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6eec5dd490197301f8ad84467aac4d0bdeb05594.jpg)
镇江素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著称,一些著名学者到镇江考察后认为镇江具有发展基础工业的五大优势条件,即港口、能源、水源、用地、城市依托等,人们称之为“五子登科”。下面就镇江优越的地理环境极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 优越的地理环境(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1、自然地理区位(1)镇江地处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全市介于北纬-,,东经-,之间。使镇江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生物、土壤等方面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东离大海约200公里。地球上同纬度的非洲中北部、阿拉伯半岛以及北美洲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而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受海洋影响大,成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镇江是长江下游(扬子江)南岸的一座滨江城市,在全国也数量不多的。滨临长江的区位条件对镇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自古以来,镇江成为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镇江城市沿江东西发展,呈长条状分布的形态。镇江凭借长江南岸滨江城市的区位优势,在江苏省新一轮沿江开发中,成为重点开发的城市之一。(3)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顶端,北临滔滔大江,境内多低山丘陵。临江依山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镇江 “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自然景观,沿江的“三山风景区”已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镇江的江防形势十分险要,“镇江”就有镇守长江之意。宋代汪藻称京口“气概之雄,形势之险,实足以控制大江南北”。南宋爱国诗人陈亮也说:“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镇江在军事上处于可攻可守,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东南的军事重镇和江防要地。2、 交通地理区位(1)镇江位于江河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中国最大的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流经镇江市区北部,在此与贯穿中国南北、世界最长的京杭大运河交汇,使镇江形成了优越的“十字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镇江就是我国“以港兴城”的典范。镇江沿江西上,可达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顺流而下可达上海,并可直接出海,腹地广阔。镇江港货物综合吞吐能力已经超过3200万吨。镇江沿运河北上可达淮河、黄河、海河流域,南下可达钱塘江流域,目前已与国内17个省市60多个港口有运输联系。与海外71个国家和地区的288个港口建立了海上外贸业务关系。江南运河1997年全线修浚后,可通航500吨级的轮船,达到四级航道标准,成为江南运河最重要的入江口。所以,镇江有“南北之要津”和“九省通衢”之称。(2)镇江陆上交通便捷。秦始皇为了便于东幸巡游和加强对中国东南地区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公元前210年,在镇江开凿运河的同时,也建筑了从南京经镇江直达浙江的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从此,镇江水陆交通的重要地位基本确立。明清时镇江驿道(国道)四通八达。镇江驿站有陆驿、水驿和水陆驿三种,供官方使用。四通八达的驿道,成为各地货物运输和旅客旅行的重要通道。明代驿道自京师(北京)经南京、镇江直达杭州。现在公路四通八达,如312国道、104国道、沿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等。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使镇江与苏北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1908年通车的沪宁铁路横贯镇江市区。省内第一条地方铁路----镇大铁路加大了大港港区与沪宁铁路及全国铁路网的联系,使镇江形成了铁、公、水,江、海、河综合运输的格局。沪宁城市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镇江的交通区位将进一步增强。 (3)航空运输方便。镇江目前虽然没有机场,但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及常州机场不远,并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相通;使镇江具备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条件。3、 经济地理区位(1)镇江位于我国沿海地带、长江沿岸地带构成的“T”字型重点开发轴线的交汇处。“黄金海岸”、“黄金水道”这两条轴线是我国21世纪经济的增长极,是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吸引外资和技术,开拓和发展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领先地区。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这一经济区位优势更为显现。这一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镇江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2)镇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密集的集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开发开放程度高,科技文化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镇江离上海仅22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有利于得到上海的经济辐射和技术支持。(3)镇江又是宁镇扬都市圈中的重要城市。镇江与南京、扬州三市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它们地域相邻,三个中心城市相距仅几十公里,共同构成了宁镇扬都市圈。宁镇扬都市圈东接经济发达的苏锡常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北与相对后进的徐州都市圈相连。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可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有利促进宁镇扬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二)独特的山水城市1、两大山系镇江全市丘陵山地占,镇江北部有东西走向的宁镇山脉横陈,长100公里;南部有南北走向的茅山山脉绵延140公里。宁镇山脉在镇江地区呈稍向北突出的反射弧状,弧顶拐点在市区南山一带。在拐点以西山体宽大,高度较大,如紫金山448米,大华山437米、宝华山396米。拐点以东山体窄小,并逐渐倾伏,止于丹阳嘉山、常州孟河一带。是燕山运动褶皱,薪构造运动隆起形成的山脉。茅山山脉突起于句容、丹徒与金坛、溧水、溧阳、高淳之间。整个山体成马鞍形。北段最高,主峰大茅峰372米;中段低落为100米左右的缓丘;南段再度隆起,如丫髻山高达410米,是茅山山脉最高峰。茅山山脉的山体全由石英砂岩组成,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它是泥盆纪发生断裂构造,西盘逆掩上升形成的山脉。2、 五大地学发现宁镇山脉是我国地质研究最早、研究最深、内容最广泛、成果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科学家在镇江就有五大地学科研成果。使镇江成为地质学的实行基地。 一是发现了山字型构造。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在镇江南山发现宁镇山脉在镇江之西为北东——南西走向,到镇江之东转为南东——北西走向。形成向北凸起的弯弧,镇江就是弯弧的转折点;而句容和金坛县之间近南北走向的茅山又直指这里,两者似乎组成了一个倒写的“山”字。通过进一步研究,他还发现了这是受扬子准地台控制的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的反射弧部分。李四光由此创立了“山字型构造”学说,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二是发现了沿江大断裂。焦山、象山之间的断裂作用发生在大约亿年前的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称为“长江大断裂”或“沿江大断裂”。焦山、松山、寥山和象山原本是一个隆起的背斜,长江大断裂发生后,这个东西背斜的北翼沉降陷落下去,平均陷落40米以上,现在长江南岸的镇江象山、南京的幕府山等基本上是这个背斜的南翼。