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武当山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11月8日,武当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山2007年5月,启动武当山玉虚宫修缮工程。2012年,武当山特区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2012年7月25日,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2012年8月1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2012年9月27日,武当山玉虚宫修缮落成。
武当地名源于先秦,汉袭秦制设武当县。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为它以后的显荣尊贵打下了基础,入明以后,由于统治者对真武的尊崇,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清以后,武当山的地位大为下降,它对周边地区和区域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来体现。武当神话传说,明朝时候,辽东有个道士,叫张三丰,到河南方城炼真宫出家。张三丰又穷又脏,早晨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年到头不换衣裳,两年到尾不晒被子,人们叫他邋遢张。别看邋遢张邋遢,他却有一身好武艺,会玩大把戏(杂技),也会玩小把戏(魔术)。说话、做事,疯疯癫癫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张三丰为张三疯,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仙之体。那年冬天,炼真宫当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师傅床前问安,邋遢张也来了。师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脸扭向床里,邋遢张问:“师傅,师傅,病好些吗?”师傅只装睡着了,邋遢张又大声喊:“师傅,师傅,病好些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师傅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意思是:快走开!“好哇,师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语,“哼”与“杏”同音)我上山给你摘。”邋遢张一边说一边走出庙门。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满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会,真的摘回两个黄杏子,杏把上还带着两片青丝丝的叶子。当家的一看见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从这以后,大家才佩服张三丰的道行。过些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正修武当山,我要去给真武祖师帮把力。”师傅说:“你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我给你脱双草鞋,你想我的时候,穿着草鞋就到我面前了。”邋遢张说罢,将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炉里。第二天,道士娃来上香,见香炉里放着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对师傅说了。当家的跑来一看,臭气难闻,伸手拽出朝院子里一摔,烂草鞋变成一对雪白的鸽子,“扑楞楞”飞上天空,落在云彩上。当家的后悔极了,失声叫喊:“邋遢张又玩把戏了,这原来是一双‘踏云靴’呀!”[7]
一、杨立志自幼生活在武当山脚下,时常能见到山上各种道教建筑,完整的、残破的甚至残垣断壁……从小,他的生命中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那就是神秘的武当文化。上大学时,杨立志开始翻阅各种历史典籍,在其中寻找武当的痕迹。1986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时,他在图书馆查到了日本学者间野潜龙研究武当山历史的论文目录。间野先生于1958年开始发表与武当山有关的论文,其研究专题非常精细、专业。此外,他还仔细查阅了美国、法国、澳洲的学者对武当文化、武当道教人物研究的著述。读到这些,杨立志想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一首诗句:“群驱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国外学者研究武当历史的学术成果,激起了杨立志的民族自尊心,激活了一个青年史学者的文化激情。二、在后来的岁月里,当杨立志看到国内一些权威书刊对武当山的种种误解、误传时,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产生了一种去伪存真的执着。这就有了日后他为青微铺、九渡涧的正名,有了对青阳桥、天津桥、老营等地名的重新释义,有了对元和观功能的澄清,有了对权威工具书关于“天下第一山”误解的批驳。杨立志在通读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及各时期的府志、州志等5000余卷,翻阅 《正统道藏》等道教文献6000余卷的同时,长期坚持在武当山地区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对武当山的古代碑刻资料每遇必录。有一次,他一个人到武当山上徒步考察,在五龙宫附近发现了很多被当地人称为 “石垫子”的石挡墙,这让他恍然大悟,困扰他多年的 “修山”概念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兴奋之余,他继续往前寻找,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山路崎岖难走,继续前行恐有坠崖的危险,退回去又不可能,最后被困在一处岩石上。