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重要的过渡阶段,对外界的认知能力日渐增强,思维模式也在逐步完善。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稳固的根基。下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探讨,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所谓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分成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力,掌握这三种能力对学习其他学科而言就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改变。要做好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工作,就要选择正确的培养方法。
一、数学思维能力
1.数学思维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模式。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将数字形象化,加深理解,从而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推理思维。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将数学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空间相结合的同时可以灵活运用,以达到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对一切问题进行归纳与推理的目的。
2.数学思维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有的学生先天理解能力较强,能够较快接收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做到学以致用;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就稍微逊色,理解问题较为困难,学习进度缓慢,因此很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学习烦恼,学生形成了数学思维模式后就能在自己的理解下掌握学习方法、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对问题的判断力的同时激发求知的上进心。
二、加强对小学数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心理,以此为基础,选择学生最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小学时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为浓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注重讲解书面知识,学生若是在被动的机械记忆模式下学习,就不会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生动讲解,通过借助形的某些属性来阐明数的精确性。例如:在学习图形体积计算时,老师不能只在黑板上画出立体图形标注长、宽、高,黑板是一个典型的二维物体,画出的立体图形趋于抽象化,对于小学生还未成型的思维模式而言,看不到的另外三个面就变的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举例说明,我们上课的教室本身就是一个标准的立体长方形,哪边是长宽高的位置就变得一目了然,这种把抽象化的概念转化成实物化的事物的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对数学深入理解,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循序渐进的诱导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对于刚刚接触此科目的小学生来说养成逻辑性的思维非常重要。数学问题与答案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要想解答问题就要先分析清楚问题中已知条件的因果关系,在此分析过程中,逻辑性的存在就显得十分重要,分清主次因果才能理解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教师无法直接教授逻辑能力,只能在教学中慢慢诱导。先为学生讲解最简单的知识,在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后再逐渐提高知识难度,不求快,要求稳;由此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再加以梳理,循循善诱,故而,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提升。
3.制定明确的新课标
制定好每堂课的新课标是一种极为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预先备好课,确保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在新课标范围之内,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程度与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模式一致,严禁出现一味追求进度却不注重质量的教学现象发生。在进行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以防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发生掉队,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4.当堂设问锻炼思维
小学生是一个不可控的群体,由于其思维的不完善性,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有些学生在上课时间很容易被外界影响,也就发生了我们常说的“溜号”现象,等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回课堂时却发现讲解的内容发生断点,内容理解不上去;为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当堂设问不失为是一个好方法。
小学生群体的自控性虽有欠缺,但其强烈的上进心却不容忽视。教师可在本堂新知识讲解完毕后,提出几个在新知识范围内的问题,当作课堂提问,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些奖励,此方法不但能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并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课后知识的巩固同样不可或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学生出现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问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会在学生接收新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更深层次的分析数学问题与答案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做题方法;在巩固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教师要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顺通学生的思路,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项短期工作,需要教育者们长时间的坚持耐心诱导。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只注重表面知识,要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梳通思路,启发学习;并根据学生自身先天因素差别,从多角度尝试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总而言之,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也对日后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王耀忠.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26):44-44.
[2]李振伟.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67-67.
小学数学益智游戏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益智游戏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进以及优化。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全面增加益智游戏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也能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创造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推进。
关键词: 益智游戏;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当前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那么便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引用趣味性的益智游戏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另外,游戏的运用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拉近师生、生生的关系。
一、益智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目前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完善,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便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一个智力开发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加入益智游戏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模式以及动手习惯。
对于益智游戏来讲,这是一种有助于开发智力的游戏,在当前的诸多小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得知,将益智游戏作为教学的辅助方式,它对学生的智力发育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并且能够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到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对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有着很好的改进。那么对于教师来讲,需要认真对待这种教学方法,以此作为辅助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游戏为辅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展教学的内容以及层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益智游戏和传统的游戏有着一定的区分,传统的游戏比较注重于娱乐性,而益智游戏更加注重在娱乐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并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地了解益智游戏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在收获到快乐的同时也得到自我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学习以及成长。对于教师来讲,在设计益智游戏的时候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每一名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益智游戏的时候,需要把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分组,对每一个小组布置相应的游戏任务,从而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有效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对于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的做法不仅使益智游戏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并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二)有效提升当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益智游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以及团队协作性,尽管如此,益智游戏也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让其占据整个教学时间。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认真设计游戏,并合理分配游戏时间,使益智游戏既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又不会喧宾夺主,过多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的高效开展。另外,益智游戏的运用,并不是单单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有效发挥出益智游戏的作用
