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学生记者王黛薇:
他们会比一些城里的同学更成功
很多大学生村干部助理告诉我,有很多同学对“农村”二字避之不及,不考虑自己的专业,一心想留在大城市工作,结果在多次受挫后越来越没有自信。而报考村干部助理的大学生,往往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到农村可以扬长避短、锻炼自己。这是走向事业成功最重要的一步。更何况年轻的助理们大多勤恳、踏实、主动,他们的将来一定会比很多留在城里的同学更成功。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记者刘慧杰:
他们的选择是对自己的灵魂负责
8月,走近了乡间地头的大学生“村官”,他们和我们是一代人。他们的行为也曾引起非议,考不上研啦,脑子进水啦……做出这样的选择需要勇气。
一位当村干部助理的姐姐告诉我,来村里一年多,看到自己的努力多多少少对村民产生了影响,已经很欣慰了。不追求过多的意义,不贪念虚无的名利,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并且认认真真地去行动了。这就是我看到的褪去世俗后的朴实,他们的选择一直在对自己的灵魂负责。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记者薛宁:
村干部助理真的很了不起
我在采访中注意到,大学毕业生们从来不以“村官”自居,而是说“村助理”。他们刚到村里时,村民们的反应非常平淡。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只要你给大伙办实事了,就会认可你,否则你再高的学历,也没人会高看你一眼。
一位村干部助理自己花钱买了母校研发的超甜玉米种子,本想在村里大面积种植,但村民们没人敢冒这个险,最后还是村干部们在自家的地里种了5亩。今年碰上多年不遇的大风,又来了场冰雹,后来又遭遇上病虫害,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但这些甜玉米在超市里一天就卖出去了7000多个。当好这个助理,真的很了不起!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记者吴海琳:
看上“渺小”的工作就能就业
我采访了首钢技术研究院资环部的一位技术员,他的岗位很普通,成功只能是隐性的。当被问到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是否甘心一直这样默默无闻地研究下去时,他给了我十分肯定的回答。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是因为期望值过高。如果他们愿意到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如果他们能认真对待看似渺小的工作,也许就没有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记者赵敏:
他们的充实让人嫉妒让人感动
在一个崇拜城市、越来越城市化的年代,通往农村的道路并不好走。两天的采访,让我看到了一群真实的大学生村干部助理,真切的感受到他们非但不“糊涂”,而恰是最“清醒”、最聪明的。他们选择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新农村”建设者的行列。他们的工作离轰轰烈烈很远,只是每天一如既往的琐碎杂事,忙忙碌碌,平平淡淡,却又充实得叫人妒忌,叫人感动。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记者蔡一歌:
坚持之后困难就会越来越少
我很欣赏一位村干部助理日志中的一段话:把坚持做每一件事作为一种习惯。等你坚持下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困难越来越少了。
惭愧地讲,在我来采访之前,怀疑过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的目的。他们中有的已经硕士毕业,有的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却放弃了本能拥有的一切。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们的采访心得,更深入地了解村官,了解农村,排除旧观念,消除对他们的误解,给他们更多支持。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记者崔文:
他们的执着和我的感动
他是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他是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的毕业生;他是北京林业大学出色的学生干部……为何放弃年薪可观的汽车销售工作而来到偏僻的农村服务?为何放弃银行优厚待遇而到农村种植反季节草莓?酷暑当头,挨家挨户地发放“水库移民”的资金;风雨之中,拉着一车草莓寻找销路为村民挣钱……在安逸与拼搏中,他们都选择了后者。我常常听到他们最爱说的那句话“我们村儿”。
他告诉我,住处没有下水管道,做一次饭要跑几个来回去盛水倒水;他提到了村里没有方便的网络条件,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不经意间的一声叹息流露出最平凡的心愿——常想回家看看……
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我不能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我要书写他们的执著与我的感动,记录下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功不可没的一笔。