距今200万年到70万年的前早更新世,在长江大断裂破碎带的基础上,经过江水长期侵蚀,发育成了长江河道。三是发现了古冰川遗迹。在7亿年前的早震旦世晚期,镇江、南京及周围地区处于滨海环境,气候异常寒冷。海面上有冰山漂浮,陆地上有大面积的冰川覆盖。丹阳埤城一带是冰海中的一座古岛,岛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川。这是地球史上最早的冰川期,地质上称为“南沱冰期”。地质学家在丹阳建山乡嘉山高桥中学附近和埤城尧巷的钻孔中找到这个时期的冰川沉积物------冰川砾岩,又有大陆冰川作用的痕迹。四是发现了巨型石灰石矿藏。1919年丁文江教授在丹徒赣船山发现了大面积厚层优质石灰岩----黄龙灰岩。厚度大多在80—90米之间,质地很纯,是上好的水泥原料和炼钢的熔剂。1931年李四光教授命名的船山灰岩厚度也很大,质地也很纯,为特大型的石灰石矿藏。五是发现了标准地层。如1877年德国科学家李希霍芬就以句容仑山的名字命名了“仑山灰岩”。1919年地质学家丁文江在丹徒赣船山,以当地地名将这种岩石命名为“黄龙灰岩”。后来李四光命名了另一类石灰岩为“船山灰岩”。高家边页岩和茅山砂岩的创名地点就分别在句容的高家边村和句容的大茅山,那是1935年由李毓尧命名的。1931年朱森把句容高骊山南坡的地层创名为高骊山砂岩。此外,1935年还有李毓尧以句容下蜀命名的下蜀黄土。2、 两大水系镇江辖区内的主要河流为长江干流,其次为大运河。长江镇江河段长公里,有三湾四汊,河床南北摆动,受潮汐影响,感潮较强等特点。大运河在镇江境内公里,是一条引、排、航等功能相结合的骨干河流。3、 城市特色 镇江位于美丽富饶、河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顶端,镇江北临滔滔大江,金山、北固山、焦山沿江耸立,气势雄伟。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波状起伏,山岭高低错落,多风景名山,“一水横陈,连岗三面”,是一座具有真山真水特色的天然山水城市。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形成了“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城市特色。(三)丰富的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镇江全市面积3843平方公里,境内地貌类型复杂,以低山丘陵和岗地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沿江和湖滨多平原。全市土地中,农业用地占%。镇江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镇江还有可观的江滩资源,它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在丘陵岗地发育了地带性的土壤---黄棕壤,它是暖温带棕壤和南亚热带红壤、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平原地区多为水稻土。2、气候资源在气候上,镇江属于温带和热带之间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特点明显:春季风和日丽,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微寒少雨。全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平均气温为℃;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全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5%,6、7月份有梅雨。镇江光照和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较长,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雨热同季,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3、淡水资源镇江江河交织,市境内河流有63条,总长702公里。本区地表径流丰富,人均拥有水量460立方米,是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镇江区内水质优良,大部分水体为Ⅱ—Ⅲ类水,适宜发展造纸、电力、化工等大运量、大耗水的大型基础工业,是镇江投资环境的优势所在。较大的湖泊有丹阳的练湖和句容的赤山湖。全市中型水库有101座,水库、塘坝容量5亿多立方米,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镇江地区共有65座镇以上水厂,市区有五座地表水公共水厂,全市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每日为万立方米,其中市区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目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水质优于国家标准。镇江地下水蕴藏量也很丰富,年可开采量1058万立方米。全市共有深井170余口,目前年开采量近230万立方米。 4、长江岸线资源 长江镇江段自然岸线长达259公里,其中深水岸线85公里,占全省深水岸线总长的,是江苏省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市,是建设深水良港的最隹地区。长江镇江河段是一处具有良好水上通航、避风、停泊条件的优良天然港湾。从南京的龙潭到镇江的河段基本为顺直、微弯的分汊河段,河岸的抗冲击能力较强,受其控制下的河岸深槽长期保持稳定。镇江是“以港兴城”的典范。自隋唐起,京口成为“当南北要冲、控长江之下游”的交通咽喉。成为江南以商业、手工业和运输业著称的“商贾并凑”的商贸城市。宋代镇江府的商税额占全国第11位。明代镇江是全国33个商业发达的城市之一。清代,镇江商业空前繁荣,漕运发达,有“银码头”之称。现在已建成港口、码头209个,4个港区、139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19个。良好的深水岸线为镇江依江建港,依港兴市,发展沿江产业带提供了优越条件。 5、矿产资源 镇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44种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钼、金、银、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岩盐、粘土、石膏、硅灰石、煤、泥炭、硅石、磷、石墨、花岗岩、玄武岩、透辉石、红柱石等,分布在200余处矿产地,占江苏省矿产总数的,其中30余种已探明储量,25种矿产已开发利用,占江苏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总数的。矿产资源综合储量列全省第三位。 镇江的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储量大、矿种多,其中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闻名遐迩,素有“石三宝”之称,是省内主要建材工业基地。膨润土矿为特大型矿床,储量位于全国第三位,句容郭庄甲山的膨润土矿储量达亿吨,是全省首屈一指的大型膨润土矿。珍珠岩、沸石为省内唯一产地。丹徒荣炳有丰富的岩盐资源,储量近亿吨,这里将成为盐化工基地。硅灰石产于句容宝华镇石砀山一带,品位很高,是我省唯一的硅灰石产地。镇江还有许多造园石材,如太湖石、斧劈石、黄石和雪石等。太湖石形状各一,千奇百怪。斧劈石造成的盆景有鬼斧神工之奇,在丹阳建山、常州孟河有较大规模的开采。黄石在十里长山、茅山都有采掘。黄龙灰岩经轻微变质而大理石化,质地纯白,称为雪石,也有人称洞穴中的碳酸钙沉积物称为雪石。镇江有色金属品种多。铁矿石品位较高,韦岗铁矿为一中型矿床,储量达2185万吨。铜、钼、铅、锌矿多集中分布在宁镇山脉中部的句容北部及镇江郊区一带,都是中小型规模,但矿床(点)多,也是镇江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亭子乡的老人峰铅、锌、铜多金属矿总储量30万吨,是镇江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镇江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展冶金、建材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6、生物资源镇江过渡性的气候反映在植被上出现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混交林。植物资源丰富,既有温带、暖温带的植物种属,也有亚热带的植物种属。镇江已建有南山和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珍贵树种有宝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宝华玉兰,药用植物有700多种。意杨等速生树种和沿江滩涂低地的芦苇,是很好的造纸原料。竹子、杞柳是扬中竹编和柳编工艺品的原料。镇江水产品丰富多样,长江鱼类就有90多种,刀鱼、鲥鱼、 鮰鱼、河豚为名贵鱼类。