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内容体系的系统性与整合性不够突出;过多地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忽视人的特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程度不高;本土化研究不够深入。解决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心理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问题;对策
一、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一)内容体系的系统性与整合性不够突出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缺乏统一的核心内容,其系统性和整合性不够,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范式”。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庞杂、零乱的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一的心理现象被分割成易于实验和易于控制的小块,研究者各自为政,联系甚少;第二,研究课题繁杂多样:从小学生的记忆实验到中学生的思维研究,从教学技术到学科教育心理,从学习的神经心理学到教学策略的研究,五花八门的课题充斥于教育心理学领域。虽然多样性是学科进步的标志,但我们不得不说教育心理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1];第三,不同时期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更迭(从行为观到认知观、人本观,再到社会文化历史观等),导致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发生变化,使得不同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之所以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范式”,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非常复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和学过程中各自的心理活动,又研究二者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人内心的复杂性、人与人交往的复杂性、教与学情境的复杂性,必然导致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对一门学科的认识往往是由简单到繁杂、由零散到系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全部认识清楚,这决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同样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此外,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限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过多地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忽视人的特性
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实证法,二是现象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心理学的特点是人研究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困难也恰恰在于人研究人。自然科学是人研究物,物性变化的表象与表象背后的真相都是客观而真实的,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在心理学,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无论研究情景如何精密设计,终无法避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偏差。这就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性”,而不是一般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性”。教育心理学正是由于过多地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忽视人研究人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无法达到根据外在行为表现以了解内在意识或动机的目的。
(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不高
心理学家在面对教育心理学问题时,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研究旨趣:理解与应用。这便有两种不同的研究类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应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侧重于应用的科学,应对教育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也即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教育实践,而应该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但是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来看,传统教育心理学过分注重基础,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往往是通过将教育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其他教育学科(如教学法)而间接起作用的[1]。再有,即使是现在,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大多研究课题均来自于理论而非教育实践,这也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难以对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总的来说是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定位不够明确。具体来讲,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脱节。教育心理学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难以指导实践,而教育部门的实践工作者虽深感教育心理学有用,却又不知如何去用。第二,目前的教育心理学更多的只是服务于学校,这种单一的服务范围局限了教育心理学广泛的应用性[2]。
(四)本土化研究不够深入
尽管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就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但是中国教育心理学和整个心理科学一样,属于“舶来品”。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更加突出[3]。纵观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还是学习借鉴的多,独立研究的少。
我国教育心理学出现中国化不足的问题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发展的必然:一方面,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首先诞生在西方,它发展早、发展快,有着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又受到国家的重视,因此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起步晚,尤其是经过“十年动乱”,在80年代后才开始全面复兴。当时,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刚刚恢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成果和材料,而教育实践中又急需有关的知识,因此,只能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独立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确实与西方存在着差距,尤其表现在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这种差距常常使我们只看到学习他人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自身独立发展的必要性。
二、解决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一)用整合的观点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综观过去近一个世纪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发展变化,我们能够发现,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趋势。
以整合的观点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我们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人类教育的共同目的决定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必须符合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二,教育的对象特点和需要是选择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在保障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即教育心理学在内容选择上既要有共性部分,也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对象性;第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要在稳定和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教育是复杂的系统,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探索也在与时俱进,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同时教育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教育的目的、要素以及基本的教育理论(比如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都是相对稳定的,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笔者以为,以整合的观点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史、理论派别等方面的内容;(2)学习心理,主要探讨学习心理的规律和方法;(3)教学心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策略以及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4)教与学的制约因素,主要讨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班级、社会、师生关系等影响因素以及美育心理、品德心理、教师心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1.要处理好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采用源自自然科学的方法,力图保证所研究问题与结论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概括性。定性研究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个体或社会的现象,这种研究通常在现象发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借以把握该现象的整体轮廓。在国际上已经有人提出两种研究取向的结合问题。如“多方法三角测量(cross-methodtriangulation)”的观点认为,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在效度研究中的“多特质多方法模型(multi-traitmulti-methodmatrix)”[4]。
2.要处理好实验研究与史论研究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家都强调实验研究。教育心理学中的实验研究主要是指对教育现象有控制的观察研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实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育心理学同样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史论研究。实验研究要以史论研究为基础,史论研究是实验研究的升华[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程,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也正是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善,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成熟的基础。
(三)以素质教育实践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南
21世纪是我国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当代教育心理学要想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使自身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应当结合我国教育实践和改革,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这对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教育心理学的自身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5]。国内有学者指出,近20年来,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张大均等(2005年)指出,教育心理学的以下研究成果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1)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与教育环境关系的研究:(2)学生智能发展与知识学习的研究;(3)学生社会性发展与规范学习的研究;(4)教学的有效性与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5)教师职业素质与专业性发展的研究[7]。
但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为主的学科,其为教育实践所提供的指导还远远不够。为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素质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首先,继续加强德育心理研究。其次,美育心理研究应该进一步得到重视,为学校审美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其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服务。