199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年后又后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在日本伊藤公司任职,因男儿的血性毅然回国发展,几番周折后在远洋集团扎下了根。
这个男人,就是我的叔叔,我从小的目标与榜样。 2010年1月28日。
他作为我的榜样,我其实一直想要了解了解他的学习历程,今天去他家拜年,也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我准备了笔记本、笔,对他说:“叔叔,您如今这么成功,真是我的榜样,我想请教您以前学习的方法,了解您的学习经历,可以吗?”他笑了笑说:“请教谈不上,我们就坐在一起唠唠家常好了。”
说着就把我拉过去坐在他身边。呵呵,叔叔还是一点架子都没有。
我:“您觉得您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谁对您的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 叔叔:“应该是我的父亲,从小,父亲就培养我对读书的兴趣,他经常给我买来适合我看的书籍,在父亲的培养下,书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无论我在哪,我总会带着我的书,有空时,便拿出书来读一读。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啊,当我爱上读书之后,一天不读书我便感到难过,书本上的知识已满足不了我的欲望,书就好像一瓶矿泉水,止住我对知识的渴望。有了书作为今后的学习的基础,根基就更扎实了。”
我:“现在许多学生一见到书本就头疼,感到很枯燥,您那时就没有这样的感受吗?” 叔叔:“没有,那时的我非常爱读书,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享受,在我们读书的同时,也汲取着知识。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
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争取不断超越,走向卓越。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
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读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我: “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您有什么习惯吗?”叔叔:“首先,我会制定详细的计划,根据计划来安排一天的活动。
早晨,我通常会进行早读,在早上起来,人清醒了之后,我会阅读重点词汇、段落,来加强我对文章的印象。随后,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有重点的学习。
读好书,关键是制定一个有用、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从实际出发,区分轻重缓急,高效率的学习。”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听了叔叔介绍自己的成长足迹、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后,我知道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用自己的汗水和劳动换来成功。我要学习叔叔,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来创造出我们辉煌的未来。
12月16日上午,活泼可爱的小记者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佛山三中,采访校长秦大宙.你可别小看三中,他们学校可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哦!一进校门,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两座塑像,她们象征着学习刻苦和拼博向上的精神.大家都知道红棉树吧!三中就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红棉树,它已经有两百多岁了.在秦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春晖园,那里有菊花科、蔷薇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一些植物.我们还参观了"三中之声"广播室、地理和历史媒体播放室.采访活动开始了,我提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你们学校教学很好,老师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那里面含藏什么秘诀呢?"秦校长告诉我这个问题太大了,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做一位老师,要有责任感,要有上进心,要对每一位同学严格要求,要对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秘诀."紧接着,又有一位小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你们学校未来怎样发展?"