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大陆投资,建设了非洲的基础设施,也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为当地人的就业提供位置,让当地人走向工业化。
我国的能源形势与和平发展战略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在我们对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状况恶化、资源耗费巨大而回收率低等。目前,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全局,关系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 一、国际国内能源形势严峻 现在人们可利用的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及其他天然能源。其中,又以化石燃料为主,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然而,地球上的化石燃料毕竟是有限的。 (一)世界能源形势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开采成本较低的化石燃料储量将在21世纪中期到末期耗尽。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披露,探明的石油储量2006年比2005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微降亿桶,为亿桶。但全球每天消费石油增为8370万桶,每年则为305多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总储量只可供应40年,天然气总储量只可供应63年。煤炭储量略为丰富,也不过供应147年左右。 与此对应的则是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从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还可以看出,除北美地区外,其它地区仍维持较快增长,如亚太地区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中东地区%。另外,多个主要石油出口国经济蓬勃发展,导致其自身能源消费增长迅速。据《纽约时报》报道,多个石油出口国将改变身份,成为进口国,这种现象已在印尼出现,墨西哥5年内也可能开始进口石油,接下来将轮到世界第四大产油国伊朗。美国莱斯大学的石油分析家贾菲说:“今天我们靠主要石油出口国。为全球供应石油,可是再过5年、10年,它们大多不是净出口国,这样的威胁非同小可。” 石油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资源。IEA估计,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此时,石油生产又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少数公司的手里,石油有可能成为较昂贵的能源。 (二)我国的能源结构和形势 多年以来,都说我国地大物博。现在,“博”已变成了稀薄的“薄”,而不再是广博的“博”。按人均资源拥有量计算,我国的资源状况确实令人心忧。在储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天然气占%,煤炭占%。而我国拥有世界1/5还多的人口,人均可采储量就更低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和%。除煤炭情况稍好点,石油和天然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再从绝对数量上看,国土资源部对全国油气田的储量进行了初步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截N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万亿立方米,煤炭1145亿吨。2006年我国能源产量中,石油亿吨,天然气586亿立方米,煤炭生产量突破24亿吨。如维持现在的产量,石油仅11年、天然气42年、煤炭48年供生产之用。 上面的数据令人担忧。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以及处理好和平发展与能源需求极速增长的关系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能源形势严峻下的中国和平发展 (一)和平发展必伴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我国也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也在高速增长。我国2002年和2003年的能源消费分别增长%和%,2005年和2006年,这些数字分别为%和%。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幅虽然出现放缓的迹象,但依然占到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 另外,中国电力联合会最新发布的一项预测显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都使能源需求在未来几年保持增长的态势,未来三年,我国社会用能量消费将持续保持10%左右的增速。 (二)能源形势增加了和平发展的紧迫性 国际与国内能源形势的严峻性,成为我国和平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同时,也增强了我国和平发展的紧迫性。从历史角度看,每一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工业国,都会伴随着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现在的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都排在前列,特别是美国,一个国家独占世界%的能源消耗。而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也不例外,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的%。等到我国工业化基本完成的时候,鉴于我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多,那时我国能源消费肯定会占世界总消费的30%以上。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过程肯定是一个能源消费不断快速增长的过程。而我国能源储量少,不可避免地会对国际能源资源有非常大的依赖,2006年,我国石油的依存度已达到47%,并且肯定还会不断地增长。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早就已指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能源的角度看,几十年后,能源将成为稀缺资源,将使得能源价格奇高,而对国外资源的高依存度,将使得能源问题成为阻拦我国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 另外,假设我国不能有效抓住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战略机遇期,而让其他国家,特别是让某些人口大国抓住,那等他们崛起后,其能源消费将占世界总消耗的30%以上。而世界能源的有限性(除非有革命性的能源出现,如聚合反应的实际应用,但现在看来还非常遥远),就潜在地排挤了我国发展的可能性。 三、和平发展下的能源解决方案 (一)摒弃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国家崛起”道路 近现代世界大国的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部战争史和自然资源的掠 夺史。从近现代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兴衰,都与战争和扩张有关。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往往会选择通过战争的方式来改变原有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但是自二战以后,整个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国的崛起不一定要通过战争扩张的方式。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潮流,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最终还是要靠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力量去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摒弃历史上列强靠武力掠夺其他国家资源的能源解决方案,而应该立足国内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利用国外资源,走科学能源解决之路。 (二)优化能源结构 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天然气占%,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难以改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6中国煤炭消费量比2005年有所减缓,但增幅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占世界煤炭消费增长的70%多,从绝对数量来看,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 2007年我国煤炭生产超过24亿吨,接近我国煤炭生产的极限。前几年不断迭出的矿难,就与我国煤炭企业的超负荷生产有关。煤炭的大量使用,还直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这种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也给交通运输系统带来压力,造成全国性的煤电油运紧张。因此,从长远看,必须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 1 适当降低煤炭消费,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例。2006年我国进口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折合标准煤)亿吨,我国石油进口量占能源进口总量的%,煤炭占%,天然气占%。2005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仅占世界天然气贸易量的%。我国没有充分利用国外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进口在我国能源进口中所占比重过小,这与我国能源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后所产生的污染很少。适度增加天然气的消费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煤炭和石油的消费压力,对减轻环境污染和提高石油消费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对增加天然气的进口有一定的条件和保障。 2 大力发展水电。水电资源是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我国虽然储量丰富,但开发不够。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亿千瓦。而我国目前的已开发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量的25%,开发程度很低,与美国(82%)、法国(80%)、加拿大(65%)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再开发出2亿千瓦水电,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我国在水电方面技术成熟,在坝工与水电站建设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水电虽然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缺点,但与火电相比,对环境的破坏小、运行成本低,并且还附带有防洪、航运等效益,应优先发展。 3 加强发展核电。目前,全世界已经有400多座核电站,正在给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火电价格不相上下的核电,总装机容量为亿千瓦,年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7%。其中,法国核电装机占其国内发电总装机容量的78%,日本核电装机占其总装机的36%,美国核电装机占其总装机的20%,韩国核电装机占其总装机的42%,而在中国大陆仅占%。再从绝对数量看,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只有美国的1/15,法国的1/8,日本的1/6,韩国的1/3。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核电比例及核电容量都还相当小,应该加强发展核电,特别是我国煤炭产量接近极限、水电储量一定的情况下,我国未来能源很大比例还需要核电来填充。国务院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明确指出,核电将成为我国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容量将达到1800万千瓦。 4 其它可再生能源。其它可再生能源还包括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我国2/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我国陆地10米高度层实际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地区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5亿千瓦,共计10亿千瓦以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和我国的三北地区。但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相对落后,2006年,德国、西班牙、美国、印度、丹麦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前五的位置,分别占全球份额的%、%、%、%、%;中国超越了意大利和英国,以2604MW的装机容量和%的份额名列第六,但仅有印度的1/。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我国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取得长足发展,以年均超过25%的增速成为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亮点。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一)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需求 首先,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在能源方面能基本维持独立,如果大量依赖国外,则很容易受制于人,这点在铁矿石进口谈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国内铁矿石需求过大,国内难以满足,大部分依靠国际市场。虽然我国是铁矿石的绝对进口大国,但却没有定价话语权,价格只能任由国外垄断集团随意涨价而苦无对策。作为能源大国的俄罗斯,则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武器,对其邻国乃奎欧洲施加影响,扩大其战略影响力。可见,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资源,事关国家经济、军事安全,如此大量依靠国外,则国家外交,甚至国家独立都难以保障。特别是对我国来说,从中东、非洲的能源进口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能源安全性也要求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问题。 其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还没有足够的国力来大量进口能源。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国内能源供应潜力仍很大,我国未来能源需求还是主要依靠国内供给来满足。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能源的基础。应通过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和煤炭液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石油的依赖。虽然这样仍难以完全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但只要保证了能源的供应主体,就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能源的安全性。 (二)合理利用国外资源 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要立足于国内,但也要扩大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合理、适时、适度地进口相应的能源,以保障国内的能源需求。 国际煤炭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可适度增大煤炭的进口。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采用水陆从国外进口煤炭,可以降低从内地陆路运输的费用,也可以就此减轻运输系统的压力。 我国石油供应相对不足,较大部分缺口还需要国际市场来满足。