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思乡情结重,和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特征有关,中华民族重视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即使不得已漂泊在外,也一定无比怀念故乡。
我们中国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这种历史造就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在历史上中国人绝大多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因此我们的民族和泥土是分不开的,直接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很少有地理位置的变动。这和游牧民族以及工业为主的人群不同。
有的人离家数日就开始想念自己的家乡,这种情绪因为白日的繁忙而暂时隐没,却每每随着夜风从心底涌上来。每天“放学”的路上,细数着人们匆匆的脚步,想到这些人回到家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家居生活。
而自己却只能望着一弯明月,思念着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种感情也许只有月亮才能读懂。即使洒脱如游子,也会时时生出怀乡之情,因为自己工作调动频繁,离乡愈远、愈久,而对故乡的眷念之情也愈深。
就像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有思乡团圆的内涵: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离开故乡,就如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到了异地,即使生活得再好,也必在春节回家,故乡才是在外的游子的家。
在现代社会就更是如此,城乡差异的增大,外出务工的,高学历留在大城市的,还有出国留学深造的,因公派遣去外地的,只要离开故土,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离开了才知道家乡的好,离开了才感到出门在外的孤苦无依。
很多离家千里万里的游子,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节。中秋节和春节一样,都是中国人期盼家人团聚的大节。他们通过各种努力来赚钱,为的是可以在年底买上一张回家的机票,可以与阔别已久的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上一个年夜饭。
这个节日的年夜饭,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可以让海外漂泊的浪子跨越半个地球,花费一年的积攒只为春节的一个团聚,回到熟悉的国家,熟悉的家乡。故乡才是我们心底乡愁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