秦校长笑容满面地说:"如果以后来到我们学校,你将会发现我们学校的操场变成塑胶跑道,春晖园旁边也将建起图书大楼,每个教室都会有一个电教平台.我们学校将来还会建佛山市第一家示范高中的教学楼".最后,秦校长还告诉我们,他们学校的面积有45亩,50个教学班,190位教师,学生有2820人.每年招生比较多,学校的成绩也不断提高.通过实践证明;三中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秦校长说三中要走自己特色的路.听完了秦校长的这一番话,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顿时,会议室里一片欢腾.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了三中是一个环境优美、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希望来这里读书.。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大。
她,不分白天黑夜,只顾埋头钻研难题,炽热的灯光烘热了她的脸庞。我采访了她,了解了她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
您能简单地给我介绍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吗?没问题!从小,父亲就培养我对读书的兴趣,他经常给我买来适合我看的书籍,在父亲的培养下,书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无论我在哪,我总会带着我的书,有 空时,便拿出书来读一读。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啊,当我爱上读书之后,一天 不读书我便感到难过,书本上的知识已满足不了我的欲望,书就好像一瓶矿泉水,止住我对知识的渴望。现在许多学生一见到书本就头疼,感到很枯燥,您那时就没有这样的感受吗?那时的我非常爱读书,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享受,在我们读书的同时,也获取着知识。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大世界,他信息资源丰富,知识广博,同时也是充满诱惑,易使人误入歧途的虚拟世界,网络工具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利用网络可以把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不管你在何时何地只要通过网络,便可以和远在他乡的家人亲属联络,甚至还可以在电脑上与天涯海角的人们见面,他可以使人们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网络还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他也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 可是,青少年上网好不好一直成为家长关注乃至头疼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在网上我们可以听音乐舒缓心情,还可以看一些好的美术摄影作品,培养我们的审美观,让我们可以全面发展。此外,我们可以上读书网页查找一些我们感兴趣的书阅读,即可以省下买书的钱,又能使我们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呢?我前几周就在网上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宝,介绍了中国清 *** 的腐败无能,以及一些爱国之士热爱国家,不顾危险将国宝南迁至安全地带的艰难历程。
所以家长们应该利用网络资源,让孩子多学知识。小学生网上作文这一网站也是能让我们学习知识的网站。
这个网站不仅让我了解了国内与我同龄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让我欣赏到一篇又一篇佳作,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此外小学生网上作文作文还给我提供了投稿的机会,这样不但给我一个展示自己文笔的舞台,而且当我的作品被选用时还会让我兴奋不已,让更加努力的写作文,使我不断的进步。
现在我的作文的精品数量多了,我在小学生网上作文的状元榜上有名了,而排在我后面的人则跃跃欲试,也在不断努力的写作文,这更使我感到竞争的激烈,只要我稍微不留神就会被人赶超,所以这迫使我定下决心,每周至少在小学生网上作文上写两篇精品作文,只有这样我的名次才能不断上升。正是因为网络的帮忙,我现在写作文已经是得心应手,所以我认为青少年上网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我也不否认网络的害处十分大,网络上有一些不健康的地方对我们的危害也十分大,比如一些网站为了吸引青少年会弄一些不良的网络游戏,他们正是利用我们青少年自制力差,才利用这些游戏诱惑我们青少年,使我们一些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又比如一些不良的信息与新闻都会使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网络还有许多危害都是我们要注意小心的。
怎么样才可以使我们趋利除弊,使网络对我们有帮助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控制上网的时间,限定浏览的网站,不可以上网太久,不在网上到处浏览。二、必要的时候还要请家长监督,免得一些黄色的不健康的信息影响我们。
