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人说: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自唐代以来,刘三姐的故事就已经在广西各族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她不仅被壮族人民称为自己民族的歌仙,还被广西其它少数民族称为歌仙,她是一个聪明、美丽、勤劳、勇敢的壮族姑娘,能歌善唱,常以山歌赞美大自然,歌颂劳动,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劳动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所以她赢得了广大壮族劳动人民的爱戴。但她的反抗精神和智慧,却触怒了封建统治阶级,他们百般迫害,使她不得不四处漂泊。 山峰婉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一片红色的朝霞,映现在山峦的隐处,顺着水流飘来了刘三姐的歌声: 唱山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不怕滩险弯又多…… 一只小船载着三姐和他的哥哥刘二顺水划来,来到村口江边码头,听到一阵争吵声,原来是地主莫怀仁的管家莫福仗着莫家势力来强抢青年猎手阿牛射中的一只野兔,阿牛正和他据理力争。刘三姐走到近前,看此情景,正义感使她非常气愤,说: “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莫福听了威吓道:“你是什么人?可晓得莫家的厉害!?三姐道:“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合众人抬;横梁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还是歪。”莫福在众人的骂声中只得灰溜溜地走了。人们围上三姐询问来历,才知道她就是顶顶大名的山歌能手刘三姐。 一年后的一天,三姐和村里姑娘们在茶山采茶。这茶山几年前还是一座荒山野岭,经众乡亲们的辛勤垦种,现已长满了青翠的茶树。现在收获的季节到了,怎不叫人喜上眉梢。姑娘们一边采茶,一边和小伙子们盘歌。 阿牛和一群小伙唱到:“什么结子高又高?什么结子半中腰? 什么结子成双对?什么结子棒棒敲?” 三姐答:“高粱结子高又高,五米结子半中腰,豆角结子成双对,收了芝麻棒棒敲。”…… 人们在欢快地对歌,忽然从林中飞出一只锦鸡,阿牛搭弓射箭,锦鸡应声落地。姑娘小伙们纷纷喝彩。在人们的欢笑声中,阿牛把锦鸡送给三姐。人们又是一阵哄笑。原来阿牛爱上了聪明、美丽、正义的三姐。 正在这时,莫怀仁的管家莫福把一个写有莫字的牌子插在茶山上。对正在采茶的众多亲仇:“此乃龙山宝林,我们老爷要在这葬祖坟,你等在这动刀弄斧的,必定要使神龙受惊,全村要受灭顶之灾,老爷有令,严禁采茶伐林!” 阿牛气愤他说:“西山本来是座荒山,那时莫老爷为何不葬祖坟;今天看西山长满茶树,能生财了,莫老爷莫非想强占不成?” 真相连忙假惺惺地解释:“父老兄弟,莫者爷可全是为了全村的吉祥平安着想,他特地请来风水先生说西山原是生龙口……”三姐驳斥:“若是生龙口,我们早就穿绫罗,戴绸缎了,你们莫家封山就是为了霸山。” 胆小的刘二上前劝妹妹莫要多事,莫家财大势大,和官府素有来往,不能得罪他,并且我们也斗不过他。 三姐对哥哥的话感到不满说:“一根木柴难起火,柴多火苗高过天,只要穷人同心意,不怕莫家霸茶山!” 人们团结一心,与莫家做斗争,莫福理屈词穷,狼狈得下山,绊在一块大石头上,来了个嘴啃泥,可嘴里却强装硬:“你们这些穷骨头,不要高兴得太早,这茶山早晚是我们莫老爷的,你们等着。” 三姐笑到:“这山是你们老爷的,为什么不搬回家去?”顺手把破木牌抛向真福,莫福慌忙扛着木牌回家向着爷禀报。 莫怀仁听说封山这事没办成,气得暴跳如雷。他问清原来为首的是刘三姐,决定要给她点厉害瞧瞧。他看看金丝笼里的鹦哥,一个诡计涌上心头。他对莫福说:“快去把王媒婆请来,为我去向刘三姐做媒,我要让她成为笼中鸟,天天为我唱歌。”莫福翘起大拇指:“老爷远见,高,实在是高!” 这一天天高气爽,阳光灿烂。三姐坐在一棵树下给阿牛绣箭袋。边绣边唱:“对河有只鹭鹭鸟,眼睛明亮翅膀尖;有心飞过连天水,莫怕山高水连天。”阿牛听了,心里高兴,忙把藏在身上多时的手镯送给三姐,三姐也把刚绣好的箭袋给阿牛挂上。 俩人结为百年之好,发誓哪个97岁死,奈何桥上等3年。 正在这时,王媒婆手持莫家聘礼来到刘二家。王媒婆为莫怀仁做媒,说莫家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若三姐嫁过去,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三姐和哥哥刘二坚持着拒绝这门婚事,常言说得好: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门婚事是绝对的不能行。 三姐和刘二把媒婆赶出家门。刚巧和走进门来的莫怀仁撞了个满怀。 莫怀仁假惺惺地问刘二病好了没有,地的收成怎么样,今后有什么事就请直说,然后威逼刘二把妹妹嫁给他,否则就收回刘二种的地,还清去年刘二治病借的钱,本利共一十五两三钱七。若还不上银子,那就只好公事公办,送刘二去见官治罪。 三姐气愤地问:“我哥哥犯了什么罪?”莫怀仁道:“你哥哥没犯什么罪,你犯了罪,你唱歌骂老爷。只要你答应亲事,一切都可一笔划消。”三姐说:“说的是什么媒?提的是什么亲?明明起的是歪心。葫芦里头装的什么药,三姐一眼就看清。霸山说是葬祖坟,恨我你又来提亲,外贴门神内有鬼,分明怕我唱歌人。”莫怀仁说:“什么?老爷我怕你唱歌?真是笑话。”三姐说:“那好,三姐生来脾气怪,只爱山歌不爱财,你若不怕我唱歌,结亲先要摆歌台,谁能唱歌唱赢我,不用花轿走路来。”莫怀仁说:“此话当真?我若有人唱赢你,你就嫁给我?”“若唱不过我呢?从此不能提婚事,并且再也不准霸占西山茶林!”“好,我答应,决不反悔!” 第二天,莫怀仁从外地请来陶、李、罗三个秀才。三个人不相信一个小姑娘能有多大本事。他们用书箱装上一本本的歌书,准备与刘三姐对歌。 村里的乡亲们都来给三姐助威,阿牛架起鼓来为三姐壮声势。有位小伙子担心地说:“今天与三姐对歌的是莫家特地从外地请来的秀才哪!”阿牛说:“不用怕,莫说是从外地请来的,就是从京城请来的状元也不怕他。”三姐说:“对,一把芝麻撒上天,我有山歌万万干,唱到京城打回转,回来还唱十把年。” 河边的一个小山坡上,高高的木棉树下,花团锦簇中站着三姐。 