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作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 现任杂志社社长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总编辑为单之蔷。《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 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 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综合杂志《华夏地理》 本/16元(订阅价)20元人民币(零售价) 寰宇新知 全球同步 ※创刊于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内容,从多种角度深度报道不同主题。 ※每月特许精选美国《国家地理》专稿,与全球28个国际版本同步刊出 ※中国最具实力的期刊出版集团 “时尚”是我们的强力后盾 ※使用美国《国家地理》的全球统一版式(高*宽=254*175mm) 2007年7月开始,《华夏地理》杂志与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权合作关系。创刊已有119 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长期以顶尖的编辑品质成为世界期刊的典范,每个月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提供了来自地球、甚至更远的角落的信息与体验,那封面上的黄色方框代表着一扇探索的窗口,通往我们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中国大陆的读者终于也可以加入这全球探索的行列了。与《国家地理》版权合作以后,我们不仅在杂志的内容上能更加深入汲取这丰富的地理知识泉源,同时也将引进更多的活动与教育资源,在“增进与普及地理知识”上为中国读者尽一份力量。 另一方面,改版之后的《华夏地理》仍然将一贯地坚持关注中国的人与土地,从本地的角度为我们的读者提供最亲切和深刻的报道。中国广袤的土地有太多值得报道的素材、太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太多应该挖掘的事物,作为一本中国杂志我们会继续为满足中国读者的需求而努力。 因此,在我们封面上的那扇黄色的窗口其实是个双向的门户,它带领读者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也探索更深入的中国。
全国人像摄影十杰奖是由《人像摄影》杂志社主办的,从1993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次,2002年是第四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奖,此次颁奖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45位作者的3000幅图片参加了比赛的角逐,最后北京的姜东、高西林……摄影师脱颖而出获得“人像摄影十杰”称号。此次奖项要求参加者每人须提交近三年来创作的人像摄影作品10幅,作品规格一律为 12英寸,严禁装裱。为了更全面地衡量参加者的综合素质,除选送作品外,还须提交阐述本人创作经验或艺术见解的文章一篇(文章要言之有物,观点明确。避免空洞)、本人简历一份、本人工作照或证件照2张。 全国人像摄影十杰评选聘请具有较高鉴赏水平,具有突出创作成就的知名摄影家、理论家或评论家组成评委,按照严格的评审程序进行评选。为了展现新世纪人像摄影世界的新面貌,评委会将更多地聘用新人,推出新人。历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编辑本段第一届(1993年)王文澜 梁达明 谢荣生 岑永生 殷孟珍 于仲安 陈小平 陆中秋 周怡峰 谢黔云编辑本段第二届 (1996年)王志明 亚 辰 许 峰 姚 远 观 全 施宝安 徐京星 段和平 潘 杰 姚巍崴编辑本段第三届 (1999年)王文扬 卢现艺 史宏伟 张旭龙 张润稼 林添福 房 翔徐 伟 傅百林谢 墨编辑本段第四届 (2002年)朱国强 林添福 张华斌 杨雪兰 徐 伟 高西林 姜 东 姜海龙 黄信乐 巍 崴编辑本段第五届 (2005年)王太平见 弓 向 诚孙小平 杨先令陈展颖张 曦栗 子 唐旭东萧 寒编辑本段第六届 (2008年)第六届人像摄影十杰名单(按姓氏笔画)丁 冶王家民阿 音吕继林陈观山 第六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颁奖仪式(9张)郑 雨张罗平流 江徐震山萧 寒 第六届人像摄影十杰提名奖获得者名单(按姓氏笔画)王海峰叶 子白 辰刘 宇李皆慧 阿 力张雁鸣钟永钢傅文君 第六届人像摄影十杰评委名单(按姓氏笔画)于仲安 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获得者 李前光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 李丽娜 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 燊 人像摄影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杨恩璞著名摄影理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张华斌 第四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获得者 娟 子 著名时尚摄影师 梁达明 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第六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获得者 冀运表 人像摄影杂志社社长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国家地理是讲国内地理和乡土文化,国家地理应该是讲各个国家的地理,华夏地理是世界的一些风景等等,一般报刊亭卖的都是中国国家地理。
可读性排名:摄影与摄像、中国摄影、摄影世界、人像摄影、摄影之友、大众摄影、今日人像
《中国摄影》相对层次水平较高,是主流官方刊物,内容深刻,适合摄影专业人士. 大众摄影比较大众,摄影入门和爱好者的首选 摄影之友是广州那边的,适合资深玩家 摄影与摄像很认真刊物,主编温宁和他办的刊物一样认真,真实,内容评测和分析都比较可信,市场化操作不明显. 人像摄影和今日人像一南一北,都是商业人像和人像摄影的主要刊物,适合从业人员和人像摄影爱好者.忘记写摄影世界这本杂志了,是面向新闻摄影的刊物,新化社办的,图片编辑和新闻拍摄是它的特色.这些刊物都很好,其中有些我有收藏了它20年一本不少.
都很好!!!!!!!!!!!!!!!!!!!!!!《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作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 现任杂志社社长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总编辑为单之蔷。 《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 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 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 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 综合杂志《华夏地理》 本/16元(订阅价)20元人民币(零售价) 寰宇新知 全球同步 ※创刊于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内容,从多种角度深度报道不同主题。 ※每月特许精选美国《国家地理》专稿,与全球28个国际版本同步刊出 ※中国最具实力的期刊出版集团 “时尚”是我们的强力后盾 ※使用美国《国家地理》的全球统一版式(高*宽=254*175mm) 2007年7月开始,《华夏地理》杂志与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权合作关系。创刊已有119 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长期以顶尖的编辑品质成为世界期刊的典范,每个月为全球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提供了来自地球、甚至更远的角落的信息与体验,那封面上的黄色方框代表着一扇探索的窗口,通往我们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中国大陆的读者终于也可以加入这全球探索的行列了。与《国家地理》版权合作以后,我们不仅在杂志的内容上能更加深入汲取这丰富的地理知识泉源,同时也将引进更多的活动与教育资源,在“增进与普及地理知识”上为中国读者尽一份力量。 另一方面,改版之后的《华夏地理》仍然将一贯地坚持关注中国的人与土地,从本地的角度为我们的读者提供最亲切和深刻的报道。中国广袤的土地有太多值得报道的素材、太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太多应该挖掘的事物,作为一本中国杂志我们会继续为满足中国读者的需求而努力。 因此,在我们封面上的那扇黄色的窗口其实是个双向的门户,它带领读者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也探索更深入的中国。
199 浏览 10 回答
228 浏览 6 回答
348 浏览 4 回答
341 浏览 5 回答
222 浏览 6 回答
313 浏览 7 回答
230 浏览 3 回答
101 浏览 4 回答
254 浏览 6 回答
257 浏览 6 回答
192 浏览 5 回答
163 浏览 3 回答
95 浏览 3 回答
241 浏览 7 回答
289 浏览 4 回答
98 浏览 6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92 浏览 4 回答
216 浏览 2 回答
273 浏览 2 回答
161 浏览 5 回答
163 浏览 5 回答
89 浏览 3 回答
166 浏览 8 回答
95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