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觉,只要你自觉主动的上网学习,我想以上两点完全可以排除,我想如果我们遵守以上三点,我们就可以避免不良信息对我们的影响这样才能使网络对我们的危害程度控制到最小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而我们要用这把双刃剑的好处帮助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争取进步,利用网络充分学习,在网络中取长补短,将你带入优秀学生的行列之中,如果你受网络另一面的影响,只会刺伤自己误入歧途。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有利的一面,多加学习,为将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大四毕业生现场采访实录 苦苦的思索快乐的生活寒假归来每个人又都长了一岁,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学生,对于大四生来说,校园里的空气也变得凝重起来,大四是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一个充满热情、希望、无奈与挑战的时期,对于即将走出象牙塔的他们而言,怎样度过这最后半年的学生岁月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
毕业生如是说…… 森环院的张同学,对于就业你是否存在压力? ———有啥压力啊?老爸早给我搞定了。(小评:的确,愁啥愁啊,人家有个好dady嘛!) 经管院的赵同学,就业压力如此大,你是怎么打算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
(小评:看来热豆腐都要留给你吃了!) 机电院的许同学,即将毕业,有什么遗憾吗? ———毕业了,有的人装满了知识满载而归,有的人交到了知心好友,人生何求?我两手空空,准备在毕业前找到个女朋友,也算不白来大学一回吧。(小评:提供了一条免费的信息,我也准备出本书了,名字叫《毕业那天我们再牵手》。)
信息院的刘同学,怎么说? ———争取拒绝父母的生活费,自力更生。(小评: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希望你不要过得太寒酸了!) 应用院的王同学,你的就业去向是哪? ———祖国的哪需要我,我就到哪献身。
(小评:看来我们得鼓励鼓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啦!) 木工院的李同学,准备马上找工作吗? ———找啥工作,趁着年轻玩两年再说。要不大好河山岂不浪费了。
(小评:幸好不是生活在明代,要不徐霞客是混不到饭吃了。) 化工院的杨同学,临近毕业的半年你有什么心愿吗? ———整整容,拉拉皮儿,皮肤好点儿,豆豆少点儿,顺利找到工作。
(小评:哦,原来长相是如此的重要。) 化工院大四的姜同学,准备如何度过大四下半学期的生活? ———大四下半学期的生活=60%的时间做毕业设计+30%的时间找工作+10%的时间休闲娱乐。
(小评:毕业设计是很重要,可把60%的时间放在这上面会不会太多了啊!) 化工院大四的程同学,准备如何度过大四下的生活? ———我去参加了面试,非常顺利,已经签了合约。现在主要的就是毕业设计,还有一些娱乐活动。
如果学校允许的话,我会出去实习,这也是单位要求的。(小评:好羡慕哦,一次面试就PASS,果然是精英啊!) 人文院大一的沈同学,如何打算大四的生活? ———大四生活应该去掉大一头上的光环,重整大一新生时的冲动,积极自信,现实地给自己定位,定目标,尽可能多地走出学校去实践、去社交、去学习,为实实在在的就业和考研等及早做过度。
(小评:毕竟是刚迈进大学殿堂不久,理想是美好的,可生活却是残酷的啊,等你真的实现起来就不会这么容易了!) 机电院大二的韩同学,如何打算大四的生活? ———要完成自己的大学使命,要认识到每天都是最后一天。因为年华、学习时间、校园、同学……这一切都将不再属于我。
着重装满自己的行囊。(小评:的确,充实自我,尽量将人生的行囊装满,还是许多同学在大学四年的梦想与目标。)
信息院大三的王同学,如何打算大四的生活? ———搞定毕业论文,充实自我,能以更好的姿态面对社会的挑战。好好珍惜和同学相处的最后一段时间,能有一次毕业前的旅游就最好不过了。
(小评:充实自我很重要啊,现在讲究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啊!) 面试者有苦汁…… 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小王早早地起了床,神清气爽,笑容跟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灿烂。小张不解地问:“兄弟,我记的不错的话,今天应该是去面试吧,还没有被聘上吧?我怎么看你好像已经被聘上似的,你不紧张啊?”小王毫不客气地说:“放心吧,不就是找工作嘛,这么大的中国我上哪儿不能找到月工资2000块钱以上的工作啊!你呀,就等我回来告诉你好消息吧!” 不一会儿,小王就哼着小曲,兴致勃勃地赶到了面试地点。
“哇噻,竟然有这么多人来和我竞争工作……”小王一脸怀疑地看着长长的面试队伍,一面满脸不屑,信心满满地想:“就你们这些小卒,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哪还有你们的份儿?” 时间对小王来说过得太慢,好不容易挨到他了,他欣喜若狂地进去了,大有“工作,我来了!”之意,可没想到,所谓的“精英”并未受到招聘单位的“怜爱”,两三句话后就被打发了出来。 碰壁之后,小王调整调整了心情,准备继续进行下一次的面试。