白鳍豚、中华鲟、白鲟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豚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7、旅游资源 镇江具有数量众多、级别较高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镇江有三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江苏省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镇江有三个(南山、茅山、瓦屋山),金山、焦山、茅山、宝华山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全省两个自然保护区中,镇江有一个----宝华山自然保护区;有南山和宝华山两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镇江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处(焦山碑林、六朝陵墓石刻、英国领事馆旧址、昭关石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镇江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组合很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发展镇江旅游业,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物质条件。二、 地理环境对镇江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一)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东西走向的大江和南北走向的运河不仅仅是物资和商品交流的途径,而且是文化交流的通道。镇江特有的临江近海、江河交汇的地理区位,有利于南北、东西文化的交流,对镇江多元文化的形成有很大作用。1、南北兼融镇江地出2江南,其地域文化原属吴文化,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东晋王朝建都建康(建邺)后,许多北方人纷纷南迁,很多人在京口定居。从永嘉元年至南宋泰始二年的140年间,约有九十万北方人南下。在“全国侨寓人口中,侨寓在今江苏省范围内的有二十六万余人,而南徐州(京口)一州领有侨寓人口二十二万人,几占全省侨寓人数的十分之九。”超过了镇江本地居民(20万)。南朝宋时,设立南徐州,治所设在京口。大量北方移民南下,使南北文化的强烈碰撞,镇江逐步形成了南北兼容的移民型文化的特征。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的镇江,位于北方话板块与吴语板块的交界地带。镇江居民原来为吴方言,大量北方居民南下,使镇江居民的方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导致镇江吴方言的属性发生剧烈变化。由于长江与运河在这里交汇,运河发达的漕运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和人员的频繁交流,加深了镇江方言的北化过程。南宋时宋室南渡,这里又受到北方方言的再次影响,基本完成了镇江方言的北化过程。清代初期,有一批旗人(满人)迁入镇江,他们的旗腔(类似京腔),对镇江方言的北化有也有一定影响。可见,经过长期的融合,镇江方言由吴方言逐步演变为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镇江地区也成为北方语系与吴语系的结合部,居民语言复杂。但镇江的北方方言中夹杂了一些吴语成分。因此,镇江居民的语言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北固山诗》中说“风俗太伯余,衣冠永嘉后”,就是对镇江民俗文化深受商末泰伯、仲雍率领周人南下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大量居民南迁深刻影响的最好总结。自古以来,镇江居民有“饭稻羹鱼”的生活习俗。六朝从北方引种了小麦,镇江的主要粮食作物也以水稻为主变为稻麦兼作,使镇江农作文化也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在菜肴的口味上,镇江也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如江南的沪菜、无锡菜和苏邦菜偏甜,北方的鲁菜偏咸,而镇江一带的淮扬菜既清淡又加一点糖。此外,镇江人的性格也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既有北方人豪爽刚直、勤劳崇实的特点,又有南方人精明能干、脑子灵活的特点。2、东西并蓄 唐代,镇江是长江下游南岸丝绸贸易的海上货运集散地,吸引着大批波斯及阿拉伯(大食)国家的商人前来经商,有的还把家眷带来留居。元代军队除蒙古军外,还有由色目人组成的探马赤军,其中有的在镇江留居。他们和原来留居在镇江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都信奉伊斯兰教。1861年5月,根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天津条约》,镇江成为长江下游最早开辟的通商口岸。镇江先后有英、美、德、日等几十家洋行和轮船公司,他们经营江海航运,开设工厂,设立商栈。镇江人也吸取了西方的近代文明,促进了镇江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镇江对外通商,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商品进出口业务大增,促进了镇江金融业的发展。最盛时镇江有钱庄60多家,故有“无镇不成庄”之说。 1861年2月,英国在银山一带设立租界,建立领事馆、海关、工部局、巡捕房等,他们用近代管理方法管理租界。镇江也是我国利用近代西方通讯技术最早的城市之一,光绪年间镇江先后成立了电报分局和邮电总局,其分支机构遍布大江南北。1912年镇江开设电话局,1919年1月在全省第一家开通了长途电话。 镇江优越的水陆交通、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吸引了许多国外学者前来进行文化交流,加速了镇江地域文化东西并蓄进程。如元初日本僧人古源邵元、元代高丽诗人李齐贤、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都到过镇江。 美国作家赛珍珠(1892-1973),1894年到镇江,在此生活、学习、教书达18年之久。她创作了大量关于中国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成功地体现了她对中西文化沟通融合的理想追求,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西方权威人士评价说:“赛珍珠女士以她的文学作品促进了西方世界和中国的相互理解与欣赏。”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3、 宗教多样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镇江的茅山道院是由矛盈三兄弟于西汉创建的,它是中国道教正一道上清派的祖庭,被道教列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道教有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和养身理论。道教的养生之道深入人心,如太极拳、气功等。镇江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孙禄堂先生编创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成为中国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尊为“儒教”。古代镇江的府学、县学内都有“先圣庙”,祭祀圣师孔子。 随着中外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先后传入镇江。东汉时佛教传入镇江,在焦山建普济寺。东晋在金山建泽心寺,南山建鹤林寺(原名竹林寺)。唐宋时,佛教十分盛行,镇江寺庙不仅对内受戒,还有大量外国僧人前来受戒、参禅。如被称为“律宗第一山”的宝华山隆昌寺,是明代以来我国影响最大的律宗传戒场所。据说明清时全国70%的僧尼都来此受戒,东南亚、日本等地到此受戒的僧人也很多。早在唐代时,就有大量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留居镇江,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为满足他们宗教信仰的需要,625年镇江阜民街就建有清真寺。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镇江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教士纷纷来此传教,他们在镇江建立福音堂、妇幼医院、基督医院、崇实女子中学、润州中学等,客观上也传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镇江都存在。因此,镇江的宗教文化具有多元化、儒道佛三教相互渗透等特点。(二)旅游业发前景广阔1、优势条件 (1)丰富的旅游资源 镇江不仅有三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有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组合很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是发展镇江旅游业的物质条件。 ( 2)发达的交通 镇江的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镇江是我国重要的“十字黄金水道”。沪宁铁路横贯市区,沪宁高速铁路正在筹建之中。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及沿江公路、镇澄公路等通过市境,县乡村级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稠密的公路交通网络。目前镇溧(阳)高速公路、宁(南)常(州)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与沿江高速公路等正在筹建之中。沪宁高速公路和镇溧高速公路将构成镇江“新黄金十字”构架。镇江目前虽然没有机场,但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常州机场不远,使镇江具备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条件。