对于教学来讲,它主要是通过学生以及教师两者的交流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小学生往往有活泼好动,辨别是非能力差,以具体思维为主,对事物好奇,喜欢提问等特点。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展一系列的益智游戏,并有效加强游戏组织,将教学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到游戏当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对知识的认知以及提高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及能力都会逐渐加强。
(四)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一些相关的科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方面来组成的。在这两个方面当中,无意识注意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而有意识注意则是占据着少数时间,但是有意识注意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这一部分时间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到如何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当前小学生智力的开发程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益智游戏有着积极的作用。很多益智类游戏的设计方向便是提升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深入地了解益智游戏的作用,从而合理地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五)有效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
对于益智游戏来讲,它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但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游戏。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讲,都有着属于自身的规则,那么教师就需要使学生懂得游戏的规则,让学生明白一旦违反规则就需要接受惩罚,从而在参与益智游戏的过程当中养成很好的规则意识。
二、益智游戏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益智游戏来讲,它是一种带有趣味性的游戏,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思维的广度,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投入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当中加入益智游戏,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特点来组织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益智游戏,使得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益智游戏中,从而对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有效地加入益智游戏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当中,例如教学广角推理,教学广角数与形等内容时,都对原本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简化,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对数学思想以及规律进行总结。因此,将良好的益智游戏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解题技巧得到明显的提高,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从繁化简的过程,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对于初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年龄较低,自身的数学思维发展有着较强的限制性,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难正确地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理论,那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且小学生普遍有着活泼好动的特性,长期处于一个较为枯燥的学习环境中,便会使他们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受到较大的打击,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应当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的益智游戏,并且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摸索数学教学内容和益智游戏两者的共同处,使得益智游戏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游戏中去。
例如,当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图形方面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来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学习,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的特点和性质,由于内容有些抽象,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使用七巧板游戏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摆一摆、拼一拼,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或者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教学的图形,加强学生的视觉刺激。这两种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
(三)有效提升学生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便是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很好地使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当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本身的知识应用能力比较差。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死脑筋,只能记住这道题的解题步骤,但是当题目内容数字发生了改变之后便不会解题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惯性以及思维定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导致的。因此,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且也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
例如,当教师在进行图形和几何的教学时,如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教学,比如鲁班锁玩具。在课堂中,让学生对鲁班锁不断地拆分和重装,通过自身想象力来对不同形式的鲁班锁进行组装,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集合能力,也可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得到有效的拓展。
三、结语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需要教会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一时代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益智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对课堂上的氛围进行塑造,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体来说,当前小学数学成绩的提升,除了受限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之外,它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有效地引进益智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
四、参考文献
[1]魏昌禄.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
[2]潘云.寓教于乐乐在学中-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17(9).
[3]邵丽娟.浅谈教育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发展自身,反思自身以得出新的科研成果,下面一起看看一些优秀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显出过于简单之弊端,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凸显。下面,笔者从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
一、突出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课堂远离生活。如对于《简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对于“三角形”,教师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个角、三条边”的图形,告诉学生这是三角形……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误会: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是三角形,黑板上画的是三角形。
其实不然,数学中的三角形是图形,不单指老师拿的三角板,也不仅仅是画出来的图形,这仅仅是具体的三角形的特例,而不是三角形的一般的概念。
也就是说,这样的直观教学法虽然生动、直观、形象,但颇失数学化。其实,教师用这些三角形特例,也就包含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日常教学中的使用的三角板,但应注意生活化教学向数学化——数学模型的过渡。
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如果细细思考,显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像三角板一样,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这样的概念和定义才是数学化的定义,才是严谨的、科学的。再如,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学习,教师只教给学生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列式计算、简便运算等,没有对“数学化”而有所揭示,忽略了顺序化的教学。
