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封土高度之谜:史书记载五十余丈高,为何现在仅五十多米高?
两千多年来,有一座高大的封土,一直耸立在在西安市临潼区城南的骊山脚下,在这座封土的下面,躺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这座高大的封土便是秦陵。
作为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陵墓的规模是历史上所有帝陵中最大的,其高度也是最高的:西汉的11座帝陵中,汉武帝的茂陵最高为46米,其余的多为30米左右,东汉的11座帝陵,所有封土的高度都不及西汉高,大约只有20米,因此,秦始皇陵的高度,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今天,本文来谈谈秦陵的高度之谜,关于秦始皇陵封土高度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班固记载这段话的时候,距离秦始皇去世已经过去200多年了,之后的各类历史文献,对秦陵封土高度的描述也大体相同,都是从《汉书》中转载而来的。
先来算算五十余丈高折合现在多少米,秦汉时期的以丈,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米,五十丈,大约等于现在的115米,差不多有40层楼房那么高。
秦始皇陵园处在骊山北麓的山前地带,地势上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状,因此,我们测量秦陵的高度有一个观测点的困惑:
站在陵园外城北墙上测量,封土高度约为87米;站在陵园内城北墙上测量,高度约为76米,而把测量点放在陵墓封土北侧,测出的高度仅约为55米。
那么,问题来了,无论怎么测量,秦陵的封土高度和文献中记载的高度差距都有很多,是班固的《汉书》记录错了呢?还是水土流失了呢?
先来分析一下水土流失说,长达2000多年的风吹雨淋,是不是因为长期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秦陵封土高度大幅度降低了呢?
这种说法咋一听,似乎有道理,可是,秦陵虽然会因为自然原因,客观上会有所降低,但绝对没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通过和秦陵时代相隔不远,地理位置也差不多的在咸阳原上的九座西汉帝陵来说明,经过测量,西汉帝陵如今的封土高度和文献记载的高度差距并不大,最多只低了2米左右,比西汉帝陵早100多年的秦陵,水土流失应该也和西汉的帝陵差不多。
再来分析是不是《汉书》记载错了呢?
班固如果没有准确的数字,他绝对不会在史书上记载秦陵高五十余丈,难道是他的笔误吗?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更有力的证据,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及其子孙的事情,文中关于封土高度,是出自西汉著名的大学问家刘向之口。
刘向,就是《战国策》的整理和编辑者,他在著书之时,整理过宫廷藏书,所以他有可能阅览过秦朝的档案,是不是在秦朝的档案里设计规划的秦陵封土高度就是五十余丈呢?
这个可能性比较大,但为什么实际的封土高度却没有那么高呢?
《汉书·楚元王传》中刘向在说完封土高度之后,又有一句:“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骊山之作,指的就是秦始皇陵,未成,那就是说秦陵还没有完工,也就是说最后一道工程——封土还没有完成。
而此时,陈胜、吴广的部将周文已经打到了距秦陵不远的地方了,惊慌失措的秦二世来不及抽调别的军队迎战,赶紧让负责陵墓建设的章邯,把做封土工程的修陵人武装起来去迎战。
于是,秦陵的封土高度最终没有达到设计高度,而只能成为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实际高度了。当然,这个答案也只是笔者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分析得来的。
两千多年来,世人始终对这座埋藏着千古一帝的秦陵有无尽的猜想,在这高大的封土下面,还会有哪些神秘呢?
本文参考文献:《秦陵——尘封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