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吃的大米都是怎么被加工出来的?其实大米加工流程相对比较复杂,从收割到流向市场大概需要经过十多道的工序。
第一、到了收割季节,收割机开始对它进行脱粒处理,然后运送到储藏棚中,棚中的通风设备先对稻谷进行干燥处理,期间探针会抽取稻谷的样品,在送到技术部,由师傅进行湿度检测,当水分含量达到14%左右时,就满足了下一步的加工标准。稻谷进仓前,就应该对稻谷进行分品种,并在验质单上注明品种、等级有及所需进入的仓号,对于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稻谷,如果生产需要,也应该单独进行存放,以便于以后的加工使用。跟着稻谷会送到碾米厂中,用碾米机进行脱壳处理,在这之前,首先会用分离筛过滤掉稻谷中的残留昆虫以及各种石子、异物等,以确保每一粒稻谷的品质。
第二、跟着材质碾米工序,在对稻谷脱壳的过程中,一小部分的谷粒难免会遗漏,所以分离筛会反复操作几次,直到所有的稻谷都被完整脱壳,这些碾米后产生的骨壳也不会被废弃,机器会将它们打碎后用作加畜的饲料。此时的稻谷还只是米黄色的糙米,所以还需要经过研磨、抛光的工序,好去除大米表面的糠粉,经过抛光机处理后,每一粒大米都将变的晶莹剔透,具有珍珠般的光泽。
第三、接下来还有重要的色选环节,检测摄像头会分析大米的颜色和大小,把不符合标准的米粒全部分拣出来,用来制作其他食品的原料,或者是送往饲养场作为饲料来喂食动物。最后成型的大米会根据各自的品质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包装,最终运到各地的超市进行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