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班,现任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主持或参加的项目主要有: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淮北市隐伏岩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安徽部分)(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江淮分水岭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省地矿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安徽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安徽省大中型闭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安徽省西北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安徽省辖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潜力评价,合肥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安徽省天柱山地质公园申报等。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淮北市隐伏岩溶水特征及水资源管理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1993),淮北、阜阳、宿州、蚌埠四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安徽地质,1997),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法讨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安徽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战略研究(安徽地质,2007),(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遗迹及其科学价值(安徽地质,2007),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舒城市东部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分析(地下水,2011)等。 王林清 赣州地质学校83级岩矿分析专业604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生工作处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199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后留校工作,在职继续攻读研究生,2002年获硕士学位,2002年12月被评为副研究员,2008年6月获博士学位。王林清博士在作论坛讲座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生工作处处长(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主要社会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秘书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籍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王林清博士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先后主持和参与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学校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出版有专著《亲历康博思:大学新生完全手册》(副主编,2004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管理经济学》(副主编,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项目质量管理》(副主编,2008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书。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被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中国高校招生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招生优秀论文,《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戴世坤(赣州地质学校82级物探专业215班)男,1964年10月生, 博士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91年7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获得青岛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2月于石油大学(北京)完成博士后研究,留校工作至今。研究方向:1、电磁勘探数据处理、数值模拟、反演成像和综合解释;2、震电理论及应用;3、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信息处理、反演成像和综合解释;4、计算可视化、人机交互和应用软件开发。讲授课程:1、普通物探(本科);2、地球物理勘探原理(研究生);3、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研究生)。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著作及论文:1. 戴世坤、罗延钟,1993年,二维地电模型多参数反演方法及其在MT测深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报,36(6);2. 董树文、戴世坤,1993年,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科学通报,38(6);3. 戴世坤,1996年,用视模型空间对比进行地球物理反演,地球物理学报,39(4);4. 戴世坤、徐世浙,1997年,MT二维和三维连续介质快速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四期;5. 戴世坤、牟永光,1998年,双相介质中的震电效应和震电波场传播理论,第二届SEG/BEIJING 年会论文集6. shizhe xu, 戴世坤, of electrical potentials along a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a 2-D terrain, geophysics,67(2)(进入三大检索);7. 黄临平、戴世坤,2002年,复杂条件下3-D 电磁场有限元计算方法, 地球科学,27(6);8. 杨辉、戴世坤,2002年,综合地球物理反演综述,地球物理学进展,17(2);9. 徐世浙、戴世坤,2002年,起伏地形位场快速延拓新方法,高校地质学报,27(2)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1、 电磁勘探资料可视化、人机交互综合处理、成像和解释软件系统。已在国内各相关单位广泛推广应用,2000年2月,负责人;2、 大地电磁场拟波动变换和成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12月,负责人;3、 大地电磁场拟波动变换和应用技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00年12月,负责人;4、 双相介质中的震电效应及震电波场传播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1月,负责人。获奖:1、 中国复杂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理论,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01年;2、 油气储层地球物理理论与实验技术,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02年;大别山大地电磁测深研究报告,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 研究领域高能天体物理(伽玛暴,软重复伽玛暴,TeV blazar, 高能宇宙射线);暗物质间接探测(相关)理论研究教育背景: 紫金山天文台,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 南京大学天文系,攻读硕士学位: 长安大学雁塔校区,测绘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南方工业学校,中专出国学习工作: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访问学者: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独立博士后: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后: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访问学者、学生工作经历: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访问学者: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独立博士后: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后专利与奖励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new hot paper2004年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出版信息在“伽玛暴”和“暗物质”间接探测相关领域发表(或已投稿)SCI科研论文、综述40余篇,被他引数百次(ADS)。发表论文代表性工作:(1)于2002年首先发现了GRB 990123的反向激波区域是磁化的 (Fan et al. 2002),为伽玛暴的磁化外流体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于2005年独立提出滞后内激波(late internal shock)模型来解释GRB余辉中X射线闪耀现象(Fan & Wei 2005)。(3)于2006年中总结出了Swift卫星发现的GRB X射线余辉的代表性图象并给出了理论解释框架(Zhang, Fan & Dyks et al. 2006).(4)于2006年率先指出GRB的X射线余辉和光学余辉的拐折不一致现象不能用主流的能量注入模型甚至任何已知简单模型来解释(Fan & Piran 2006, MNRAS, 369, 197)。该疑难现在得到了一致公认并/但尚待解决。(5)首次指出GRB的正向激波同步辐射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逆康普顿散射可能成为Fermi卫星LAT探测器的主要光子来源(Zou, Fan & Piran 2009). 该预言得到了现阶段Fermi-LAT观测的支持。科研活动科研项目1. 黑洞以及其它致密天体物理的研究 (-2013), 科技部973项目, 第四课题组骨干成员2..费米卫星时代的伽玛暴外流体的物质组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持参与会议以来参加过在美国,以色列,意大利,荷兰,法国,瑞典,以及中国南京,北京等地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或研讨班10多次,做口头报告约10次。被邀请成为国际会议Prompt GRB 2011 workshop 的科学委员会成员。合作情况和境外的有共同兴趣的观测/理论同行(如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Tsvi Piran, 意大利国立天体物理研究所的Stefano Covino, 在英国工作的日本同行Shiho Kobayashi,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任教的Bing Zhang)建立了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九八七年毕业于赣州地质学校地质专业(127班)现任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院长。