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表率,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之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注意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二、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书写的重要性书写习惯其实是跟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关联的。可以说,加强写字教育,其实也是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 首先,从学生的思想态度着手。让学生明白,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可以借用名言让学生懂得写好字的重要性。在适时的机会给他们讲书法家的故事。还可以给学生打这样的比喻:“字”是写出来给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好看,就好比一个人衣着整洁,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的作业课内课外一个样。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培养竞争意识。形式多样的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激励。1、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2、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小动物”。3、个人竞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评出书写星。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四、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1、基本笔画。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2、字的偏旁。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3、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 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在这方面也可以讲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内心深处对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
一、现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概述
自古以来,汉字的认知与书写教育便一直是学子们的必修课程,在《周礼》《说文解字叙》《唐六典》中,对此相关内容俱有记载。强调以字书与正体学习为主,尊崇规范、齐整、美观是官方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清季,受西化影响而产生的新学制得到了行政机关的大力推行。1902年以后,从清行政机关陆续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
中可以看到,学习书法已被纳入到了“小学堂”?的教育之中。例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的《钦定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功课教法》提到,高等小学堂第二年便有“习字”课程,内容包括“楷书、行书,兼习小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学科程度及编制章》明确要求,高等小学堂学生必须“习楷书,学官话”,教学内容系于“中国文学”科内。民国时期,革故鼎新,吸收西方的制度与理念成为一时的潮流。在这个大环境下,初等教育体制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书法教育也被更广泛地纳入到了新式学校中去,民国行政机关教育部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内容及目标均有详细的规定。比如,1913年教育部一出台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将书法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日用文字及普通文之书法”,明确提出“书法教学是‘国语’教学的一部分”,“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在中学阶段,书法教学亦被纳入国文课中。1929年和1932年,教育部两次改定初中课程标准,其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是“书法指导:课内略微说明用笔、结体及书法源流大意等,课外及假期中临摹大小字,先求整洁,次及美观,笔记与作文簿均需缮写整齐,并制止使用破体字,随时予以考证指导”。从目前可见的大量资料来看,民国行政机关教育部无论从宏观的学制布局,还是微观的教学内容安排,均对中小学书法课程作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只是可惜在政局动荡、国运危殆的年月里,这些规划很难实施下去罢了。其基本方思路还是延续了古代书学教育的理念,即书法课的基本定位为规范汉字的美化书写,教育目标也主要是为了致用于世。需要说明的是,从现有资料看,民国时期的中小学书法课并没有在“艺术性”方面有过多的要求,“整洁”与“美观”是其教育的主旨。
因此,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很重要。”这一指示得到了教育部的部分落实,为此教育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训练的通知》。《通知》下发以后,一些地区对写字课的训练是有所加强的。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尚处于复苏发展时期,各地的文化教育基础也是良莠不齐,再加上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总体而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其破冰之旅直到新世纪初方才起航。
二、教育部新政的出台
经济的繁荣是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21世纪初,教育部没有正式发文之前,在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书法课已经悄然得到局部普及与推广。地方成功的先行举措得到了越来越多高层人士对书法教育的关注与认可。2009年以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苏士澍、吴为山等委员数次对“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提出了强烈的呼吁。地方的试点与委员的议案最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极大重视,在2011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明确指出了大力发展“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后,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更是将中央领导的指示落到了实处。2011年8月,教育部正式向全国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与此《意见》相配套,2012年初,教育部出台了修订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了对《新课标》中有关书法的内容作出详细的说明,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还专门组织专家讨论并编写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2013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这一《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对于当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纲领明确阐释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与要求,并对书法课上的法书范本作了细致的规定。仔细解读《指导纲要》,可见贯穿其中的四条基本教育理念:即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根基是汉字素质教育、强化书法的传统文化内涵、重视汉字书写的共性美,以及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书法美。这四条理念我们今后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
