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最后的浪漫》中,姜一家遭遇不幸。她和她的母亲和她的妹妹去了意大利。在意大利的这几天,她和妹妹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蒋问她姑姑为什么不改嫁。阿姨举了个例子。她说,过去的人都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铁饭碗,这样才能有生活的保障。后来大家慢慢接受了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的工作,因为多工作能得到更多,所以让人更加努力。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人们必须坚持经营自己的企业。
因为没有保障,所以一定要更加努力,努力的结果很可能比稳定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好处。
阿姨告诉孙楠,感情其实是一样的。不结婚就要维持一段感情,需要两个人更多的投入和专注。
蒋的嫂子当然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想要的不是婚姻,而是爱情。没有婚姻,她和爱人需要为对方付出更多,这样才能维持这种没有婚姻作为基本保障的关系。
虽然很用心,但是结果很美好。小姑一直在恋爱,有爱而不失去自由,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因为知道再爱你的人不可能完全属于你,他也有他的私人空间,女人不会去控制和约束,更不会把道德和责任强加给对方,从而培养出一个更适合爱情成长的土壤,这似乎是没有安全感的。事实上,在合适的土壤中更容易生根发芽。
我认识两对,都是我大学校友。
第一对情侣毕业后结婚,婚后感情比以前更甜蜜。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很快买了房子和车,工作也很稳定。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压力和矛盾,生活一直很幸福,被我们同学视为恩爱夫妻的典范。
毕业后,第二对夫妇选择在大城市创业。男的去了北京,女的去了上海。他们同意在两年内住在谁发展好的城市。因为一切都要靠自己,没有家人朋友的帮助,他们在大城市挣扎着生活。异地恋第二年,他们决定分手。
分手的原因很简单。爱情配不上现实。他们都要好好活着。他们没有资格在生存之前谈论爱情。
所以有人会说,爱情到底能不能完成,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其实这两对情侣表面上是因为现实原因结婚或者分手,本质上是在经营爱情上的努力不同。
第一对夫妇不仅有家人的物质帮助,刚毕业时还互相鼓励。女人每天帮男人修改毕业论文,男人每天帮女人在各大网站找招聘信息。两个人都想尽办法为对方买单。当时他们还没有决定结婚,也不知道家人能给他们多少帮助。但是,他们都以为现在的爱情不允许他们想那么多,爱情就够了。
再说第二对。我觉得在事业还是未知数的时候,可以选择暂时分开,去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展,就是让爱情让位给事业。
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他们没有为爱情而努力,所以两人都在各自喜欢的城市里过着自由散漫的生活。两年后,他们的事业没有起色,说明他们没有用心经营爱情。
第二对夫妻缺少的与其说是物质基础,不如说是感情基础,因为感情基础没那么强,自然不会用心经营。
所以,爱情的基本保障表面上是婚姻,实际上是对待这种感情的责任。
再来说说姜对的爱。出事前,家有个很优秀的男朋友,叫张安仁。他是学校最好的助教,也是唯一留在学校教书的助教。他虽然生在微寒,却有着极强的上进精神。在维持与蒋的关系时,他能忍受蒋家的一切不公平待遇,他还发誓永远把“公主”捧在手里。
然而,当江家遭受了一系列的磨难后,他选择了逃避。这个时候,爱在他看来是为现实让路。他对江说,这完全是为了他们两个人的前途,但实际上他只是在考虑自己的前途。
没有基础保障的爱情是这样的。面对现实,别无选择。这种爱是不会幸福的,所以江最后还是和张安仁分手了,因为她看得出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基础也没有保障。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不结婚,很可能是因为婚姻中的人有太多的现实考虑。当个人利益与爱情这样脆弱的东西发生碰撞时,爱情就会脆弱破碎。
为了享受爱情的美好,很多人选择不结婚,因为他们不想看着曾经崇拜的东西死去。与其相爱相杀,不如保持距离。如果你若即若离,你就会有爱的温度。
爱情有没有保障,取决于两个人的爱情基础。基础扎实的人自然愿意付出心力和精力去维护。基础薄弱的爱情,不一定要等到暴风雨,也不一定能经受得住一点风雨。所以,我们不能以结婚与否来判断爱情和幸福,而要以两个人对爱情的态度来判断。
蒋后来爱上了。王永征爱她,所以他尊重她的选择,甚至指出她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走自己的路,自私自利的张安仁,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王永征正在用心经营他的爱情。如果他爱她,他会给她自由,让她往自己喜欢的方向走,给她最大的帮助。
其实恋爱中有婚姻保障还是物质保障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有一颗虔诚的心作为保障,这样用心经营的爱情才会更长久,更幸福。
亦舒的作品还需要提炼才能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希望我们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启示,无论是爱情、婚姻还是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