市区交通方面,镇江中心城市“一环、三横、四纵”和主城区“十字双环甲字型”路网将构建形成,形成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构筑镇江中心城区到各市(县)城镇1小时车距的目标。(3)配套的接待设施镇江现在已有40多家旅行社,负责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旅游业务。已建成星级饭店9家,其中镇江国际饭店、镇江宾馆和镇江大酒店为四星级宾馆,还有4家三星级宾馆和3家二星级宾馆,拥有床位1600张。有13家国际旅游定点单位,12家旅游涉外饭店,1家文物商店,1256辆出租汽车,425台公交客运车辆。各种类型的商业网点、旅游工艺品商店、连锁超市以及娱乐休闲等各种服务设施,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百年老字号。形成了配套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 (4)齐全的通讯设施镇江电讯已建成较完善的DDN网,为加快DDN节点机处理能力,将DDN业务移植到了ATM网络平台。镇江电讯于2000年建成了覆盖全市各区、市的FR∕ATM本地网。宽带多媒体通讯网络建设和接入网已有较大发展。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35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亭(点)406处,邮政总长度达3628公里。通信网络、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迅速,为旅游业提供了可靠的通讯保障。(5)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镇江市卫生战线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创建特色”的原则,使全市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了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地方病、非传染病和寄生虫防治,药品、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健康教育,卫生法规监督、监测等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医院病床7596张,卫生技术人员10460人,全市平均千人拥有病床张,卫生技术人员人,添置了不少先进的医疗设备,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水平较高的医疗服务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保证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医疗保健。 (6)充足的物资供应 镇江的外向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呈现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趋势,有充足的生活物资供应旅游者。镇江旅游商品供应也较充足,具有地方特色,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食品中镇江恒顺香醋、肴肉和锅盖面被称为“镇江三怪”。丹阳封缸酒、百花贡酒、镇江小磨麻油也是镇江特产。淮扬风味的镇江菜肴,很具地方特色。名特产品还有制作精细的竹编、柳编工艺品,汉白玉插屏、玉雕、长毛绒玩具、可折叠的宫灯、机制绣品、裘皮制品、金山灯彩、镇江“金山”牌膏药、陶瓷娃娃、丹阳的眼镜、打火机、戏剧服装等。此外,镇江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旅游环境,增加投入,大规模进行景区开发与建设,积极招商引资,进行旅游宣传与促销活动,强化旅游市场管理,使镇江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市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较深刻,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2、主要问题(1)缺乏全市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镇江市至今尚无一个科学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旅游开发的随意性较大,一些旅游项目仓促上马,没有收到良好的效益,造成了资源浪费。旅游产业发展也不平衡,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大旅游格局。对各市(区)的旅游开发也缺乏通盘考虑,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未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使镇江旅游业落后于周边地区,缺少拳头产品,直接影响了镇江经济的快速发展。(2)管理体制不顺 镇江市有些景区形成了旅游局、园林局、宗教局、文化局、交通局等单位的多头管理,影响了景区的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也势必影响该景区的长远发展。(3)资金投入分散,缺乏名牌产品 由于镇江市缺乏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资源特色、市场定位和开发序位缺少认真研究,使各地区、各景区分散进行建设,使
业 设 计(论 文)设计论文题目:镇江市某单位职工宿舍楼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学生姓名: 陆超杰 指导教师: 周桂云二级学院: 龙蟠学院 专 业: M 土木工程 M10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班 级:工程)(专转本)Ⅰ 学 号: 1021412026提交日期: 2012 年 3 月 14 日 答辩日期: 2012 年 3 月 21 日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声 明 金陵科技学院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办理。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金陵科技学院学士论文 目录 目 录摘 要 ................................................... VIAbstract ............................................... VII1 基本概况 ............................................... 2 工程简介 .......................................... 2 建筑设计特点 ...................................... 22 编制依据 ............................................... 3 施工图 ............................................ 3 主要图集、标准、法规、规程、规范 .................. 3 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用地、水、电等条件 ................ 43 主要施工部署 ........................................... 5 工程目标 .......................................... 5 管理组织机构 ...................................... 5 施工部署 .......................................... 6 施工准备 .......................................... 74 主要施工进度计划 ...................................... 10 总工期控制:250 天 ............................... 10 主要分部工程工期安排 ............................. 10 工期保证措施 ..................................... 105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12 施工测量 ......................................... 12 土方开挖 ......................................... 15 钢筋工程 ......................................... 16 模板工程 ......................................... 18 混凝土工程 ....................................... 21 防水工程 ......................................... 22 土方回填 ......................................... 23 砌筑工程 ......................................... 24 脚手架工程 ....................................... 25 I金陵科技学院学士论文 目录 外装修工程 ...................................... 26 楼地面装修 ...................................... 27 内装修 .......................................... 29 门窗工程 ........................................ 