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未卜”
如果不是因为朋友的提醒,我们大抵还没意识到今年的日历只剩下最后一张了。
眼看着2020年马上就要“寿终”,估计已经有很多朋友开始盘算元旦假期的安排了。不过正所谓“商场如战场”,汽车行业的激烈厮杀并不会因为年末的到来而停止,尤其是近些年来迭代迅速的新能源产业。
这不就在前两天,伴随着一家“老牌车企”的倒下,又有新人加入了战局。
离场:众泰新能源
12月2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裁定书》,获悉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被债权人以不能清偿到期债权,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被申请破产清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裁定如下:
立案受理申请人杭州铁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锦湖(中国)轮胎销售有限公司,对被申请人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
指定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
作为众泰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当众泰新能源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如果后续因法定情形转为重整程序,且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并促成众泰新能源重整成功,众泰新能源将成为公司重要利润来源,将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但如果众泰新能源未转为重整程序,最终被法院宣告破产或虽转为重整程序,除公司以外的其他方作为重整投资人,则公司将丧失对众泰新能源的控制权,众泰新能源亦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其实众泰新能源的衰败早就有所预兆,早在2020年4月份,我们就曾报道过其因拖欠大量员工工资而导致被集体维权的新闻。并且在2019年,众泰新能源还遭到了来自供应商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公司的起诉,要求其支付货款并逾期付款违约金共计亿元。
但这并不是全部,从网上的公开消息来看,众泰新能源还拖欠了宁波永信、湖南威孚汽车等多家供应商货款。只不过最惨的应该只有比克动力电池公司,由于资金链的断裂,整个公司目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危机。
回想起2008年新能源“大旗”刚刚升起时,众泰新能源拿下了国内首个生产销售资质,先于所有自主品牌迈出了第一步。且同年推出的众泰2008EV也是一台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在2009年,这台车还入选了国家工信部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公告,可谓是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并且当时的众泰新能源还说不是单纯的“皮尺厂”,它拥有一个包括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等海内外高级人才100多人,共计500多人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整体实力非常强悍。
只不过后来的事情大家也就都知道了,由于长时间的“不思进取”使得其核心技术日益缺乏,产品竞争力也随之一落千丈。十多年前的目光和眼见到了今天,只剩下一句叹息。
入市:大众安徽
或许你也和我一样,在第一次看到“大众安徽”的名字时会感到一脸茫然,但其实它的前身就是曾闹到满城风雨的江淮大众。
至于为什么江淮大众要“改头换脸”,是因为在前几天江淮大众发布了一则公告,大概内容为大众汽车通过增资,已经持有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75%股份,故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当然,公司更名后主体业务依旧是:“其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等。”
从上个月系列的上市到江淮大众的改头换面,不难想到大众是想在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内“再掀波澜”,且以大众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来推断,大获成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不过在这看似“花好稻好”的背后,却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只见大众,不见江淮,这样真的好吗?
这样的质疑不得不说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华晨汽车的前车之鉴就正摆在我们面前。在华晨与宝马的合资公司里,宝马同样也是持有75%的股份,只是宝马还没有让合资公司改名罢了,而如今华晨汽车的境遇,也只能说是令人惋惜。
而实际上,江淮汽车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亿,同比下滑。对它来说,当下的退路实在不多,所以此时被“大众入主”也并非坏事。至于会不会重走华晨汽车的老路成为合资方的代工厂,我个人认为大概率会。
可这一定是坏事吗?也并不尽然。无论是一汽奥迪、北京奔驰还是华晨宝马,其实我们的自主企业在合资项目中国的话语权已经相当弱,而大众安徽的诞生只是扯下了这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已。
只是更加重要的,是江淮能否抓住与大众联姻的机会学习以及构建出新的体系和架构,并加以之运用,不管最后体现在思皓品牌上或是其他新品牌上,只要有收获就绝对不算亏。
再说了,江淮汽车在国内的商用车领域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想要让它心甘情愿成为大众的“傀儡”?根本不可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