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轮值
宋海涛
《海川品车》
《路边停车场》投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现在的汽车变得越来越没有个性了。
同样的开发流程、相似的客户需求,加上来自于寥寥几家的部件供应商,还有平台化+模块化生产,现在的汽车看上去,如同一个牛栏里养出来的牛,皮下的肉纹虽千差万别,但看上去和吃(jia)起(shi)来(gan)的感觉,几乎分辨不出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下世界销量最大的两家汽车公司:大众和丰田。且不说大众车型与斯柯达、西雅特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平台关系,单就是大众在国内合资生产的各种轿车和SUV之间,如果不是干汽车这一行的,基本上是傻傻分不清的,而至于说驾驶感受,我曾经有机会在同一天内驾驶过所有大众旗下的SUV车型,可以说,除了旗舰级的途锐外,其余十多款SUV的驾驶感受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当然,大众的驾驶感受还是不错的),如果蒙住我的双眼,应该是感觉不出什么差异。
至于说丰田,甚至包括雷克萨斯,几乎所有的车型,除了尺寸大小不同以外,它们的造型风格相差无几,驾驶感受也是一样的平平淡淡,当然,会有人说,没有个性也是一种个性,况且丰田一直如此,但照样卖得好。但汽车如果没有了个性,那就真的只是工具而已。
其实这种问题不仅仅是这两个品牌才有,可以说,当下几乎所有的汽(电)车品牌都有同样的问题。以最近几年大热的电动车为例,虽然样子各不相同,但驾驶感受确实千篇一律,毫无灵魂的傻快傻快,静谧诡异的行车感受,伴随着顿挫严重的踏板感受,以及与生俱来的里程焦虑感,让电动车成为仅承载移动需求的基本工具。
造成这样局面的缘由有很多,你可以说企业为了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而大量采用平台开发、模块化生产,从少数几个形成垄断的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甚至是当下热门的移动共享出行模式造就了以需代产的反向生产需求,从而导致了当下的汽车,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看看我们最常用的手机,在智能手机问世之前,那确实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绝美的工业设计,最终都抵抗不过一块高清的触摸屏。
有人可能会说我吹毛求疵,车不就是用来开或坐的嘛,还要求什么个性。没错,如果它仅仅是个交通工具,那么我们不会对它有太多的要求。但作为伴随了人类一百多年,带来了陆上移动大革命的汽车,从某些方面来说,汽车,更是承载了人类的很多情感需求在其中。
我仍然记得在我最初迷恋上汽车的那个年代,每家品牌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家设计,大众的甲壳虫、丰田的MR-2、五十铃的VehiCROSS、福特的StreetKa、马自达的RX-7、宝马的Z1、奥迪的Quattro S1、奔驰的CLK……,就更不用说保时捷、法拉利这些超跑品牌了,那个时代的汽车虽然不够完善与完美,但却都无一例外的个性鲜明,优点与缺点俱都突出,每个品牌、甚至是每个车型,都有着属于自己阵营的粉丝,是真正属于爱车之人的时代,而当下,虽然现在的汽车更先进、更成熟、更完善、更智能化,但唯独缺了一样东西——灵魂。
未来的某个时间,当我坐在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共享电车内时,我想我会怀念那个个性鲜明的汽车时代的。
王钢
《风度》出版人
这个时代不是要求个性突出的,其实其它文化也是一样,人们把自己不喜欢的都归类为亚文化,这是不是一种歧视?燃油车的状况还好,其实电动车真的是抹杀了所有个性,因为除了壳其它都是一样的,其实壳子长得也差不多。人类的进步无疑是个性化和大众化交替进行的,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希望我们会等到个性化大爆发的时代再次来临,那是一种幸运。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Vlog”、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其实宋老师的感慨确实是因为太热爱汽车了,但汽车作为一个日常消费品,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关联着无数人的生活,自然也就形成一条价值链,所以绝大多数汽车生产出来一定是为了销售出去,才能维持这条产业链的存在。汽车诞生一百多年来,发展到每个阶段的汽车造型风格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那些个性十足的汽车往往是一种情怀的存在。虽然说现在电气化趋势不可阻挡,但说不定哪一款也就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个性车型。