三个秀才下得船来,趾高气扬地上了岸,和三姐对起歌来。 聪明、机智的三姐把三个秀才骂个狗血喷头,三个秀才哪里是三姐的对手,他们只知照本宣科,却不知歌从生活。从心中来。他们在莫怀仁的催逼下,只好硬着头皮对歌。可没唱两支歌,就被三姐问得哑口无言,只好狼狈收场。 莫怀仁看对歌失败,凶相毕露,气急败坏地说:“你的山歌算什么,山歌怎比我家财多,舍得黄金三百两,要你有嘴难唱歌!” 三姐正色地回答:“仗着你家钱财多,见着什么抢什么:抢米粮,抢田地,抢房屋,抢马骡;假借风水霸茶山,强抢民女做小婆。只有嘴巴抢不去,留着还要唱山歇。” 在人们的欢笑、歌声中,莫怀仁只得狼狈带着家丁回家了。 可莫怀仁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回到家中和莫福商量如何除掉三姐。他派莫福带足银子,星夜赶往官府,状告三姐聚众教唱反歌,犯上作乱,请求官府派人来抓起三姐法办以除去这个眼中钉。 村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家家户户像过年一洋,做粑粑、包棕子、酿甜酒、炸油馍,准备为三姐对歌胜利而庆祝,晚上还要赶歌圩。 傍晚的村寨春意盎然。一抹晚霞,江水泛起金波。春风吹动古榕枝叶,好似点头招手,百花争艳,蝴蝶翩翩起舞,百鸟和鸣,一片欢乐景象。外乡人背着包裹,撑船的、走路的从四面八方向村子涌来。人们特地从远方赶来,专程来拜会三姐,要会会三姐并请三姐去他们那里传歌。 三姐和众乡亲在村里正准备去赶歌圩,一老渔翁匆匆赶来,告诉大家莫怀仁带着一队官兵已经来到茶山坳,一路上渡口要道,都派兵把守,看来是要对三姐下毒手。人们纷纷劝三姐快躲一躲,可三姐坚持要去唱歌圩,不能中莫怀仁的诡计,三姐和阿牛等商量对策,决定等莫怀仁一到歌圩,就给他四面摆下山歌阵。 莫怀仁带着家丁和官兵来到歌圩,想只要三姐一出现就抓起来。 可人们哪管莫怀仁和官兵,只是一个劲地唱得欢,莫怀仁看大家没把他放在眼里,就仗着官府的撑腰,强行禁歌,宣布今后不许再唱山歌。 这时,从人群中传出三姐的歌声:“山顶有花山脚香,桥下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莫怀仁气急败坏,命令赶快抓人。 可三姐是人民的三姐,哪容莫怀仁随便抓人。人们掩护着三姐,三姐为人民唱出心中的歌:“富人少来穷人多,锁住苍龙怕什么;剥掉龙鳞为瓦盖,砍下龙头垫住脚;智不穷来力不尽,敢对龙王动干戈。山崩地裂我不怕,水泡九洲我不惊;遍地都有歌声响,哪怕财主谋害人。” 人们和官兵进行搏斗,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官兵们被打得狼狈鼠审,莫怀仁也被阿牛射飞了帽子,他们只好带着伤痕扛看折断的兵器和禁令逃走。 人们送三姐和阿牛远去。“撒网拦风拦不住,气得财主没奈何,要问三姐去哪里?五湖四海去传歌。”
推荐给你三本书看看吧 一本是武汉大学樊星教授的《永远的红色经典》,当当网上有卖。一本是北京大学李杨先生的《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这个应该只有电子版的,还有一本是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这三本书,都是以“过来人”的眼光,用最前沿的理论,去解读十七年文学(陈的书跨度更大,可以做当代文学史)我觉得 ,有一些比较好的课题,可以提供参考一下,当然我没有仔细去研究,只是你这么一问,我突然想到。1 是,十七年文学中的现代性 《红旗谱》《青春之歌》与巴赫金的”成长小说“ 2 是 十七年文学中的政治道德一体化 《林海雪原》中,最突出,好人的死 坏人的死的用词,还有模式化、概念化、脸谱化。还有个人的命运悲剧淡化在喜剧的时代背景中3 是 十七年中关于身体政治的观念 《青春之歌》最明显,江华、于永泽、卢嘉川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4 是关于时期年文学中的“家”的概念 英雄无家 样板戏(不属于十七年文学,但是其原型,比如芦荡火种--沙家浜的原型剧本)大多都是没有完整的家的。还有《红岩》里的几对。5 十七年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原型 妖道斗法(林海雪原、红灯记)、三男一女(沙家浜,刘三姐)6 还有比如与解放前现代文学中农业题材的对比,都是合作社 有很多不同。
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它有着深厚的民歌传统。“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歇。”可见山歌已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壮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俗称“歌圩”。所谓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会。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年四六结队,他们相互对唱,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晚上唱到天明,有时几天几夜,歌声不绝。 歌圩的来历,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年大旱,田中的禾苗都快枯死了,人们万分焦急,便聚集在一起敲锣打岐,唱歌求神,求天下雨。不几天,天果然下起雨来,这一年,人们获得了大丰收,于是便认为唱歌可以乐神,可以免除天灾人祸,所以遇到灾难时,便聚集在一起唱歌,这种仪式慢慢地就发展成歌圩。每当歌圩之期,善于唱歌的青年男女,除唱歌乐神之外,自然地唱及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就像一首山歌中唱的,“天旱庙中去求神,你盼雨来我盼晴(情)”,这样一来,歌圩又渐渐变作以歌唱爱情为主了。 按传统习惯,歌圩要举行3天,三月初三是歌圩的始日,这一天家家都要吃用三月花、枫树叶等植物染成的五颜六色的饭。 据说这是吉利的象征,吃了它可以使人像树本花草一样兴旺发达,健康长春,到了中午12点,举行歌圩开台式。在歌圩中,一对对青年人,无论对方是怎样素不相识,各处异地,只要是怠中人,唱上一支“引路歌”,立时就会在山坡上、溪水旁展开一场对歌的持久战。 高高棉山一朵花, 香过福龙到宜山, 有心想把花来来, 爬山涉水不怕难。 