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是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①十年后,在上海由青主自办的“X书店”出版了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乐谱,从此《大江东去》受到歌唱者们的喜爱,至今仍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必唱曲目及音乐会的保留曲目。青主在创作上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把苏轼的词意用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艺术的创作,“使作品既具有淳朴、宽广的气息,又富有舒展、潇洒的格调,还有幻想式的浪漫主义意味,是作者抒发对世事感慨之佳作。” ②在异乡为古诗词谱曲,当然有思念祖国的强烈情绪。歌词来源于宋代大词人苏轼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谪居黄洲时所作,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可与“黄河之水天山来”相侔。可以说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历经坎坷,心情是沉郁的、复杂的,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未酬,“人生如梦”,年华已逝,只能举杯对月,一醉消愁了。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青主以通谱的写法,着重抒发原词中豪放的气势和怀古抒情的感慨。这首作品受舒伯特、沃尔夫等人艺术歌曲的影响,注重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不以诗词的声韵为主,强调用音乐来刻画诗的意境,反对将诗歌的声韵作为束缚音乐的锁链。他认为:“声韵是宣布音乐的死刑的一种东西。”“新派的乐歌作曲法是要用音乐发挥那首诗的意义,并不是要用音乐配那首诗的声韵。”③在《大江东去》乐谱的封底附有青主写的一篇文章——《作者的话》,文中回忆了《大江东去》的产生经过:1920年夏,青主和友人在雷鸣暴雨中划着小艇到湖中作冒险之游,精神上受到很大振奋。当他回到住所后,“一面听着外面风雨和松涛的声音,一面忽得到这首乐歌的动机,思量一夜后,到了明天,吃过早餐,于是坐在钢琴面前,把昨夜得来的动机,接着苏东坡那篇大江东去的词句略为修理一下,随即把它写出来,这就是这首乐歌的缘起。”④青主运用欧洲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写作形式,如实地传达了原词借咏古迹抒发怀古之幽思的精神,准确地把握了苏东坡那种“关东大汉,执铁板,歌大江东去”的豪放风格⑤,形象地表现了苏东坡的诗词所刻画的意境,也表达了作曲家吊古伤今的感慨。是我国自宋、元以来的古典诗歌美学理论中关于“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在情中”的“情景相融”说的最佳体现。⑥全曲依据原词上下两阕的格式分为两大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庄严的广板”,在G大调上、e小调间变换调性。以具有昆曲吟唱风格的旋律起板,并采用朗诵性的宣叙调形式的写法,在叙述性的音调中,不时出现豪放雄健的旋律,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钢琴伴奏跌宕起伏,贴切地体现了原词豪放的气概与情调。演唱时要把握住英雄的豪迈胸怀,唱出乐句中的大线条,不要在休止符处断掉气息失去乐意。用扎实积极的气息支持,打开共鸣腔,使声音饱满有力;吐字要清晰准确,字头要清楚,字腹要饱满,字尾要收好。行腔要圆润、流畅,使语言中的共鸣感通过韵母中的“元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钢琴伴奏要与歌唱旋律相呼应,触键要有力,踏板要干净。第八小节到第十四小节的间奏部分,作曲家运用八度音程及和弦,用急切而紧凑的节奏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词意。接下来“穿空”“裂岸”处,钢琴伴奏要有力度和动感,“卷起千堆雪”两句歌唱和伴奏都应该一气呵成,传达乐曲中壮观豪迈的气象。第二段是“生动的行板”,基本稳定在E大调上,采用了咏叹调式的旋律,长气息、大起伏的曲调,富于抒情性和歌唱性。歌词具有浪漫色彩,刻画英雄内心的柔情,表达出作者怀念古代英雄人物的情感。音乐在温和儒雅中伴有雄浑悲凉的气象。演唱时,音色要柔和深沉。气息要舒展均匀,旋律要连贯流畅。咬字要清晰自然,注重中国味,共鸣可以比上半部分稍暗一些。钢琴伴奏是上下滚动的琶音,充满了流动的抒情性。抒情的段落最后落在e小调上,出现了较长的休止,使音乐变得断断续续。此处要演唱出声断气不断,音断意不断的感觉。到歌曲的尾声“人生如梦”处,情绪一转,念及自身,不由发出感叹,一种沉湎于追寻,思念的迷惘气息扩散开来。最后突然间要用强音(ff)唱出“一樽还酹江月”。戏剧性地将情绪拉回到显示之中,恢复了豪情勃发的本色。此处的演唱要对前后不同的情绪色彩作强烈的对比,要充分利用共鸣,注意用声的力度和音乐的转变。这首艺术歌曲常由男中音声部来演唱。通过对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的分析,可以帮助演唱者对歌曲《大江东去》的意境正确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完成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体现歌曲的社会文化价值。注释:①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第二次修订版.第201页.②王震亚.青主歌曲评介.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第4期.③④梁茂春.中国第一首优秀艺术歌曲——青主的《大江东去》.音乐周报..第7版.⑤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北京出版社,.第1版.⑥ 戴鹏海.从体裁的嬗变消长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歌曲创作的发展.艺术探索.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