教师应该让小学生明白,正数的加法是“量的增加或增多”、减法是“量的减少”,这样的话,学生在计算时,会根据加号、减号而初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如64+24=40的情况不罕见,因为学生把“+”看成了“-”,而在检查时,只要稍微观察题目,就会发现64+24一定得大于64,这样,学生学会的不是解决一个计算题的问题,而是掌握了数理和数学思想、数学思维。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小红第一天看了20页书,第二天看了32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容易列出算式20+32=52(页),而如果有学生写成32+20=52(页)的话,有同学就会认为是错的。
原因就是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数学式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单线”思考。但如果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能理解a+b=b+a,而在实际运用时,则又显得“短板”。
二、凸显“凝聚”性——突出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凝聚”在数学中领域,是新名词,是指由“数学过程”向“数学对象”的转化而构成的算及极其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如加减法在最初的计算作为“过程”而运用,如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的“凑十法”,教师注重过程的讲授,即如何“凑十”,如8+6的计算,将6分为2和4,8+2=10,10+4=14,从而得出8+6=14。
这样,凑十法的计算作为一个过程而引进教学中,但不能就此止步,应转化为其他运算,在其他运算中,实施进一步的加减运算,如8+6=14,由此再让学生举一反三14-6=8,14-8=6,也由8+6的凑十法的计算,再给出更多的6+7、9+4、8+9、5+8等等的计算,让学生熟能生巧。
另外,加减简单计算,也是为了以后的更为复杂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加减计算,被作为计算的过程而渗透和引进,即代表了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两个数相加,得到结果是和,两个数相减,得到的是差。
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过程被视为特定的数学对象,由这个对象,去研究其各种性质,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心理表现形式,也是数学的思维表现的基本形式,就是“凝聚”。
再如,对于分数的教学,教师们从分数的形式而定义为“两个整数相除的值”,而不是“两个整数的比”。这就要求我们把分数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整数的除法的层面,而应该把分数当作一个数来研究。
如2/3,不能单单理解为是2÷3,而就把它当作一个特殊的数——非整数而研究,再在此基础上将它们看作“一个数”——“一个对象”而实施加减乘除等运算。
三、注重“互补与整合”——突显数学思维的重要特征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一些概念、定义等方面的东西,学生们容易借助于最初的物体形象而去理解和解释,如对于分数1/2,上课时,教师呈现一个大西瓜一分为二的情境,然后引出1/2的概念。
呈现一个圆形的月饼,将月饼分为四部分,再指出其中的一块,占总体的1/4……这样,再提到分数,学生脑海中马上意识到分数是圆的一部分。这样的理解显然与分数的概念相差万里,其实,这样的教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
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则停留在某种特定的解释中,而实际教学中,又不能将这种解释全盘否定,视为互不相关、彼此独立。经过实践证明,局限于“分数是圆的一部分”的方法,会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是严重的概念错误。
新课改下,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作为教学的重点,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方法也必然各异,如凑十法的教学。
教师教学了8+6=14之后,给出8+7、8+9的计算,学生们会仍然采用凑十法,将7和9分别2和5、2和7再计算,也有学生会在8+6=14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计算8+7=8+6+1=14+1=15,8+9=8+6+3=14+3=17,这样的思维,教师不能因为不合教学的要求而断然“断之”“斥之”,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的学生,也是“互补与整合”的思维优化的方式。数学以思维和逻辑而凸显出其数学化,数学教学应改变重视知识、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式,应凸显其思维形式和思维特征,只有落实这一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在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加快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加快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措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规律,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但是就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比较呆板、单一,一般难以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创新性、独立性、灵活性和多向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探索规律,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学习方法。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考的能力,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推理、总结、归纳数学问题和知识,属于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正方形由于长和宽的长度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有四种方式:即①长+长+宽+宽;②宽×2+长×2;③长/宽×4;④(长+宽)×2。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讲解,这样,就在加快学生理解的同时,加大了思维深度,增加了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会具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妈妈有2个苹果,爸爸有3个苹果,那么爸爸妈妈一共有几个苹果呢?这样一来,就能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生活。
三、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灵活性,加强数形结合的运用,深化思维、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其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形成学习思维和方式,有效提高综合素质。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摘要: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也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加快我国发展的速度,并提高综合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维能力;联系生活
伴随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更为有效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运用非常高效的培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使数学课程成为学生获得快乐的学科,同时也获得知识和成长。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种特定的思维,它要求学生在面对数学的时候能够将数字形象化,从而形成数学运算。
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够归纳总结、推导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且具备发现各种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先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教师应该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时候运用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抽象的概念进行良好的联想,并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思考,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图形进行,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长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对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长方形进行展示,并在黑板上画下长方形。
并将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四个边之和进行实际演示,在演示之前让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意力都得到提高,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提高。
比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是教师只是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叙述和讲解。
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边、几个面、具有怎样的特性等,这样就会使学生根本不明白这是什么,而且在头脑中也不会将全新的事物构建出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该开展实践课,为学生准备充足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进行随意的拼接,这样就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目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将生活实际中的事物良好地运用在教学之中,并在教学的时候进行举例说明,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容易。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羊圈中有一定数量的羊,第一次将羊放出去的数量为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百只,第二次放出的数量比总数量的一半少一百二十只,第三次放出三百二十只,羊全部放完,问羊圈中的羊一共有多少只?
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假设法,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其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整体质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另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并健康成长。
130 浏览 2 回答
165 浏览 3 回答
325 浏览 4 回答
116 浏览 3 回答
279 浏览 5 回答
283 浏览 5 回答
320 浏览 3 回答
203 浏览 3 回答
102 浏览 2 回答
189 浏览 3 回答
82 浏览 3 回答
173 浏览 3 回答
117 浏览 3 回答
306 浏览 5 回答
13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