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2008年网易“100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成员之一,“宁波银行全员造富神话”独家分析人,曾获湖南省第五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复旦大学“光华”奖学金等,贵州省第一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先后成功地承办了一系列重大学术会议: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八次学科论坛),现为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原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2009年7月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赴美国考察团,2010年11月应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2010年12月31日应邀参加第二届贵州省委决策咨询博士高端论坛并作大会发言。先后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统计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高等教育》及《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主要科研成果1.范方志.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05(11)[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6(08)]. 2.范方志,汤玉刚.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公共财政还是公共选择[J].复旦学报,2007(03) (该文被《新华文摘》引用).3.范方志.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与演变[J].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05).4.范方志,张耿庆.中国技术创新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J].统计研究,2004(11).5.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6.范方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实践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02).7.范方志.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8(06).8.范方志,赵大平.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传递对中国外贸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2).9.范方志,刘望,陈交辉,郑必清.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0(23)(该文入编《三湘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10.范方志.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J](该文原发表于《金融研究》2005年11期).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6(08).11.范方志,麻勇爱.旅游消费信贷初探[J].旅游学刊,2006(11).12.范方志,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年会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5).13.范方志,李璐媚.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8(9)(被国研网转载).14.范方志,李海海,苏国强.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周期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2005(11).15.范方志,苏国强.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5(10).16.范方志.入世,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J].消费经济,2002(06).17.范方志,杨海水.“理性党派信徒”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实证分析——兼论中央银行独立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2).18.范方志,加强《资本论》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综述[J].当代经济研究,2008(10).19.范方志,毛晋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股改上市和道德风险.社会科学辑刊,2004(06).20.范方志.市场经济呼唤存款保险制度[J].经济纵横,1999(06).21.范方志.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06(10).22.伍柏麟,范方志.新制度经济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01).23.范方志,汤玉刚,齐行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和动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4).24.范方志,刘望,陈交辉,郑必清.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修改稿)[J].经济研究参考,2000(114).25.范方志,毛晋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股改观点述评[J].国有资产管理,2004(10).26.范方志.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J].投资研究,2008(01).27.范方志.我国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1999(06).28.范方志.货币政策制度国际比较与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完善[J].东南学术,2006(05).(该文题目被列入《新华文摘》(2006年22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29.范方志,张立军.以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J].中国国情国力,2004(03).30.范方志,汤玉刚,虞拱辰.反思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变:一个建设性分析框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5).31.范方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62).32.范方志,谭燕芝,郭英.论跨域消费[J].消费经济,2003(05).33.范方志.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其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08(03).34.范方志,周陈曦.新旧两类农村金融机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8(11).35.范方志.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改革[J].开放导报,1999(12).36.范方志,苏国强.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及其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07(12).37.范方志,汤玉刚,齐行黎.国内外银行业聚集上海动因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05).38.范方志,汤玉刚.政府间纵向分权的契约性质:——以浙江强县扩权、强镇扩权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39.范方志,李海海.中央银行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周期:中国的实证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04).40.范方志. 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41.范方志,周剑.对外直接投资、外部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东岳论丛,2003(06)(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C7《高新技术产业化》2004年1期全文转载).42.范方志,赵明勋.中国金融抑制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43.范方志.诺德豪斯—麦克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05)(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44.汤玉刚,范方志.财政规模决定:基于经验模型的经济学解释[J].财经研究,2005(10).45.朱波,范方志,汤玉刚.出口退税中央、地方分担机制——运作原理、负面效应与机制优化[J].财经研究,2004(01).46.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5(06).47.范方志.基于选举的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实证分析——兼论中央银行独立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4).48.范方志.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2).49.范方志.金融监管、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J].宁夏社会科学,2009(06).50.范方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贵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记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51.范方志.对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的反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1).52..范方志.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部门名称和地位的科学界定[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3).53..范方志.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部门名称和地位的科学界定[J]. 马克思主义文摘(人大复印资料),2011(02).54..范方志.房地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收入分配差距[J].青海社会科学,2010(03).55.范方志.我国高房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3).56.范方志.论通货膨胀[J]. 宁夏社会科学,2011(02).参与课题及专著1.主持2006年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一等资助5万元,中博基字[2006]15号)《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资助编号:20060390108](2006年1月-2007年6月); 2.主持201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二等资助(三万元)课题《城市化、土地供给制度缺陷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资助编号:20100470934)(2010年6月-2011年6月);3.主持200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常规性课题《行政级次与经济发展:浙江经验及其超越》[课题编号:06CGYJ24YBX],(2006年9月—2007年6月);4.编著《当代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三联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作者;5.专著《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