中英文化的不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 4、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此有彼无 许多词语在双语词典中都可以找到语言意义对应的释义,但是词典义对应的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形象或文化概念不一定也对应,甚至将一种语言的说法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对应词时,对译入语国家的人提供不了任何信息或者提供错误信息。例如:“单位”与“unit”,中国人常用“单位”表示自己或别人的工作机关、团体或部门,汉英词典将“单位”译成“unit”。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却难以理解其含义。其实,在中国,“单位”既是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各方面的需求,例如,可以享受廉价住房、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后,“单位”的作用不断缩小,然而“单位”的许多功能仍然存在。在可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单位”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作用仍然难以彻底消除。 5、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此无彼有 对于外语词语的语言意义,一般懂外语的人一看就懂了,即使不懂,通过查阅词典也可以知道。然而对于词语的文化含义和交际价值,不了解该国文化的人就真的难以理解了。例如,英语的“tea break”“coffee break”这两个词的语言意义很清楚,但是不了解英 语文 化的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些词的文化含义(a short pause from work in the middle of the morning or afternoon for a drink, a rest,something light to eat,ect)。这里的“喝茶”也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化含义:一是时间在午餐和晚餐之间;二是内容不仅有茶,而且有咖啡、点心;三是这种饮茶方式是家庭主妇间社交的常用方式,所以,要了解这类词语的文化含义,不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者的习俗是不行的。 三、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意义教学 词语的文化意义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得到重视。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词 语文 化背景意义的教学。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几乎是随着语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不过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往往会对其采取宽容态度。随着留学生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要求语言与交际并重,文化知识也逐渐渗入。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的文化意义,防止产生交际误解。 教师在讲完该词的语言意义之后,可以通过使用环境来揭示词语蕴含的文化信息。比如,在讲到“龙”的文化意义是,可以通过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古代帝王宫殿上大都刻有龙来说明:“(1)象征中华民族;(2)象征帝王”等。与英语中的“龙”(dragon)区别,在西方世界龙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或武断的产生一些不合实际的联想。因此通过具体使用环境,联系实际生活来揭示其文化意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避免发生交际冲突。 然后,对于此有彼无的词句教学时要进行慎重处理。在具体教学与翻译中处理中国文化独有的说法需要区别对待:一要做到意义和信息的准确传递,二要避免在讲述时使非本国文化背景的人产生文化误解或者导致文化冲突。对于那些当代社会流行但只反映中国文化,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化特征的说法,教授时要力避文化误解和冲突;对于那些中国社会流行但并不规范的说法,要酌情处理,能不译成外语时就不必翻译,如果是非译不可,需要加上背景说明和评论,以便排除文化误解;对于那些只针对中国人的标语、口号、公示和布告,可以不必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不仅因为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而且其基本单位词语中,沉淀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要真正掌握汉语,应该而且必须了解汉语的文化意蕴,深入、全面地掌握语义,特别是其中深层的文化意义,在教授外国留学生时进行必要的文化渗透便成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把开题报告改改就是文献综述。论文研究意义,研究的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参考文献的主要思想的罗列)。