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懂《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剧情,不仅需要知道电影中故事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还需要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发生二十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当时的欧洲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战争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崛起。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布达佩斯大酒店闻名欧洲,巍然耸立在群山上,里面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达官贵人,他们非富即贵。
古斯塔沃是这座饭店的主人,他是一个举止行为优雅,有着精致的发行和流利谈吐的贵族,他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这些地位显赫的人并受到了许多太太的欢迎。古斯塔沃有一个一直跟随自己的小门童并将其取名为零,在他们的相处过程中,两人互相欣赏和相信对方。
然而,和谐繁盛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却因为一位突然离世的老太太戛然而止,这位老太太的遗嘱中把她名下最有价值的梵高名画继承给了古斯塔沃。这样的举动遭到了老太太儿女的强烈反对,使得这些人诬陷古斯塔沃是杀害老太太的凶手,锒铛入狱的古斯塔沃依然因为他自身优雅礼貌的气质获得了狱友的支持,在零的帮助下逃出了监狱,并洗清了罪名,名正言顺地继承了老太太所有的遗产。
在故事的结局中,古斯塔沃用自己习惯的礼貌和优雅与巡哨的军人起争执,最后在茫茫的大雪中被击毙,到死都维护了自己的涵养,维护了绅士的尊严。
虽然整部电影表现得诙谐搞笑,但从整部电影的剧情来看,古斯塔沃代表了当时欧洲的最后一批贵族,在古斯塔沃的死亡下,欧洲的贵族时代也渐渐落寞,在战争来临面前,贵族优雅礼貌的涵养是显得如此可笑和格格不入,本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欧洲大地,被肆意地蹂躏,丢失了其应有的传统文化,人性也变得越来越淡漠,这些社会变革通过对色彩的切换,故事情节的起伏,人物的经历刻画得到了充分地反映。
这部电影的灵感源自于作者茨威格的小说《昨日的世界》,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也不难看出茨威格的影子,他是一个犹太人,是当时著名的奥地利作家,与片中古斯塔沃的经历相似,他四处流亡,却始终不忘记捍卫着欧洲的传统文化,最终因受到纳粹的残害,只能开始自己逃亡的旅程,当时欧洲群众大都处在一个人云亦云的状态,所以只要一场华丽的演讲就能召集一群狂热的信徒并让他们心甘情愿奔赴战场,欧洲人民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使得许多有良知的作家都深恶痛觉。
对欧洲传统文化绝望的茨威格,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也可以说《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茨威格的自传,纪念哀叹了欧洲失落的文明,隐喻了当时欧洲文化的精神已经倒塌以及对战争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