歌的闸门打开后,整个棉山沉浸在歌的迷恋之中,无论你走到那里,都可见一对时青年男女用心对歌在比聪明、智慧,因为对歌中一旦被对方唱倒,那是十分丢人的事情。 三月初四,是歌圩的高潮。男女青年通过唱盘歌,来盘问身世,最终达到互相了解和表示真正的爱情。 剩下的最后一天,定情的一对对互赠礼物,唱起“送别歌”,等到明年歌圩再相会。 三天歌圩,唱三天情歌,由此可见,情歌是壮歌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壮族情歌非常优美动听,常采用比喻、暗示、影射、衬托和双关语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他们唱花歌、育花歌、果歌、乌歌、蝴蝶歌等,用歌唱虫鱼鸟鲁、赞颂草木山川、描绘各种花卉和星星月亮来表达彼此爱慕之心,互相倾吐友情,共同培植爱情之花。往往经过“初遇歌”、“试探歌”、“对问歌”、“初恋歌”、“深交歌”,最后“定情歌”,定情后要山盟海誓。 唱完了山盟海誓,就要分手了,于是双方约定下一次相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还要再三嘱咐对方分手后要恪守信誓。唱完了“约会和嘱咐”,就真的要分手了,双方依依借别,难舍难分,唱起“送别歌”。 壮族的民歌不仅形式多样,体裁多种,而且韵律结构也非常独特,主要有欢、加、西、比、沦五种形式,还有勒脚歌和排歌等。 “欢”是壮族民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歌体,主要流行于广西中西部壮族地区。主要特点是在韵律上腰脚韵或头脚韵互押。如一首五言凹句欢,是头脚韵体。 人多力量大,大家一条心, 杀绝军阀兵,赢得自由日。 “欢”短小精悍,旋律优美,便于吟唱。 “西”也是壮族地区流行较广的一种歌体,主要流行于广西南部壮族地区。“西”在韵律上最大的要求是押脚韵,一般是厌一平,一韵到底。“西”形式比“欢”自由,比较易于掌握,长歌较多。 “加”是另种壮族民歌体。“加”的韵律是脚韵,通常唱完第一句之后,接着以“姣媚”,“姣炼”等作为全歌的定韵。民间流传的刘三姐唱的歌,多是这种歌体,叫人赞不绝口。 壮歌中有一朵奇彩异花即壮族排歌。它即是壮歌中的自由体,又是博采众长的长歌式。 “排”是用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句式来描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使语句整齐匀称。用于叙述,可以把客观事物描写得细致充分;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壮族人民喜用“排”,“排歌似布匹,丝线接着来”。排歌就像壮族民歌里的机关枪,连珠炮,具有火力密集的优势。排歌明快流畅,回肠荡气,体现了壮族各式民歌的共有的纯朴含蓄、刚健清新、豪爽风趣、韵味浓郁的民族风格。 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人说: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自唐代以来,刘三姐的故事就已经在广西各族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她不仅被壮族人民称为自己民族的歌仙,还被广西其它少数民族称为歌仙,她是一个聪明、美丽、勤劳、勇敢的壮族姑娘,能歌善唱,常以山歌赞美大自然,歌颂劳动,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劳动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所以她赢得了广大壮族劳动人民的爱戴。但她的反抗精神和智慧,却触怒了封建统治阶级,他们百般迫害,使她不得不四处漂泊。 山峰婉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一片红色的朝霞,映现在山峦的隐处,顺着水流飘来了刘三姐的歌声: 唱山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不怕滩险弯又多…… 一只小船载着三姐和他的哥哥刘二顺水划来,来到村口江边码头,听到一阵争吵声,原来是地主莫怀仁的管家莫福仗着莫家势力来强抢青年猎手阿牛射中的一只野兔,阿牛正和他据理力争。刘三姐走到近前,看此情景,正义感使她非常气愤,说: “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莫福听了威吓道:“你是什么人?可晓得莫家的厉害!?三姐道:“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合众人抬;横梁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还是歪。”莫福在众人的骂声中只得灰溜溜地走了。人们围上三姐询问来历,才知道她就是顶顶大名的山歌能手刘三姐。 一年后的一天,三姐和村里姑娘们在茶山采茶。这茶山几年前还是一座荒山野岭,经众乡亲们的辛勤垦种,现已长满了青翠的茶树。现在收获的季节到了,怎不叫人喜上眉梢。姑娘们一边采茶,一边和小伙子们盘歌。 阿牛和一群小伙唱到:“什么结子高又高?什么结子半中腰? 什么结子成双对?什么结子棒棒敲?” 三姐答:“高粱结子高又高,五米结子半中腰,豆角结子成双对,收了芝麻棒棒敲。”…… 人们在欢快地对歌,忽然从林中飞出一只锦鸡,阿牛搭弓射箭,锦鸡应声落地。姑娘小伙们纷纷喝彩。在人们的欢笑声中,阿牛把锦鸡送给三姐。人们又是一阵哄笑。原来阿牛爱上了聪明、美丽、正义的三姐。 正在这时,莫怀仁的管家莫福把一个写有莫字的牌子插在茶山上。对正在采茶的众多亲仇:“此乃龙山宝林,我们老爷要在这葬祖坟,你等在这动刀弄斧的,必定要使神龙受惊,全村要受灭顶之灾,老爷有令,严禁采茶伐林!” 阿牛气愤他说:“西山本来是座荒山,那时莫老爷为何不葬祖坟;今天看西山长满茶树,能生财了,莫老爷莫非想强占不成?” 真相连忙假惺惺地解释:“父老兄弟,莫者爷可全是为了全村的吉祥平安着想,他特地请来风水先生说西山原是生龙口……”三姐驳斥:“若是生龙口,我们早就穿绫罗,戴绸缎了,你们莫家封山就是为了霸山。” 胆小的刘二上前劝妹妹莫要多事,莫家财大势大,和官府素有来往,不能得罪他,并且我们也斗不过他。 三姐对哥哥的话感到不满说:“一根木柴难起火,柴多火苗高过天,只要穷人同心意,不怕莫家霸茶山!” 