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角度看,新时代校园足球担负着全面育人、扩大足球人口、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任,其意义十分深刻而深远。新时代“体教融合”决策部署对深入推进新时代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总结已开展工作得失,提出工作策略,为新时代校园足球的进一步深人推进起到应有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作用。
一,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的发展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校园足球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表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以2019年认定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933所进行分析,较多的如山东省289所(占)、广.东省277所(占)、江苏省212所(占) ,较少的如青海省20所(占)、宁夏回)族自治区22所(占)、西藏自治区26所(占),差距较大;认定的有25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没有涵盖到全国所有的省、区、市。
2020年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188所高校中,全部都是本科高校,没有一-所专科高校。当前校园足球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城乡差别很大。各地对校园足球的认知、重视和投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发展的逻辑看,虽然不能提倡“揠苗助长”地盲目达成准入而实现可观“数量”,但是也不能忽视平衡发展的目标,毕竟校园足球是全国一盘棋,需要一体化推进,通过“先进”带动和指导“后进”,最终实现均衡发展。
二,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足球的发展策略
1.加强校园足球工作
新时代校园足球坚持“面向人人”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课教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指示精神和要求,大力推广校园足球,通过足球运动让“孩子们先跑起来”,借鉴校园足球已取得的可喜成果,带动辐射其他运动的广泛开展。
2.做实校园足球教学工作
课程教学是足球进校园、发挥足球运动“育人”功能的基础性工作。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的基础上,各校要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和开发校本课程,根据校情和学情开设足球课程。幼儿园教学中,以游戏为主进行开展,严格落实《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持续、科学推进3-6岁儿童足球活动;中小学每周至少安排--节足球教学课,激发更多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兴趣;高等学校通过开设公共体育足球专项课,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对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普修和专项选修足球课,强调足球运动技能习得,从培养能力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