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 ,亦称箱庭疗法,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 ,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 (玩具 )的架子上 ,自由挑选小模具 ,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 (沙盘)里 ,创造出一些场景 ,然后 由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去分析来访者的作品。[1]沙盘游戏治疗以心理分析之无意识理论为基础,注重共情(Empathy)与感应, 在“沙盘”(Sandtray)中发挥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 实现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的综合效果, 便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特征。沙盘游戏治疗是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2]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已一个多世纪了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 ,人们便试图用各种理论去对它做出解释 ,精神分 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是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四 种理论。以它们为基础创立的各种治疗方法 ,一直产生着广泛而强有力的影响。 但随着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 ,他们发现由于心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的言语交流 ,而语言并非是儿童最擅长的表达工具 ,而且其语言的理解力水平也较低 ,所以 ,谈话治疗就比较困难。于是 ,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儿童较擅长的沟通媒介来与之交流 ,儿童游戏的价值便凸现出来了。游戏是一儿童探索周围环境的积极的活动 ,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 ,且具有趣味性、具体性、虚拟性等特点 ,能适应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所以 ,心理学家就开始将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治疗的沟通 具 ,游戏理论也就逐步应运而生了 ,精神分析学派的个性化说(荣格)便是其中的一种。 荣格的学生 Kalff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分析心理学技术—— 沙盘游戏。[1]沙盘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其最初创意来源于1911年Wells的“地板游戏”; 1929年 , Low enfeld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游戏王国技术”; 1966,Kalff将“游戏王国技术” 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 ,同时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创造出一种更为成熟的心理治疗的技术 ,并最终以“沙盘游戏” 来命名。此后,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 ,目前 ,在欧美及日本 ,沙盘游戏已成为最为时髦的心理分析技术之一 ,治疗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儿童 ,而是广泛应用于成人心理治疗中 ,一 些临床家也将该方法应用于非临床人群。如: 在学校、家庭、企业和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中的应用,整合了格式塔、催眠、角 色扮演等方法。还有一些治疗师在阿德勒自我心理学、家庭系 统治疗理论的背景下使用沙盘 ,使之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自范红霞1997年在国内发表第一篇关于沙盘游戏的论文 ,这一技术逐步被引入我国。经过近 10年的发展 ,沙盘游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性研究已取得到了一定的成 果,先后在南北一些高校建立了沙盘游戏室 ,长期应用于心理咨询实践 ,在心理治疗、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多拉·卡尔夫() 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瑞士。1944年,通过孩子之间的交往,卡尔夫认识了荣格的女儿莱格特(Get Jung-Baumann),并保持着终生的友谊。通过格莱特的介绍与安排,卡尔夫认识了荣格。1949年,作为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卡尔夫开始了她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6年的学习,并由荣格的夫人爱玛·荣格为其进行心理分析。[3]多拉 卡尔夫1954年,卡尔夫参加洛温菲尔德在苏黎世的讨论,深受启发,希望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于是,卡尔夫决定去伦敦跟随洛温菲尔德学习其“游戏王国技术”。1956年,完成了苏黎世荣格研究院所有课程与要求的卡尔夫,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不能获得荣格心理分析家的资格。于是,卡尔夫写信给洛温菲尔德,开始了她的“游戏王国技术”的学习。在此期间,卡尔夫还从师于维尼考特一段时间。英国的荣格心理分析家,以其儿童发展理论而著称的麦克尔·弗德汉姆,承担了对卡尔夫的指导。一年后卡尔夫从英国返回瑞士,她把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也致力于把东方的思想融会以更为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实践中。为了区别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卡尔夫用了“沙盘游戏”来命名自己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