31 电气工程 ........................................ 32 暖卫工程 ........................................ 386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43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 43 施工安全 ......................................... 43 消防安全 ......................................... 447 技术质量及创优保证措施 ................................ 46 质量目标: ....................................... 46 创优规划: ....................................... 46 创优管理体系: ................................... 46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 47 、技术资料管理: ................................ 478 季节施工措施 .......................................... 51 冬季施工措施 ..................................... 51 雨期施工措施 ..................................... 529 环境保护、降低施工噪音措施 ............................ 53 降低噪音污染措施 ................................. 53 降低扬尘措施 ..................................... 5310 成品保护措施 ......................................... 5411 投标书综合说明 ....................................... 58 报价编制依据: .................................. 5812 投标保证书 ........................................... 6013 投标文件附录 ......................................... 6114 1楼工程量清单 ....................................... 6315 2楼工程量清单 ...................................... 104 II金陵科技学院学士论文 目录参考文献 ............................................... 142致 谢 .................................................. 143 III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摘要 镇江市某单位职工宿舍楼工程投标文件编制 摘 要 本次设计主要通过对镇江市某单位职工宿舍楼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熟悉招投标编制的流程。本投标书通过总结以前优秀的施工经验,管理方案及本项目特殊的环境,运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等相关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主要围绕本工程的设计,现场环境及具体要求,通过投标书细节,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及资源配备,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现场管理等,详细的介绍了工程造价中的清单计价的各个步骤,并对每个清单项目按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和综合单价的费用组成进行分析探讨。最后结合本设计的成果,针对职工宿舍楼工程,结合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内容,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原理,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准确报价。关键词:投标编制;实施方案;清单计价;工程造价 VI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 unit of staff dormitory building project bidding document preparation in Zhenjiang Abstract The design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tender documents of a the unit staffdormitory building project in Zhenjiang City familiar with the bidding preparationprocess. This tender by summing up the previous excellent experience in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gram and the project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use of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budgetand other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analytical methods mainly around thedesign of this project site environment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details of tendersconstruction deployment construction program and the resources and equipmentconstruction general layout and site management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varioussteps of project cost denominated in the list each list item composition analysis toexplore the included engineering content and the cost of the integrated unit. Finallythe results of this design staff dormitory building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BOQpricing normative conten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Bill of Quantities accuratequote on the proje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ill of words: tender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list Pricingproject cost VII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技术标 技术标 镇江市某单位职工宿舍楼工程投标 文件编制 投标文件 项目编号:项 目 名 称 : 镇江市某单位职工宿舍楼工程投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内容: 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投 标 人 : (盖公章)法定代表人或其 委 托 代 理 人 : 1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1章 基本概况 1 基本概况 工程简介 镇江市某单位职工宿舍 1,2楼,为六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面积 19176平方米。其中1楼约为 9588 平方米,2楼约为 9589 平方米。设计使用年限 50年。本工程防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屋面防水等级三级。 建筑设计特点 结构设计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七度第二组,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使用合理年限50 年。 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 工程所用砼等级:垫层 C10,条形基础为 C15 钢筋砼,地梁为 C25 钢筋砼。 1、2、3 层 M10 混合沙浆实心砖,4、5、6 层 混合沙浆实心砖。 建筑形式 镇江市某单位职工宿舍 1,2楼,为六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面积 19176平方米。其中1楼约为 9588 平方米,2楼约为 9589 平方米。设计使用年限 50年。本工程防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屋面防水等级三级。 