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做最好的教师》
11.向学生学习,就是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P45
12.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P46
13.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导”——开导,疏导,引导,而非一手包办地“领导”。P47
14.尊重学生的选举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人翁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操的培养应是中学德育的核心。而班级集体主义教育不应仅仅是纯观念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集体主义行为的训练。P47
15.深入中学生得心灵,了解他们的心里实际,平等的与他们一起探讨各种疑问,是我们班主任医治学生的心理疾病,加强学生心理保健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P49
16.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在心灵交流,感情交融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这应当成为我们班主任努力追求的教育境界。P50
17.青年班主任应怎样结合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养呢?我的体会是:
1)乐于请教 (诚信拜师,长期观察,跟班见习,悉心领会教育思想及代班艺术.........)
2)勇于思考 (不迷信权威,善于发现问题)
3)广于阅读
侧重四个方面:
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学....
二是杰出教育家的专著,系统阅读,重点研究
三是反映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的教育报刊
四是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里的各类读物,包括学生写的和写学生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
4)善于积累
学生的作文,周记,日记等书面材料;
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班主任本人进行教育实践,实验的有关记录材料;
班级重大活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对偶发时间的处理等等。
5)勤于写作 P50
第三章 育人之道
1.他们可以浑浑噩噩得过日子,我们不能;
他们可以不学习而沉溺与电子游戏,我们不能;
他们可以追逐庸俗,我们不能;
他们可以没有理想,我们不能;
他们可以放纵自己的懒惰,我们不能;
我们这一辈子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
我们要在高中三年这流金岁月,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
通过学习,通过书籍,与人类历史上的精神大师对话,
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李老师这样鼓励自己的学生们)P55
2.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应尽量做到以下5个方面的统一:
一 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的统一
二 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心理特点的统一
三 学习英雄模范与学习普通劳动者的统一
四 自信心教育与危机感教育的统一
五 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 P56—59
3.儿童,少年,青年口头上会说他怎样热爱祖国,甘愿为祖国而牺牲,但是这些话本身并不能作为学生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程度的真正标准;不要让我们的学生毫无热情地,不加思索的说出这些话来。-——————苏霍姆林斯基 P59
4.引导学生发现美
一是 引导学生在司空见惯的平凡之中捕捉美
二是 引导学生在日新月异的家性变化之中感受美
三是 引导学生在游山玩水中领略美 P60—61
5.“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P63
6.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老师对自己学生所寄托的希望)P63
7.用精神播撒精神,以真情赢得真情!P63
8.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段闲话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 P69
9.培养学生平等意识,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
一 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气氛
二 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心灵相通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 班级管理变“人治”为“法治”,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尝试参与社会事务 P70—75
10.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第一,我这里所说的师生平等,主要是指师生在尊重上不分贵贱,人格上互相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
第二,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并非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影响,互相感染,互相“征服”的关系。P71
11.勇于向学生无情地解剖自己,甚至展示自己“不光彩”的一面,会不知不觉得是师生的思想感情真正平等的贴近。 P72
12.善于变“强迫学生迷信真理”为“引导学生追求”,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师生在思想上的平等,这既是教师本人的教育自信和教育意识,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P73
13. 师生之间浓厚的感情纽带只会使教师的威信大大提高,而且这种感情纽带正式教师大胆管理的有利条件,但教师的大胆管理不应是教师本人 “一句顶万句”的“人治”, 而 应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也就是说,教师的权威应转化为集体意志(纪律)的权威。P73
14.很难设想,一个在学生眼中人格平庸的老师,会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者。P76
15.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观点,素质教育由三个要义,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P80
1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就教育目的而言,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应试教育只追求学生的学习分数的提高以应付眼前的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