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他曾尝试引领哲学家脱离形上学及知识论的问题而朝向本体论的问题。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影响了很多哲学家;葛达玛(Hans-Georg Gadamer,又译伽达默尔)、汉斯·尤纳斯(Hans Jonas)、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苏比里(Xavier Zubiri)、卡尔·洛维特〈Karl Löwith〉、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雅克·德希达(Jacques Derrida)、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尚-吕克·农西〈Jean-Luc Nancy〉及菲利普·拉古·拉巴特〈Philippe Lacoue-Labarthe〉都曾研究他的著作。生平 生於巴登-符腾堡州梅斯基希的海德格尔出身自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就在梅斯基希小镇的天主教教堂任职司事。1892年,他的妹妹玛利亚出世,而他的弟弟则在1894年出生。马丁·海德格尔早年就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他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并同时修读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及施奈德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於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1914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1914年8月,海德格尔应徵参军,但两个月后因为健康欠佳而退伍。1917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特·佩特蒂结婚,婚后再次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他长期不离开德国并埋首案头上的工作。1918年,从战场回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高级助教,在胡塞尔的指导下一面学习一面任教。讲课的内容大多围绕亚里士多德的。虽然深受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薰陶,但他授课的重点却不完全是胡塞尔式的。1920年11月,弗莱堡大学教职再度空缺,胡塞尔遂向那托普推荐海德格尔。当时海德格尔正准备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第七卷上发表一部关於亚里士多德的大著作。海德格尔把一份40页的手稿列印出两份。一份寄给了那托普,另一份留给自己。那托普读过了原稿后,惊叹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惊人的首创力量,便马上回覆胡塞尔。1923年,他开始担任马堡大学哲学教授。在这时,他开始在托特瑙堡营造了他自己的别墅(the Hütte),并开始专注写作《存在与时间》的第一稿。同年,他被选为马堡大学中非常出众及具有荣誉但同时是新教徒的哲学教授。与他共事的人有神学家鲁道夫·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Ernst Friedländer、尼科拉·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新康德主义哲学家那托普(Paul Natorp)。1925年夏天的讲课稿件《时间概念的历史》就是《存在与时间》的雏形。1925年冬天,海德格尔被提名为正式教授讲座。按照当时需求,他必须立刻有著作发表。於是,1926年1月至4月,他隐居於他的别墅,把《时间概念的历史》整理成《存在与时间》的前240页。胡塞尔期间也往托特瑙堡渡假,并与他讨论当中主要概念在世界之中。第二年2月,《存在与时间》分别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及以单行本面世。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1928年,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也辞去马堡大学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任胡塞尔的哲学讲座。自1931年,海德格尔与德国纳粹党关系越来越密切。1933年,他加入了纳粹党并当选为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可是他的就职演说(Rektoratsrede)中运用了大量的纳粹的与纳粹宣传合拍的言词,使他臭名远播。特别是讲到德国大学的目的是「教育和训练德国人民命运的领袖和卫士」。他更主张大学的三根支柱分别是「劳动服务、军役服务和知识服务」。虽然他於1934年辞退校长一职,但未曾退党。1945年至1947年,法国职业当局因为他的纳粹党背景而禁止他任教。到了1951年,更撤销他荣誉退休教授所享有的特权。他在1951年、1958年、1967年则定期受邀请任教。1976年,海德格尔於出生地梅斯基尔希与世长辞并以罗马天主教仪式安葬。哲学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其中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入了各个领域。他对本体论的讨论使他俨如存在主义其中一位创立者——纵而他以此在不能被还原为让·保罗·萨特早期著作中提及的人类的自由主观内在性。他的构思启发了很多哲学工作。例如:萨特大量采用他的想法。他的著作被德国、法国、日本等地采用,甚至到了70年代在北美仍然有很多追随者。他拒绝一些现代潮流的概念如事实与价值的分野。他拒绝把道德纳入他的理论体系。这些种种带来其他哲学家对他的误解。他的政治立场及个人行为也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影响当海德格尔年少时,他以神学作媒介触及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存在这个传统概念可以追朔到柏拉图的时代。这个早期的接触奠定了《存在与时间》的基础。最初海德格尔被称为现象学家。现象学的手法可以说是在未有预先的知识下理解经验。这是一种绕过抽象理论的假定来获取事物本质的方法。胡塞尔是现象学之父,也是海德格尔的良师益友。虽然在现象学上他跟胡塞尔有点不和并且他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越来越感兴趣,但现象学在他的突破性思想无疑地占了一个特殊地位。他把《存在与时间》归类为现象学本体论。海德格尔的思想也受到了康德、黑格尔、尼采、索伦·奥贝·祁克果等人的影响。存在与时间1927年发表的《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是海德格尔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划世纪的著作是他最著名的哲学著作,令他获得弗莱堡大学的教授一职。此书只是海格德计划中的上半部,但后来放弃写作下半部,并成为定本。在这本书中,他透过确定生存(existence)相对於存在(Sein/being/esse)的优先性,进而探询人类生存的本质及境况。虽然他拒绝承认自已为存在主义者,但是《存在与时间》却被视为存在主义之肇始。晚期著作虽然海德格尔声称他所有的著作只关心唯一一个问题-存在的问题,但是自从《存在与时间》发表后数年来他的焦点慢慢地改变。这种改变被称为海德格尔的转向。在后期的著作,他的焦点从做转到居。他较少集中在日常行为及痛苦经验所显露的结构,反而集中在行为如何取决於存在的开放性这样的先决条件。作为人类的重要性就是保持这种开放性。这种早期与晚期在重点上的分别多於根本概念上的割裂,犹如路德维希·维根斯坦的早期晚期之间的分别。这已经对海德格尔语料库的断代(早期:-1930,晚期:1931-)起了足够并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与纳粹德国在被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之前,海德格尔已经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党党员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胡塞尔在《存在与时间》上的贡献,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1935年出版《形上学入门》时,他拒绝删除『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所谓的哲学。而今天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哲学』,但又与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die innere Wahrheit und Größe dieser Bewegung)——即地球技术与现代人类的交锋(nämlich die Begegnung der planetarisch bestimmten Technik und des neuzeitlichen Menschen)——毫不沾边的东西,却渔猎于[由诸如]『价值』或『统一』[等概念所构成的]混沌的泥沼中。」[1]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著作Sein und Zeit (1927) 《存在与时间》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与形上学的问题》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上学入门》 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 (1936-1938, 1989年出版) 《对哲学的贡献》 Holzwege (1950) 《林中路》 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麼被称为思考?》 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理性的原则》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1955-57) 《身分与分别》 Gelassenheit (1959) 《思考的展示》 Unterwegs zur Sprache (1959) 《通向语言的道路》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关於科技的问题》 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 Ü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克服形上学》 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Bauen Wohnen Denken 《筑居思》 Wegmarken 《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