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拒绝所有人。但也有例外,邻居家那个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条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
这天,老人用轮椅推着她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时,老人说着:“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条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字条贴到墙上: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以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甚至在父母不在时,自己扔开拐杖试着走路。
11岁时,她终于扔掉了拐杖。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惊人的速度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她成了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
素材解读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人是靠希望而活着的,一个人一旦对前途失去了希望,那么他的生命便会黯然失色。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适用话题
希望、毅力、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素材呈现】
张怡宁:做一个强者
她把自己的命运定格在乒乓球上,她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凝结在弧圈打法上,她把花季雨季挥洒在比赛场上。她——就是张怡宁,一个从无名小卒拼搏到奥运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喜欢张怡宁,不是因为她那各色各样的光环,而是喜欢她的勤奋拼搏,心态稳重和宁静淡泊。
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如果说勤奋拼搏是每位运动员都必须具有的品质,那张怡宁所付出的汗水并不比别人少。五六岁的她便接触乒乓球,从市队到国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业余的训练变成了全天的付出。24小时,365天,十余个春秋,光阴被她无数次发球挥拍送走。感觉技术落下了,张怡宁会用午休的时间偷偷地到球场去训练;败给对手了,张怡宁更是不舍得停止训练。她的教练说现在作为球坛“一姐”的张怡宁比以前更勤奋地练习。
张怡宁常说:“我觉得挫折是一种财富。我不是智者,但我属于强者。智者可以举一反三,有时甚至未卜先知,避免错误,而我却要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之后才知道不能这样走。”
素材解读
张怡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种能鼓舞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张怡宁精神正是顺应时代是潮流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往精神珍宝的继承和发扬,是溶入亿万人心血的新力作。
适用话题
奋发进取、做一个强者、拼搏精神、成功的背后
【素材呈现】
梁羽生:“想”入非非的人
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年幼即熟读古文,擅长对联。在广西桂林中学读高中时,喜欢填词弄赋。后因日军侵扰返乡,适逢数位粤籍学者在家乡避难,于是有机会拜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先生为师,接着又结识了敦煌学研究专家饶宗颐先生。
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国学底子笃实。之后顺利考入岭南大学,大学毕业后在香港《大公报》工作,编辑旗下《新晚报》文学副刊。这份工作一直做到暮年。主业烹文煮字,闲来棋书自乐;晚年随子女定居澳洲,悠然自得,直到归隐道山。他的一生没有起伏,也没有他自己笔下的江湖险恶。
“书中有侠客,书外无江湖。”很难想象,他这平静的一生是如何写出那些纵横捭阖、回肠荡气的武侠故事的。
素材解读
静水亦能深流,平静的人生并不等于没有阅历、没有思想、没有眼光。平静,只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悠然自得的从容,虚心请教的积累,洞若观火的笔触,构造了梁羽生新武侠派的大千世界,使其得以“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适用话题
专一、人生态度、厚积薄发、以兴趣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