(四)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国化(也称本土化)这一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主要是指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要做到从研究者本位出发,准确地发现国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揭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心理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为世界心理学发展作出贡献。
发展本土文化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可采取两个方向:一是以当代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为主题,以本土文化群体为对象,从事验证性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用以推论解释文化同质性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二是以本土文化群体代表性的人性特质为主题,从中抽取的样本为对象,从事原创性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建构为理论,以彰显中国教育心理学的特色[6]。总的来说,教肓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应该遵循以下七个字的途径:摄取一选择一中国化。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滔.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透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张爱卿.20世纪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
[4]林崇德.试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十大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
[5]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6]张春兴.心理学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J].心理科学,2004(2):420~42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改革》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变革。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44-02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如何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学术型大学重视学科发展,强调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其发展核心是科研,应用技术型大学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强调课程发展,其发展的核心是教学。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还指出: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立适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于实践能力的概念并无统一界定,国内外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实践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处理问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它一般由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一般实践能力泛指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通常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专业训练能够从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门能力。[1]
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是第二个需要明确的问题。实践能力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它需要两个必备的条件,即知识和实践。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所说:“实践能力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即将思想及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的智力,实践性智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2]”这说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是第一位的;二是重视知识的转化。在理论学习之后,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通过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实现能力的获得;三是实践能力是后天习得的。通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体验、反思总结,再如此循环反复、逐步提升而获得的。
对于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学者们也是看法不一。目前,关于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最权威的解释来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七项专业能力,即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和反思与发展能力。然而,需要明确的两点:一是这七项专业能力有些是在职前教育中培养的,有些则需要在职后工作中发展。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职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职业课程体系,不可能依靠某一门课程去完成。但是某一门课程可以在某个领域、某个合适的时机培养学生的某些实践能力。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等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及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认识,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改革如下:
(一)明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合格幼儿园教师要求,科学制定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课程在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学前教育学生提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特点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同时运用相关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解决学前教育中有关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
(二)改革《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目标
围绕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
(2)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
2.能力目标
(1)运用学前儿童发展理论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问题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测验、社会调查等方法,培养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及创新教育能力。
(3)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信任幼儿,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
(三)重构教学内容,增大应用性知识的比重
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幼儿园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1.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基础理论偏难、实验数据过多、知识点零散和琐碎等问题。依据幼儿园实际工作需要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精简基础理论,增加更多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的案例,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具体包括:
(1)学前儿童心理学总论,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学前教育领域热点课题。
(2)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教养措施,主要分三个年龄段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0―1岁、1―3岁、3―6岁,然后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问题的解决。
(3)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的发展规律及特征。
(4)学前儿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包括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意志、社会性的发展规律及特征。
(5)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发展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规律及特征。
2.课程的重点、难点
(1)课程的重点
第一,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教养措施;第二,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第三,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2)课程难点
第一,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第二,运用儿童心理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第四,培养一定的反思与发展能力。
(四)探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首先在于,把理论知识讲精、讲透,关键在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形成。
1.主要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以讲授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为形成学生实践能力奠定理论基础。讲授法应贯穿整门课程的始终。
(2)合作探究学习法。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合做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及规律,通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理解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训法。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结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包括课堂小实验、课堂演示、观摩录像、发现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及规律。
(4)图表、照片及作品分析法。该法辅助课堂讲授、实验实训以及课堂讨论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性、动态性和主观能动性。
(5)案例分析法。该法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常见方法,也是形成学前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应用在教学中,教师提供自编教学案例和幼儿园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实践能力,提供案例分析材料既有文字性案例,也有影视媒体展示典型影片。
(6)全程教育实践。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课堂教学,还应把课堂引入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中,让学生对学前儿童形成感性认识,学会观察、了解儿童,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将来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的教育实践内容与要求,安排见习、实习,撰写观察报告、教学反思等。
2.主要教育手段:黑板+现代手段
当前,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信息资源的查询者;教师不仅仅是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3]因此,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像和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电子信息资源库,建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文字信息资源库、声像信息资源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建立健全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
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制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又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注重考核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独立表现,又注重小组合作;既注重实践训练,又注重价值体验。笔试题型新颖,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总评=平时考核(40%)+期末考试(60%)的评价方式。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书面作业(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践训练(小组案例谈论、小组学生演示);期末考试指笔试测试,包括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练.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1).
