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本身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土壤水盐动态是该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壤水盐动态的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环境的改变,必将带来水盐动态的变化,从而影响原有土壤的水盐动态平衡。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下游环境将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水库对长江流量的季节性调蓄,将使长江水情发生季节性变化,长江水情的变化必将影响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内河水、地下水和咸潮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河口地区的土壤水盐动态(图)。三峡工程造成的河口地区水盐平衡状态的改变,一是减缓土壤脱盐进程;二是造成局部地区土壤含盐量增加,加重盐渍化的危害;三是造成局部区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春季和秋季是工程影响较为突出的季节。三峡工程对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范围为长江北支南北两岸,以及南支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启东、海门和上海崇明地区。长江北支北岸整体受影响的面积要高于南岸(图)。
图 三峡工程对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影响框图
(一)三峡水库调蓄对河口地区江水位、内河水位及地下水位的影响
三峡建坝后,由于水库对入库流量的季节性调蓄,长江流量将发生变化。春季为腾空库容而泄水,1~5月份大通站平均下泄流量将增加1154m3/s,最大增加量达3760m3/s(5月份);秋冬季为抬高水位而蓄水,10~12月份大通站平均下泄流量将减少,最大减少量达5520m3/s(10月份)。这种季节性调蓄变化,将对长江河口的江水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河水位及地下水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引起河口地区水盐动态平衡的变化,改变土壤盐渍化现状。
1.长江流量变化对河口地区江水位的影响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祝寿泉、单光宗等,1987),对长江径流量改变与长江水位变化的对应关系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宜昌站和大通站1970~1983年共168个月的月均长江水位与月均长江流量进行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水位(y)与流量(x)的回归方程:
宜昌站
y=(R=) ()
大通站
y=(R=) ()
式中:y长江月平均水位(cm);x长江月平均流量(102m3/s)。
图 三峡工程实施后长江河口区受盐碱渍涝影响范围示意图
根据以上回归方程估算宜昌站,流量每改变1000m3/s,江水水位变化约36cm左右;长江下游的大通站,流量每改变1000m3/s,江水水位变化约20cm左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宜昌及大通站以下若干水位观测站月均水位与宜昌站、大通站月均水位的关系。通过对大通、江阴、天生港和三条港等长江水位测站1971~1981年共计132个月的月均水位资料,分别与宜昌站长江水位和大通站长江水位进行回归分析。从回归分析结果看,上游的宜昌站、大通站水位与下游的江阴、天生港、三条港水位的关系均很密切。根据回归方程估算,宜昌站水位每升降1m,大通站水位相应变幅为;而大通站水位变化1m,下游站水位相应变幅为:江阴,天生港,三条港。根据这种推算,大通站春季1~5月份平均下泄流量增加1154m3/s,最大增加量达3760m3/s(5月份),秋冬季10~12月份平均下泄流量减少,最大减少量达5520m3/s(10月份),大通站水位与下游的江阴、天生港、三条港水位动态变化见表。
表 三峡工程调蓄对河口江水位动态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三峡建坝后,由于水库调蓄造成下游河口地区长江水位动态变化,其中1~5月份,三条港至大通江水位平均上升约2~23cm;10~12月份三条港至大通江水位平均下降约3~46cm。
2.长江水位变化对河口地区内河水位的影响
长江水与内河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通过对长江天生港测站水位(代表长江河口段水位)与通吕运河南通闸站水位(闸内水位代表通吕运河河口水位)、和通吕运河货隆镇站水位(代表通吕运河下游水位)、及运盐河金沙站(代表内河二级河道水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水位每变化1m,通吕运河在南通闸站变化约,在货隆镇站变化约,而运盐河水位变化约。其水力联系随距长江干流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地表水与地下水可以相互转化,共同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当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当地表水水位低于地下水水位时,地表水排泄地下水。表是运盐河金沙站水位与其地下水位、通吕运河南通闸水位与其地下水位、长江青龙港站水位与其地下水位及降水量的分析结果。
表 地表水水位、降水量与地下水位回归结果
这三个测站代表了三种类型,即长江干流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长江一级支流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长江二级支流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影响地下水位的因素除地表水外,还有大气降水、灌溉排水,蒸发和蒸腾等因素,而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是最主要的直接因素。
(二)三峡水库调蓄对河口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1.对长江口江水矿化度(盐度)的影响
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资料,在夏季,长江流量大,等盐度线形成一个冲淡水舌,而在冬季枯水期,等盐度线的分布则基本上与长江口沿岸平行,20‰~30‰等盐度线紧靠长江口岸。三峡水库调蓄,将影响下游河口地区江水盐度,在此选择引水船测站进行分析(陈吉余、沈焕庭等,1987)。引水船测站位于南支口门附近,盐度系表层水盐度。统计资料时间序列为22年(1962~1977年,1980~1985年)。经统计,引水船站月平均盐度与大通站流量有良好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相关方程为
S=(×10-5)Q ()
式中:S为引水船站月平均盐度;Q为大通站月平均流量。