人们团结一心,与莫家做斗争,莫福理屈词穷,狼狈得下山,绊在一块大石头上,来了个嘴啃泥,可嘴里却强装硬:“你们这些穷骨头,不要高兴得太早,这茶山早晚是我们莫老爷的,你们等着。” 三姐笑到:“这山是你们老爷的,为什么不搬回家去?”顺手把破木牌抛向真福,莫福慌忙扛着木牌回家向着爷禀报。 莫怀仁听说封山这事没办成,气得暴跳如雷。他问清原来为首的是刘三姐,决定要给她点厉害瞧瞧。他看看金丝笼里的鹦哥,一个诡计涌上心头。他对莫福说:“快去把王媒婆请来,为我去向刘三姐做媒,我要让她成为笼中鸟,天天为我唱歌。”莫福翘起大拇指:“老爷远见,高,实在是高!” 这一天天高气爽,阳光灿烂。三姐坐在一棵树下给阿牛绣箭袋。边绣边唱:“对河有只鹭鹭鸟,眼睛明亮翅膀尖;有心飞过连天水,莫怕山高水连天。”阿牛听了,心里高兴,忙把藏在身上多时的手镯送给三姐,三姐也把刚绣好的箭袋给阿牛挂上。 俩人结为百年之好,发誓哪个97岁死,奈何桥上等3年。 正在这时,王媒婆手持莫家聘礼来到刘二家。王媒婆为莫怀仁做媒,说莫家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若三姐嫁过去,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三姐和哥哥刘二坚持着拒绝这门婚事,常言说得好: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门婚事是绝对的不能行。 三姐和刘二把媒婆赶出家门。刚巧和走进门来的莫怀仁撞了个满怀。 莫怀仁假惺惺地问刘二病好了没有,地的收成怎么样,今后有什么事就请直说,然后威逼刘二把妹妹嫁给他,否则就收回刘二种的地,还清去年刘二治病借的钱,本利共一十五两三钱七。若还不上银子,那就只好公事公办,送刘二去见官治罪。 三姐气愤地问:“我哥哥犯了什么罪?”莫怀仁道:“你哥哥没犯什么罪,你犯了罪,你唱歌骂老爷。只要你答应亲事,一切都可一笔划消。”三姐说:“说的是什么媒?提的是什么亲?明明起的是歪心。葫芦里头装的什么药,三姐一眼就看清。霸山说是葬祖坟,恨我你又来提亲,外贴门神内有鬼,分明怕我唱歌人。”莫怀仁说:“什么?老爷我怕你唱歌?真是笑话。”三姐说:“那好,三姐生来脾气怪,只爱山歌不爱财,你若不怕我唱歌,结亲先要摆歌台,谁能唱歌唱赢我,不用花轿走路来。”莫怀仁说:“此话当真?我若有人唱赢你,你就嫁给我?”“若唱不过我呢?从此不能提婚事,并且再也不准霸占西山茶林!”“好,我答应,决不反悔!” 第二天,莫怀仁从外地请来陶、李、罗三个秀才。三个人不相信一个小姑娘能有多大本事。他们用书箱装上一本本的歌书,准备与刘三姐对歌。 村里的乡亲们都来给三姐助威,阿牛架起鼓来为三姐壮声势。有位小伙子担心地说:“今天与三姐对歌的是莫家特地从外地请来的秀才哪!”阿牛说:“不用怕,莫说是从外地请来的,就是从京城请来的状元也不怕他。”三姐说:“对,一把芝麻撒上天,我有山歌万万干,唱到京城打回转,回来还唱十把年。” 河边的一个小山坡上,高高的木棉树下,花团锦簇中站着三姐。 三个秀才下得船来,趾高气扬地上了岸,和三姐对起歌来。 聪明、机智的三姐把三个秀才骂个狗血喷头,三个秀才哪里是三姐的对手,他们只知照本宣科,却不知歌从生活。从心中来。他们在莫怀仁的催逼下,只好硬着头皮对歌。可没唱两支歌,就被三姐问得哑口无言,只好狼狈收场。 莫怀仁看对歌失败,凶相毕露,气急败坏地说:“你的山歌算什么,山歌怎比我家财多,舍得黄金三百两,要你有嘴难唱歌!” 三姐正色地回答:“仗着你家钱财多,见着什么抢什么:抢米粮,抢田地,抢房屋,抢马骡;假借风水霸茶山,强抢民女做小婆。只有嘴巴抢不去,留着还要唱山歇。” 在人们的欢笑、歌声中,莫怀仁只得狼狈带着家丁回家了。 可莫怀仁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回到家中和莫福商量如何除掉三姐。他派莫福带足银子,星夜赶往官府,状告三姐聚众教唱反歌,犯上作乱,请求官府派人来抓起三姐法办以除去这个眼中钉。 村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家家户户像过年一洋,做粑粑、包棕子、酿甜酒、炸油馍,准备为三姐对歌胜利而庆祝,晚上还要赶歌圩。 傍晚的村寨春意盎然。一抹晚霞,江水泛起金波。春风吹动古榕枝叶,好似点头招手,百花争艳,蝴蝶翩翩起舞,百鸟和鸣,一片欢乐景象。外乡人背着包裹,撑船的、走路的从四面八方向村子涌来。人们特地从远方赶来,专程来拜会三姐,要会会三姐并请三姐去他们那里传歌。 三姐和众乡亲在村里正准备去赶歌圩,一老渔翁匆匆赶来,告诉大家莫怀仁带着一队官兵已经来到茶山坳,一路上渡口要道,都派兵把守,看来是要对三姐下毒手。人们纷纷劝三姐快躲一躲,可三姐坚持要去唱歌圩,不能中莫怀仁的诡计,三姐和阿牛等商量对策,决定等莫怀仁一到歌圩,就给他四面摆下山歌阵。 莫怀仁带着家丁和官兵来到歌圩,想只要三姐一出现就抓起来。 可人们哪管莫怀仁和官兵,只是一个劲地唱得欢,莫怀仁看大家没把他放在眼里,就仗着官府的撑腰,强行禁歌,宣布今后不许再唱山歌。 这时,从人群中传出三姐的歌声:“山顶有花山脚香,桥下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莫怀仁气急败坏,命令赶快抓人。 可三姐是人民的三姐,哪容莫怀仁随便抓人。人们掩护着三姐,三姐为人民唱出心中的歌:“富人少来穷人多,锁住苍龙怕什么;剥掉龙鳞为瓦盖,砍下龙头垫住脚;智不穷来力不尽,敢对龙王动干戈。山崩地裂我不怕,水泡九洲我不惊;遍地都有歌声响,哪怕财主谋害人。” 人们和官兵进行搏斗,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官兵们被打得狼狈鼠审,莫怀仁也被阿牛射飞了帽子,他们只好带着伤痕扛看折断的兵器和禁令逃走。 人们送三姐和阿牛远去。“撒网拦风拦不住,气得财主没奈何,要问三姐去哪里?五湖四海去传歌。”