2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2章 编制依据 2 编制依据 施工图 表 施工图 图 纸 名 称 图 纸 编 号 出 图 日 期 建筑施工图 01519 结构施工图 01520 水暖专业施工图 01521 电气专业施工图 01522 主要图集、标准、法规、规程、规范 表 主要图集、标准、法规、规程、规范 类 别 名 称 编 号 苏南地区标准图 88J、91SJ、92DQ 系列 建筑产品优选集 91YJ39 图 国 钢筋混凝土过梁 93G32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 96G101 集 家 则和构造详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 91SG362 防水套管 S31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1-83 国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98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 规 家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7-83 范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96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J73-91 规 行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BGJ242-8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59-96 程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84 业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01-21-95 3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2章 编制依据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97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JGJ80-9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86 地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01-26-96 方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J300-88 国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2-88 标 家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4-88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3-88 地 准 工程建设监理规程 DBJ01-41-98 方 企 ISO9002 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 业 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用地、水、电等条件 施工现场场地基本能满足施工要求。水、电按建设单位指定地点引入,提供 150KW 电源。 4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3章 主要施工部署 3 主要施工部署 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结构工程创结构鲁班奖,单位工程创镇江市优质工程。 2、安全目标:确保无重伤、无死亡事故。 3、工期目标: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穿插,确保合同工期实现。我公司确保自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开工令之日起 250 个日历天内完成合同约定的全部施工任务,其中主体结构工期 100 个日历天,安装、装修工程工期 150 个日历天。 4、现场管理目标:镇江市文明安全工地。 5、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采用项目法施工管理。质量体系经认证并符合GB/T19002—1994idt ISO9002:1994 标准的质量体系。 管理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所派项目经理承担过创结构鲁班奖工程项目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的一级项目经理担任;项目总工选派有较高技术管理水平、并有创优管理经验、参加过获优质工程项目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本项目总工程师。根据工程特点,组建精干项目经理部,对本项目的人、财、物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要求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布置,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认真执行 ISO9002 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本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通过我们科学、严谨的工作质量和项目管理经验,确保实现合同规定的工期、结构工程创结构鲁班奖、单位工程创镇江市优质工程、现场达镇江市文明安全工地的预定目标。 项目部班子主要成员及各主要组室的职责执行我单位的 和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1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组成,负责对工程的领导、指挥、协调、决策等重大事宜,对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和创优及现场文明施工等负全部责任。 2技术部:负责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完善施工方案,对施工工序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培训,办理工程变更,及时收集整理工程技术档案,组织材料检验、试验、施工试验和施工测量,检查监督工序质量,调整工序设计,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切技术问题。 3施工部:负责组织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实施现场各 5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3章 主要施工部署阶段的平面布置,安全文明施工及劳动组织安排,工程质量等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因素管理。 4安质部: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工序质量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5创优部:在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开展创优各项工作。 6物资部:负责工程材料及施工材料和机械、工具的购置、运输,监督控制现场各种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情况等。 7机械部:负责施工机械调配、进场安装及维修、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 8核算部:负责工程款的回收,工程成本核算,工程资金管理,编制工程预算、决算,验收及统计等工作。 9综合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接待工程周边群众来访、协调、解决施工扰民问题等事项;负责文件管理,劳资管理,后勤供应及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对外工作联系及接待工作。 10公安派出所:负责施工现场治安保卫、防火消防工作。 以上各部在经理部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各尽其责,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2、施工技术工人配备 主体阶段 木工:60 人;钢筋工:45 人;水暖工:8 人;电工: 20 人; 瓦工:10 人;架子工:15 人;混凝土工:15 人;其他:17 人; 总计:180 人 装修阶段 木工:30 人;水暖工:20 人;电工: 20 人;瓦工:50 人; 架子工:6 人;油工:60 人;其他:30 人 高峰期:350 人 施工部署 1、项目经理部下设作业队及分工: 1结构施工队:负责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 2瓦工作业队:负责砌筑工程、内外墙抹灰、面砖镶贴、楼地面工程的施工。 3油工作业队:负责油漆、粉刷工程的施工。 4木工作业队:负责门窗工程和吊顶的施工。 5防水作业队:负责屋面防水、厕浴间防水工程的施工。 6电气工程作业队:负责管道预埋、管线敷设、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6金陵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3章 主要施工部署 7水、暖工程作业队:负责水暖管道预埋、管线敷设、水暖的安装调试工作。 2、施工段划分 为保证工期,充分利用大模板,本工程采用小流水段作业,首层分为五个流水段,其余各层均按四个流水段划分,详流水段划分图。 3、施工顺序:为充分利用现场场地,将首层第五流水段放在最后施工,作为大模板的堆放场地。土方开挖时,按Ⅳ段→Ⅲ段→Ⅱ段→Ⅰ段顺序进行;主体施工时,按Ⅰ段→Ⅱ段→Ⅲ段→Ⅳ段顺序进行。 4、垂直运输:在建筑物门厅北侧设一台 H036 臂固定式塔吊(塔臂为 60 m),负.
