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内特·瑟福,蓝登书屋的创办人。
贝内特·瑟福(Bennett Cerf)是世界闻名的出版社蓝登书屋的创建人之一。1898年5月25日,瑟福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个印刷工人。尽管母亲有娘家传下的财产,但父亲始终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瑟福15岁时,母亲因难产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遗产。上高中期间,瑟福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一边在商业专科学校修课,一边给一家会计事务所打杂。
1915年,瑟福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他很快加入了校报的编辑工作,同时为其中的"漫步者"专栏撰稿。第二年,瑟福成为一份由学生主办的幽默杂志《笑话大王》的主编。在他的建议下,《笑话大王》增添了图书评论栏目。一战期间,瑟福应征入伍,学业暂时中断。退役后,他重返哥大,于1919年和1920年分别获得艺术和文学双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瑟福在华尔街的一家经纪公司找到一份差事,同时为《纽约论坛报》撰写投资咨询专栏。几个月之后,他在专栏中告诫读者不要给某破产公司投资,引起对方抗议,瑟福随即遭到解雇。他一面继续做经纪人,一面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1923年,瑟福的一位大学同学辞去了邦尼-利弗莱特出版社副社长的职位,并且推荐瑟福接替了自己的工作。两年之后,瑟福与好友唐纳德·克洛弗共同买下了利弗莱特所拥有的"现代图书馆"系列的出版权。瑟福与克洛弗性格迥异,分工也不同。瑟福热情洋溢、精力充沛,负责编辑;克洛弗沉静稳重、周到细致,负责财务和生产。
二人相辅相成,一心要将"现代图书馆"办出自己的特色来。"现代图书馆"系列开面小,价格低,以重印欧美古典文学名著为主。在平装书问世以前,这类书深受普通读者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销路一直很好。但瑟福与克洛弗不满足于仅仅是赚钱,常常商量如何在重印"现代图书馆"的作品之外还要出版自己的书。1926年,由瑟福命名的蓝登书屋正式宣告成立。
1928年,蓝登书屋的第一本书,装祯精美的《甘第德》(伏尔泰著)隆重出版。随后出版的也大多是精装的文学经典作品,如麦尔维尔的《本尼特·赛里诺》和但丁的《神曲》。但一年之后,美国股市崩溃,经济一蹶不振,高价的精装书顿时无人问津。蓝登书屋靠着95美分一本的"现代图书馆"系列才在大萧条时期得以生存。
193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向瑟福力荐自己的编辑老友萨克斯·科敏斯,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作品在蓝登书屋出版的唯一条件。科敏斯以他出色的才华和人品为蓝登书屋后来的成功作出了很大贡献,与奥尼尔同时成为蓝登书屋签约作者的还有著名诗人罗宾·杰弗斯。
与奥尼尔和杰弗斯签约后,瑟福乘船前往欧洲与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商谈在美国出版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事宜。返回纽约时,瑟福携带的《尤利西斯》一书被美国海关以语言污秽为名禁止入境。瑟福将海关告上法庭,又请了名律师为该书辩护。1933年12月6日,联邦法庭宣布《尤利西斯》在语言上并无污秽之处。不仅如此,法官约翰·伍赛还指出:"就乔伊斯在此书中为自己定下的目标的难度以及他所获得的成功而言,《尤利西斯》不愧为一部了不起的杰作。"
这一历史性的判决不仅是出版业在冲破审查制度、捍卫言论自由上的重大胜利,而且让蓝登书屋名声大振。1934年,《尤利西斯》在美国首印出版,瑟福将伍赛法官的结论作为该书的引言。此后,蓝登书屋还出版了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英国诗人奥登和斯彭德的作品。
1936年,蓝登书屋与哈斯-史密斯出版社合并。史密斯不久后退出,出版社由瑟福、克洛弗和哈斯三人共有。这一合并让蓝登书屋获得了威廉·福克纳、罗伯特·格雷夫斯、埃德加·斯诺、爱扎克·迪内森、安德内·马尔罗等美国和欧洲的优秀作家。蓝登书屋的名望也吸引了不少资深编辑以及与他们有合作关系的作家的加盟,进一步壮大了蓝登书屋的作者阵容。性情开朗而又善于结交的瑟福花费大量时间和心思维护与作家们的关系。
