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方法探析的论文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学习语言以及各方面知识的启蒙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如果仅仅让幼儿学习规定的课本上的内容, 不仅很难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 同时也会使幼儿在学习中呈现单一化、教条化的现象, 不利于幼儿的全面成长。而木偶剧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 既可以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学习丰富的语言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幼儿对社会生活当中的道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因此, 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 要重视木偶剧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 创新教学教法, 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
一、幼儿园开展木偶剧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育的涵盖了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等多个领域。就艺术教育来讲,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和音乐外, 还包括了音乐、舞蹈、喜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和形式, 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而戏剧作为一门综合的内容, 包括了音乐、舞蹈、雕塑等内容和方式, 扩大了教育的时间范围和空间方位, 可视性很强, 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戏剧的表演过程中, 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 将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因素元素结合起来, 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木偶戏作为戏剧的一种, 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同时也更切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对幼儿的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木偶戏, 可以将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 扩展幼儿的认知, 使幼儿在观看木偶戏的同时学到新的知识。通过将木偶戏融入到幼儿教学当中, 同时将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等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整合, 无论是从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构思上都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十分有效。如皋杖头木偶戏起源于民间,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 以其源远的民间艺术传统、神奇的舞美特技、精湛的“杖头”制作、出神入化的操作技艺被称为艺苑奇葩, 它还率先打破传统木偶戏的表演格局, 运用人偶同台以及皮影、布袋、提线、灯彩等艺术手法, 在国内外的大小舞台上尽展迷人风采。
二、木偶戏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方法
(一) 合理选择木偶戏剧目, 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能力, 他们的注意力, 学习积极性是受着兴趣支配的。根据这一特点, 幼儿园教师可以安排一系列活动, 以培养幼儿对木偶发生兴趣。例如, 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木偶。木偶种类繁多, 常见的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等。传统的木偶一般由成人把玩, 幼儿操作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对传统木偶进行简化制作:传统的提线偶控制线多, 幼儿很难把控, 减少控制点和操控线, 变得简单易玩, 如提线木偶小鱼、小狗的制作, 让小鱼的尾巴、小狗的脚能动起来, 可以更加适应孩子的制作水平和操控能力, 使之成为孩子的玩伴。
(二) 鼓励幼儿参与木偶戏的制作, 提高教学的参与性
幼儿一旦被木偶戏作品感染, 体会到作品的独到之处, 就会跃跃欲试, 欣赏便会带动创作, 创作便会加深体验, 因为幼儿亲历绘画的过程比单纯观察欣赏更有效的多。为了让幼儿体验“木偶的制作过程, 首先要增强幼儿绘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杖头偶以木杆连接木偶的手足部位, 制作略显复杂。我们对杖偶进行改制, 用适合孩子把玩, 长短适中的粗吸管或塑料水管作为操作杆, 以孩子绘制的动物形象作为主体形象, 用铅丝或夹子连接。这样的材料和制作方式不仅能让孩子直接参与制作且轻便, 便于操作。其次, 在活动中, 让幼儿想画什么样就画什么样, 促进幼儿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为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为幼儿提供空的木偶模型, 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木偶, 让幼儿对木偶更感兴趣, 更愿意制作木偶。以上方法丰富了幼儿的作画方式, 提高了幼儿的设计能力及绘画兴趣。
(三) 鼓励幼儿参与木偶戏的表演, 丰富幼儿自我的表现的形式和内容
学习戏剧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它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幼儿在公众面前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木偶戏, 并让幼儿亲自参与到表演当中, 可以使其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也能够使其了解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众多孩子当中的闪光点。一些幼儿天生就具有很浓厚的表演兴趣, 其在学习了木偶戏以后, 能够主动完成木偶戏的表演活动。但一些幼儿由于自身性格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即使自己对木偶戏的表演有兴趣, 也无法说服自己完成木偶戏的表演。其内心的怯懦可以在木偶戏表演的团队合作当中逐渐被磨合, 并在同伴的鼓励当中逐渐走出自我。当幼儿在木偶戏的表演当中锻炼了自我表现能力, 其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木偶戏既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是丰富幼儿认知, 开阔幼儿眼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作为幼儿园, 尤其是幼儿教师, 要充分认识到木偶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灵活的将木偶戏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 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