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 最佳答案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关注水资源,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 天气、气候与水资源 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气候系统中,水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调雨顺。 怎样才能期盼到风调雨顺?生态学家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就很少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能达到40%,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达到60%,这个国家将风调雨顺、美丽富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情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迅速,水资源面临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发出:“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30多年过去了,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在全国66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8座。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近 800亿公斤。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容乐观的是,在缺水的同时,我国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 从人口的增长上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上看,到21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开源节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更加尖锐;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看,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依法节水、治水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面对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解决水资源须加大执法力度,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首先要依法节水,这是解决眼前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措施。2002年8月修订公布的新《水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的口号已提了许多年,但缺乏约束力,收效不明显。现在应进入全民节水、依法节水的时代了。在全社会开展节水教育,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强制性节水。对于肆意浪费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治,切实建立节水型社会。 其次,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大气水的开发利用。向空中要水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另一条途径。我国人工增雨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展人工增雨的工作。1995年至2003年,全国有23个省共组织实施人工增雨4230多次,累计飞行9881小时,增雨面积达到300余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2100亿立方米,在减轻和缓解干旱对国民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第三,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解决水资源的长远与根本之计。森林与植被的破坏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因素。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消耗森林资源达86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过去全国的森林都砍了一遍。如今,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大规模盲目利用生态资源,使我国的生态资源质量急剧下降,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水资源涵养和调节能力严重不足。不断发生的洪涝、干旱和沙化三大灾害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将威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了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面前,加大执法力度,运用法制的手段严格约束和治理,应当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最佳答案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 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要求。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河长受到污染;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 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利津站共有21年发生断流,断流频率已达四年五断,共计断流1050天,平均每个断流年份50天,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90%。 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基本干涸,河口淤积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径流剧减,城镇排出的污水得不到稀释.形成不少污水河,被形象地称为:"无河不干,有水则污。" 调查表明,近30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 ●西北地区水环境恶劣 目前,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于涸现象十分严重,部分湖泊含盐量和矿化度明显升高,特别是西北湖泊咸化趋势更为明显。