刘三姐传说与广西旅游 (壮侗语言文化网 2003-07-04 11:55 ) 作者:广西民族学院 覃丽菊 (注:本文为广西民族学院1998级毕业生优秀论文 指导老师 吴盛枝 ) 【提要】 旅游与文化“联姻”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旅游靠文化的支撑、包装、保护也日益明显。广西是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悠久的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壮民族文化,尤其是刘三姐文化,可以说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近年来,广西旅游在与刘三姐文化“联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西区宣传部、文化局及许多学者都加入到刘三姐文化与广西旅游的研究中,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发利用刘三姐文化,保护刘三姐文化品牌,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给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加快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刘三姐文化研究已成为研究广西旅游的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本文将从刘三姐传说与早期旅游、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刘三姐文化品牌等方面探讨刘三姐传说与广西旅游的关系。 【关键词】 刘三姐传说 广西旅游 刘三姐文化 刘三姐文化品牌刘三姐传说从唐朝开始在广西流传,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传说中刘三姐出生在壮家,传歌在壮乡,出名在广西,形成了独特的刘三姐文化,充分体现了壮族群众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刘三姐文化现象反映了广西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内涵,在广西乃至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她是一个时期广西文化繁荣的象征,刘三姐是广西特有的文化现象,广西在刘三姐文化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已把刘三姐文化列入重点研究项目,并在《广西民族研究》上开设专栏进行对刘三姐文化的研究,加大刘三姐文化在旅游方面的开发利用,“通过对刘三姐文化品牌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将在一定意义上,确定对刘三姐这种文化品牌的定位,提高其价值,并把学术上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①“转化为经济效益”也就是把刘三姐文化运用到广西的旅游业上,以旅游推动广西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旅游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人们的旅游观念也有所转变,“由原来纯粹的观光旅游向参与旅游、购物旅游、饮食旅游转变;由原来的自然山水旅游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转变;由原来的现代城市旅游向生态旅游、回归自然旅游、探险旅游转变;由单纯的工薪阶层旅游向平民百姓、农村农民旅游转变”②。从以上关于旅游观念的转变来看,旅游不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需要给旅游业注入一些文化的因素,旅游业将大放异彩。在研究刘三姐文化与广西旅游方面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作了一些论述,本文将从刘三姐传说追寻早期的旅游迹象,挖掘刘三姐文化资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广西旅游资源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刘三姐传说与早期旅游 刘三姐传说属于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有着历史的影子,时代的踪迹,一般还是以历史为基础的,它是过去的回声,历史的投影。③刘三姐传说在北部的桂林、桂西北的宜州、桂中的柳州、桂南的贵港等地都有广西历史的影子,有广西歌圩的影子,它是广西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的真实反映。传说中的歌圩和传歌都不同的层面展示了早期旅游以及以愉乐生的迹象。下面我就从歌圩和传歌两个方面来说明刘三姐传说中的早期旅游迹象。 歌圩。很早的时候广西就有较有规模的唱歌场所,它是以情歌为主要内容,以对歌为主要表达方式。关于歌圩的起源,广西民族学院的农学冠教授在《壮族歌圩的起源》一文中认为歌圩是在乐神之处的活动,歌圩起源于“择偶”。而钟敬文先生曾说过“刘三姐是壮族歌圩的女儿”也认为歌圩起源于“择偶”。歌圩起源于择偶说,是因为人类社会从群婚制向对偶婚转变后,禁止同族的男女相互结婚,为了促进青年男女的交往,部落间由头人出面共同协定,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以便他们相会,这便形成了歌圩。证明歌圩的起源与说明歌圩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与刘三姐传说中所体现出来的早期旅游有什么联系呢?首先从歌圩的场所来看,歌圩里表达的爱情发生都与山、水有关。从我们最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就可以发现,爱情依着河边。据《诗经?郑风》中的《溱洧》是一篇关于远古郑国(今河南中部)三月上巳节群众游春联聚会诗所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氵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④这一段文字的意思是“溱水与洧水,下淼淼呵!男的和女的,正拿着兰草呵!女的说:‘去看看热闹么?’男的说:‘已去过了!’‘再去看看吧!洧水的那边,真是宽阔而又快乐。’呵,男的女的,他们相互说笑,相互赠送香草芍药。”这则诗表现了歌圩的雏形。拿兰草的,是为了消灾求福;相赠芍药的,是为了表示爱情。洧水岸边挤满的男男女女,相当多一部分是借乐神之机来谈情说爱。这里的爱情发生的地点是溱水和洧水,爱情关着河水。 