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很容易影响中国油品以及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甚至影响整个价格的波动趋势。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相关的石油战略储备,以提高石油供应的安全性。 我国政府已决定建立石油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规划到2010年建成相当于30天进口量的战略储备规模,也有专家建议应增加到90天进口量的战略储备规模。具体需要多大的规模,其实,这里面有个储备成本和费用的问题,即石油储备的运营是有成本的,如储备的建造、运行管理、安全维护等。美国的储备主要集中在沿墨西哥湾的天热洞穴里面,维护成本比较低,而我国为储油罐方式储油,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对此,我国可以加强石油领域内的勘测,对于一些勘测成熟并易于开采的油田,可不急于开采,而作为天热储备,这样既可起到储备的目的,又几乎无需承担储备费用。 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能源供应的增长是有限的,并且代价高昂,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我国的能源消耗仍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平均水平有着较大差距,总体上还没有走出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扩张和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千克标准煤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美元,而日本为美元,世界平均值为美元。 在非工业能源利用方面,我国也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在建筑能耗方面,高耗能建筑还占相对大的比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节能家用电器、高效灯具的普及率也不高;在生活中有些人的节约意识淡漠等。 从能源需求侧管理的角度上讲,节约能源要比增加能源生产更有效益。国外的实践表明,每节约l千瓦时电量的投资,约占1千瓦时发电成本的40%;每节约1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的投资,只有不到新增1千瓦容量造价的20%。同时,还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减小环境污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只有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能源效率,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同时,稳定了我国的能源形势与安全,对降低世界对我国能源需求的恐惧心理,驳斥海外部分媒体别有用心炮制的所谓“中国能源威胁论”,减轻我国和平发展的阻力,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 六、结论 1 依现有储量和开采速度,常规能源将在几十年后耗费殆尽。世界能源形势严峻,而我国的能源形势则更不容乐观。 2 严峻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更增加了我国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紧迫性。从能源的角度看,丧失目前的机遇,有可能永远失掉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3 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不允许我国采用武力,靠国外强夺来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只有通过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才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现实办法。 4 我国能量利用效率低,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并且,从根本上讲,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既是我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也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解决能源困境、实现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查道炯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国的能源安全[J]国际经济评论,2005,(6):28-32 [2]李世泽比较法视域下的能源战略与能源税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7,(2):56-59 [3]吕庆广大国崛起的类型学分析——兼论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可行性[J]江南大学学报,2006,6(1):11-17 [4]史丹,我国能源经济的总体特征、问题及展望[J],中国能源2007,29(1):5-12, [5]张磊,郑丕谔,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17-19。
好的不得了,中国万税!
中国崛起对非洲地区造成的影响,是可以影响非洲的经济发展,以及带动非洲的发展速度。
环 球时报转译美国《圣何塞信使报》的文章说,苏丹最大的炼油厂今夏完成了一项造价亿美元的扩建工程,其炼油能力提高了一倍,增加了这个国家的石油出 口和国内汽油供应。在距离该炼油厂几十英里的一处河岸,那里曾是一个垃圾场,开发商们正紧锣密鼓地筹画建造一个投资40亿美元的商业区,他们希望将喀土穆 打造成东非的商业中心。这两项工程成了苏丹的展示专案,该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如果没有中国,这一切就是不可能的。这折射出整个非洲的一股趋势,中国公司正向从炼油厂、水坝到公路、商场等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建筑项目,注入数以亿计的美元。美国缺席与中国存在同等醒目在过去10年,中国日益转向非洲,以满足其对自然资源的渴求。中国成了非洲大陆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是,这种每年400亿美元并且在不断增长的贸易关系已不再仅仅围绕着石油和矿物。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因非洲长期动荡而认定那里无利可图,并于几十年前就几乎放弃在那里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的投资之际,中国公司进来了。凭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企业从事着缺乏资金的非洲国家有必要去做但自身又无力去做的工作。中国公司业已在多个非洲国家开展或同意开展不同的项目,如 安哥拉的医院和铁路线、苏丹和肯雅的公路和桥梁、埃塞俄比亚和利比理亚的水坝、加纳和辛巴威的电信网路,以及其他许多专案。上周,刚刚结束两周非洲之行的民主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玛与国会议员连线时说:"走访非洲时的一个惊人事实是,美国在非洲的缺席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人是否在从中获取巨大好处目前尚不清楚。不过,通过从事美国和其他国家没有做的工作,中国巩固了与非洲领导人的关系,并确保他们对自己的议程的支持,尤其是在阻止台湾与非洲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上。分析人士说,中国的首要目标还是能源,它经常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为石油和矿产协议开道。不过,中国也同那些没有石油储藏的非洲国家做生意。一家中国公司正在干旱的埃塞俄比亚兴建一座造价亿美元的大坝。该水坝建成后可望用于灌溉和发电。据世界银行统计,2004年,中国在非洲共有450个投资专案,其中大部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但中国带来的影响也许更深远。来自中国的投资正在改变非洲大陆这块博弈场,西方国家曾长期控制对那里的发展援助以及政治议程。非洲人怕中国人离开非洲国家从中国的投资中得到了好处。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去年达到,预计今年会更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投资及其对非洲原材料的需求。不过,一些非洲人担心,如果中国人不对当地人进行培训,他们离开后,目前进行的投资将可能付诸东流。中国表示,它有意在非洲长期待下去。