三、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部系列文件下达之后,各地中小学在现有基础之上,大多设聘了专任书法教师,并开设了书法课。和前二十年相比,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整体氛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关注并重视书法课的风气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于此同时,全国近百家出版社也在“政策蛋糕”的吸引下,开展了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工作。如此超大规模的教材编写,恐怕在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是通过较为广泛的调研,我们认为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由于尚处于磨合研讨阶段,因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对将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问题集中在师资、学习场地、学习材料等方面,其中师资的问题最为突出。
我们发现在文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师资的达标率(在岗人数与技术水准)较高,而经济欠发达、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地区,书法教师的达标率则较低。
为此,各地教育部门除了人员编制的扶持外,一些高等院校还纷纷承担起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任。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自2012年起,便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培训工作。经过多期的课堂教学、技术训练与理论研讨,数百位书法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等高校院系也有相应的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客观而言,由于教育部政策下达的急迫而带来的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不对等性,中小学书法教师的缺口将在近几年内一直存在,该问题也亟需得到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书法专业院系的重点关注。
和硬件相比,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软件问题更为突出,这些问题涉及教育理念、目标、途径、方法等诸方面,从一定角度来讲,倘若软件问题解决不好,中小学书法发展前景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认识层面,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书法课的定位。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目标定位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的目标与出口又在哪里等都需细致思考。从《指导纲要》的精神看,书法课与语文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联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识字与书写的紧密联系。在古代,文字的“识”“书”教育是完整的。但在今天,由于现实环境中各种外因的影响,“识”与“书”这种原本很紧密的关系被割裂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常会发现当前的语文识字教育与传统书法之间的不少尴尬——笔顺的问题就很有代表性。目前公布的汉字笔顺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这一顺序的确立主要根源于汉字传统的书写方式,另一方面则与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公布的简化字方案有关。由于文化传承的原因,书法创作中的绝大多数笔顺是与规范汉字相一致,但还有一些特例。比如“左”与“右”字,规范汉字是先横后撇,而在书法创作中,“左”是先横后撇,而“右”则是先撇后横;又如“方”字,规范汉字的末笔是横折钩,而书法则是一撇;再像“成”字,规范汉字起笔为横,而书法则是撇画。以上所举的还是楷书,如到行草书,笔顺的情况就更加复杂。在一些笔顺上,规范汉字与书法创作之所以会不一致,原因有二。其一,在书法创作中,古文字的传统精神还是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而规范汉字在这方面则要少了许多;其二,在书法创作中,艺术性是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在遵循汉字共性美(匀称和谐)的基础上,书家会力求展现汉字书写的独特美感。基于此,书法作品在笔顺、笔形、笔势、部件诸方面都会与规范汉字有一定的不同。以部件为例,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有个“泉”字,该字“白”部(在古文字中像岩石的形状)中一横,和左右两竖都挨不上,是孤零零的一个短横。这样的写法如果在出现在语文生字课上,那绝对是错字。汉字的艺术性处理只是“识”“书”联袂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而在书法作品中的众多异体字更是在讲究规范的语文课堂亟需规避的。文字异体对于我们研究汉字与进行书法创作是非常好的材料,但对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书法教学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调研中,我们常会听到书法教师们的“抱怨”为什么“墓”字下面非要加上一个点?尽管在教材上已经对此做了“释字”说明,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询问“加点”的问题,又需费多少口舌才能说清楚。还有一些书法教师(主要是语文教师兼任)向我们反映:上午语文课刚刚给学生讲了生字的规范写法,而下午的书法课上却出现了“尴尬”的例字,这实在是件棘手的事情。
这些“尴尬”其实完全可以从教育定位上加以规避。书法课(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辅助和服务于语文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书写出规范而有美感的汉字,这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所以,我们并不提倡在书法课上过度夸大汉字书写的艺术性与个性特色,这一点也与《指导纲要》的精神相违背。基于此,我们在编写书法教材,或是讲解古代法帖例字的时候,也务须紧紧围绕着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常用字表》去入手。对于古代法帖中出现的大量异体字,建议在教学时最好慎用。但是,书法课也绝不等同于语文写字课。中小学书法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强调汉字规范书写的基础上,兼顾汉字书写的艺术性。如果书法教师仅仅知道了规范与死板的美观,而对于汉字书写中的艺术性没有了解的话,那他的书法课一定不能达到规范与艺术兼顾的教学目标——上述笔顺以及“泉”字等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第二,强化范本的共性美。《指导纲要》明确提到了“适度融入书法审美”的要求,什么是“适度”?质言之,就是书法美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新课标》中,也曾提到了有关培养学生汉字修养的问题,其要求“初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结合这两个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部对于汉字书写美教育的一个思路:从初步的汉字形体美到书法艺术的共性美,再到书法艺术的'高级审美(个性神采)。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管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于汉字基本知识的了解实在需要加强。文字素养是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太学中,学生们仔细研习古籍经典之前,《说文》的基础是一定要打好的。研习《说文》,可以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形、音、义之美,进而有益于其进一步理解与研究文献。但在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减负等原因,有关传统文字的不少知识已经不在语文课的讲授之列,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于汉字形体的“六书”常识,不甚明了,对于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与形态,也是知之甚少。由于缺乏了这类基本的文字常识,我们的学生自然不能准确地了解汉字的形体美,进言之,又如何让他们去理解和表现书法艺术美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寸”在“六书”中是一个指事字,作为指事符号的短线表示右手腕关节的位置,这个指事符号在隶书与楷书中变成了点画,但其位置依然要对着横竖相交之处,这才是“汉字的形体美”。