刘三姐传说中,《池北偶谈》有一首《隔水曲》“娘在一岸也边远,弟在一岸也无遥,两岸人烟相对出,独隔青龙水一条。”里面的思怨的地点也是在水边。而刘三姐在贵港西山竞口置与张伟望对歌,吸引了西山所有的男女老少,里边有一句“刘三姐,秀才郎,人人拜你为歌师千里驰名传天下,四处山头都踩低。”这里的盛况所发生的地点是山;刘三姐在宜州下枧河边和积古山上攀着葡萄藤与情歌李示田隔着河对歌,这情歌的发生也是在河边、山边;刘三姐落难到柳州唱歌也是在鱼峰山上;到桂林传歌,桂林更是山水皆丽的地方。为什么,爱情总依着山水,山水总关着爱情?其一,广西是喀斯貌地形,到处是山是水,而且,广西的先民们过的是岩居生活,对歌的场所离不开他们所处的环境;其二,有山有水的地方是一个玩的好地方。有人说,爱情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闲适,有山有水的地方是一个释放情怀的场所,只有在这静谧的山水间,才能找到闲适,才可以游玩,增进感情;其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这情与山水有一种品质上的呼应。歌圩的形成,在场所上开了广西人们旅游的“先河”。 其次,歌圩一般都是在春节期间、三月三、中秋节举行。春节是中国人团聚的节日,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十五,各个地方都有歌圩。这时候是农耕最清闲的时候了,青年男女通过赶歌圩相会、表现出游玩的方式;三月三正是插田播种的时候,这时候,男女们在劳动之余,在田间垌头对歌,既有消除疲劳之意,也有繁殖后代的意思在里面,因为,三月正好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他们认为那个时候也正好是他们繁殖的最好时期;中秋节,正好是“双抢”过后,青年男女可以抽闲出来游玩,寻找对偶。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歌圩的举行在场所、时间上既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佳期、佳地,同时也展现出了广西先民们的一些早期旅游的迹象,表现广西先民们以愉乐生的生活态度。 传歌。《刘三姐传说》的结尾不是成仙就是传歌去了,宜州的刘三姐到柳州、桂林传歌,桂平的刘三姐从大容山唱到六万山,又从六万山唱到十万山,又从十万山唱到九万山,又从九万山唱到大瑶山,再唱到柳州的鱼峰山,又再唱到金钟山,之后又再唱到浔州了西山。刘三姐传歌可以说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壮族行民们有“以歌求偶”的风俗,刘三姐年轻的时候到处赶歌圩,是由于谈情说爱认同年,而到中老年还去传歌主要是去教年青人唱歌,壮族的“以歌求偶”的习俗要求年青人会唱歌,要想求偶就得先学会唱歌,要想求得好偶就得先攀歌的高峰。于是,就出现了请名歌师教歌的热潮。另外,刘三姐传歌还有一个目的,带有云游四方,以娱乐生之意。这种乐生的态度不仅是唱歌人本身,也促进了听歌人的乐生。传歌就是一种旅游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广西贵港一带相传由于风水所致,当地女子好云游唱歌,于是诞生一代歌仙刘三姐,刘三姐与秀才张伟望在西山竞口置对歌,歌倾倒了西山的所有男女,有文字记载当时的盛况“刘三姐,秀才郎,人人拜你为歌师千里驰名传天下,四处山头都踩低。”⑤在柳州、宜州一带传说,每年中秋节,远远近近的与刘三姐对歌、听歌、赏歌的男女不计其数,在刘二哥狠心地把刘三姐的“救命藤”给砍掉后,刘三姐落水随着洪水飘到柳州,在柳州鱼锋山鲤鱼岩继续唱歌,唱了三天三夜,远近的人们都聚来听歌, “山歌越唱心越开,泉水越舀越有来。不信你看刘三姐,唱歌得坐鲤鱼岩”。⑥刘三姐到桂林七星岩,在那里继续唱了七天七夜,路过那里的人都唱“唱歌不是人发癫,因为唱歌才成仙,不信你看刘三姐,七星岩里坐千年”。⑦刘三姐传歌所到之处,都会聚来成千上万的群众来听歌。这与壮族人民酷爱唱歌有关,“刘三出字造歌头,造�男游共女游,虽然不得当饭吃,又得消时解闷愁。”⑧大家唱着刘三姐歌,即使苦恼忧愁也立即会愉快起来。“西山男女不思归”、“西山男工不思工”、“造�男游共女游”、“消愁解闷”⑨是当时娱乐生活的写照,而不思工不思归说明当时娱乐占相当重要地位,这些都说明了刘三姐传歌有旅游的迹象。早期的广西先民的词汇中没有“旅游”这两个字,在他们的词汇中有“玩”和“耍”,“玩”和“耍”就集中表现了我们现今所说的旅游了。如今,广西一些地区的词汇中还有“耍”字,要表达“玩”都用“耍”字来替代,“耍”即“玩”、“游”。生活在古代的广西先民们,残酷的阶级压迫和艰难的生存条件,促使他们在劳作时用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也用歌来给他们自己愉悦,他们放开嗓子歌喉歌唱:以歌传情、以歌求偶、以歌作娱,这是稻作民族的处世观与命运轨迹,表现了他们以娱乐生的生存态度。在宜州旁边的罗城四把镇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罗城四把,好(hào)玩好(hào)耍”,就表达了当地人们的一种喜好,一种纯朴的旅游意识。 从刘三姐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从歌圩的情景,传歌的情景,找到一些早期旅游的迹象。广西的先民们因歌兴起游玩,树起一种旅游的风气,给今天的旅游带来生机,也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挖掘刘三姐文化资源,发展广西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是旅游的两大基本资源,刘三姐文化资源既有自然资源也有人文资源。 广西是喀斯特地貌,上天给了广西一笔天然的财富,山美、水美、洞奇,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远处不桂林”。广西的旅游资源丰富,可发掘为旅游项目的很多,尤其是在刘三姐文化旅游项目中,刘三姐文化资源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利用。在广西的旅游资源中,关于刘三姐唱歌成仙的传说、遗迹遍布广西各地,贵港有刘三姐唱歌成仙的唱歌山,唱歌石,伏船山,脚石、方竹等,宜州下枧河的悬崖上留有刘三姐砍柴的扁担石,中枧村中有刘三姐的家,柳州峰山有刘三姐成仙的塑像,桂林七星有她与白马郎对成仙的对歌台等等。