因为怕夜间野兽出没,不敢入眠,杨立志在这块石头上坐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1993年9月,署名作者为王光德、杨立志的中国第一部武当山专著 《武当道教史略》问世了。这部书对武当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内容涉及道教理论、历史、建筑、文学、艺术、民俗、武术、医药、科技等极其广阔的领域。1995年,该书获湖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武当文化”的概念是由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的,而湖北省官方文件开始正式使用 “武当文化”的概念是在1991年11月。三、在发掘研究武当文化的道路上,杨立志并不是一个人。为了整合研究力量,发挥团队优势,1988年,郧阳师专成立了郧阳师专武当文化研究室;1995年更名为郧阳师专武当文化研究中心;1999年十堰市成立了湖北省社科院十堰分院武当文化研究所,挂靠郧阳师专,成员遍布十堰市大专院校、地方志办公室、文化局、文管所等部门,共50余人。2004年11月,省级研究机构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成立,挂靠郧阳师专,杨立志教授当选为会长,标志着武当文化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多年来,郧阳师专将武当文化研究工作作为科研重点与品牌学科来抓,积极组织和广泛参与学术活动,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致力于该项目的研究。这支队伍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迅速成长、壮大,他们编著出版专著、古籍整理等研究成果,如《武当道教史略》、《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武当山游记译注》、《武当仙谱》、《历代名人与武当》、《武当山志》、《道教大辞典》、《武当山诗集》等,这支队伍在国内知名刊物、专业核心期刊、学报等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宣传和推介武当文化和旅游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武当武术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十堰举办,作为郧阳师专校长、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的杨立志也格外忙碌,除了本身行政、授课、科研工作外,他也成了武当文化的推广者,为市民、志愿者、中外来宾介绍武当文化,为各路媒体讲解武当文化。他认为:“武当山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道教圣地,是全世界武当武术习练者景仰的祖庭。这次世界性武术盛会在武当山下举办,为我们全面展示武当文化提供了机遇。因此,这次武术节应该提倡 ‘人文武术节’、‘文化武当’的理念。”虽然是学者,但杨立志更希望武当文化能成为一个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谈到武当武术的发展时,杨立志认为,武当武术的传承、发展、兴旺是靠武术人物来实现的。遗憾的是,近50年来,大师级的人物已凤毛麟角。他认为,武当武术的复兴和长远发展,必须注重培养一批堪当大任的武术人才,而且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十堰举办,可能是继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杨立志认为,在这个国际性舞台上,展示武当山的秀丽和神奇,展示武当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对于武当山旅游业乃至整个十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地名源于先秦,汉袭秦制设武当县。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为它以后的显荣尊贵打下了基础,入明以后,由于统治者对真武的尊崇,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清以后,武当山的地位大为下降,它对周边地区和区域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来体现。华中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张良皋先生在《中国建筑宏观设计的顶峰--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一文中说:"明朝称武当为'太岳',名位在五岳之上……我们若试将武当山的建筑与五岳之首的泰山相比,泰山尽管历史悠久,建筑却非一气呵成,在总体上就先逊一筹。泰山的岱宗坊比之武当山玄岳门,东岳庙比之玉虚宫,碧霞元君祠比之紫霄宫,南天门比之太和宫,玉皇顶比之金顶,亦都要输分。其余四岳,远让泰山,更难与武当颉颃。"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 南岩 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俨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留连忘返……在北宋尚未出现玄武神话以前,[2]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 南北朝时(386-582)郦道元(?