如果学生没有“六书”的知识,恐怕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放置这一点画的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在书法课教学内容中应该适度融入汉字基本知识的讲解。
其二,对于书法共性美的重视与认识还远远不够。《指导纲要》推荐了13件临摹的范本和30件欣赏的作品,其目的非常清楚,临摹范本强调的是书法共性美的重点学习,而欣赏作品则为了学生提供了书法个性美的体验。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指导纲要》中提供的这13件临摹的范本,其实还是有可增减的余地,个别范本的个性特征还太鲜明,而一些颇具共性美特点的法书则没有列上(如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等)。在书法课上,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书法的共性美,我们并不期望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书法家,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汉字书写的基本的美感。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种共性美的认识与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以教材为例,我们都知道系统性和科学性是编写教材必需遵循的原则,它们分指这门学问的共通性与严密性。但是现在许多的中小学书法教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选取范本的共性典范不够、体例不尽一致、编写用语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教材尚且是如此,我们的基层教学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们建议在后续推出的教材或是教师用书中,一定要有一本类似“汉字书写基本原理”这方面的书。有了这样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才会扎实而全面地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美感。
第三,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书法的个性美。书法的个性美是共性美的艺术升华,也最能展现书法艺术的多彩魅力,因此《指导纲要》推荐了不少作品让学生去欣赏,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美的审美体验,进而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编写教材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为学生讲析这些作品一定不要专就笔画、结构去就事论事。倘若斤斤于此,对于缺乏书法艺术实践的中小学生而言,实在是一件费解的事情。在调研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位教师为学生分析《张迁碑》的艺术美,他讲解得十分仔细,比如方笔、拙朴等。这些概念如果是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来听一定可以马上理解,但是坐在课堂下的中学生们肯定是一头雾水,他们根本不理解方笔到底好在哪里,拙朴又是什么。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在哪里?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知识的背景差异。因此,我们主张要使中小学生理解书法的个性美,一定要从文化背景的阐释入手,要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才形成了书法艺术丰富多彩的个性美。这样的教学是一举两得的,既可以解决学生书法美的欣赏问题,又能够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并结合实际调研的成果,我们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如下规划。在一、二年级阶段,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与生理结构的限制,因此书法课应该与语文课(可由语文教师兼任)密切挂钩,用硬笔书写规范而美观的汉字是书法课的主要任务。书法课的范字可以采用方正字库的方正楷体GBK。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汉字结构的美观上,可以采用启功先生“黄金结字律”的原理去讲解例字,并初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书写能力。在作业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让学生用硬笔书法加以书写。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的过渡与衔接问题。由于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增加一些诸如介绍毛笔的使用方法、经典楷书的名家名帖以及临摹书法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三、四年级也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新课标》规定,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由于涉及毛笔书法的临摹,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还是聘请书法专业毕业的教师作为专任人员。所谓“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实际上指的就是和一、二年级书法课的有效衔接,其“正楷字”可以仍旧以方正楷体GBK为标准。由于三、四年级的生字量很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常用汉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汉字结构规律去书写美观的汉字,并可以加大作业的书写量(例如由一、二年级的四字词组扩展到一段文句等)。鉴于《新课标》中已经涉及了“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的科目,那么选用什么字帖作为临摹范本就尤为重要了。从传统的楷书学习来说,人们大多一般会采用“颜柳欧赵”这四位楷书名家的法书作为临摹的范本。但我们建议,在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楷书临摹的范本应侧重于共性美,而不能从个性鲜明的作品入手,例如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唐人写经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在临摹步骤上,我们主张从楷书结构的细致模拟入手,而后逐步增加对基本笔法的理解。由于方正楷体GBK更多表现出一种汉字形体的规范美,那么一旦学生接触到具有艺术美的正楷字帖,则常常会向老师质疑:到底是规范美好,还是艺术美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对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着清晰的理解,给学生的讲解也须强调二者之间在层级上的差异。
五、六年级是小学书法学习的高层次阶段。
《新课标》规定,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其中精神,实际上是在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提高学生楷书的书写水平,其二,使学生具有一定书法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在五、六年级的书法课中,教师需要着力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学生在三、四年级阶段已经对楷书书法的共性美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在五、六年级阶段则应该拓展其视野,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及书法教师的专长,确定自己的主攻楷书经典碑帖。备选帖目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雁塔圣教序》《郭虚己墓志》
《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玄秘塔碑》《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等。和三、四年级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会临摹,还要进行初步的楷书创作。书法创作是临摹的进一步提高,它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临摹能力,《新课标》中所谓的“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应包括楷书临摹与创作两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逐步为学生讲授书法创作的相关知识。第二,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应初步具备欣赏书法艺术美的能力。教师须为学生介绍欣赏楷书美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并通过具体的经典作品加以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学生感悟书法美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