新疆博斯腾湖,由于上游修建灌溉工程,导致人湖水量锐减,含盐高的灌区退水又不断入湖,因此,该湖在短短的10多年内就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湖水矿化度上升了6倍,水面减少120平方公里,水位降低米。素有"绿色迷宫"之称的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艾比湖,因60年代在湖区毁林开荒,70年代截流断水,至今艾比湖湖面已由过去的1300平方公里减至600平方公里,干涸的湖盆已沦为盐漠。曾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咸水湖--罗布泊也已干涸。 ●湿地面积萎缩,生态蜕化 由于人口增长,耕地扩大,生态类型擅变,我国湿地面积严重萎缩。北大荒的连年垦荒使这块我国最大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443万公顷下降到190万公顷。如不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十几年内三江平原的湿地将丧失殆尽。 ●南方围湖造田后果严重 围湖造田是导致南方湖泊面积萎缩的首要原因。曾经蔚为壮观的江汉湖群因围垦而消失湖泊983个,面积减少2041平方公里,目前仅存湖泊83个,浩浩荡荡的800里洞庭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围垦面积达226万亩,淤积与围垦互为因果,导致湖区生态恶性循环。 ●地下水超采过量,引发环境问题 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和水污染加剧,致使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域性降落漏斗149个,漏斗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面积万平方公里,占超采面积的。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亿立方米,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有些城市还出现了地面沉降,造成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后果堪优 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此外,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7万多公顷。黄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达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 赢水污染事故频发。 近些年,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在1600起以上。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后,淮河再次发生污染事故,使蚌埠市70万人陷入水荒。近10年来,仅海河流域的水污染事故就达数百起,由水污染导致的地区间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阅读一份沉甸甸的水资源报告.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我国的水资源存在那些问题?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万亿立方米,地下水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了: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曾经有人说,地球应该叫做水球。因为当一个人在太空向地球了望时,他将看到一颗巨大的蓝色球体,因为他看到的是覆盖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因而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因为在表面积为 ×108平方千米的地球中大部分都是海洋、江河、湖泊只有 ×108平方千米是陆地,因而科学家得到了一个结论: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上的水有那么多,浪费一点也没有事,反正地球上的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全球虽然有71%为海洋,但是供人类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全球71%的海洋中,约有97%为海洋水,即咸水或其他人类不可用的水资源,而人类所需的淡水却仅占全球水量的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在第110位之后。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又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请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培养节水意识的措施 (1)大范围的实行在标准用水量范围内的普通水价,超出则加倍甚至更高的收费。这种方式可以有区域性,但方式要全国推广。 (2)不仅仅以贴广告画作为宣传节水的手段,也可通过电视或在重要的场合内提出来,要使人们觉得节水也是一种义务。 (3)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居民用水的方式也可改成投币式或读卡式。将水表换成带有感光仪器的投币孔,投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硬币后,水管里会自动流出相应的用水量。这种硬币需要人们自己购买。也可将水表换成读卡机,读人磁卡内的信息后,才会流水直至磁卡上的水用完。 (4)家庭中的下水管道的结构可以改变成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倒掉的水若可重复使用的话,可流人马桶蓄水池内,以供冲厕;也可流人固定的水池内,以供其他用途。例如:洗拖布、浇花等。那样,水的重复使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麻烦了。 总之,只要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中国淡水资源的节约不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我国的家庭节水潜力还很大。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让人须臾不可缺少而又随时可以忘记。人们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水的本身关心得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 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尽管水资源总储量达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养活着世界1/4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侧耳倾听,淮河在呐喊,黄河在哭泣,长江在叹息……水污染像一种持久的顽疾折磨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呼吁人类关注水污染,节约水资源,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呼唤着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所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当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由此可见,节约用水是多么的重要。 