-527)撰《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 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647-735)编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 到了杜光庭(850-933)在901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由此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宋代以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并不多见。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后汉书》、《水经注》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外,另有唐代李吉甫(758-814)撰《元和郡县图志》, 都没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李昉(925-996)编《太平御览》卷四十三「武当山」条,引用的资料有《武当山记》、《南雍州记》、《阴君内传》,《甄异传》,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阴长生、戴生、谢允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迹。 乐史(925-1002)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三「武当山」条也没有关于玄武的记载。 此可以作为北宋初期人们尚未把武当山与玄武牵上关系的左证。 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应该是在《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出现以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 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 天柱峰金殿 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玄帝实录》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云霄,当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宋元交兵之际,均州也遭兵灾, 武当山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1269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众人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 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 道士汪贞常入武当山,于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 1278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 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 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据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龙观记碑〉所载, 五龙观兴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简到武当山祷雨有验,将此灵异奏闻唐太宗(627-649在位)。太宗降旨就武当山建观以表其圣迹。 南宋末,王象之等附会五龙观为玄武隐居的地方。刘道明更据此而编造出玄武得道飞升的时候,有五条龙掖驾上升,所以在他旧隐的地方建五龙观以祭祀之。成书稍后于《武当福地总真集》的《玄天上帝启圣录》,在修道武当山的故事,添饰了历经考验的情节,使玄武的传记更符合道教神仙传记的惯用结构,即修道者从开始修道,历经考验,最后升登仙界。 而且新增加的情节都注明有遗迹。例如玄武离家修行时,父王派五百人追寻,到武当山时,遇涧受阻,后来这五百人决心随玄武修行,此涧即今九渡涧,此五百人即五百灵官。玄武修炼时曾经想半途而废,他的师父化为一老妇女在磨铁杵以勉励他有志竟成,今有磨针涧。玄武感悟磨针的话后,折梅枝寄于榔梅树,发誓若道成,此树开花结果。此树即今榔梅树。玄武修炼时,曾经有蓬莱仙侣化成九美人来诱惑,其地即今仙侣岩。 道教徒之所以选择武当山为玄武修道的圣地,乃由于武当山在唐末五代以来,已成为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当山的名字与玄武都有「武」字,便附会玄武曾修炼于武当山。 刘道明所说武当山一名的由来乃是因为玄武的缘故,显然不是事实,然而却得到普遍的认同。 元代武当山的风物大量附会为玄武的遗迹,一方面表现了地方风物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玄武信仰的流传,武当山为祭奉玄武的圣地。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 多平方米。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紫禁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净乐宫: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 “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2米,阔14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太子坡: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观门侧开9Jr匝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游龙。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gd 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彩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 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我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隐仙岩: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高耸云烟,石如玉壁,呈瑰纳奇。