ok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思维特点和容易遇到的困难,并建议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法,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日本、韩国等国的留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本国语言中接触过一些汉字,有比较好的“字感”,汉字的学习和识记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那些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就相对困难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建立处理形象符号的机制。在他们看来,汉子就是一个个神秘的、无规律的图形,想要通过识别图形来唤起语音和语义,是十分困难的。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汉字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汉字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字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要合理的安排汉字教学的进度,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汉字,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语音和口语的教学,忽视了汉字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汉字教学法。
所谓“先语后文”是指在汉语教学的初期,先利用拼音进行教学,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之后,对汉语有了初步认识,再集中引入汉字。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期,更快地进入汉语语境,对母语是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因此,对这样的初学者,教师可以考虑在最初的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利用拼音进行教学,让学生迅速掌握更多的词汇,还可以巩固和规范拼音的使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适当向学生介绍汉字,不要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排斥心理,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象形字,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汉字教学做好铺垫。
“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开始汉字的教学,语音和汉字的学习同时进行,让学生同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给学生记忆汉字和词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由于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如果单纯进行语音的教学,学生会产生许多关于字义和词义的困惑,单凭字音很难区分。“语文并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汉语言的词汇规律,更早建立汉字识别的语言机制。对于有一定汉字基础的学生,比如韩日的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尝试“语文并进”,以帮助学生尽早跨越汉字学习的障碍。
二、汉字教学要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根据人的思维特点,简单、形象的汉字更容易被接受。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留学生,教师应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独体字进行教学,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形象化的汉字导入;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形成,让学生对汉字有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在进一步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汉字形声字众多的特点,引导学生识别汉字偏旁,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功能,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等,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汉字结构的理性认识,注意利用规律识别和记忆汉字。
教师在进行汉字结构的解读时,要注意解释的科学性,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联系,以免误导学生。另外,由于汉字的构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许多声旁和形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字音和字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不要让学生过度依赖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也不要让学生对字形的形成过程过分追究,以免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彭万勇。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马艳辉。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与词语教学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胥宇虹。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李莉。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5]张海燕。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研究[J]。理论界,2009(06)。