初中三年(七至九年级)的书法教育则是小学书法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小学书法教育着意于揩书字体的练习,初中三年则不能局限于此。《新课标》提到: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其意图非常清楚,即学生应学会临摹除楷书以外的其它字体的名家书法。当然,在短短的三年,要使学生遍临诸体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在初中的三个年级,应该分别为学生介绍三种与楷书(唐楷)有密切关联的字体。这样既可以巩固小学的楷书训练,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在七年级,可以学习魏碑体书法,推荐作品有《元怀墓志》八年级则需学习行楷书,推荐作品为智永的《真书千字文》;在九年级,还可以接触一下隶书,推荐作品有《曹全碑》。在每一种经典碑帖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简明扼要地讲解这件作品在技法上的主要特点,并进而使学生对这种字体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在作业方面,教师则应采用少而精,注重实效的方法,以免因为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而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在初中三年的书法学习中,《新课标》还提到了“书法的审美价值”的观念,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因此,我们主张不仅要给学生解析这些经典碑帖的艺术美,还需简要介绍产生这些美感的文化因素,诸如书写工具、书家轶事、书史要事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文化之旅中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五、结语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当前很热的一个议题,在国家文化战略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其相关问题意义重大。面对着这么喜人的局面,我们的决策者和实际操作者们一定要有一个长远规划的意识,从扎实有效、实际可行的角度出发,积极落实教育部《指导纲要》的精神。我们期待着以此为契机,国民的书写水准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汉字书写也将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展现于全世界。
问题一:怎样才能写好学术论文 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一、科技论文的内容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⑴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 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⑵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 问题二:如何写好字的间架结构 教学设计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问题三: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字的论文 摘要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写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写字不仅有利于巩固识字,也利于培养集中注意、做事耐心细致的习惯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写字教学的功能和意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写字教学几乎被忽略了,写字往往成为了一种教学的点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写字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写字教学更有效呢?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写字教学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的总目标定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普遍在如何写得漂亮、美观上要求较高。其实,作为小学写字教学的一般要求来说,应该重在正确和工整,对一般学生而言,可以在要求他们写得正确、工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努力写得好看些;至于书法艺术方面的要求,可以作为有余力或有书法爱好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我们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字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语文课程标准》提的是在书写过程中“感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不应不切合实际地在审美方面拔高要求;而且不同的学段要求有所不同,应该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以落实。 二、重视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 新的课程改革把写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专心、静心、耐心、认真、细致、注意整洁的写字习惯。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因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反复强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时教师要不停的行间巡视,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把字写好。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写字,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发现汉字的规律。 在教学中,要注意本课生字之间、本课生字与熟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辨别和迁移。写前要认真观察字形特点,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写后也要和范字对比起来观察。我们的写字教学应当教给学生科学的写字方法。学生学会了方法,就学会了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就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一)观察、比较 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习的生字新词非常多。课堂上显然不能全部教会学生写好。那么我们的任务: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普遍意义并能提示汉字结构规律的字教学。例如在教学左右结构的字时,我挑出三种最常见的左右等宽、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情况。出示生字:劲淡别,学生观察生字,找出异同点。你发现这三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交流小结:左右等宽、左窄右宽、左宽右窄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能举一反三,从中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及结构特点。另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异同点,在教学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特别有成就感。教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四写好钢笔字“吊、啄、若”三个字时,我就......>> 问题四:怎样教小学生写好字论文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问题五:怎样写好一篇两千字的论文? 