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游博罗香积寺
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东风摇波舞净绿,初日泫露酣娇黄。汪汪春泥已没膝,剡剡秋谷初分秧。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散流一啜云子白,炊裂十字琼肌香。岂惟牢九荐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浆。诗成捧腹便绝倒,书生说食真膏肓。
江月五首(之一)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释义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 :六月里西湖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释义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张岱《湖心亭看雪》
释义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七律/与诗侣游惠州西湖(旧作)
读史先闻范蠡名,西施难觅柳青青。
花从圃内无拘发,鸟在蓬间得意鸣。
旧雨诗词歌物阜,新年景象构时平。
探春秘妙欣为伍,划向湖心舟自轻!
七绝】游惠州西湖见东坡联
段墙丝雨泪新痕,南国初凉白菊欣。
博士当年肠断处,楹留巧对悼朝云。
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平湖万斛珠",每当雨时,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
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
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 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
惠州西湖山水秀邃、旷邈幽深,秀色自然天成。
古往今来,吟咏赞颂惠州西湖的作品数不胜数,许多隽永词句与西湖风光融为一体,留传后世。仅《惠州志·艺文卷》收录统计,历代以来有关惠州西湖的作品多达666篇,作者239人,体裁涉及诗、词、文等,其中以诗词居多。
丰湖因东坡诗句改名西湖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早在宋代,惠州西湖已是中国最具岭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如此秀美山水自然会吸引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
“重冈复阜,隐映岩谷,长溪带盘,湖光相照。”北宋名臣余靖在其《惠州开元寺记》中对惠州西湖风景作了描述,这也是惠州西湖风景在文学作品中的最早记载。
北宋大文豪苏轼寓惠期间,钟情于惠州朴实的民风、秀邃的山水和丰饶的物产,曾写下了587首(篇)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大量描述惠州西湖美景的诗句。在“凉天佳月”夜,苏轼“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的佳句。
有人说,“此为题品惠湖美景之始”。清代归善学者黄安澜也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众所周知,惠州西湖最早名为丰湖。苏轼在其《赠昙秀》一诗中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第一次将丰湖称作西湖。
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因此,明代大学者张萱在其《惠州西湖歌》中提到:“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唐庚是继苏轼之后,谪居惠州的另一位宋代著名作家,写下《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描写了春游栖禅山暮归时所见的西湖景色风光。
明代涌现大量吟咏惠州西湖作品据《惠州志·艺文卷》记述,明代惠州人文兴盛,声名鹊起,涌现了大量描述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在现存诗文中至少有200多篇记写惠州西湖的景物和人物。叶萼、叶春及、李学一、孔少娥、陈运等惠州籍名人吟咏惠州西湖,曾写下《端阳西湖泛棹》、《游黄塘山庄》(二首)、《横槎小隐》、《玄妙观》、《点翠洲》等留世佳作。
其中明代惠州举人陈运著有《潇湘草》、《披云草》等诗集,有不少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六桥》诗,分别以西新桥、拱北桥、烟霞桥、迎仙桥、明圣桥、大通桥为题,描述了惠州西湖六座古桥。据不完全统计,明代至少有91位客籍名人踏足惠州,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孙蕡、祝允明、王守仁等。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南园五先生”之一的孙蕡“与二客自五羊城泛舟游罗浮。道出合江,访东坡白鹤峰遗址。
还,舣舟于苏堤下。登栖禅寺,留宿精舍”,写下《朝云百韵》、《白鹤峰》、《夜游栖禅寺》等作品,讲述游宿栖禅寺,梦遇葬于寺旁的王朝云,有感而赋百韵长诗的故事。
西湖棹歌成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清光绪年间,进士梁鼎芬写下《惠州西湖百咏》,成为百咏惠州西湖第一人。民国时期,广东诗人黄佐写下《全湖形胜》、《丰湖渔唱》等有关惠州西湖风景、名迹、人物的七言诗100首,结集成《惠州西湖百咏》。
随后余瑞春也著有《惠州西湖新面貌百咏》,收录《西湖酒店》、《月湾茶话》等七言诗99首。羊城有竹枝词,惠州有西湖棹歌。
一首首西湖棹歌,用方言独唱或对唱,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保留了许多民俗、风景,成为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的清代诗人、书法家宋湘家住丰湖书院,日夜与秀丽的湖光山色相对,写下《湖居十首》、《西湖棹歌十首》等田园山水诗,结集成《丰湖漫草》、《丰湖续草》。
宋湘以方言入诗,以白描见长,富于广东山歌的情调和韵律,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对惠州诗人的影响也至为深远。后来诗人陈寿祺、吴希仲、江逢辰等都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歌风调的西湖棹歌或丰湖竹枝词。