[6]赵明德。汉字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J]。汉字文化,2009(02)。
盘点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灵活选用随机渗透法、专题讲座法、跨文化实践和专题研究法等教学策略,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更多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加深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与策略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文明教学中的位置不容小觑,各类对外汉语教材均有选取动物相关成语,该类成语承载了中华民族所寄予的特殊情感与文明外延。基于对外汉语教材选词概略和语义角度剖析了对外汉语文明教学中该类词语的教学准绳,提出有关战略。
[关键词] 成语;动物;对外汉语教学
引言
成语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局部,含有动物相关语素的成语在成语家族中占有一定比例,花果的千姿百态和草木的枯荣规律承载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情感与文明外延。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兼具言语教学和文明教学的双重性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位置不容小觑。本文着眼于近年来局部对外汉语教材中选取的与动物相关的成语,对其选词概略、语义停止剖析,并讨论动物相关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准绳与战略。
一、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动物相关成语选词根本状况剖析
本文对《成功之路冲刺篇》《中级汉语阅读教程》《初级汉语阅读教程1》《博雅汉语初级翱翔篇》《初级汉语报刊阅读下》《汉语报刊阅读教程》《初级汉语阅读与写作教程》、《开展汉语初级汉语》《开展汉语初级汉语写作》和《新编汉语报刊阅读教程初级本》的词汇表停止统计,失掉各教材收录的动物相关成语如下:
(1)百步穿杨,势不可当,指桑骂槐,披荆斩棘,南柯一梦,无米之炊,九牛一毛,稍纵即逝,青红皂白,如火如荼。
(2)国色天香,花团锦簇,根深蒂固,草长莺飞,生气勃勃,闭月羞花,细枝末节,花花绿绿,花好月圆,归根结底,拔苗滋长,蜻蜓点水,入木三分,鸟语花香,如虎添翼,古木参天,独树一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已成舟,岁寒三友,借花献佛,含苞待放,天女散花。依照实指动物和虚指动物停止分类,其中第一局部的成语,势不可当、南柯一梦和稍纵即逝等明白指出了大自然中实践存在的某种动物,如竹子、黄粱、昙花等详细动物,即实指。第二局部例如花团锦簇、草长莺飞、闭月羞花和古木参天等成语并没有明白指出是哪种动物,而是提到了一类动物,即虚指。实指动物成语中紧紧抓住特定动物的特点或属性来运用,而虚指动物成语中紧紧抓住类属动物的特点或属性来运用[1]129。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虚指动物成语所占比例绝对实指动物成语比例较高,标明对外汉语教材在文明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局部,更倾向于从类属动物共同特点及属性动手。同时可以发现,这些教材中收录的成语中的动物,多与日常生活毫不相关,如米、粟、粱属于主食,其中三分之一的成语触及到花,阐明这些对外汉语教材在选词上倾向于贴近生活,易于教员在教学进程中展现实物的成语。
二、动物相关成语的语义特点剖析
从语义范围对本文所触及的动物相关成语停止剖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动手。
(一)字面意义
每个成语都有字面意义,字面意义是成语的根底,其引申义、比喻义都凭这个根底孳衍而发生[2]114。如:古木参天指的是陈旧的树木枝繁叶茂,高入云天。该类成语的意义反映在字面上,粗浅易懂。数量绝对较少。
(二)不同来源发生的意义
1.只要充沛理解成语的来源,才干确切了解成语所包含的语义,才干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成语来源普遍,分类办法众多。其中有来自书面零碎的,包括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情、名词摘引;还有来自口语零碎的,如官方俗语。以及借用外语而来的[3]132。本文触及的动物相关成语的来源次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寓言故事,如:(1)南柯一梦,指的是卢生整日为得不得荣华贫贱而苦恼,一次在邯郸旅店住宿。睡后做了一场享尽终身荣华贫贱的好梦。醒来的时分发现连店主人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的故事。比喻梦想的幻灭。(2)拔苗滋长,指的是一位现代宋人为了使本人田地里的禾苗疾速生长,将禾苗向上拔,后果禾苗反而疾速繁茂了。阐明事物的开展有起本身的规律,不能将客观愿望强加之。该类成语是寓言故事的稀释。寓言具有鲜明的挖苦性和教育性,经过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该类成语的特点在于功用上具有积极的寓意,给人以启示。
2.历史故事,如:(1)百步穿杨来源于春秋时楚国养由基擅长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后用百步穿杨描述箭法或枪法十分拙劣,并引申为身手十分高强。(2)闭月羞花中闭月指的是三国貂蝉拜月时,浮云将明月遮住,正好被王允瞧见。王允逢人就说,貂蝉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躲在云彩前面。羞花是指唐代杨玉环赏花时,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刻膨胀,绿叶卷起低下。宫娥四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原与沉鱼落雁相连,描述我国现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倾国倾城,宛若天仙。现指男子的容貌美丽。该类成语经过冗长的文字将事情停止稀释,多具有现实依据。绝对于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而言,该类成语并不侧重于挖苦和教育的`意义,而是描绘性、描述性更强,因此引申义较少。
