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谨防旅游购物陷阱出门旅游,成了许多市民休闲度假主要方式之一,但一出门旅游要是和购物连在一起,那就变了味道了。市民刘先生日前参加了一次“华东五市”的组团旅游,其中,在杭州旅游的时候,有两三个景点都是进去购物中心的。刘先生说:“尤其是在看丝绸的制作过程,还看什么时装表演,这些安排,难免有较为商业的味道。导游表面上说,购物自愿,但实际上,我们都被潜规则了。”为此,消费者在参加旅游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景点的安排,万一在旅游的时候,导游建议大家购物,此时更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谨防上当。一是“老乡法”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千百里外的陌生他乡,突然遇到同乡,大家都会感到特别的亲切,并会产生一种信任感、安全感。于是,有的奸商就是利用老乡之间的信任感打“老乡”牌,取钱财。消费者如果有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东西很便宜,就可以购买。其次,要多了解产品的质量,确认没什么问题的话,才可以购买。最后则是学会婉言拒绝购买对方推销的产品。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出门在外旅游,突遇老乡的,都不可以相信。二是“名人法” 有的定点购物场所为推销工艺品,由所谓“大师”、“专家”签名销售,使游客误以为买到了日后可大大增值的“收藏品”。市民蔡先生日前去云南旅游,在一处旅游景点附近,说是有某个名家签名的国画,看了之后由于小孩十分喜欢,蔡先生才买了下来,但回来之后,让朋友一看,就知道是水货,价值很低。看来,所谓的“名人”,只不过是某些旅游景点商户使用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罢了,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迷信“大师”和“专家”。三是“鉴定法” 在某些珠宝、金银首饰、水晶工艺品旅游定点购物场所,经营者会煞有介事地摆上一些检测仪器,并由“专家”现场给游客免费鉴定自戴的金银首饰等,说明如何鉴定这些物品的真伪和优劣,然后再与其生产或销售的产品作比较,以此引诱游客购买。表面上看,这些鉴定的人,是来帮助消费者的,但他们很可能是同穿一条裤子的,消费者如果相信了他们的鉴定,就很有可能买下了珠宝,而这些珠宝一般不可能是真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上当。为此,消费者如果遇到有谁拿出所谓的仪器检测,都不可轻信。四是“价格法” 某些旅游定点购物场所商品标明的价格很高,但售出的价格却很低,让游客花了“大头”钱还感觉“赚着了”。例如,同样的一件衣服,在潮州的的价格可能是五百多元,但在去外地旅游的时候,居然是200元,价格少了一半,消费者以为是捡到了便宜货,但实际上,这些衣服都是冒牌货。“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消费者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五是“特产法” 某些旅游定点购物场所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产优势,有的甚至还利用“地名”做文章,把质次价高甚至假冒伪劣商品当作“地方特产”叫卖。日前,陈女士在外地的旅游景点附近,购买了当地的特产,由于时间仓促,陈女士没有详细地看,等到回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所购买的特产,居然是差几天就过期的,不仅如此,她购买此类特产的价格比潮州一家超市的还要贵上十几元。为此,业内人士特别提醒消费者:出门旅游的时候,要理智消费,因“需”而“买”,不需要的商品,尽量不买。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