这次的态度显然虔诚了许多,就连工作要求也低了许多,大有是工作就会去干的意思,但老天爷似乎就是要磨炼他,让他一味地品尝失败的滋味,第二次他又被无情地刷了下来。 就这样小王一次又一次地喝下淘汰的苦汁,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继续寻找……恋人们考验多…… 对于考研究生的同学来说,人文院的董同学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我每天都忙得头昏眼花,心里还是放不下”,她略带倦意的微笑着,报考南师大的她,整天担心成绩的发布。
“我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成绩发下来心也会安定一点,今年的英语很难,感觉不是很好,现在走一步是一步吧。
不行就先找个工作,来年再考一年。”抱着破釜沉舟的念头,发誓把研究生这条路走到头。
抱有一手考研一手工作的同学。
我妈妈是个正儿八经的生意人,她从小在外婆的熏陶下经营起了生意.现在她有自己的公司,在国外也有了跨国公司。
我们全家都为此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以一个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妈妈,我为之震撼,更为之感动了。
我首先问妈妈:“妈妈,您认为您的工作辛苦吗?”妈妈笑了笑,说道:“其实经商还是有很多乐趣的,只是老实说,这确实挺辛苦的。”妈妈早出晚归,现在我们家的富裕生活,是妈妈用多少凝结的汗水换来的。
我又问道:“妈妈您在经商中觉得什么时候最苦?妈妈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我我学经商才22岁,什么都不懂,必须从头学起。有时候,工作上一个问题搞不懂,就在人家都进入梦乡时,我却还在努力地学习,直到把它弄懂才肯停下来。”
“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妈妈您现在还有在学习吗?”妈妈又慈祥的看着我说:“做外贸,总要和外国人打交道,你妈妈以前英语没怎么学,现在每周的1、3、5都在学商务英语,对我有了很大的帮助。我常常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去国外,到外国说上几句流利的英语还正是让我有些自豪呢!”是呀,妈妈的辛劳全展现在那额头深深的皱纹上,那是多少年来付出的心血,再加上,家里还有我这样一个捣蛋鬼,更让妈妈操心了。
妈妈说道:“其实我说了这么多,远不如你亲身去实践一下呢,只有去做了,才会有更深的体验。”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妈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也尝过一些甜头,她说,她会继续努力下去,这句话很简单,但努力有真正能有机人做到呢。
酸甜苦辣,这道四味汤妈妈已经喝下了不知多少了,……最后,我结束了采访,和妈妈一起吃上了丰盛的晚餐。
某个中年亲戚,事业还不错;或者是某位表姐表哥之类,或者邻居中考上很好的大学的那种孩子,准备几个问题:你小时侯的理想是什么?你是怎样为之奋斗的?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的?你觉得成功的方法是什么?在学习上你想给我们这些学子什么建议?你以后的理想与你小时候的理想还一致吗?如果问题还不够的话,就问几个具体的,比如你觉得在你的成功之路上,是勤奋比较重要还是运气占多数之类的,最后说谢谢接受我的采访,我感到受益匪浅……之类,如果是作文结尾就说通过这次采访,我学会了很多,收到了很大的启迪之类,我以后也要像这位成功人士一样,要怎样怎样,克服什么,努力什么,争取什么.就差不多了。
略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命题直指“教育困境”这一热点。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突显,使一直遭受非议的教育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受人关注、亟待解决、具有反思价值的热点。阅读材料时,审题的关键在“专长”与“文凭”两个词,大学生落聘,是因为只有文凭而没有专长,年轻农妇之所以成功,靠的正是剪纸这一技之长。
这个带有反差性的结局,引发人们思考背后的深层原因,即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后,立意角度还是比较多的。
可以反思中国教育,揭示当今教育应试至上、高分低能、束缚个性、盲目扩招、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忽视动手能力、欠缺实践锻炼等问题,辩证认识学历与能力、文凭与专长之间的关系,提倡学有专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可以论述实践能力的重要,强调实践出真知。
还可以从农妇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这一角度出发,思考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以此论证能力才是硬道理。当然也可以从大学生落聘事件中辩证看待一时得失,提倡“为自己恰当定位”,找到自己的舞台。
写作此题需要注意的是,要理性、辩证地剖析问题,阐发道理,不要因情绪过激而失之偏颇,尤其不能就此认为“读书无用”,或者极端地宣扬“实用”至上,贬低知识的价值。写作时要联系教育现实,学会运用典型论据,如乔布斯,盖茨,唐骏,韩寒等,增强文章说理的力度。