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贵在探索、重在实践,应按照面向基层员工、面向党员干部的要求,把握重点、大胆创新、注重实效、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大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宣传力度。首先,要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廉政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要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当作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廉政文化是先进的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其次,摒弃穿政建设“无用论”思想,激发参与的热情。帮助党员干部、广大员工及时消除“无用论”、“与己无关论”、“ *** 论”等模糊认识,克服“图形式走过场”的表面现象,摆正廉政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做到既要抓企业发展,又要抓廉政文化建设,做好两手抓。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唤起他们主动投入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潮,使之成为廉政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提高领导干部、员工的文化素质。运用一切手段普及廉政文化知识,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新思路,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干部员工参与的热情。再次,丰富活动载体,加强对廉政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内部网站、报纸等宣传媒体,丰富新的活动载体,运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势去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调动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员工积极参与到廉政文化中去。充分发挥各基层部门的作用,拓展廉政文化市场,延伸廉政文化的触角,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形成廉政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条件。 (二)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企业单位都应将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我们决不能满足于在一定阶段开展轰轰烈烈的活动,而是要研究和建立持续性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使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着眼于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文化建设深层次的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建立和完善“党委纪委抓,部门各负其责,大家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将廉政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形成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变“要我抓”为“我要抓”。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保证工作的主动性及工作效果。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变“不时抓”为“经常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部门是基础,领导是关键,监督是保证,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同时,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四是要完善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硬件设施。要积极探索筹资的畅通渠道,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添置廉政书架、书籍、音像制品以及影视播放设备等必需物品。 (三)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积极拓展教育形式,创新活动载体,让廉政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1、在内容上力求通俗性。不仅要把廉政文化内容融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而且要结合实际,立足现状,从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及时总结提炼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及身边优秀 *** 员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和榜样群众的示范作用,倡导......>> 问题六:如何写好一篇5000字的论文 什么题目的,我可以指导你一下。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范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理论性论文范文、实验性论文范文、描述性论文范文和设计性论文范文。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立论文范文和、驳论文范文。立论性的论文范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范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论文范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论文范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论文范文。驳论文范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问题七:关于WOW单机版的荣誉问题 哎~玩上单机版了?哪搞的~~~~~~~~ 问题八:如何写好一篇一两万字的论文 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亲自进行调查实验,过程理论都做到事必躬亲,开始写的时候你就发现想写多少能写多少 问题九:如何上好写字课 论文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一)讲书法家的故事 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一些古代书法家们有趣的故事,如王羲之父子的故事:羲之从献之背后拔笔而不能得,感叹此子日后必能成才;献之写了个“大”字,羲之提笔点了一点,成为“太”字,然后拿给母亲看,母亲点着“太”字下的一点说:“吾儿习字七年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的十八缸水等等。智永和尚的“铁门槛”故事等,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提高学生写字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学校创办的书法报,师生都可以投稿。校园里的书法艺术长廊。每周一、三、五,老师们的三首七言诗粉笔作品,每天早上练功台上的十个粉笔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经常进行模仿练习。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校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学生多人多次获奖。良好的艺术氛围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三)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我执教的两节写字课,都有名家作品欣赏,通过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审视汉字的形体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和审美能力。
185 浏览 4 回答
274 浏览 2 回答
351 浏览 3 回答
354 浏览 4 回答
130 浏览 3 回答
280 浏览 3 回答
180 浏览 2 回答
148 浏览 3 回答
106 浏览 3 回答
162 浏览 3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122 浏览 3 回答
276 浏览 3 回答
302 浏览 3 回答
8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