这些作品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到上世纪80年代,惠州西湖仍然是惠州文坛的重要主题。
《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惠州西湖诗集》、《玉塔诗情》、《惠州西湖》、《东坡与惠州西湖》等著作,以及大批诗歌、散文、美术、摄影作品,多以惠州西湖为记述对象。特别是省文史馆馆员吴仕瑞的《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是一部文化解读惠州西湖的学术专著,对惠州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做了深入系统的评介。
书中补全了49首张友仁《惠州西湖志》缺载的西湖诗词,解读历代诗人对西湖的作品,忆录和赏析西湖楹联,研究苏轼、唐庚、宋湘等外地著名诗人在惠州的活动和作品,考证西湖文物书记,记述惠州文人逸事、风土人情等。
惠州西湖山水秀邃、旷邈幽深,秀色自然天成。
古往今来,吟咏赞颂惠州西湖的作品数不胜数,许多隽永词句与西湖风光融为一体,留传后世。仅《惠州志·艺文卷》收录统计,历代以来有关惠州西湖的作品多达666篇,作者239人,体裁涉及诗、词、文等,其中以诗词居多。
丰湖因东坡诗句改名西湖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早在宋代,惠州西湖已是中国最具岭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如此秀美山水自然会吸引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
“重冈复阜,隐映岩谷,长溪带盘,湖光相照。”北宋名臣余靖在其《惠州开元寺记》中对惠州西湖风景作了描述,这也是惠州西湖风景在文学作品中的最早记载。
北宋大文豪苏轼寓惠期间,钟情于惠州朴实的民风、秀邃的山水和丰饶的物产,曾写下了587首(篇)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大量描述惠州西湖美景的诗句。在“凉天佳月”夜,苏轼“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的佳句。
有人说,“此为题品惠湖美景之始”。清代归善学者黄安澜也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众所周知,惠州西湖最早名为丰湖。苏轼在其《赠昙秀》一诗中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第一次将丰湖称作西湖。
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因此,明代大学者张萱在其《惠州西湖歌》中提到:“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唐庚是继苏轼之后,谪居惠州的另一位宋代著名作家,写下《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描写了春游栖禅山暮归时所见的西湖景色风光。
明代涌现大量吟咏惠州西湖作品据《惠州志·艺文卷》记述,明代惠州人文兴盛,声名鹊起,涌现了大量描述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在现存诗文中至少有200多篇记写惠州西湖的景物和人物。叶萼、叶春及、李学一、孔少娥、陈运等惠州籍名人吟咏惠州西湖,曾写下《端阳西湖泛棹》、《游黄塘山庄》(二首)、《横槎小隐》、《玄妙观》、《点翠洲》等留世佳作。
其中明代惠州举人陈运著有《潇湘草》、《披云草》等诗集,有不少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六桥》诗,分别以西新桥、拱北桥、烟霞桥、迎仙桥、明圣桥、大通桥为题,描述了惠州西湖六座古桥。据不完全统计,明代至少有91位客籍名人踏足惠州,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孙蕡、祝允明、王守仁等。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南园五先生”之一的孙蕡“与二客自五羊城泛舟游罗浮。道出合江,访东坡白鹤峰遗址。
还,舣舟于苏堤下。登栖禅寺,留宿精舍”,写下《朝云百韵》、《白鹤峰》、《夜游栖禅寺》等作品,讲述游宿栖禅寺,梦遇葬于寺旁的王朝云,有感而赋百韵长诗的故事。
西湖棹歌成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清光绪年间,进士梁鼎芬写下《惠州西湖百咏》,成为百咏惠州西湖第一人。民国时期,广东诗人黄佐写下《全湖形胜》、《丰湖渔唱》等有关惠州西湖风景、名迹、人物的七言诗100首,结集成《惠州西湖百咏》。
随后余瑞春也著有《惠州西湖新面貌百咏》,收录《西湖酒店》、《月湾茶话》等七言诗99首。羊城有竹枝词,惠州有西湖棹歌。
一首首西湖棹歌,用方言独唱或对唱,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保留了许多民俗、风景,成为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的清代诗人、书法家宋湘家住丰湖书院,日夜与秀丽的湖光山色相对,写下《湖居十首》、《西湖棹歌十首》等田园山水诗,结集成《丰湖漫草》、《丰湖续草》。
宋湘以方言入诗,以白描见长,富于广东山歌的情调和韵律,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对惠州诗人的影响也至为深远。后来诗人陈寿祺、吴希仲、江逢辰等都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歌风调的西湖棹歌或丰湖竹枝词。
这些作品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到上世纪80年代,惠州西湖仍然是惠州文坛的重要主题。
《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惠州西湖诗集》、《玉塔诗情》、《惠州西湖》、《东坡与惠州西湖》等著作,以及大批诗歌、散文、美术、摄影作品,多以惠州西湖为记述对象。特别是省文史馆馆员吴仕瑞的《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是一部文化解读惠州西湖的学术专著,对惠州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做了深入系统的评介。
书中补全了49首张友仁《惠州西湖志》缺载的西湖诗词,解读历代诗人对西湖的作品,忆录和赏析西湖楹联,研究苏轼、唐庚、宋湘等外地著名诗人在惠州的活动和作品,考证西湖文物书记,记述惠州文人逸事、风土人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