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赏石家刘水先生
Giving expression to the feeling of Yu Hua stone
—Record of an expert of Shui,the expert in the visual stone
刘水先生,年过七旬,因患中风,半身不遂,现客居在临江的燕子矶公园内,伴着峭壁悬岩和奔腾不息的长江,健身、读书、赏石、写作,笔耕不辍,过着一种陶潜式的隐士生活。初识刘水先生,和常人一样,无特别之处。然而当我们走近刘水先生心灵世界,你会感受到一个平淡如水、波澜不惊的赏石大家背后,涌动着的生命激情与勤奋的活力。
如果你去问刘水先生,这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美?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雨花石最美;如果有人间他,你为雨花石事业呕心沥血,不图名利,是否值得和后悔?他会坦然地说,我很高兴,因为我从事的是一项值得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美好事业。
是呀,多好的回答。这是一个赏石家的胸怀,也是一个事业家的痴情!对雨花石文化的探求,对雨花石事业的执著,是他人生奋斗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六合是雨花石的故乡,刘水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六合人。少年时代,他就爱上的美丽的雨花石。参加工作后,走南闯北,但始终不忘故乡情雨花缘。到了知天命之年的上20世纪80年代,他几乎舍弃一切,与老伴李菊荣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雨花石王国,为弘扬雨花石文化,历经各种艰难,冲破阻力,扎实工作,无私奉献。1987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者,征集雨花石收藏者的藏石,拍成照片,分为山水、花卉、人物、动物、抽象、奇巧6大类,送到江苏古籍出版社,得到当时高纪言社长的支持,当即聘请他为特约编辑,与该社美编郭宝林、章跃达合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89年国庆40周年前,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大型图集《雨花石珍品集》,此书先后在香港、华东和江苏三次获奖,并被文化部外联局选为对外文化交流图书。
1989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雨花石收藏家珍品暨雨花石艺术家作品联展”开幕新闻发布会上,刘水首次提出弘扬“雨花石文化”这一主题。1990年,他与主办单位工作人员一道,到北京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中国雨花石展”,他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文字工作;这次石展观众络绎不绝,好评如潮,享誉京华。
刘水先生藏石
为了使自己真正成为雨花石赏石园地的行家里手,他既注重理论学习,又重视收藏研究,从实践到理论去发现和探求雨花石的审美价值。他认真学习一系列美学、文学、地质学等相关书籍,走访王朝闻等美学大师,加强与地质教授和全国石友的交流,拓宽视野,博采众长;而且还与石农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注意与他们进行赏石心得体会的交流,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积于时日,他的收藏和研究达到较高水平。
1990年,在首届全国观赏石研讨会上,他宣读了《雨花石的观赏价值》论文,首次提出了雨花石“六美”,即质地美、形态美、纹理美、色彩美、呈像美、意境美;此后,他又提出了“雨花石三胜”的观念:不是艺术品胜似艺术品,不是宝石胜似宝石,不是文物胜似文物;继而又提出赏石“十德”:为仁、益智、砺志、怡情、养性、寻乐、交友、弘文、健身、悟禅。1992年,他把多年的赏石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了《雨花石鉴赏》一书,这是一本研究雨花石成因、文化历史和审美特征的学术著作,特别是他提出的“六美”、“三胜”、“十德”和“天为艺术、人为艺术、天人合一艺术”三类艺术的观念很快在观赏石界流行,并在赏石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美学家王朝闻题字褒扬他“对美学提供新贡献”、“对群众美育提供独特贡献”;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武中奇赠他“雨花魂”墨宝;著名人士廖静文题字称他是“研究雨花石的专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均刊专文介绍他的事迹。1995年,他撰写《雨花石》电影剧本,由文化部投资,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译成10种外国语言,由文化部外联局,发至驻外使领馆宣传。1989年,他在《南京日报》刊文,建议创办“雨花石节”;1999年,应雨花台烈士陵管理局邀请,起草了“南京首届雨花石艺术节方案”,参与策划在南京雨花台举办的“南京首届雨花石艺术节”;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形成节日化。长期以来,他还为中国观赏石协会的成立,做了一系列有效的促进工作。
由于他为弘扬石文化尤其是雨花石文化,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因而荣获中国石文化专家研讨会贡献奖。先后被中国观赏石协会、江苏省观赏石协会、南京雨花石协会、北京大学奇石协会聘请为顾问。
刘水先生,历经沧海,保持本色,任凭乱云飞渡,坚守矢志不移。目前他正在撰写一本观赏石专著,用一颗赤子之心,孜孜不倦为观赏石事业作贡献,在润物细无声的悄无声息中,诠释着观赏石那无言而坦诚的旷世之美和奋斗不息的永恒信念。
刘水先生工作、生活的地方——南京雨花石文化研究院
中国观赏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