他一方面竭尽全力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也以与这些文化名人交往为荣。瑟福深知出版社面临赚钱和品位的两难处境,如他自己所说:"每一个出版家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理想主义往往被抛在脑后。"瑟福坚持出版高品位的诗歌、散文和只赔不赚的新人作品。对他而言,这才是一个真正理想主义者的责任。
1940年,瑟福与菲丽丝·弗雷泽结婚,这是瑟福的第二次婚姻。菲丽丝给蓝登书屋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她的建议和参与下,蓝登书屋开始制作一套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有关美国历史的书籍——"里程碑丛书",这套由知名作家撰写的系列丛书出版后获得了极大成功。
此外,菲丽丝还邀请著名儿童作家苏斯博士和夫人海伦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出版学龄前儿童读物的出版公司,由蓝登书屋发行。苏斯博士写的《帽中猫》(全书共223字)这样的故事幽默简洁、朗朗上口,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
一次,瑟福与苏斯博士打赌,愿用五十元换他用五十个字写出的一个故事。结果接受了瑟福的挑战,仅用五十字便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绿蛋与火腿》。这本书曾经名列最受儿童喜爱的一百部作品的第三名,至今仍流传不衰。
1942年,克洛弗参加了空军,蓝登书屋的事务几乎都落在瑟福肩上。二战期间,兰登书屋出版了一系列与战争有关的作家作品,如昆丁·雷诺、约翰·巩特尔等人的著作。对幽默小品一贯情有独钟而且自己也常常妙语连珠的瑟福亲自编辑并创作了《袖珍本战争幽默》和《幽默小品轶事集》,后者一度名列畅销书榜首,为战争硝烟中的广大士兵和后方的读者带去了轻松的笑声。
20世纪50年代,蓝登书屋出版了约翰·奥哈拉、卡尔·夏皮罗、拉尔夫·埃里森、杜鲁门·卡波特、欧文·肖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为美国文学留下了宝贵财富。
尽管瑟福主要负责出版社的编辑事务,但在蓝登书屋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决策中他都表现出了一个企业家出色的商业直觉和远见,这也许和他当年在华尔街做经纪人的经历不无关系。
1960年,蓝登书屋买下了瑟福最为景仰、以品位高雅著称的科诺福(Knopf)出版社。科诺福夫妇成为蓝登书屋的董事会成员,科诺福仍然保留自己在作品出版上的独立性。第二年,著名的万神殿出版社(PantheonBooks)也被蓝登书屋纳入名下。
万神殿的作家之一波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因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60年代,威廉·斯蒂伦、菲利普·罗斯和谢尔比·福提先后加入了蓝登书屋签约作家行列。1965年,瑟福将蓝登书屋卖给了美国无线电公司(RCA)。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出的价格大约相差一百万元。RCA总裁建议第二天再继续洽谈,瑟福却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己将和夫人一起按原计划外出度假,对方在措手不及中不得不同意了瑟福的全部条件。蓝登书屋最终以四千万元售出并保留所有的编辑权,瑟福则如愿以偿地为自己的出版生涯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瑟福与同行们的一大区别在于他并没有生活在文学艺术的象牙塔中,而是热衷于出版业之外的活动。瑟福曾经为数家刊物撰写专栏文章,其中他的幽默小品专栏"看谁挡得住我"被几百家报纸转载。二战期间,他做过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专门采访与战争文学有关的作家。
从1951年到1967年,瑟福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猜谜节目"我该说什么"中担任评委,他机敏风趣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这个节目在全国走红,瑟福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对此,他不无得意地抱怨:"我不得不提醒人们我是一个出版家。"
将蓝登书屋卖掉后,瑟福和夫人一直闲居纽约郊区家中。1971年8月27日,瑟福去世,享年73岁。他生前热衷于与文学名流交往,喜欢做抛头露面的公众人物,因此曾被人批评为附庸风雅、爱慕虚荣。他死后,《纽约时报》回顾他的一生和蓝登书屋辉煌的业绩,在头版唁文中称瑟福为"美国文学和文化生活强有力的塑造者"。《星期六评论》郑重宣称:"他对自己的事业尽心竭力,每一个与书籍有关的人都应该感谢他。"