北京宣布2006年为"非洲年",并发布了一份政策档,承诺对非洲进行长期投资以及对非洲工人提供培训。在中国领导 人越来越频繁的非洲之行中,他们经常讲到发展中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专家们说,中国不把世界上最贫穷的非洲大陆看作有待解决的问题,而是视为一个投资机 遇。南非一家研究机构的分析家史蒂文"弗里德曼说:"我不认为中国在目前这个阶段的首要目标在政治影响力上,他们更关注经济领域。"也许,再没有其他地方比在灰尘遍布的喀土穆,更能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了。在那里,由中国公司建造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修整一新的街道上面,穿着光鲜的石油商在中国人开的加油站给他们的高级轿车加油。驻喀土穆的一名美国高级外交官说,苏丹经济的迅速增长令一些美国官员大吃一惊。"我有时甚至自问,‘我们是不是错失了这里的良机'?"这名外交官说对苏 丹的制裁是合理的,但他淡化了有关中国在苏丹投资威胁美国利益的说法。他说:"他们在跟我们作对吗?美中在苏丹有着越来越大的合作空间,我们的政策目标不 必是对抗。"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非洲项目主任J"斯蒂芬"莫里森表示,中国可能正将自己在经济崛起中学到的经验用于非洲。他说:"过去20年里,中国已使数亿国民摆脱贫困......对非洲,中国人比我们有信心。"。。。一片专家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世界金融危机肆虐,国际格局大变动,国际秩序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和能源企业利用时代发展的新机遇,化解国际社会出现的新挑战,能源外交有声有色,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总结今年中国能源外交面临的新机遇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世界金融危机对部分能源资源国造成严重冲击,资源国的强势地位相对下降。发端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体生产大幅下滑,东欧、独联体等国家经济增长也急剧减速,就连新兴发展中大国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世界经济的大面积滑坡导致国际市场石油需求明显下降,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供大于求的情况。与此同时,多个资源国的金融系统陷入困境,投机大宗商品的风险增大,利润减少,致使金融资本大规模抽离石油市场,国际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加大。能源金融因素的重大变化导致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能源资源国出口收入锐减,同时,由于能源资源国一些大型国有公司,近年来盲目借贷扩张,特别像俄罗斯这样独立的石油输出国,巨额债务缠身,在石油出口收入锐减的情况下,资金链发生断裂,因而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危机,导致开发投资萎缩,剩余产能减少,股值大幅贬值,有些公司为了还债不得不压价出售资产。虽然最近两个月国际油价大幅反弹,但能源界普遍认为,这种反弹并非供需失衡所致,事实上,石油供应和需求库存等仍然温和看跌,本轮反弹实际上是投机资本在对世界经济危机即将触底反弹的过分乐观预期趋势下,看涨石油期权重返国际石油市场,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所导致的。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仍有可能继续走高,但持续高涨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世界经济是否已经见底,能否避免长时间的谷底徘徊,现在很难预料,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加强对金融投机监管的呼声高涨,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的空间明显缩小,国际石油市场再次出现剧烈震荡的危险性有可能降低。上述情况导致能源资源国在近年高油价条件下不断强化的强势地位明显下降。尽管我们不能说现在的国际石油市场不再是卖方市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一段时间,资源国要回复上年咄咄逼人的气势十分困难。这种情况显然有利于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安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充分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及深化国际能源合作,一方面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另一方面给资源国能源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金融危机后,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的举措,具有双赢和多赢的性质,这是新的形式第一点。第二,气候变化问题凸显,成为国际合作的新焦点。与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几乎同时,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视大幅增高。气候变化成为大国关系、南北关系的重大课题,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新焦点。世界各国节能减排的呼声强烈,对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寄予厚望。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80%都跟人类能源活动密切有关。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重点放在了采用节能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上,放在了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能源问题上。于是,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一场低碳经济革命,一场绿色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在这场革命中,美国奥巴马政府率先推出了能源新政,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刺激经济计划也都高度重视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无论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能否就减排量化指标问题达成妥协,它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完全可能以人类意想不到的速度取代世界经济对一次能源的部分需求,我们可以设想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即使减少百分之十几,也不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极大的震撼,从而可能大大缓解石油供需的矛盾,引起国际能源格局的重大变化。这种情况有利于世界能源的安全,对能源需求大国中国来说,更是一种福音。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能源成本因此有望大幅降低,如果中国能在新能源革命中争取到主动,国家的能源安全受制于他人的状况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第三,中国的崛起势头强劲,应对危机表现突出,在国际能源关系中地位有所增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持续旺盛,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必将继续占据战略买家的地位,任何国际能源主体都不能不重视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从而渴望大幅度扩展中国的能源外交空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世界主要能源国普遍看重中国的投资能力,这种情况有望为中国增强在国际能源市场地位,加强以资源国在能源金融领域的合作创造新的条件。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坚决,化危为机,成效显著,表现突出。有望率先走出危机,而率先走出危机赢得的主动地位,有望为中国对国际能源关系的运筹提供有利的支撑。