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给人的感觉像是戴着一层纱巾,让你总想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或许是因为古老的夜郎国、神秘的古盐道、还有散落在各处的一座座古镇。 贵州的神秘着重体现在冬日十分,地处高原虽然靠南,每到冬天依旧十分寒冷,又因为水汽重,大雾成了常态,大雾似乎要把整个贵州都隐藏起来,让贵州更加显得扑朔迷离。 我们的旅程离开尧坝古镇没多远就进入了贵州地界,贵州的山也很有辨识度,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时不时出现的山间洞口,有一种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感觉。沿着赤水河景观大道,欣赏着绝美的风景,很快就到了丙安。 丙安,古称丙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 丙安古镇始建于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 历史 了。清代为川盐入黔的重要驿站。 拥有全国唯一的红一军团陈列馆。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可见赤水河畔的明珠地位之高。 停下车,首先看到的便是红军桥,悬挂在两岸的悬崖之上,看上去就十分凶险,红军的标志在正中间闪闪发亮,诉说着昔日的故事,从这看悬崖对面的建筑,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丙安古镇整个主建筑群都是建造在河滩的岩石上,因此也被称为大石头上的一座城。沿着赤水河的商铺都是利用木料撑、挑、架来固定悬空在外的吊脚楼,看似岌岌可危。依山而建悬在半空看上去就十分惊艳,如果开窗向下看惊险万分,让人十分害怕。 可你千万不要过分担心,丙安古镇的吊脚楼历经干年风霜,仍稳如磐石。足以体现古人的智慧,让人钦佩。 走过吊桥,伴随着上下的台阶,就进入了古镇,狭窄的通道只能一人通过,满镇飘着食物的香气,这其中辣椒也是必不可少,贵州人的喜好辣椒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川人。 丙安古镇拥有保存完好的吊脚楼群、古寨门、石板街、摩崖石刻等,被誉为"明清建筑与 历史 的活化石千年军商古城堡。没有岔路,只有短短的一条街,却凝聚了沧桑的岁月。 古镇虽不大,贯穿古镇的一条街名为葫芦街,长800米,最宽处也仅仅只有米,最窄处不足两米,像一个倒挂的葫芦形,东华门是口,太平门是底,象征着赤水河流来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汇入古镇。葫芦街是古人智慧的建筑展现,寓意天地人合一。 丙安古镇历来魅力十足。"丙滩之下泻沄沄十丈惊涛欲卷云,清代诗人陈熙晋曾写下《雨泊丙滩》、《下丙滩》等7首诗。为赤水河边这座小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树杪炊烟夕照收,无端风雨落床头。客心摇曳青灯里,一夜滩声撼小楼"的诗句流传至今。 诗意的同时,丙安也是有血色的。伴着涛涛赤水河,东华门见证了战争杀戳和纤夫的辛酸。南宋袁世盟平蛮,明朝李化龙平播,太平天国石达开奔走西行,民国时川黔军阀争斗等,均在丙安留下了血的记忆。 红军长征时期,这里也留下了红军的足迹,除了进入古镇的红军桥,这里还有全国唯一一座红一军团陈列馆,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继续挥师北上。1月26日,红一军团二师与军团部向丙安前进,筹备攻击赤水县城,为北渡长江开辟通道。 中午时分,红2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队抵达丙场随后继续北进赤水县城。到了黄昏时分,林彪率军团部到达丙滩场,将军团部设在古镇一王姓地主房内。如今在这里依旧保留了林彪的住所。当时形势十分危急,红军在复兴场和黄陂洞战斗受挫,中央红军在土城青杠坡被围。中央红军电令林彪、聂荣臻停止攻占赤水、北渡长江计划,立即回援土城。从土城一渡赤水,所以说在丙安古镇就是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的地方。 红色的丙安让游客不远万里的来观摩欣赏,怀念伟大的红军。走过东华门,靠近赤水河,在冬天,赤水河的水碧绿如玉,没有了夏日十分的血红色,看起来也更加秀气。 走过石拱桥,就是著名的川黔古盐道,四川的盐从这里入黔,赤水河沿岸的石壁上拴船的石鼻子还清晰可见,转眼一看,仿佛看到了昔日赤水河畔的繁忙场景,想必当年也是百舸争流,人声鼎沸。 当无人机升空,从高处拍下古镇的全景,才真正明白古镇的险,汹涌的河水旁,不规则的巨石之上,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组成了这座神秘的古镇。 丙安古镇,千百年来承载了太多的风雨,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赤水河畔,等待游客们前来 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