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可总结为敏于行慎于言 语出《论语》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译文为: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中庸》名句如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成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诗经名句如下: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尚书》名句如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若网在纲,有条而紊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以公灭私,民其允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可总结为敏于行慎于言 语出《论语》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译文为: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中庸》名句如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成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诗经名句如下: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尚书》名句如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
没有……也不可能有
古代,商是末民,垫底的
偶然看到两则典故,一则说孔子的一个学生颜回,因为安贫乐道、恪守本份而得到孔子的赏识;而他的另一个学生樊迟由于向孔子请教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而被孔子斥为“小人”;另一则说孔子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严格地“因才施教”,不同“级别”学生间的交流也不多。
孔子“ 明贵贱、贬同异”的等级思想可见一斑。在他眼中,人与人是有严格的身份差别的,每个人安分守己,社会才能井然有序而不至于陷入混乱。这使我想起了美国哲学家Ch"W"Morris,他在《记号、语言与行为》一书中说,身份,作为人类社会组织活动形式的反映,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符号。我习惯将此作为关于身份的中性诠释。那么,孔子显然就有些偏“左”了。
一个社会成员存在的意义与行为方式,虽然与其所处的阶层相关,但是如果把对一个符号的认识,与对个大活人相对等,虽然是有失妥当的。回首中国民营企业主的身份与心路历程,可谓艰辛有加。多少年前当他们还是广受批判的对象时,社会对其的认识,便是从符号的角度出发的,如今他们被视为中国经济核心力量的群体,则更多的是从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参与角度来说的。
当从一种符号、一个标签、一副脸谱的阴霾里走出来,民营企业家可以与社会各个阶层相互辉映与交融,可以当选为两会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可以像广东中山的何伯权、梁伯强、胡文章一样站到大学讲坛上慷慨陈词,更可以到农村投资建厂与农民兄弟同甘共苦,与社会学家孙立平所提到的中国社会“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不同,这更是一种社会共融的标志。
如果孔子在世,且恰有机会作一次儒商、改行过一把民营企业家的瘾的话,我想“孔氏企业”的内部制度与规则肯定将是非常完善、异常条理的,至少激励与制惩措施清晰有加——好员工会被孔老板称为“君子”,而“不安分”的员工则会被骂为“小人”,然而也正是这种中规中矩,将扼杀企业的生命力,因为一个闭门造车、等级森严且寡于与社会各阶层交流的企业,很难想像能熟悉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
笔者自然不敢像前些天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的“惊世名言”一样拿孔子开涮(当然张颐武也可能是被抓了小辫子);既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物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很难跳出“以名为首”和“使名自命”的囹圄,我想表达的与倡导的是,企业界、学界、社会公众之间有无一个促膝交融的一个互动机制,是一个时代价值观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
这一互动与共融的“度”的把握,却也不失为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一大考验。在美国,有人将社会上形形 *** 的不同行业和职业概括为红、黄、黑三道。红代表即官道;黄代表商道;黑代表学道。三道泾渭分明,互不攀比,即使中途改道,也将严格恪守新道的游戏规则。遗憾的是,不少中国民企业主三道都想试水,结果“弄湿了鞋”,得不偿失,甚至锒铛入狱。
孔子作为“学而优则仕”的鼻祖,身上这一习气自然更浓。他原先一门心思从政,正如宋代张横渠所言,孔子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当他仁途不畅,人老而梦不能圆时,毅然弃政从教,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境中颐养天年。这当中客观的成份虽然不小,但仍然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学习——虽要与社会各阶层相互交融,但不宜舍本逐末、这山望着那山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