今天,我和妈妈一吃完晚饭,就来到了陈露姐姐家.不过,今天我可不是来玩的,我是来采访陈露姐姐,,让她谈一谈学习方法的. 我来到她家,问了她几个问题: 1.陈露姐姐,你是什么大学的?答:我是南京邮电大学的. 2.陈露姐姐,你的成绩这么优秀,那么你有什么学习方法? 答:在学习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课堂,因为老师讲的和你看的是不同的,有时,一个问题,你自己看了几遍还是不懂,但是你一听老师讲就懂了.还有一个,就是,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而不是问同学,因为,一般同学只会告诉你答案,或者解题的过程,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样你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其实变了一个题目,就又不会了.你问老师,老师一定会帮你教懂了,这样你一般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忘记.还有在语文方面,你一定要把该背的古文或课文全部背熟了.在英语方面,你要想听力好,一定要多听英语磁带.笔试就是和语文一样,要把该背的全部背熟. 3.在大学里,该不该放松自己呢? 答:不应该,因为在大学放松自己,考试不通过,还是会被退学. 采访感想: 通过今天的采访,我学习到了许多学习方法,我知道了无论学习什么,课堂是最关键的,因为你在课堂上听不认真,在课后,用三倍或四倍的时间也补不回来.我还知道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问老师是最好的.我原来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看来不是这样,进了大学我们还是要努力,如果陈露姐姐进了大学如果不努力,就不可能被保送研究生,我一定要向她学习.。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从审美风格看古筝音乐鉴赏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在其体貌、风采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类型,我们将这种体貌、风采类型视为“审美风格”。鉴赏者可以从这种风格中可以看出其创作主体的品格和气质。本文通过对典雅、悲情、壮美等不同风格的梳理,反观和阐述了不同风格的古筝音乐作品在艺术形式、结构铺排、内容题材、意蕴内涵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一、古筝音乐中的典雅美典雅是优美这一美学风格的重要形态之一,以独具一格的情调赢得人们的青睐。典雅与粗俗相对,指的是斯文优雅。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讲道:“典则不枯,雅则不俗。”典雅的音乐作品一般“端庄中杂流丽”,文词雅致,犹如新出芙蓉,格调清新而脱俗;节奏柔和缓慢,不以刚劲、粗重取胜,而是娓娓道来,犹如春风化雨,细水淙淙,平静而缓缓地感染人。在音乐语言运用或乐句“行文”方面,典雅之作多平实典重,旋律一般体现出舒缓、闲适的特点。这决定了在乐风上,作品多具有轻盈、秀雅、舒展、自由、匀缓等品格,有些则格调高古,雄深雅健,意境浓厚。乐曲“动中有静”的柔和的安排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以和谐、静谧的审美感受。在题材方面则多摹写山水,吟咏花鸟自然之趣,从中寄托人们钟情于自然的情感。一般的描绘山水的作品在风格上都较为典雅,无论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如何,都讲究适中,娓娓道来。这些作品展现的是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生趣,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安详、闲适与平和的审美感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旋律中涤荡心胸,闻声而近自然。在意蕴上,可谓“闳约深美”,多追求以“和”为美,在意旨的表露和情感的表达中追求适中、平正和匀称,由此也多蕴藉绵密,余韵悠长,意境多宏大乃至超然,为人们呈现出的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其中融入着人们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典雅包括如和雅、古雅、清雅、儒雅等多个子范畴,具有不同的美学意境:和雅即和平雅淡。作品一般体现出平和闲适、温润和雅的境况;古雅则意趣贵高,追求一种高远的意境;清雅则是一种最高“雅”静的体现,它是对浊的升华,对俗的超越,作品里浸着一股股不染尘俗的清气,给人以超尘弃俗、冲淡质朴的审美感受。山东筝曲《琴韵》是一首温润和雅的小曲。虽是北派筝曲,但乐曲整体旋律走向平稳,起伏不大,乐风中正而平和。潮州筝曲《平沙落雁》则更多体现出古雅的格调。乐曲营造出“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与落霞齐飞”的美妙意境。又如《铁马吟》,乐曲中独特的演奏技法、泛音的效果以及对古琴音色的模拟,营造出一种古朴、优雅的氛围,让人忘记尘世,身临肃穆的禅院。客家筝曲《出水莲》则是清雅的典型之作。筝曲由著名客家筝大师罗九香先生从民间乐曲《出水莲》发展变化而来,经过削删、加花润色的加工而成为目前广为传奏的曲目。乐调因与中原古调的历史渊源而具有古朴之风,更因为民间的加工而呈现出清雅之貌。《梅花三弄》也是清雅的一首乐曲。格调清新雅致,尤其是其中的泛音,将梅花舞羽翻银、亭亭玉立于风雪中的形象和高洁的品格巧妙泻于指下。此曲可谓“以最清之音写最清之物”的写照。潮州筝曲《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套中最富诗意的一首。整体上,乐曲格调娴雅清新,又不失谐谑。