[2]王东.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学,2005(2).
[3]但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变革学前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论文
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文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文 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BC1使人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心理活动个性化2道德两难故事 对偶故事法1答案解析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特别是他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的学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说,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第一,他创立了如前所说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得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作和语言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他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 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的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的性质。第二,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 人类个体只有在掌握了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²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²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²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 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²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² 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² 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高级心理机能。² 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由此可见,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强调心理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并为这个变化过程确定了一系列的指标。 2答案解析:皮亚杰俐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论法。 他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如常用的一个故事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 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 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利用这类两难故事,科尔伯格研究了75名10~16岁的被试。 以后每隔三年重复一次,直至22~28岁。他让被试听了故事后判断是非,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划分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同时又根据一系列的回答,编制了各种不同水平的量表,再来测定其他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科尔伯格从被试的陈述中区分出30个普遍的道德属性,如公正、权利、义务、道德责任、道德动机和后果等等。 每一个属性可分为6个等级,合计180项,然后把谈话中儿童的道德观念归属到180项,然后把谈话中儿童的道德观念归属到180项分类表的一个小项下作为得分。儿童在某一阶段的得分在其全部表述数中所占的面分比,便是儿童在该阶段的道德判断水平。 据称其信度高达。这种方法是科尔伯格研究人的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研究中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心理学考研问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导师是邹泓,具体是啥你看看他发的文章,其实你具体做什么研究有可能和导师有关系,更可能没有关系,导师一般会尊重你的想法的 "社会性发展与健康人格教育"好像是对儿童进行社会技能训练,增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我看过邹老师的论文下面是在网上搜得邹泓教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点击数: 1263 更新时间:2005-4-1 10:44:00 邹泓,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院副院长 专业方向: 发展心理学,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联系地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100875 办公电话: email: 教育背景: 198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学士学位; 198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8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专业经历: 1982年7月留校,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任教; 1985年6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任教; 1999年12月至200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任《心理发展与教育》常务副主编; 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美国密执根州韦恩州立大学(WSU)心理系, 访问学者,进修发展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并进行合作研究。 1990年4月至1991年01月,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 (UCLA)教育研究生院,访问学者,进修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并进行合作研究。 主讲课程: 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本科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硕士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的测评与咨询(博士生)。 学术团体 ***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会会员、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主要发表物]: 主要著作: 《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学校心理学》(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 《发展心理学》(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1998年-2001年): 1. 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 2. 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比较教育研究,2001,8; 3. 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 4. 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 5. 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 6. 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社会支持系统关系的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 7. 青少年的交往目标与同伴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2; 8. 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1; 9.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10.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1; 11. 