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陆朝阳出生于浙江东阳市画水镇。1997年,从画水镇中考入东阳中学,在东中期间曾担任实验班班长,获得过王惕吾一等奖学金和严济慈奖学金。
2000年,陆朝阳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在本科毕业后原计划被保送到微电子专业读研究生。2004年,本科毕业之后,陆朝阳被保送至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师从潘建伟开展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
2005年,硕士一年级的陆朝阳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把光学平台从科大西区搬迁到东区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重建实验平台,并且升级到具备操纵六光子纠缠的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陆朝阳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不仅成功制备了六光子纠缠态,而且在同一个实验装置中巧妙地实现了可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在理论上发展了有效的多体纯纠缠判定工具。
陆朝阳他的第二个实验工作,就是在国际上首次用光子比特演示了量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算法:肖尔大数分解算法。这个工作被英国《新科学家》和美国物理学会等国际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还入选了教育部评选的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2008年开始,受英国政府奖学金和剑桥海外基金资助,陆朝阳进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转向量子点单光子源和电子自旋操纵方面的研究。
2011年初,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同时,陆朝阳还入选了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Fellow(入选比例约1%)。感受到量子信息的潜在重大应用和国家对这个领域的日益重视,博士毕业以后陆朝阳随即回到祖国,希望推进国内相对薄弱的固态量子调控技术的研究,把这个领域做大做强,真正为国家所用。
回国后,陆朝阳28岁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正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量子先导专项子课题等。
扩展资料
陆朝阳的科研成就:
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篇),Nature/Science (5篇),Nature 子刊 (9篇),PNAS (4篇),Physics Reports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9篇)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70余篇论文,被引用6700多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单篇引用最高700次。
作为主要作者的研究成果入选了2015年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榜首(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科学成果首次入选该荣誉),两次(2016、2017)入选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国际光学重要进展,四次(2007、2012、2015、2017)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