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体的出现大大更新了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调动起来,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松弛其紧张的神经,达到音乐课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兴趣培养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音乐教学传统模式内容单一、手法单调、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宽度,竭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学生也因此获得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极大地开拓了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知识,身心受到熏陶。 一、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教师整节课就是播放乐曲,偶尔简单讲解。这就使得每到上音乐课,学生的头脑中自然而然就想到音乐课就是听听乐曲而已,简直就是催眠曲。对于乐曲表达的情感、乐器种类与配合等等,学生不甚了了。而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效果则不一样,不仅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能很快就调动起来,而且教师的劳动量减轻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通过多媒体辅助,再现乐队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服装道具、演员的动作表情等,有了音乐再现,视听俱佳,一切都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自然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到课堂氛围中去。此时此刻,学生会对乐曲每一乐段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容有较深的理解,真正实现“心赏”,用心来体会。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论文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论文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蒙眬、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有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高潮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三、让音乐美熏陶学生,让德育潜移默化 音乐教学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音乐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还要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1.设身处地,以情感人。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可以制作、演示课件,可以放映影音作品,新旧对比,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时期的歌女,生活境况截然不同,只有社会主义的今天,歌唱演员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于社会建设。 2.身临其境,感悟哲理。如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师可以演示“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的背景,播放作品,设计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在此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激发并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强烈情怀。 3.寻找美感,净化心灵。如欣赏冼星海《保卫黄河》,播放相关资料片,再现作品宏阔的场面,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全方位感受乐曲磅礴的气势,感受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让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震撼心灵,热爱美、追求美,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之情油然迸发。 因此,小学音乐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在反复欣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把美传递给学生,树立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美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