武当山历史沿革
1、“武当”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书》中。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2、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3、乾宁年间(896年—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
4、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5、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为“大岳”,高于五岳之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6、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为“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武当山遗存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各类文物5035件。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至民国,或毁于兵火,或遭破坏、或坍塌,武当山建筑规模逐渐缩小。
解放后,湖北省政府把全山古建筑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至1968年建设丹江口水库时,净乐宫等古建筑及遗址被淹没,其大部分石质建筑构件现保存在丹江口市内。省、市文物部门已对部分珍贵建筑进行了复原。
国家也拨专款修复和重建二百多间三万多平方米,修复三条登山古神道以及古桥十几座。有较完好的建筑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仍不失当年的宏伟气势。
扩展资料:
武当山来历传说
北宋时,武当山上,狮子老虎多,草寇强人也多。道士们常常受害,提心吊胆过日子。
有个上百岁的老道士,名叫张三丰,很想找一个对付强人、猛兽,防身护庙的办法,好让道士们安心修炼。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想出什么门路。
一天,张三丰坐在院里休息,忽见桂花树上闪着两道光圈,一道白,一道花,闪闪烁烁,美极了。细看时,原来是白蛇和喜鹊在嬉戏撩斗。
白蛇缠在树上,头伸出去一大截,摇来摆去,两眼发着亮光,虽然悄无声息,却气势如龙,使人感觉到它有无比的力量;喜鹊站在不远的树枝上,倾着身子,注视那条蛇,想拢去,又不敢去;张嘴要啄,又不敢啄,只是扑楞扇动着一双美丽的翅膀,那姿态很象欲飞的凤凰。
龙凤相戏,各显奇姿,均逞妙态,静防动,柔制刚,有来有往,变化无穷,到底谁也把谁没办法。张三丰越看越入迷,忽听白蛇和喜鹊同时叫道:“来呀!来呀!”腾空跑远了。
张三丰很奇怪,飞步去追赶,追啊追,赶啊赶,不觉追到深山里,只见山是黄金铸的,树是白玉雕的,河里流着玉液琼浆,山上跑着金牛金马。有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河边打拳,那白蛇和喜鹊一下子飞到了他的怀里,变成了他黄袍上的锦绣龙凤。原来,他是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打拳的姿势,和龙凤相戏的姿势很想象,静如泰山,柔如春柳,但却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含而不露,千变万化,越看越觉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劈山倒海,擒龙伏虎。
张三丰上前求教。太乙真人很高兴,告诉他说,这种拳,是他八百年前,参照华陀的“五禽戏”创造的,名叫“武当山太乙五行拳”,能防身健身,避除百病,延年增寿,希望张三丰好好学,好好练。
张三丰点头答应,立刻练起拳来,一套又一套,终于学会了。醒来时,原来是做了个梦。
张三丰因梦受拳法,从此便天天教道士学拳,自己也是拳不离手,直练得寒冬不知冷,炎夏不知热,渐渐练得霜发银须变黑,脸上的皱纹没有了,还长出了一口新牙齿,能够驯服狮子、老虎,真的返老还童了。武当山因此平静下来了。
后来,武当拳越传越远,学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成了中国武林中一大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山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到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
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为“大岳”,高于五岳之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为“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1956年,湖北省将全山古建筑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0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把武当山太和宫、紫霄宫列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1988年0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0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05月,启动武当山玉虚宫修缮工程。2012年,武当山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2012年07月25日,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
