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以中国学生为主的,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五四运动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
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五四运动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3、特点:
(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它彻底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二)真正的群众运动。它既没有像康梁那样企图依靠一个傀儡皇帝来救国,也没有像辛亥革命那样单纯借助军阀力量来实现共和。而是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
(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的根本精神,一种看法:“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进步,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