按上式计算,1~5月大通站下泄流量增加后,引水船站江水盐度则下降,若大通站流量在 25000~7000m3/s 范围内,大通站流量增加 1000m3/s、1500m3/s、2000m3/s、2500m3/s,则引水船站相应的月平均盐度的降低值分别为‰~‰,‰~‰,‰~‰,‰~‰。枯季下泄流量增加,无疑会对降低长江口水体盐度起到积极的作用。10月份若大通站下泄流量减少,引水船站江水盐度则上升,若大通站流量在29000~17000m3/s之间,大通站下泄流量减少2000,4000,6000,7000,9000m3/s,则引水船站相应的月平均盐度的增加值分别为‰~‰,‰~‰,‰~‰,‰~‰,‰~‰。所以大通站流量减少2000m3/s对长江口门附近水体的盐度影响较小,减少4000m3/s 有一定影响,若减少4000m3/s以上,则盐度急剧上升,将对长江口水域的生态与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2.咸潮入侵和长江水质对地下水和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影响咸潮入侵的主要因素是长江流量的变化。根据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情况,春季水库泄流,1~5月份大通站平均下泄流量将增加1154m3/s,这对减缓咸潮的入侵和改善长江水质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南支是主河道,长江下泄流量主要从南支入海,北支水位仅升高几厘米,再者北支海潮入侵势态强劲,潮差大,因此下泄流量的增加对北支水质的改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每年3~5月,本区雨量较少,而气温逐渐升高,蒸发日益加剧,土壤返盐速度快,耕层盐分积累量大,为一年中的积盐高峰期。下泄流量增加使江水位升高,从而也增加了内河水和地下水的排泄困难,使涝渍盐碱危害加重。秋冬季水库蓄水,10~12月份大通站平均下泄流量将减少,长江流量减少,则咸潮入侵增强,海水沿江上溯,河口段江水盐度必然增加。每年10~11月,本区雨量显著减少,淋溶作用减弱,大量的土壤水和地下水消耗于蒸发,土壤盐分积累逐渐增多,为一年中的第二积盐期。三峡建库后,10月下泄流量减少,此时又正值台风和大潮季节,上游来水量减少,河口盐水入侵强度必然增强,从而对沿江地下水的淡化和土壤脱盐带来不利影响。
图 北支北岸江水与沿岸地下水、土壤含盐量关系
从图可以看出,河口沿岸地下水和土壤含盐量与长江水质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随着江水矿化度的增高,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的含盐量也在增加。由于滞后作用,地下水矿化度的增加落后于江水矿化度,土壤含盐量的增加相对比较缓慢。根据南通地区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矿化度图来看,特别是启东、海门沿江地段,1982年地下水矿化度大于2g/L和大于1g/L的等值线,比1956年相应的分别由长江口向西推移约10km和20km,土壤盐渍化有扩大的趋势。
3.地下水水位及其矿化度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地下水是长江河口地区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地下水水位的高低、矿化度的大小对土壤盐分动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地下水是参与本区土壤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既是盐分的载体,又是盐分运动的动力。土壤中盐分的聚散和地下水的升降密切相关。由于地下水的参与,往往使已经脱盐的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或加重土壤盐渍化程度。据祝寿泉、单光宗等(1987)根据河口地区采集的26个土壤剖面,从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地下水矿化度在1~3g/L左右时,土壤积盐不明显,而矿化度超过3g/L或更高时,土壤含盐量成倍增加,说明在相近的地下水位条件下,其矿化度对土壤积盐影响较大。
不仅地下水矿化度对土壤盐渍化有影响,而且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盐渍化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结果表明,1m土体平均含盐量与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均有密切的关系,含盐量随地下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正相关),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少(负相关),不过地下水矿化度与土体含盐量的关系更为密切,方程为幂函数型。长江水情的变化,改变了河口地区原来土壤的水盐动态平衡,地下水位的抬高及其矿化度的增加,都会促使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剧。
表 地表水水位、降水量与地下水位回归结果
三峡工程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本书只探讨了工程对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一个方面,即对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影响水盐动态的环境因素也是比较复杂的,且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分析过程中抓住影响土壤水盐动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三峡建坝后,由于水库对入库流量的季节性调蓄,使长江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长江水位、内河水位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春季1~5月份长江下泄流量增加,引起江水位、内河水位和地下水位升高,对土壤脱盐是不利的;秋冬季10~12月份长江下泄流量减少,可能引起咸潮入侵增强,使江水矿化度、内河水矿化度和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同样对土壤脱盐是不利的。
因此,长江水情的变化,将会对河口地区水盐平衡的现状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水位的升降幅度不很大,建库前后年入海的总水量保持不变,从整体上来看将不致改变土壤脱盐的总趋势。但由于春季江水位抬高,排盐受阻,10月江水位下降,咸潮沿江上溯势力增强,无疑会延缓河口地区盐土、盐化土的脱盐进程,在灌排和耕种管理不善的条件下,部分已经脱盐的土壤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三峡工程对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平衡的影响是间接而长远的,只有进行长期的水盐动态监测,才能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这种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