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问题是,你最终还是得坐在自主驾驶的车里,因为那是你自主的选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因为自动化是符合生物内核逻辑的。只要能不用亲自付出劳动的,就不会付出。从驱使牲畜,到驾驶汽车,一路下来几千年,都是这个脉络。鹰借助上升气流翱翔,鲸顺着洋流远游,都是如此。就连不会移动的树木,也懂得借风传递花香引来蜜蜂帮它授粉,引诱鸟吃下果实为它播种。这种根植在DNA中的本能犹如东去之水必归于海。自动化是必然,但是程式化呢?人类真的会陷入《美丽新世界》,而走向灭亡吗?还真说不定。但我认为不会。标准化与多样性,就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硬币两面。它或许有时偏向一方,同样有时偏向另一方。只要一方存在,另一方必在,而且,总是在物极必反地寻求动态平衡。电动车的出现,不是降低了多样性,相反,是提升了多样性。当下,汽车行业重又处在了二十世纪初那样百家争鸣的状态中。原因就是电动化。这是汽车行业的百年变局。其中,对于标准化的隐忧来自于汽车越来越移动终端化。如同一个大手机,标准化的硬件,通过不断的软件升级来改善功能。同样的操作系统,同样的app可以装入不同的车里,而同一辆车也可以安装不同开发者的app。同时也应该看到,模块化为多样性提供的机会也不小。电动车的滑板架构使车辆的构成又回到了百年前车身与底盘分离制造,自由搭配的时代,从而发挥了车的时装属性。车,本质上是容器,人对容器的态度是很注重多样性的。特别是容纳自身的“容器”,服装、房舍、汽车,都是这样的容器。历史上总有人妄图将之统一成一个规格样式,奈何人是生理上平等的几十亿群体,消除多样性的努力,无非来自某个个体自己的欲望,你想规制别人,恭喜你,其它几十亿人也是这么想的……
何毅
《超级马力》出品人
视车科技联合创始人
“电动车的出现,不是降低了多样性,相反,是提升了多样性”。我认同夏老师的这个说法。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屁股下面是利益。我们这个社会也是在“造富”与“扶贫”之间平衡,造富造的是个性化的人生,扶贫扶的是共性的温饱。如果没有特斯拉的出现,世界汽车格局依然会维持传统寡头时代。我们看到了身价1500亿美金的Musk的传奇,却不能忽略他生产的汽车看似没有个性,但与保有量庞大的传统汽车相比,恰恰是那么不同。本质与表象就是这么辩证
崔珺
“风格车评”出品人
对于传统汽车市场而言,文化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你看看现在汽车进入新能源领悟之后,那些100多年建立起来的文化面临着迅速的瓦解。因为对于新兴消费者而言,传统意味着守旧,他们渴望打破传统固有思维,所以他们在选择汽车产品上同样如此,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建立仅有3-5年的企业照样能够卖车,而且市值迅速赶超众多传统车企的原因。世界需要科技驱动,科技是可以改变历史进程以及社会形态的。你说他们市值这么高正常吗?肯定不正常呀,但是现实就摆在这里,你想否认都不支持。所以所谓汽车的多样性还是和消费多样性挂钩的,只要世界在进步,多样性就是驱动力之一。所以,即使是进入到所谓的无人驾驶阶段,多样性的则是抓住消费者的重点。
张立为
《名车志》出品人/主编
历史时代的变革,一直是少数人改变多数人的命运。无论是前进,还是倒退。至于汽车行业来讲多样性一直都存在着,只是在等待一个时间点的爆发。苹果公司成立了几十年,本来想打破微软的地位,结果呢大家看到了是诺基亚、爱立信等通讯巨头的退出。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表象,因为世界本身的变革就跟绝大多数人没关系,大家只要学会接受就好。世界一定会变,至于明天是不是晴天也不是由天气预报来决定的。以前说眼见为实,现在甚至你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学会接受,也许比反抗更容易。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玩平台应该没有比大众玩的更溜的了吧,事实上大众也在不断的尽可能简化平台,最近的信息是CEO迪斯决心要all in电动车了。有在大众内部工作的朋友也跟我说,现有的汽油车平台估计也就这么一直用下去了,未来的新车也就是改改外观内饰了。大众这种家大业大的都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宝马为啥就一CLAR还连电动车都覆盖到了,而丰田也是TNGA兼容所有车。一辆车的驾驶感受基本受制于平台潜力,平台就那么几个能不千车一面么。都知道汽车平台的开发成本惊人,有趣的灵魂也谁都喜欢,但是这个“灵魂”需要钱来喂出来啊。等过几年燃油车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了,大家也就不用对乐趣啊,灵魂啊有啥念想儿了,因为电动车开着感觉都差不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