根据刘三姐传说的研究和对《刘三姐》电影这一成功的文化品牌的思考,充分利用宜州下枧河作为刘三姐生长的地方、柳州柳江作为刘三姐传歌的地区、桂林漓江作为刘三姐文化发扬光大获得世界影响的地区,给刘三姐文化定位,抓住旅游者的心,挖掘蕴藏在旅游资源中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刘三姐品牌独特的品牌价值。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谈广西旅游中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情况及其潜力。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与刘三姐传说有关的自然山水。自然山水风光,既有宜州刘三姐的故乡——下枧河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桂林丰盛的自然资源。宜州流河寨是电视剧《刘三姐》的拍摄地点,现在还保存有电视剧组留下来的刘三姐的乡楼和闺房,有颇具民族特色及观赏价值的民族茶楼,这些建筑都是木头建筑的,而传说中滋润刘三姐歌喉的下枧河的风光更是让迷恋,自治区副刘席袁凤兰一行游下枧河的感受“一进入青山的怀抱,满眼飞翠。阳春三月,万木复初,春山含笑。一路且行且游,美景不胜收。登龙州岛,环顾‘青山佳致压群峰’,神清气爽。上船游小龙,两岸茂竹连绵,山青水秀,简直是一篇真正的抒情诗:‘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⑩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下枧河的风光犹如自然的尤物,青翠欲滴。旅游核心的要素是游,游的对象是某个景观,宜州下枧河是刘三姐生长的地方,其自然风光属于一种静谧幽静的,这样的风光与桂林风光有相似之处,要使那山、那水、那竹具有独特的魅力,就要在其中加入文化因素。宜州作为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传说在宜州至今还有流传,利用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美丽的故事,以及传说中的一则趣闻一段生活,都可以给资源产生点化作用,给这片山,这片水以旅游的灵气与活力,使静的自然资源变成动的资源,吸引着旅游者的注意力,让旅游者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共鸣。 桂林的风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得到中外游客认可的,但 “一种景象,一处风物,终究会被岁月剥离残蚀,而其内涵深厚的人文或历史底蕴,则其在外貌凋零后仍对观者有巨大的感召力”。⑾单纯的风景只给人一次赏心悦目,而这样的赏心悦目可以在时间老人的推动下变成云烟,不可长留,注入了文化的因素,其具有生生不息的无可比拟的魅力。广西的风景具有一定的感召力的,这种感召力或许只能说是一时“兴起”,要想使这种感召力发生长久的魅力,就需要给这些优美的风景加上“点睛之笔”,刘三姐文化在桂林山水的运用上应该说一笔巨大的财富。在20世纪50、60年代,占据人们内心的是刘三姐的影视形象,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色故事片《刘三姐》,风靡东南亚,影片拍摄的地点就是桂林。影片中的三美:美丽的山歌,美丽的山水,美丽的刘三姐,这三美充分展示了桂林的“美”,也给桂林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许多人慕名来广西工作,引来了许多人慕名来广西旅游的国内外游客。40多年来,刘三姐的歌唱到那里桂林山水的美就传到那里,刘三姐已成为桂林旅游的终身形象大使,感染了一代代人,游客对刘三姐的厚爱已与桂林那一片青山秀水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桂林阳朔的刘三姐水上公园和大榕树是《刘三姐》的拍摄实景。刘三姐水上公园,指阳朔县城至普益乡江段的山水风光,它包括刘三姐对歌台,刘三姐实景剧场、刘三姐的家等一系列与刘三姐有关的景点,它因电影《刘三姐》大部分外景都在这一带拍摄而得名。这条线路的起点是阳朔县城的标志性的山峰——碧莲峰,电影《刘三姐》的对歌场面就在这里拍摄的,紧接着是漓江上最窈窕、最秀丽的书童山,电影《刘三姐》开头,刘三姐划着竹排,唱着山歌悠然现身的场面就在这里拍摄的,公园尽头是阳朔福利乡渡头村,《刘三姐》中刘三姐的家就在这里,银幕上,刘三姐就在这里用清茶、山歌接待远方的乡亲。大榕树是阳朔高田乡舍宝河畔的一棵高17米,树围7米,覆盖面积近千平方米,相传植于晋代,有1300多年的历史,传说刘三姐曾在大榕树下与阿牛哥对歌定情,电影《刘三姐》定情一幕也是在此拍摄的,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传说,它才能在遍布广西的古榕树中成为一枝独秀,引来无数的游客,每年,游客接待量近百万人,一棵有了特殊意义的榕树旅游效益充分说明了自然景观文化附加值的重要性,正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故事的发生地,现在已开发成旅游地,经营者不失时机地赋予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意义,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本来就是作者笔下虚构的,如今的城市也只是众多城市中的一员,但因为是莎士比亚这样的世界著名的作家的一篇作品,这里就变成了万众瞩目的中心,尤其是年青人,因为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坚贞不渝的爱情,欣然向往,于此找到感情的共鸣。桂林山水只是一种秀丽的山水,她犹如“养在深闺”的少女,没有在大众面前流光溢彩,随着电影《刘三姐》的拍摄与放影,桂林的风景就深深地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是,若不给她加上一些文化的“保护”功颂德,其魅力也会一天天地消失。