3.诗文语句,如:(1)蜻蜓点水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诗,昔日龌龊缺乏夸,今朝放纵思无涯。春风自得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描述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察看一下。(2)草长莺飞出自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后来多用草长莺飞描述春天的美妙的风光。该类成语是从诗文语句中提炼出的精髓,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在写作中运用可以提升文采,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4.借用而来的成语,如:(1)稍纵即逝比喻美妙的事物或现象呈现了一下,很快就消逝。出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2)天女散花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部落。后多描述倾泻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该类成语所包括的语素多于佛、佛经相关,通常是佛教用语,但运用办法和习气是中国式的,所以原本的意思、字面意思以及如今常用的意思之间多有差距,了解和运用绝对较难。
(三)依据民族心思文明附加而发生的意义
言语是一个社汇集体的文明和心思的写照,汉民族看待不同的动物有特定的思想方式和表达习气。经过对动物形状特征和生长习性停止联想和想象,将特殊的文明信息和审美心思搭载在动物相关成语之上。动物与人类生活毫不相关,动物的千姿百态和枯荣规律极具特点,这些特征给人们以启示,从而发明出包括与动物相关的语素的成语。动物的形体特征给人以启示,比方粟最大的特点就是形体极小,所以人们发明了九牛一毛,含义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十分微小,微乎其微。势不可当古木参天等成语也属于这一类。动物的生长规律给人以启示。比方昙花开花十分美丽,但开花后马上繁茂,从花边开端展开到繁茂整个进程仅四个小时。所以人们用稍纵即逝来比喻美妙事物不耐久。岁寒三友草长莺飞等成语也属于这一类。在字面意义的根底上,经过民族文明心思的渲染,赋予了成语愈加丰厚的含义。文明附加意义之所以能充任言语价值的调控机制,其缘由在于文明附加义是具有民族性的,是一个民族运用言语时必定要加以运用和表现的[4]60。
三、动物相关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准绳与战略
依据动物相关成语的语义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进程中可以遵照以下教学准绳:
(一)动物相关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准绳
1.典型语素准绳动物相关成语有固定的构造方式和固定的说法,但少数动物相关成语的含义不单是字面的意思,其引申义、比喻义丰厚,并且在不同语境中能够出现不同的意思,充任不同的句子成分。言语教学的目的是培育留先生运用所学言语停止交际的才能,所以教员在讲授进程中应该选取常用的、典型的动物语素和搭配停止举例,设计语境,重复练习,加深留先生的了解。
2.文明比照准绳动物相关成语具有民族性,其中包括的动物承载了汉民族共同的民族文明心思和审美意趣。所以不同文明背景、社会背景的留先生在学习时能够由于母语国度没有该动物、母语文明中对该动物的认知与汉语文明中对该动物的认知不同而形成的文明负迁移。所以教员在解说进程中该当注重文明外延方面的解说,经过文明比照,引导先生分辨这种动物在不同国度文明中代表的含义。在解说时尽能够剖析、表现出该类成语的民族特征。引导留先生分辨出母语文明和中国文明中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记忆。
3.归结发散准绳教员该当引导留先生适时对所学过的成语停止归结。例如,可以经过树状图停止归结,以根底动物语素作为树根,每当学习新的与之相关的成语就添加一根树枝。这样利于留先生及时温习,温故知新。引导留先生经过归结成语发现其中蕴涵的规律,停止造句和近义词同义词交换练习,从而到达触类旁通,融会贯穿的效果。
4.温故知新准绳关于留先生学习进程中较难了解的以及运用进程中常出错的动物相关成语,该当停止记载,剖析留先生学习时的难点以及常出错的缘由,有针对性的停止再次解说和练习,停止稳固。例如蜻蜓点水常被留先生误以为是行走的马在看花,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并且这个成语后来的意思与如今常意图思相差较大。教员在解说进程中该当指出在现代汉语中走是古代汉语中跑的意思,蜻蜓点水,就是骑着奔跑的马看路边的花,由于马奔跑的速度很快,所以骑马的人不能看清楚每一朵花,只是粗略看一眼。所以这个成语如今的意思是粗略的察看一下。
(二)动物相关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战略
动物相关成语教学并不是一门独自的课程,普通在教学进程中会触及到,从而停止进一步的解释。少数动物相关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语义,所以留先生在运用时比拟拘束,这就需求教员在教学进程中依据该类成语的语义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战略,即直观展现、故事影像、引入原文以及文明导入。调动留先生学习该类成语的积极性。