乐曲从慢板到拷拍再到三板的铺排结构,以及在节奏上的跌宕变化,巧妙地刻画出寒鸦(即鱼鹰)悠闲自得的步态以及追逐嬉戏于江湖中的情景。“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粤乐筝曲《平湖秋月》一曲犹如清风从人面拂过,清新的旋律令人联想到美不胜收的深秋月夜。典雅的古筝音乐作品注重声韵互补,重视意境的拿捏和营造,通过颗粒性的弹拨乐声织就的音串、形象的音响模拟效果和起伏错落有致的旋律让听众展开联想和想象,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修养来描绘自己心里的诗情画卷。《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儿高》等古筝乐曲无不如此。二、古筝音乐中的悲情美悲剧性是审美风格中的又一重要类型或形态,在中外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占有一定的比重。就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性而言,它讲究对主体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中所常见到的悲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进入审美领域的悲剧一般都通过主体个人生命的摧残、毁灭乃至不幸遭遇,彰显出主体在精神上的不屈不挠和坚强。中国与西方在悲剧精神方面具有不同的传统。同是悲剧性,中西方对它的性质界定、对它的主观感受和认识是个不相同的。这源于双方不同的文化根源。抛开导致这种不同属性和不同感受认识的缘由,但就美感表现、美的性质而言,西方作品多“悲怆”,中国作品则多“悲伤”或者“伤感”。西方的悲剧美是要给人当头一棒,悲的尤其彻底和淋漓。而中国音乐作品在悲剧的感受方面是以一种“哀怨”、“哀惋”方式体现出来,也恰如此,“哀怨”成为中国悲剧性音乐作品中最普遍的情感基调和陈述方式。藉此,笔者将这种在音乐作品里所寄寓和渲染的“感伤”、“哀怨”等情感基调称为悲情。之所以这种作品能打动人,抛开形式,单看内涵或内容,完全是因为它的悲情美。与典雅的作品娓娓道来的形式相比,悲情的音乐作品则要大起大落,极具情感冲击力和爆发力。音乐作品在结构上多宏大,形式铺排巧妙复杂,节奏快慢起伏搭配,时而似佳人悲泣,凄楚悱恻;时而象暴雨将临,情感挥洒淋漓尽致。尤其是刻画古代女子心境与情绪的作品,充分把古筝在表现腔韵方面的优势给发挥了出来。《和番》、《落院》中陈杏元的愤懑独白、《汉宫秋月》中宫女的凄凉心境俨然是古筝左手技法的诉说和吟唱功能的范例。从乐曲的旋律走向来看,悲情的作品多曲折。在调式运用方面,多采用苦音调式,对于“4”、“7”两个音尤其讲究。在技法的运用和音效的追求方面,尤其重视左手的技法和由此产生出的多种腔化音。陕西筝派中的一些作品在悲情的展现方面独具一格。陕西筝曲《姜女泪》、《秦桑曲》都是悲情作品的典型,乐曲中左手游移的变化产生出一种仿佛人的哭诉、哀叹的腔调。筝曲《长相思》就运用了古代歌曲以及陕北信天游风格的音乐为素材,调式的独特将一位怀才不遇的相思人刻画地惟妙惟肖。在意蕴方面,丰富而深刻。乐曲多借文学故事、诗词作品等为情境进行创作,或“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抑或“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欣赏者在接连不断、张弛有度的乐音串中与艺术主题共命运,同命运。乐曲作品在“声文”方面重视主体的情感体验,那么相应地在题材方面,自然多以反映艺术主题或对象的情感为主。一些表达情感母题的乐曲也很容易将人们打动,如《陈杏元和番》、《昭君怨》、《汉宫秋月》、《文姬思汉》等。如《陈杏元和番》,乐曲通过大指掌关节发力而来的托劈结实清脆,左手的迅疾按滑以及边游摇边按颤的音响将主人公悲愤、抑郁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古以来,“叹悲苦,悲离别”就成为人类一种珍惜自身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悲苦与离别产生了人类诸如忧思、愤懑、伤感、凄苦、惆怅等多种情绪,在艺术作品中则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感伤之作。如刻写闺阁之怨的,它往往描写在封建礼教压抑女子的苦闷、压抑之心境,正值风华的女子悲叹独守空闺、韶华尽逝;代表性作品很多。反映了古时女子听命家长安排,不能自主人生大事而造成精神痛苦和折磨的《闺中怨》(河南筝曲);反映出于无奈背负历史使命而出国和番的《昭君怨》、《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妆台秋思》;反映宫中女子凄凄冷秋夜,思念远方亲人,唯有寄月伤情的《汉宫秋月》;反映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弟子颜回的逝去而惋惜感叹的《叹颜回》;反映“追思盛德,泪染湘竹”而寄托娥皇、女英二妃对舜帝思念之情的《湘妃泪》等,无不饱含着艺术形象主体的忧郁、愤懑却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创作筝曲《陌上桑》(阎明、刘巧君曲)、《雪梅祭》(王中山曲)、《嫦娥奔月》(杨娜妮曲)等,都在延续着对人类悲苦、哀怨之情感的摹写和创作。这些都是因个人遭遇不平的个中哀愁悲怨,仅仅是悲情题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的包括忠义爱国之士忧国忧民、感伤时事、感叹故国家园的正义弹唱。筝曲《哀江头》、《临安遗恨》是典型的代表作。《哀江头》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家难的悲叹。