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 汉魏间女诗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生卒年不详。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儿。自幼博学多才,好文辞,又精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末天下大乱,董卓入据洛阳,她起先被董卓军强迫西迁长安,接着又在兴平二年(195)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中度过12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207),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赎回蔡琰。蔡琰回到中原后,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曾回忆缮写亡父作品400余篇。 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五言《悲愤诗》,一般认为是她的代表作。诗篇描写了她亲历的苦难。全诗分三大段,一段述汉末大乱和自己被虏掠经过,二段写身处匈奴中的痛苦生活和被赎时情形,三段述归汉途中及回到故乡后的感受。诗篇叙事与抒情紧相融合,全篇流贯着深沉强烈的"悲愤"情绪。它是对汉末社会动乱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军阀暴行的血泪控诉。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颇不相合,不少学者认为是假托之作。《胡笳十八拍》始见于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后语》,不载于《后汉书》,在文体上同当时作品距离较远,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也是后人伪托的。(徐公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