贝内特·瑟福(Bennett Cerf)是世界闻名的出版社蓝登书屋的创建人之一。1898年5月25日,瑟福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个印刷工人。尽管母亲有娘家传下的财产,但父亲始终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瑟福15岁时,母亲因难产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遗产。上高中期间,瑟福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一边在商业专科学校修课,一边给一家会计事务所打杂。
1915年,瑟福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他很快加入了校报的编辑工作,同时为其中的"漫步者"专栏撰稿。第二年,瑟福成为一份由学生主办的幽默杂志《笑话大王》的主编。在他的建议下,《笑话大王》增添了图书评论栏目。一战期间,瑟福应征入伍,学业暂时中断。退役后,他重返哥大,于1919年和1920年分别获得艺术和文学双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瑟福在华尔街的一家经纪公司找到一份差事,同时为《纽约论坛报》撰写投资咨询专栏。几个月之后,他在专栏中告诫读者不要给某破产公司投资,引起对方抗议,瑟福随即遭到解雇。他一面继续做经纪人,一面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1923年,瑟福的一位大学同学辞去了邦尼-利弗莱特出版社副社长的职位,并且推荐瑟福接替了自己的工作。两年之后,瑟福与好友唐纳德·克洛弗共同买下了利弗莱特所拥有的"现代图书馆"系列的出版权。瑟福与克洛弗性格迥异,分工也不同。瑟福热情洋溢、精力充沛,负责编辑;克洛弗沉静稳重、周到细致,负责财务和生产。
二人相辅相成,一心要将"现代图书馆"办出自己的特色来。"现代图书馆"系列开面小,价格低,以重印欧美古典文学名著为主。在平装书问世以前,这类书深受普通读者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销路一直很好。但瑟福与克洛弗不满足于仅仅是赚钱,常常商量如何在重印"现代图书馆"的作品之外还要出版自己的书。1926年,由瑟福命名的蓝登书屋正式宣告成立。
1928年,蓝登书屋的第一本书,装祯精美的《甘第德》(伏尔泰著)隆重出版。随后出版的也大多是精装的文学经典作品,如麦尔维尔的《本尼特·赛里诺》和但丁的《神曲》。但一年之后,美国股市崩溃,经济一蹶不振,高价的精装书顿时无人问津。蓝登书屋靠着95美分一本的"现代图书馆"系列才在大萧条时期得以生存。
193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向瑟福力荐自己的编辑老友萨克斯·科敏斯,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作品在蓝登书屋出版的唯一条件。科敏斯以他出色的才华和人品为蓝登书屋后来的成功作出了很大贡献,与奥尼尔同时成为蓝登书屋签约作者的还有著名诗人罗宾·杰弗斯。
与奥尼尔和杰弗斯签约后,瑟福乘船前往欧洲与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商谈在美国出版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事宜。返回纽约时,瑟福携带的《尤利西斯》一书被美国海关以语言污秽为名禁止入境。瑟福将海关告上法庭,又请了名律师为该书辩护。1933年12月6日,联邦法庭宣布《尤利西斯》在语言上并无污秽之处。不仅如此,法官约翰·伍赛还指出:"就乔伊斯在此书中为自己定下的目标的难度以及他所获得的成功而言,《尤利西斯》不愧为一部了不起的杰作。"
这一历史性的判决不仅是出版业在冲破审查制度、捍卫言论自由上的重大胜利,而且让蓝登书屋名声大振。1934年,《尤利西斯》在美国首印出版,瑟福将伍赛法官的结论作为该书的引言。此后,蓝登书屋还出版了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英国诗人奥登和斯彭德的作品。
1936年,蓝登书屋与哈斯-史密斯出版社合并。史密斯不久后退出,出版社由瑟福、克洛弗和哈斯三人共有。这一合并让蓝登书屋获得了威廉·福克纳、罗伯特·格雷夫斯、埃德加·斯诺、爱扎克·迪内森、安德内·马尔罗等美国和欧洲的优秀作家。蓝登书屋的名望也吸引了不少资深编辑以及与他们有合作关系的作家的加盟,进一步壮大了蓝登书屋的作者阵容。性情开朗而又善于结交的瑟福花费大量时间和心思维护与作家们的关系。
他一方面竭尽全力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也以与这些文化名人交往为荣。瑟福深知出版社面临赚钱和品位的两难处境,如他自己所说:"每一个出版家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理想主义往往被抛在脑后。"瑟福坚持出版高品位的诗歌、散文和只赔不赚的新人作品。对他而言,这才是一个真正理想主义者的责任。