2012年08月01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2012年09月27日,武当山玉虚宫修缮落成。
扩展资料:
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关门山
武当山老君堂对面,奇峰如玉笋参天,峻岭似龙腾虎跃。就在这奇峰峻岭中间,有一扇又高又大的石门。石门里装满金牛金马金虎,金碗金筷金碟子,宝珠宝瓶宝葫芦要啥有啥,万宝俱全。
要想打开石门取宝,必须找到宝钥匙。我们的故事,就从宝钥匙说起。传说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勤劳善良的老妈妈,养了两个儿子。老大叫牛娃,老二叫猫娃。
牛娃忠厚勤快又有孝心,拼上力气种庄稼;细心侍候老妈妈;省吃俭用,盖了一院亮飒飒的大瓦房,置了一块一踩一窝油的好地。日子越来越美,村里人人见了都眼馋,个个都夸牛娃好。
可猫娃好吃懒做,地里庄稼他不摸,家务事儿他不干,成天想上山去找宝钥匙,一心想打开大石门,独吞万宝享清福。
牛娃看弟弟成天想美事,不干活,就好心劝他。可好话说了几大堆,他都当作耳边风。猫娃想得宝,越想心越迷,越想心越大,他听说山西有个盗宝大盗招徒弟。
就偷出房产地契卖掉,去学盗宝术了。从此,母亲和牛娃只好住在山洞里,苦度时光。老妈妈气得光哭,哭啊哭,便哭瞎了眼。
好心的牛娃轻言慢语劝妈妈,说:“别伤心,别难过,我有一把力气两只手,一定要把家重新建起来,一定要把您的眼睛治好。”
牛娃天天打柴卖,养活瞎妈妈,他两脚忙的象织布梭子一样,汗水象雨水一样往下趟,脚板踩出一条长长的路,汗水把路洗得又光又亮。多少汗水换来一把钱,到处求医为妈妈治眼睛都没治好。
这天挨黑,牛娃正挑着沉沉的柴禾走在高山上,嘴里渴得直冒烟,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他心里还在想,怎么才能把妈妈的眼睛治好呢。
他想啊想,跑啊跑,忽听黄莺鸟儿叫:“牛哥,牛哥,跟我走!快点,快点,莫停留!”牛娃很奇怪,丢下柴担就跟黄莺跑。不觉来到一个小茅棚前,忽听里边传出“嗯─嗯─”声。
他应声进门一看,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便上前问道:“老爷爷,你老人家是怎么啦?”老大爷有气无力地说:“我得了重病,难活过今天夜里。”
牛娃说:“老大爷,你可别乱想,我这就去请医生。”说着,转身就走。老大爷阻拦他说:“好孩子,任何人也治不好我的病,只有一种药能救我的命,可没人有那大的胆子去取。”
牛娃说:“我有胆子,为了救你的命,我去。”老大爷说:“你要真心想救我,就到后山千丈悬崖上,把那棵发杈竹子取回来。”
牛娃没说二话,转身跑去一看,果真有棵发杈竹子在悬崖绝壁上晃动。他抓住树枝青藤滑到悬崖中腰,定睛一看,只见那竹子旁,卧着两只大老虎,张着血盆大嘴,瞪着凶焰四射的眼睛。
牛娃不觉全身一寒,可他想到要救老大爷,就又壮起了胆子,“唰”地一声拔出弯刀,一个鹞子翻身荡过去。说也奇怪,猛虎不见了,只有那发杈竹子闪射着金光。
牛娃扛着竹子刚攀上山头,忽见那老大爷从对面走来。他笑道:“哈哈哈,好孩子,你勤劳勇敢,为人忠厚,应得到幸福。”原来,他是武当山万宝仙翁,发杈竹子就是打开石门的宝钥匙。
仙翁拿过发杈竹子,引着牛娃走到石门前,把发杈竹子朝前一指,高大的石门“嚓”的一声闪开了。牛娃跟着仙翁进石门,走过美玉铺的路,穿越银子垒的桥,进入金子盖的宫殿。
便见数不尽的宝贝堆成山。仙翁说:“好孩子,你要多少,就拿多少,尽管拿吧。”牛娃摇摇头,说:“这些宝贝不是我的,我不要。要是有药能治好我妈妈的眼睛,求老大爷给我一点吧。”
仙翁顺手拿过两个亮晶晶的黑珠子,递给他。说:“好孩子,你把这珠子拿回去,叫你妈妈安到眼睛上,眼睛就好起来了。”
牛娃接过宝珠子,拜谢了仙翁,跑出山洞,把黑珠子朝妈妈眼睛上一安,呀!老妈妈忽觉天地一亮,重见光明了。
老妈妈喜得不知说啥好,眨眨眼睛想:“山洞里又黑又潮,不好住,要是有几间房子住就好了。”正想着,只见一道金光闪,化作一座大厦。
老妈妈眨眨眼睛想:“牛娃又累又饿,应该给他做顿好吃的。”只见又是一道金光闪,化作一桌香喷喷的酒肉。
母子俩坐下来,高兴地边吃边谈。老妈妈笑眯眯地看看儿子,又眨眨眼睛想:“牛娃大了,要是能娶个称心如意的媳妇,那该多好啊!”只见又是一道金光,面前站出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
她羞答答甜丝丝地喊道:“婆母,儿媳给您请安哩。”老妈妈一看,喜得合不拢嘴。从此,她想要啥,只要把眼睛一眨,啥就来了,家里应有尽有,吃不完,用不尽,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再说猫娃学会盗宝术,回来盗宝了。这天,猫娃背着一个大背篓,刚上山,就听黄莺鸟叫道:“要盗宝贝跟我走!钥匙挂在岩上头”!
猫娃忙跟着黄莺鸟跑到岩下一望,果然岩上挂着一根发杈的竹竿,取下竹竿朝石门一指,石门就开了。他跑进石门,把金碗金筷金碟子、金牛金马金老虎┄┄恨不得都装进背篓里。
直压得他咧着牙巴骨。他一边走一边高兴地想:“哈哈,有了这一背篓宝贝,子孙万代就掉进福窝里去了┄┄”
哪知,他刚要出门,只见那石门“哗啦”一声响,关上了。一道金光闪,管宝仙翁拦住去路,怒指猫娃骂道:“强盗,你朝哪里去!”猫娃一看,吓得拔腿就跑。
仙翁把手一指,石门“哗啦”一声关死了,猫娃从此再也没有出来。以后,那山上的石门再也不能开了,人们就把那山叫“关门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山
133 浏览 4 回答
309 浏览 3 回答
355 浏览 3 回答
125 浏览 4 回答
358 浏览 3 回答
197 浏览 6 回答
131 浏览 4 回答
298 浏览 6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356 浏览 9 回答
120 浏览 3 回答
214 浏览 3 回答
235 浏览 4 回答
324 浏览 3 回答
25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