唐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巨大创伤,战乱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布,百业俱废,诗人杜甫面对此情此景,悲痛、悲愤、悲伤,心系苍生而百感交集。《临安遗恨》则描绘了忠义之士身陷囹圄,仍系家园社稷的难以平静的心绪和悲情。中国人不仅仅悲叹个我的命运,也容易因时节、环境的变化而伤感难耐,如“悲秋”便是中国人文化心理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时间”悲情。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时节,秋风飒飒,草木摇落,群鸟移徙,万物归寂,人们深陷一种不可自拔的悲情情境,唯千百种思绪涌上心头,自感自叹,自怜自伤。代表乐曲如《秋思》、《秋夜思》、《秋夜筝》等。暮夜沉昏也是人们容易动心的时辰,傍晚或者深夜时分,人们或思念故国家园,或思念亲朋好友,或思情思凡,筝曲《鸿雁夜啼》、《蕉窗夜雨》、《夜深沉》、《枫桥夜泊》、《秋夜思》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之主体的思念感伤,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乐曲中被刻画得形象生动。三、古筝音乐中的壮美在审美风格中,壮美和优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或者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壮美品格的作品就占有了很大比重。壮美与其他美相比,若将优雅之作比作手按南琶娇声评弹的女子,那壮美的作品无疑是手持铜板高声讴歌的大汉了。它没有“小家碧玉”似的羞赧,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而整体上充盈着大气和有力的震撼。壮美的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史诗的美学特点。它以气势取胜,多宏伟、壮观之貌,在乐曲篇幅、乐曲形式、结构铺排、声响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动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壮美的音乐作品往往采用叙事的方式,极具情感张力,旋律具有极为明显的动势,这些作品可以模拟狂风暴雨,可以刻画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种歌颂和肯定。在音乐语言的运用或者形式铺排方面,壮美的作品作讲究丰厚的织体,讲究乐音的饱满,由此多采用和弦、大段的点奏、重勾托劈、扫摇等指法,声响效果震撼人心。从乐曲的速度来看,壮美的乐曲作品多比较急促,乐曲结构多宏大,音乐的情节性非常典型,比如反映码头工人欢快劳动、为拯救国家才站而与风雨搏斗的《战台风》,就通过劳动、台风、搏斗、雨过天晴等段落构成,情节典型。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饱满沉实的和弦开始,形象地描绘了码头工人们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左右手分别在筝柱两侧刮奏、大指快速摇指等,模拟出台风呼啸而来的气势;第三部分以主题音乐几次变奏,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形成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演奏这一部分时,需要把握好度,使雨过天晴,工人们欢欣喜悦的寓意得以完美表达;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在演奏技法上也十分讲究。除了左右手演奏大和弦之外,右手方面多运用一些扫摇、重勾托劈等特色技法。纵观一些壮美的作品,都强调对特殊技法的运用,比如扫摇,摇指在加上扫弦之后,气势和力度明显加大了。在左手,则经常是在右手弹奏的同时加以固定的伴奏音型,多以低音组伴奏为主,从而将音乐的声部丰富起来;另外演奏技法也讲究快速,比如对点奏(轮抹)的运用。这些在《战台风》中都有体现。近来,壮美的古筝音乐作品也多采用钢琴伴奏,典型代表就是《临安遗恨》。乐曲开始,钢琴悲壮的前奏、古筝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奠定了音乐的情绪和基调。乐曲刻画了爱国英雄岳飞忧国忧民的焦虑、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豪迈气概、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之情。此外如《英雄们战胜了大黄河》、《霸王卸甲》等作品都是壮美的,作品里寄寓着对象的豪迈气概和悲壮品格。壮美的文艺作品在每个时代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人们在这些作品的审美中,找到了力量的所在,也由此成为人们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食粮和源泉。
276 浏览 5 回答
224 浏览 3 回答
200 浏览 4 回答
317 浏览 6 回答
246 浏览 4 回答
329 浏览 2 回答
322 浏览 3 回答
129 浏览 2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120 浏览 3 回答
113 浏览 6 回答
198 浏览 5 回答
236 浏览 4 回答
143 浏览 3 回答
291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