1940年,瑟福与菲丽丝·弗雷泽结婚,这是瑟福的第二次婚姻。菲丽丝给蓝登书屋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她的建议和参与下,蓝登书屋开始制作一套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有关美国历史的书籍——"里程碑丛书",这套由知名作家撰写的系列丛书出版后获得了极大成功。
此外,菲丽丝还邀请著名儿童作家苏斯博士和夫人海伦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出版学龄前儿童读物的出版公司,由蓝登书屋发行。苏斯博士写的《帽中猫》(全书共223字)这样的故事幽默简洁、朗朗上口,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一次,瑟福与苏斯博士打赌,愿用五十元换他用五十个字写出的一个故事。结果接受了瑟福的挑战,仅用五十字便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绿蛋与火腿》。这本书曾经名列最受儿童喜爱的一百部作品的第三名,至今仍流传不衰。
1942年,克洛弗参加了空军,蓝登书屋的事务几乎都落在瑟福肩上。二战期间,兰登书屋出版了一系列与战争有关的作家作品,如昆丁·雷诺、约翰·巩特尔等人的著作。对幽默小品一贯情有独钟而且自己也常常妙语连珠的瑟福亲自编辑并创作了《袖珍本战争幽默》和《幽默小品轶事集》,后者一度名列畅销书榜首,为战争硝烟中的广大士兵和后方的读者带去了轻松的笑声。
20世纪50年代,蓝登书屋出版了约翰·奥哈拉、卡尔·夏皮罗、拉尔夫·埃里森、杜鲁门·卡波特、欧文·肖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为美国文学留下了宝贵财富。
尽管瑟福主要负责出版社的编辑事务,但在蓝登书屋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决策中他都表现出了一个企业家出色的商业直觉和远见,这也许和他当年在华尔街做经纪人的经历不无关系。1960年,蓝登书屋买下了瑟福最为景仰、以品位高雅著称的科诺福(Knopf)出版社。科诺福夫妇成为蓝登书屋的董事会成员,科诺福仍然保留自己在作品出版上的独立性。第二年,著名的万神殿出版社(PantheonBooks)也被蓝登书屋纳入名下。
万神殿的作家之一波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因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60年代,威廉·斯蒂伦、菲利普·罗斯和谢尔比·福提先后加入了蓝登书屋签约作家行列。1965年,瑟福将蓝登书屋卖给了美国无线电公司(RCA)。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出的价格大约相差一百万元。RCA总裁建议第二天再继续洽谈,瑟福却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己将和夫人一起按原计划外出度假,对方在措手不及中不得不同意了瑟福的全部条件。蓝登书屋最终以四千万元售出并保留所有的编辑权,瑟福则如愿以偿地为自己的出版生涯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瑟福与同行们的一大区别在于他并没有生活在文学艺术的象牙塔中,而是热衷于出版业之外的活动。瑟福曾经为数家刊物撰写专栏文章,其中他的幽默小品专栏"看谁挡得住我"被几百家报纸转载。二战期间,他做过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专门采访与战争文学有关的作家。
从1951年到1967年,瑟福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猜谜节目"我该说什么"中担任评委,他机敏风趣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这个节目在全国走红,瑟福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对此,他不无得意地抱怨:"我不得不提醒人们我是一个出版家。"
将蓝登书屋卖掉后,瑟福和夫人一直闲居纽约郊区家中。1971年8月27日,瑟福去世,享年73岁。他生前热衷于与文学名流交往,喜欢做抛头露面的公众人物,因此曾被人批评为附庸风雅、爱慕虚荣。他死后,《纽约时报》回顾他的一生和蓝登书屋辉煌的业绩,在头版唁文中称瑟福为"美国文学和文化生活强有力的塑造者"。《星期六评论》郑重宣称:"他对自己的事业尽心竭力,每一个与书籍有关的人都应该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