1.直观展现。针对常用字面意义的动物相关成语,解说时可以应用实物或图片这一类直观的办法停止教学。对外汉语教材中触及的成语中包括的动物通常是生活中罕见的动物。在解说进程中,教员可以在课堂上向留先生展现相关动物的实物,或许率领留先生深化大自然和相关动物停止近间隔接触。让留先生对动物的外形停止描绘甚至描画,有利于加深印象。关于不易展现实物的动物,也可以借助图片停止展现。例如在解说古木参天时,假如校园里有古树,可以间接率领留先生前往观赏。假如校园四周没有适宜的树木,可以在网上找到中国著名古树的材料展现给留先生,从树龄、形状等方面动手,出现出古木参天的画面。针对该类成语的练习,可以将留先生分组,停止你画我猜你说我猜等游戏。这一环节不只直观生动,而且可以调动课堂氛围,有助于留先生加深记忆。
2.故事影像。针对来源于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教员在解说局部故事性较强的动物相关成语时,也可以详细解说成语的来源和面前蕴涵的意义,甚至可以由此引出其他成语,停止连接的学习。例如在解说百步穿杨时,可以用战国时期秦国白起将军意图攻击魏国,魏国的谋士苏厉觐见周天子,请周天子派使者劝说白起保持防御。使者依照苏厉的吩咐给白起将军讲述了百步穿杨的故事,以及养由基在做到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之后,有位智者指点他,一旦力气用尽,只需有一件不中,就会毁掉百发百中的名声,所以一个真正擅长射箭的人,该当留意坚持名声。白起将军听了这个故事,为了保住战无不胜的好名声,中止了对魏国的防御。在这一段故事里,还可以引出百发百中、战无不胜、百战不殆和适可而止等一系列成语,以及其中蕴涵的中国人崇尚中庸,适可而止的肉体。这一类成语通常还有丰厚的影像材料,例如电影、纪录片、动画和歌曲。教员可以将传统教学办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正式教学之前向先生展现相关电影、纪录片或动画,也可以在课前布置义务让留先生学习相关歌曲。针对这一类成语的练习,可以举行讲历史故事竞赛、编寓言故事竞赛,以及成语扮演竞赛。寓教于乐,让留先生在预备竞赛和停止竞赛的进程中自动学习。
3.引入原文。针对来源于诗文语句的动物相关成语,这一类成语文学性较强,多运用在写作中。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中的运用频率绝对较低。教员在解说这一类成语时,该当引入原文,适当引导先生对原文停止赏析。例如在解说草长莺飞时,引入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对原文停止翻译,引导留先生用本人的话描绘对草长莺飞一词的了解。教员也可以率领留先生对成语停止扩写,有利于留先生充沛的了解成语的意义及用法。针对这一类型的成语的练习办法多为书面练习,例如扩写成语、概括缩写成语、填空、连线等。这些练习可以反映出留先生对成语意义和用法的了解水平,也可以直观反映出留先生学习进程中发生偏误的缘由。
4.文明导入。针对借用而来的动物相关成语,这一类成语通常是被汉语化的佛教用语,了解和运用绝对较难。教员在解说时,应该停止充沛的文明导入,精心设计语境。例如在解说稍纵即逝时,可以设计如下语境:教员:同窗们喜欢花吗?你见过的最美丽的是什麼花:先生:喜欢。玫瑰花,茉莉花,牡丹花,樱花教员:有些同窗喜欢玫瑰花、牡丹花这些开花工夫很久的花,还有些同窗喜欢樱花这样开花工夫很短的花,谁来说说你为什麼喜欢花期短的花呢?先生:由于花期短的花很难见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物以稀为贵,所以我觉得开花工夫短的花更美。教员:教师晓得一种非常美丽的花但是它开花的工夫十分短,就是昙花,在夏天的早晨,昙花怒放,洁白无瑕,但是三四个小时就凋落了。所以人们用稍纵即逝来比喻美妙的事物或许现象呈现了一下,很快就消逝。那麼,同窗们看过流星吗?流星一呈现,就飞速消逝。而太阳每天都照射着大地。所以人们常说,流星的光辉只是什麼,而太阳的光芒才是永久的?先生:流星的光辉只是稍纵即逝。教员:稍纵即逝是什麼意思呢?哪位同窗可以再造一个句子?先生:比喻美妙的事物或许现象呈现了一下,很快就消逝。一位晚辈通知我,不要做稍纵即逝的人物。先生:烟花的美丽很长久,就像稍纵即逝一样。先生:太美妙的东西总像是梦,真是稍纵即逝。经过设计语境,留先生更容易了解稍纵即逝的含义,让留先生仿照例句停止造句,讲练结合,有利于达成运用成语停止交际的目的。
5.针对民族心思文明附加而发生意义的动物相关成语这一类成语是留先生在学习进程中最难的,在运用进程中最容易发生偏误的类型。留先生母语国度与中国的天文环境不同、习俗习气不同、民族文学传统不同或许宗教信仰的不同,都是留先生在学习这一类成语时的妨碍。所以教员在解说这一类成语时,应该侧重文明比照,让留先生更清楚地分辨出某一种动物在中国文明与其母语文明中的相反、类似和不同之处,及时停止分类总结。教员也可以展开课外专题讲座,选取典型动物,愈加零碎的引见成语和汉民族文明。例如在学习国色天香、闭月羞花等成语时,可以展开花与女性专题讲座,解说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以及表达习气赋予动物的意义。同时可以引入花容月貌、出水芙蓉和豆蔻年华等成语。针对这一类型的成语,可以经过词语辨析的办法停止练习,让留先生分辨母语与汉语中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含义,分辨汉语不同成语中同一动物的不同含义,以及留先生母语与汉语中相反含义的不同动物。这些练习有利于留先生加深对成语的了解,自动考虑这一类成语面前蕴藏的文明,经过对多个成语的剖析,停止归结总结,发现规律,从而融会贯穿。
结语
中国版图辽阔,动物品类单一,每一种动物都有特定的形状以及生长规律。中华民族将本人的历史文明、民族心思和审美意趣附加在动物之上,从而发生了动物相关成语,这些成语语义丰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员经过一定的教学办法和教学技巧,可以无效进步留先生对该类成语的学习兴味,提升学习效率,防止跨文明交际中呈现偏误,从而提升交际才能。
[参考文献]
[1]王荣文.浅谈包括动物称号的成语[J].中国市场,2011(40).
[2]李铁范,李亦嘉.六畜成语的文明言语学论析及对外汉语教学战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6).
[3]安丽卿.成语来源新议[J].凯里学院学报,2012(1).
[4]毛海莹.浅析汉民族生肖词语的文明附加义[J].修辞学习,2004(4).
176 浏览 4 回答
317 浏览 6 回答
299 浏览 5 回答
185 浏览 3 回答
282 浏览 3 回答
206 浏览 3 回答
129 浏览 3 回答
143 浏览 6 回答
203 浏览 3 回答
125 浏览 4 回答
292 浏览 4 回答
130 浏览 3 回答
230 浏览 3 回答
80 浏览 4 回答
300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