数学学习兴趣及其培养内容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本文讨论了兴趣的特点、形成、发展规律及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等,给出了米切尔关于兴趣的结构模型研究。影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个体需要、年龄、性格和能力、他人、集体与地区的影响等。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关键词:学习兴趣 兴趣 认知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数学学习是学生根据数学教学计划、目的要求进行的,由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由于数学有其突出的特点,所以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经验时也有其特殊性的表现和要求,如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性比其它学科要高,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保持浓厚的兴趣就犹为必要。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于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情感中,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愉快体验之中。当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在追求与探讨中发展数学的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1.学习兴趣及特点 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从表现形式上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从系统上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无关部分处于高度的抑制状态,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便能高度畅通,学习时信息传输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一旦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认识能力,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使信息的传导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被迫、苦恼、烦躁、紧张,就会使神经细胞中应当抑制的部分变为兴奋,而应当兴奋的部分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兴趣的特点 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 兴趣具有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都对一定事件或活动,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兴趣的指向性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兴趣具有情绪性。在许多心理学教材和工具书中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指出兴趣带有情绪性。生活实践也表明,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做没有兴趣的工作时总觉得在做苦差事。 兴趣具有动力性。兴趣的动力作用可以概括为:(1)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2)为未来活动做准备。 兴趣具有衍生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是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事物之间往往相互联系,所以从旧有的兴趣中往往会产生出新的兴趣。 兴趣具有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是指下躯持续时间而言,按兴趣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持久兴趣与短暂兴趣。直观兴趣是一种短暂兴趣,数学内容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数学美感引起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则是持久兴趣。2 影响兴趣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兴趣与需要的关系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兴趣也随需要而异。研究表明,一般具有高认知需要的人更喜欢复杂任务;而具有低认知需要的人则更喜欢简单的任务。 兴趣与年龄的关系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年龄的增长直接影响到人的兴趣的数量和质量,对认识兴趣中具有中心意义的读书倾向变化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读书兴趣是有其各自的特点的。9—13 岁的儿童是读书最盛的,进入青年期读书活动的比率逐渐减少。但年龄越增长,选择力越强,感受性和理解力越敏锐,读书兴趣的质量在提高。 兴趣与性格和能力的关系不同性格的人兴趣有所区别。如情绪稳定的人兴趣也较稳定。此外,兴趣受能力制约。当自己感到问题的难度太大或太小时,个人对它就难于发生兴趣。 兴趣与他人、集体及地区的影响有关学生的兴趣常常受教师兴趣 的影响。个人的兴趣也受集体、地区、集团的影响。 兴趣与性别的关系从调查中可知兴趣有受性别影响的倾向。田中在苏州、无锡、镇江3 地区6 县市9 所学校的初三县市中进行调查显示,对数学表现兴趣的是男生多于女生,声明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讨厌数学的也是男生多于女生。3 兴趣的形成过程儿童的兴趣在最初主要是与刺激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刺激本身固有的一些特性都先于经验而有引起人注意和兴趣的功能。其次,使人觉得有趣的活动和经验本身也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要引起或培养一个人的兴趣要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1)发现个人或团体目前感兴趣的具体领域和现有水平;(2)把希望其从事的活动直接或通过中间的步骤与其目前的兴趣领域连接起来。章凯和张必隐提出了兴趣的“信息—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以不断从环境获得信息为基础的;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希望从中获得信息,以消除原有的或新产生的心理不确定性,实现心理目标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即兴趣。4 兴趣的作用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兴趣对未来活动具有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兴趣是推动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兴趣作为人从事活动的内容或方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兴趣可以被培养,被“镶嵌”于人的个性之中。由于兴趣—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等特点,人的兴趣和认知的相互作用经常会导致一种恒常而稳定的兴趣—认知倾向。当认知倾向在个体身上内化而恒常地表现出来时,就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兴趣的个性倾向性。5 兴趣的发展规律 兴趣发展逐步深化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引起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它为时短暂,带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即对某一客体产生了特殊爱好。乐趣已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具有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和更强的坚持性,甚至终身不变。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兴趣一般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只是对这种事物或活动的将来结果感到重要,而对事物本身并没有兴趣。