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艰苦奋斗作风的培养教育势在必行当代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长大的,对于国家艰难困苦和人民艰苦创业的感受不深,易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一些青少年的苦乐观和奋斗观也随着生活取向、行为方式的变化而产生了倾斜和错位。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作风的培养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完成新时期赋予的伟大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正确分析青少年对艰苦奋斗作风淡化的表现及其危害今天的青少年,生长在和平环境中,过着安逸、舒适、平静的生活,陶醉于“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他们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不甚了解世界的现状,不知创业的艰辛,守业的艰难,更缺少艰苦实践的磨练。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逸环境中的青少年,很容易滋长惰性,丧失斗志。今天的青少年,又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年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使青少年很容易产生追求物质生活、贪图安逸享乐、不想艰苦奋斗的倾向。而我们有些家庭和学校又往往注重物质营养,轻精神营养,重智力培养,轻思想品德培养,忽视艰苦奋斗作风培养教育的正确导向。结果在一些青年中出现了享乐主义,他们人生无动力,生活无规律,节奏拖沓,意志消沉,花钱如流水,抽烟、喝酒、追求新潮……凡此种种,令人深思和担忧。追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停留在“艰苦朴素”和“节约闹革命”的层次上,所以物质生活提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便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另一方面,缺乏对现实的认真分析,没有历史地、客观地评价现实社会,“奋斗尚可,艰苦不必”的价值取向应运而生,认为艰苦奋斗已成为旧观念,缺乏现代色彩,时代精神应是摆阔绰、讲排场、追求豪华富丽等。2、正确认识艰苦奋斗作风的深刻含义如何认识艰苦奋斗呢?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开创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具有规范性的共同的生活风范。历史发展到今天,艰苦奋斗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便具有了新的意义。现在讲艰苦奋斗,已不再是“苦行僧”、“史妹开荒”,也不是不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技和有益的文化成果,更不是颜渊式的甘贫,葛朗台式的守财,而必须有予以全面的理解认识。毛泽东谈艰苦奋斗是站在治国兴邦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是把它同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艰苦奋斗是以勤劳坚韧,克服困难为准则的推进社会改革的基本精神和人生风范。它具有两重性:一是艰苦的相对性,二是奋斗的绝对性。今天相对明天是艰苦的,明天相对后天是艰苦的,今天必须奋斗,明天、后天仍需奋斗。艰苦和奋斗是分不开的,结合起来就是创业精神,就是人生的主旋律。如果把艰苦奋斗理解得过于狭隘,就看不到艰苦奋斗是一种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如果把艰苦奋斗理解得过于宽泛,就不懂得艰苦奋斗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和风范。总而言之,艰苦奋斗有两层含义。从物质上讲它要求人们的生活消费必须节制在合理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精神方面讲,艰苦奋斗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和在改变现状、开创未来的过程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无论从艰苦奋斗的含义还是从青少年所处的环境特点,加强他们的艰苦奋斗观的教育势在必行。3、在新的形势下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作风培养教育,有这样几点值得强调: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作风的培养教育。要教育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和倡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党心民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这一法宝能否被继承并相传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邓小平同志在回顾我国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他强调:“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把艰苦奋斗的精神渗透到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之中。青少年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很强。我们历来强调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这种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世界观解决对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与看法问题。这种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深度与广度,是同长期艰苦的实践、锲而不舍的奋斗密切联系的,没有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就将一事无成。人生观解决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问题。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只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个人才有出路,生活才有意义。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个人发展的空间就越广阔,而要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才能办到。那种一味追求个人发展,不愿为社会、为人民作奉献的人,是不会有好前途的。价值观解决对人和事的评价与态度问题。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个根本观点出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一切是非得失的价值标准,无疑是顺理成章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是一个坚持学习、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从当代青少年及其成长环境的特点出发,实事求是地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作风的培养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逐步改善,受教育的程度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总体上还有很大差距,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决不能因为日子稍微好一点,就忘了艰苦奋斗,忘了还有数千万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而一味地追求高消费,铺张浪费,追名逐利,有的甚至沾染黄、赌、毒恶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如果不加强艰苦奋斗传统的教育,就可能断送大批青少年的前程,最终就会毁了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坚持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