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战争最早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厌女症”,何为厌女症?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Politics中提出,就性别而言,男尊女卑,男君女臣。他认为女性低人一等,并将她们描述 为“畸形的男性” 。在Cynthia's catalog中,Cynthia 说:“亚里士多德说,男人的勇气在于指挥,女人的勇气在于服从;物质渴望形式,就像女人渴望男人,丑陋的渴望美丽;女人牙齿比男人少; 女性是不完整的男性”。
无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古早中国传说。女性的形象地位在渐渐的发生变化,要么成了温柔体贴小鸟依人的贤妻模样,要么成了嫉妒心强小心眼毒妇形象。甚至不仅是男人,就连女人也自我厌恶,厌恶的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这个性别。
最典型的就是你会听到家里年长的亲戚七嘴八舌的讨论别人家的女孩子怎么怎么样。
之前的女性弱小在体力,所以理所当然的 被当成附属品。相夫教子,温柔贤淑已经成了男人施压下的女性角色,如果做不到,那就不是个好女人。
我曾很欣赏三毛,在她的《撒哈拉的故事》中,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性别歧视以及女性的艰难。
正是因为有力量,所以可以纂改规则,可以随心所欲。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为强所以拥有更多的权利,所以内心的恶激发出来,成了一种腐败的力量。
女性力量的觉醒,成为了性别战争持平的标志。性别歧视跟种族歧视有着相通之处。南北战争在历史意义上解放黑奴。不置可否,在美国这个歧视仍旧存在。
女性的觉醒很久之前也有了,穆桂英挂帅,李清照一生追求保护金石文物。简奥斯丁提笔成就自我,居里夫人致力于科学研究。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已经为我们说明了一切。
女性的崛起引起部分人的不满,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女性本身。这就要回归到厌女症了。一些女性依附于男人已经成了习惯,她不希望或者根本没想到脱离。成为老虎的帮凶。
旧事重提以便理解,避免淡忘。在”唐山事件中“为什么一个暴力行为会上升到”性别战争“?因为女性从小面临的生活环境,让她保护好自己,做一个“好女孩”。在这个社会安全的生活。可是不良媒体抓住这一个热点,不断的践踏女性的安全感,恐惧的种子就此埋下。唐山事件完全爆发,这个种子冲破土壤,发了芽,无数的枝桠盘成了树,变成了攻击男人的巨木。因为害怕因为怕自己会遇到这种事情也无人帮忙,因为害怕自己又成了被指责的一方。
厌女者利用压倒性的流言轻而易举击毁这个巨木,为什么有性别战争?因为感受不到真正的平等。为什么有女拳?因为有男拳。
希望我们都从心底尊重性别,不做大男子主义,也不要做不理智女权。让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真正平等的环境中。不要再让历史的糟粕侵蚀现代人的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