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学生遇到稍微简单、容易和生动有趣的知识时,便会产生直接兴趣;但一旦遇到复杂的、困难的和枯燥的知识时,便需要有间接兴趣来维持学习。当学生通过顽强学习,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时,便又会对这种知识产生直接兴趣。 中心兴趣与广泛兴趣的相互促进中心兴趣是指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着极浓厚又稳定的兴趣;广泛兴趣是指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广泛兴趣是中心兴趣的基础。 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密切联系,逐步发展从横的方面来看,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是相互促进、彼此强化的;从纵的方面看,三者又是沿着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的方向发展的。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好奇心儿童期最为强烈。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它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如果反复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某一个人对某事物或活动的兴趣。 兴趣与努力不可分割兴趣与努力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而不是两个对立面。学生的学习活动既离不开学习兴趣,也离不开勤奋努力,兴趣与努力不断相互促进,方能使学习达到最佳境地。6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的特点是抽象、严谨、应用广泛。徐德雄对江山中学、武汉中学、金陵中学、浦城一中的高三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较重的科目是数学,%的学生认为考试次数最多的是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要求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有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兴趣是可以自己培养的,关键是有积极的态度。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需要,为兴趣的生成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功利和精神价值,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以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冲动和激情,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 学习价值观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兴趣的深入发展注入动力。教师应善于从帮助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价值观入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和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切入点,将兴趣根植于崇高的理想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真实的、稳定的、深入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达到兴趣促进学习的目的。 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悬激趣创设悬念,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数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正比例”知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谁能有办法测量我们校内操场枫树的高度呢?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发,争论不休,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教师对同学们说:“我倒有一个且很简单的测量办法,不用爬树也不用砍树便可以测出树的高度”。同学们哗然,产生悬念: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测量树高的呢?很自然地产生了求知欲望,由此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盎然,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良好效果,悬念也得到解决。 实践激趣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创造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条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的基础上,动脑筋思考获得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好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体验到探索数学的无穷乐趣,从而形成长久的兴趣。 竞争激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机会,鼓励他们竞争。 操作激趣感知-表象—概念是儿童认识数学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内容,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的基础上升到理性知识。 评价激趣教学中不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如何。教师都要以亲切的语言给予评价和诱导,忌用简单、粗糙的语言挫伤学生的学习知识性:第一、利用成功评价激趣。如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实践得出圆周率时,教师评价学生说:“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花了很长的时间,反复实验才计算出来,而今你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也成功地算出来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从小就要这样认真学习,事业一定能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利用诱导语言激趣。个别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点拨诱导,让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给予“试试看”、“再想想”等亲切的语言鼓励他们学习成功,产生兴趣。 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堂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产生兴趣。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介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陈在瑞、路碧澄注。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4]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5]田中。初中学生性别与数学学习关系的问卷调查分析。数学通报,2000(6)。[6]徐德雄。高中数学学业负担的调查及对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3)。另一篇: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笔者在2002年暑假期间参加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时,有几位给我们授课的文科专家学者,就谈到自己在上高中时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就是数学成绩提不高,最怕见高中数学老师。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机构概念我 的悲愤 专案我 机构改革的两方面的 内容
333 浏览 5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330 浏览 4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137 浏览 4 回答
288 浏览 3 回答
253 浏览 4 回答
340 浏览 3 回答
339 浏览 4 回答
153 浏览 4 回答
103 浏览 2 回答
191 浏览 3 回答
266 浏览 6 回答
116 浏览 4 回答
12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