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学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时注意拧紧水龙头,做清洁时节约用水,在生活中与浪费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做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 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淡水万亿吨,而每排放一吨废水,就会污染8吨淡水,如果每年的废水排放量为5亿吨,那么我国的淡水只能维持700年,记得有一句保护淡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关注水资源,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 天气、气候与水资源 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气候系统中,水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调雨顺。 怎样才能期盼到风调雨顺?生态学家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就很少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能达到40%,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达到60%,这个国家将风调雨顺、美丽富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情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迅速,水资源面临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发出:“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30多年过去了,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在全国66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8座。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近 800亿公斤。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容乐观的是,在缺水的同时,我国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作为水纸的一个例子,最常见的是这个领域的期刊。你可以查查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河流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条河流,涓涓不息,流淌了多少年华,孕育了多少生命……在那样的长度中,我们或许都只是渺渺一粟。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用”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诗句来描绘黄河曲折蜿蜒、源远流长和奔腾千里的壮丽景象。而著名诗人李白,也曾在他的《将进酒》中也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同样描绘了黄河的壮阔,也表达了时光飞逝的感概。诗人杜甫则在他的《旅夜抒怀》中描绘了一幅“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夜月河流图,来抒发他内心孤寂苍凉的情感。苏轼更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借河流奔腾不息的景象,豪情壮志的谈论天下一代代不断涌出的豪杰人物。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都愿意歌颂河流?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都要借河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人们似乎总对河流怀有特殊的感情。或许,这是因为河流总是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缘故吧,因为生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离不开河流。我们灵魂中的文字,也离不开对河流的关注、歌颂和感概。
就拿人类历史最为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来说,古巴比伦发源于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条河,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而中国则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这些文明虽然发源于不同的地域,很是都有很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同发源于河流之畔。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人类的发源是伴随这河流的,河流孕育了人类,滋养着大地,滋润出了这古老的文明。所以人们对于河流,有些本能的敬畏和喜爱,看见流水,犹如看见了滚滚的历史,看见了奔腾的生命,想到了永恒的见证者。
所以,从古至今,从来不乏歌颂河流的诗人,也不乏描绘河流景象来抒情的人。因为河流,早已渗入了人类的血液和灵魂中,我们的内心有着和河流同步的呼吸。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去爱护我们的河流,保持对它敬畏的心理,感谢它赐予我们的生命。
只要人类不再钢铁机械的建筑与科技中迷失了方向,就一定能够顺着河流的方向找到出口和正确路。为了河流对我们亲切的指引,我们应在它们脆弱的时候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这样人类的明天才能看得到河流清澈欢腾的模样,看得到人类生命的澎湃和回归生命本质的质朴。
