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强化传热的意义和一些具体的方式已被人们接受与理解,但对强化传热效果的评价及强化传热作用的理论分析却一直未能找到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传热强化技术的研究大多属于经验或半经验性的,往往是依据各自的经验与分析,设计出不同的强化换热元件,然后,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给出实验关联式或准则关系式,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在传热得到强化的同时,流动阻力也随之增加。通常情况下,流动阻力的相对增加量要大于换热的相对增加量。在强化传热研究的初期,人们单纯的关心换热系数的提高,Nu/Nuo(采用强化传热技术后的传热量与强化前的传热量之比)成为一种评价准则。随后发现阻力系数随换热系数的提高而迅速增加,因此有了 (传热增加量与阻力增加量的比值)这一评价的准则。但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现有强化技术来说这一比值远小于1。从相同输送功率下增加传热量的观点来看,可以用 是否大于1作为评价准则,因此国内外学术界曾广泛采用这一指标。显然,比值 越大,节能效果越明显,而且高品位能量的消耗越少。 因此,从节能的观点来看,强化传热应该朝着提高 的比值、向着使 大于1的目标努力。但是,由于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在21世纪以前并没有开发出这样高效的强化传热技术。因此,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强化传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一般的强化传热技术书籍上会有的。 推荐参看文章: 《对流受热面传热强化研究进展》<<工业锅炉>>2004年 第02期 作者: 陈听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