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 教育心理学论文 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变革论文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角色定位、结构体系、发展方向、学科形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学科发展路径不明确、学校办学形式封闭、学者研究视野狭窄、研究队伍层次低及课程和教学不深入等因素成为职教心理学发展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为此,必须采取多元共生的学科范式,建立开放互动的学术机制,注重应用的研究取向,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开创职教心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范式;发展理念;学术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和心理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也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出版了一些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①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速度缓慢,发挥作用不大。 理性反思与科学建构是新兴学科发展与成熟的关键。一门学科只有在把自身也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它才开始走向成熟。 职业教育心理学应当能够通过不断反身自观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隐喻”: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问题 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要求,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形势相比,②国职业教育心理学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有关职业教育心理学现状的几种形象比喻,从侧面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奴婢”与“附庸”:角色定位不恰当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性质特殊、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一门学科在学科类属中的地位的摆法表现我们对这门学科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因而也就会影响到它的发展方向和应受到的重视,非同小可。”③在学科体系中,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生存处境艰难,基本上处于职业教育学的“奴婢”和教育心理学的“附庸”的尴尬位置。 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角色变得可有可无,大多空位、缺位或者错位。 (二)“大拼盘”:结构体系不成熟 构建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接”与“嫁接”,一种是依据职业教育工作实际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与支持。 这两种思路并不适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也导致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的“普教化”问题,移植和复制的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努力反映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增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课题,把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管理心理与职业心理等几块内容组合,将这些内容相加包容于一体,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比较公认的学科框架和结构体系。 (三)“传声筒”:作用发挥不理想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策需要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切实的心理学依据。但职业教育心理学大多借用或套用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传播的大多是普通教育学之“声”或教育心理学之“音”,缺乏应有的改造创新和职业教育特色,缺少对职业教育活动心理规律的深层次把握。 职业教育心理学成了普通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的“应声虫”,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功能和作用发挥上的“边缘化”。国内已经出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著作和教材的学术贡献固然可贵,但总体而言,学术影响力还不够大,对职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指导性还不够强。 (四)“四不像”:发展方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与心理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学科划分上,职业教育心理学究竟属于职业教育学还是属于教育心理学,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学科发展走向上,职业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我们还没有找到比较适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路径。 (五)“鸡肋”:建设效益不显著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教育社会需求旺盛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心理学可以也必须有所作为,能够也应该产生好的职业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现实的基本状况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游离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之外,成为教师教育(师范类)专业的“额外附加”,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多余人”位置,甚至变成了食之无味、用之不得、弃之可惜的“鸡肋”。 文章来源 fanwenmuban/view/244417。 教育心理学论文 以下资料供你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 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 *** ,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 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 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 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 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 *** 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 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 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鸾ダ┏洹=逃睦硌г诜⒄钩跗谄Ö赜谘靶睦淼难芯亢脱奥傻奶致郏⑶掖蠖嗉杏谥怯矫娴奈侍狻K孀沤逃匀说娜Ã娣⒄沟娜找嬷厥樱簿驮嚼丛街厥拥赖滦形ء⒌赖虑楦幸约吧竺狼楦械呐嘌?nbsp;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这三个专业有什么区别?? 基础心理学:主要涉及脑电,认知,眼动方面的实验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有情绪调节,个性与社会化发展等等方面应用心理学:主要涉及咨询治疗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每个学校的师资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关,开设相应的课程学习。 一般来说,基础心理学需要的是研究实验能力,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需要很强,当然论文撰写能力也是很需要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跟人的发展有关,涉及人各方面的研究应用心理学主要其中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开来。咨询治疗是对人心理问题的一个诊断咨询,帮助人自助;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主要这对企业中的员工的管理而言的。 至于中学当老师的话,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但是个人觉得最好是学应用心理学。因为去中学当老师,需要心理咨询的技巧和处理危机干预,以及学生团体辅导的经验,不过这些其他方向都可以学到的。
90 浏览 2 回答
309 浏览 3 回答
327 浏览 2 回答
216 浏览 5 回答
355 浏览 2 回答
275 浏览 5 回答
306 浏览 3 回答
339 浏览 3 回答
176 浏览 3 回答
127 浏览 5 回答
340 浏览 3 回答
229 浏览 3 回答
299 浏览 6 回答
205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