苏州河是一条穿过上海的又臭又脏充满糜烂气息的河。“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遍地狼藉的工地,破旧肮脏的驳船,阴暗斑驳的河桥,茫然失措的船民的脸,城市中流淌着的悄无声息的疼痛和麻木,这条河流和她穿过的城市在娄烨的电影里而扮演着一个无声的角色,“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导演娄烨用自己的声音来作旁白,将自己和这部哀伤的电影融在一起,跳跃晃动起来撕扯你的眼睛,犹如苏州河上涌动的黑色波纹。然后呢?当然是爱情。在这肮脏的河上,某座桥上,发生了凄美的爱情。凄美,曾经为多少人所不屑并排斥的词。但却能恰如其分地形容这场突如其来的爱情,而事实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更需要感动,而引爆感动的往往仅是以凄美触动的泪腺。犯罪、堕落、爱情、流浪。娄烨用一种唯美的手法表达上海,这块充满了暖昧产(息的脆弱土地上的快餐爱情。它忧伤而绝望,影片中多组运动镜头体现着主人公的焦忧,而这不可息止的焦忧中又夹着边缘人物的市井心绪,但所有忧愁迷乱终以美美的离开和马达的死趋于平静,如同苏州河,继续静静流淌,不带感情,等待着下一个故事发生。
上海,这座繁华的国际化人都市,仍然继承着她十里洋场的产派。那里的空气都弥漫着爱情的味道。两个陌生人会在一瞬间发生爱情,就如马达和牡丹。
马达是边缘人群的代表,电影逐步展现他的性格直到他的死亡。马达是饱满的、充分的,也是悲哀的。从退学到成为街头小混混,马达走人堕落的第一步,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渴望成就,富裕,满足,所以当那辆绿色摩托车出现的时候,他似乎看到了梦想的阶梯,他第一次骑着摩托车时露出的笑容就像每一个年轻人对未来慷憬的自给自足。但现实依然残酷,马达并未出人头地,而成为一个依靠摩托车送货的人,酒吧、盗版VCD成为马达单调生活的惟一点缀。
牡丹是一个令人心疼的女孩。纯真、美丽、活泼、顽皮,但因为家庭的破碎而缺少关爱,她的感情世界是苍白的,所以当英俊的马达出现,并对她表现出关爱时,牡丹毫无保留地付出了自己的感情,
但是马达最终还是为了金钱而背叛了爱情,他对黑暗的反抗在那个时刻显得如此苍白单薄。绑架还是如约进行了,对牡丹的爱情成为马达对自己最人的讽刺,似乎在金钱面前爱情一文不值,直到牡丹用生命去表达对爱情的执著时,马达才真正愿意摘下虚伪冷酷的而具,面对自己真实而热烈的心灵。人性就是这样复杂又简单,一切的转变和回归,只在一刹那间的领悟。
牡丹带着自己理想的爱情跳入苏州河,幻化成她渴望的美人鱼,为此,影片将本该出现的忧伤情绪转变为一种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仿佛让人进入一个澄碧洁净的童话世界,仿佛告诉人们在这样的繁华都市也有着忧伤凄美的爱情童话。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如果有一天你被爱情欺,那是因为你对爱情期望太高。
苏州河畔的美人鱼从未出现过,真实的美人鱼仅仅游走在马达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于是,便有了美美。
美美和牡丹是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女孩,都成为马达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好像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一样,一个男人的一生中至少有红玫瑰的热烈和白玫瑰的纯洁。马达从两个女孩那里找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在我看来,美美和牡丹其实是同一个人。也许那只是一个人的双面性格,一个人分裂的两面,娄烨对人的两而性也无能为力,也许用“从不撒谎”的摄影机才能表现出来吧。对于马达,美美成为牡丹的化身,美美让美人鱼的故事在一个乔暗、低劣的酒吧里作为招揽顾客的方式继续演绎着,但此刻观众并不会感觉粗俗和堕落,通过唯美的画面,美人鱼将美美和牡丹融合在了一起,浑然天成,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这种象征使马达在美美那里找到了化解内心痛苦和创伤的港湾,使他背负着十字架的灵魂得到暂时的安歇。而对于美美,马达的爱情成为她心中最高的爱情境界,但美美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牡丹,马达那份执著而悲伤的爱不属于她。她失落了,但她的精神被马达感染若,她找到了自己,她知道该如何追求属于她的.理想。
影片的人体意象是“女人似水”。看来能解释为“发生在水边的故事”不只是《水浒》。《苏州河》讲了关于两个女人的故事。她们就如水,妩媚动人,漂流不定。而发生在河边的爱情也不知会随河流漂向哪个方向。两对年轻恋人的故事犹如苏州河上相对驶来的两条驳船,它们在河桥下短暂相遇后,又沿两条截然相反的肮线远远走开。
“美人鱼”的出现让人坚信世界上还有童话。牡丹比童话里的美人鱼幸福,她和爱的人死在了一起,真正的天长地久似乎只有通过死亡来实现,还好对于生的人,我们不必痛苦,因为死只是生的一部分。
有人认为娄烨刻意安排了小美人鱼这样的造型,是在暗示西方文化己经不知不觉地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受着西方的文化渗透。是不是勉为其难,我不知道,也许有些人想得比导演想得还要多。我喜欢金黄的头发,白哲皮肤的美人鱼玩具,喜欢戴着假发穿着闪亮发光衣服在缸内自由游动的美人鱼,喜欢看牡丹涂上天蓝色的指甲油。因为她,我相信童话的存在性,就像到了上海我终于相信上海真有美人鱼表演的酒吧:片子是淡淡的黄色调,有若我喜欢的记录片的味道。整个色调让人一改往日对上海那种灯红洒绿的印象,觉得还是怀旧的城市,有着古朴的韵味。就连美美在霓虹灯映照卜的夜上海闲逛的那一段,也没给人以浮躁的感觉,相反虽然美美穿着红衣绿裙很蛊惑的衣服,给人的却只是一理暖昧而己,毕竟,黄色还是暖暖的颜色,给人的是一定的温暖,就好像轻轻流过心头上的苏州河。
感谢娄烨送给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故事。虽然有人说美美牡丹的双重身份像基耶斯洛夫基的《双面维诺妮卡》。摇动不定的晃镜头像极了王家卫的“招牌”:某处风格又抄袭了陈可辛或者是岩井俊二。但开头还是标明了ALouycs Film。他确定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独立电影制片人。中国内地需要一位导演把中国的城市展现给西方人看,不只是第五代的人最农村的故事。城市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娄烨说,城市像人一样总被各种各样好看的衣服打扮着,而他关心的是衣服卜面的东西——身体,还有血脉。苏州河,上海的血脉。
《苏》的配乐不是很复杂,但恰到好处,及时地烘托出剧情及变化发展。有电子乐的动感节奏,有摇滚乐的颓废气氛,有抒情乐的松弛渲染。但这是没法出原声带的音乐,因为它必须和故事结合起来,才有足够打动人的力录。
喜欢里面的声音。周迅粗粗的但极有磁性的嗓音,演美美多了份沧桑,演牡丹则显得可爱。贾宏生的北京腔调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尽管有人批评说讲述上海的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用北京话,但好听就是好听。娄烨的声音也好,就像慢慢讲述整个故事的摄影师,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声音和他的讲述一样清晰透彻。语调中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无所谓态度让人着迷。
在《苏州河》的海报上,周迅吹着一只深蓝的大泡泡,这只人泡泡居于海报正中,显得笨拙、沉重、摇摇欲坠。也许它终将掉卜来,沿着墙角滚到右边幽蓝的苏州河里去,垃圾与爱情将在月光卜现实的河水中漂流。
121 浏览 3 回答
105 浏览 7 回答
335 浏览 2 回答
140 浏览 2 回答
304 浏览 4 回答
219 浏览 3 回答
166 浏览 4 回答
131 浏览 3 回答
126 浏览 2 回答
271 浏览 5 回答
221 浏览 5 回答
328 浏览 3 回答
231 浏览 4 回答
148 浏览 5 回答
36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