中国的国际地位快速上升,世界普遍看好中国,重视发展对中国的关系,有望大幅增强中国在现行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为中国开展更具活力的能源外交提供新的依托。上述这三个方面的有利因素对中国能源外交的运筹已经并将继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建立,商业石油储备的充盈,能源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资产并购力度的加大,陆上油气管道建设的突破,长期石油供应合同的签订,能源领域全面合作的战略都是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发生的。然而,我们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重视不利因素的存在。例如: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境外能源资源的依赖度还在增大,至少在2030年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难以减少,势必影响到国家能源安全的维护。再如,中国在能源金融领域的运筹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投机资本操纵能源市场方面缺少经验。势必增大中国维护能源安全的代价和成本。还有,中国在现行国际能源秩序中可能长时间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中国维护能源安全可能面临着重重困难。基于以上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我认为中国能源外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新的努力。首先,要加紧后金融危机时期能源战略的谋划。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受到的冲击相对较轻,应对危机的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因而完全有希望率先赢得走出危机的先机。充分利用这一先机的前提是,切实做好具有前瞻性的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能源战略谋划。要分析金融危机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以及危机过后我国在世界能源格局地位中可能的变化,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又要立足于现实国情,既要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战略布局和战略重点,又要制定各领域各阶段实施方略和具体举措,从而指引各个能源合作主体开展纵横捭阖的能源外交,深化多方位的国际能源合作,特别下大力推动我国周边区域和次区域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次,要大力推动新的国际能源金融秩序的形成。在推动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能源秩序形成方面,特别要关注国际能源金融秩序,要充分认识金融因素对国际能源关系的重大影响,研究这种影响,寻求利用其积极方面规避其消极方面的有效途径,建议从扩大本地结算比例入手,逐步形成新的一揽子货币结算体系,充分利用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加大对境外资源开发、周边油气管道建设的投资力度,贷款换石油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第三,要力争在绿色产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钥匙。谁率先掌握了新能源技术谁就有希望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世界经济革命的领头羊。我们应当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措施,争取在这项革命中走到世界的前列。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继续重视传统能源安全问题。在新能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在中短期内难以规模化利用的情况下,我们对一次能源的利用难以有实质性减少。因此,必须抓住后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强化国家的传统能源安全,与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国建立更加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尽可能多的并购油气资产,以确保我国长期而又稳定的油气供应,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能源资源的战略属性日益突出,国际能源合作越来越离不开外交运筹,离不开对对象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安全环境等宏观环境的研究,以及机动灵活的外交运筹。
能源短缺是非洲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非洲虽然拥有丰富的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但目前开发比例很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的人有电。根据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联合发布的报告,到2030年,全球仍将有亿人用不上电,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国高度重视对非清洁能源合作,已成为非洲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也是推动非洲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非洲的大部分能源来自生物质能和化石燃料。中国正在利用其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非洲国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促进疫情下非洲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在埃塞俄比亚,从丘陵地区的阿达玛风电场到沙漠地区的艾沙风力发电站,中国企业在当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南非,由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公司运营的德阿尔风电项目拥有两个风电场和163台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万千瓦。项目年发电量超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万吨。在乌干达中西部基里扬省东格,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的工人们正忙着完成尼罗河沿岸卡鲁马水电站的最后阶段。这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乌干达最大的发电设施。在肯尼亚,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建设的加里萨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0兆瓦,是东非最大的光伏电站。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表示,加里萨的光伏电站使肯尼亚走上了绿色能源自给自足的道路,提升了肯尼亚作为非洲绿色能源生产中心的形象。非洲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发展清洁能源是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非洲来说,与中国合作不仅可以开发非洲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还可以通过成功的经验分享,让非洲国家学习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经验。
231 浏览 6 回答
180 浏览 4 回答
266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5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328 浏览 4 回答
285 浏览 7 回答
133 浏览 6 回答
81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2 回答
176 浏览 6 回答
293 浏览 3 回答
296 浏览 6 回答
166 浏览 4 回答
143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