一种简简单单的物品,当它只作为物的时候,它只有它本身的价值,而当它蕴含了某种文化的内涵时,它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人文资源 在人文资源这方面,具体说来是与刘三姐有关的民俗、民歌等。民俗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形成的较为固定而独特的民族心理,它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具有独立性。民俗作为一种风俗,它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把民众融入旅游资源来开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民族文化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宜州所开设的“刘三姐民族风情游”中,特设了壮族的婚俗“背新娘”、竹竿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置身宜州下枧河的游玩中,如同置身于歌的海洋中,也体验到歌仙故乡的浓浓的情意,寨中除了寨子里的“刘三姐”、“阿牛哥”表演抛绣球、竹竿舞,还有主客共同表演的情趣横生的“背新娘”,“对歌”等活动,从游客中选出“大郎”“二郎”背新娘过独木桥,让旅游者感受壮族取新娘的艰辛。从游客中选出“莫怀仁”、“阿牛哥”、“秀才”等进行模拟的刘三姐对歌,让游客在对中体验当年刘三姐对歌的情景。游客在游览美丽的山水中体验壮族的独特的婚俗,感受浓浓的民族风情,在这样的亲身体验中,刘三姐的歌便成了游客不能忘记的文化了,刘三姐文化也得到了新传承了。在刘三姐水上公园,经营者有意识地组织渔人在漓江上划竹排、赶鹰、捕鱼,安排壮族姑娘身着红装、戴着斗笠,形如刘三姐划着小般向游客悠然驶来,从而营造一种置身于刘三姐故乡的氛围。在渡头村刘三姐的家,有唱茶、对歌、寻郎等民俗活动。组织娱乐活动改变了游客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的静的交流,民俗活动的参与是一种动的体验。自己参与了就增加一种投入的感动、忘情的兴奋。正如陕西延安地区的导游,扎起了白头巾,系起了红腰带,敲响了安寨鼓,唱起了兰花花,人们在游玩之际被深深地打动的是那蕴含的深深的文化。让旅游深留心中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一种至情的文化,这就需要我们经营者在旅游中投入文化的因素,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在刘三姐文化中,山歌是刘三姐文化的核心,如果在旅游项目中增加对歌的项目,游客就好像进入了广西的歌圩,在青山绿水间释放自己。现在,刘三姐的歌碟已经录制好并有销售了,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三、刘三姐品牌与经济发展 刘三姐文化资源在旅游方面是文化内涵与优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民族风情相结合而形成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越是民族的,越世界的,就越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⒀刘三姐文化代表的是广西壮民族的文化,旅游业利用刘三姐文化促进了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刘三姐文化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招商引资。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结合商贸活动在种地举行民歌节、山歌会、歌王大赛等文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的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精神裂变为物质,再由物质推动精神向有形方向发展和转化的过程。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999年、2000年、2001年南宁举办大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来看,民歌艺术节中,广西请了各国的民歌艺术家代表,请来了国内、港澳台地区的明星,明星们用全新的唱法传唱各族的民歌,使民歌得以传承。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民歌节进行招商引资活动。广西借着民歌艺术节进行经贸洽谈、商品展示会,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成果喜人,成果丰硕,签订投资项目多,总投资数额大,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真正达到了“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二、发展“购”市场。行家分析,在旅游六大要素中“购”的弹性最大,旅游者每到一个地方旅游,总是希望能带回当地的名优特产回去当留念,以示自己曾到某地游过。曾有经济学家指出,旅客到某一座城市,某一个风景区去旅游时,其用于购买纪念品的平均支出为30元上下,按此计算,其潜在的购买力还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00年广西投资洽谈会上桂林展出的绣球、工艺扇、装饰扇、桂林山水木刻木雕等,一位台湾的女士一口气选购了十多个绣球。绣球是广西壮族特色的工艺品,是壮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信物,也是与刘三姐文化有关的生活用品。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还有绣有“歌娃娃”的小布袋等饰物,在市场上也十分地走俏。这些物品一旦与文化挂上钩,就能登堂入室,越洋过海,迎宾送客了。可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 三、发扬广西的名小吃。在吃的方面,旅游无外乎是想吃一种“地方特色”,广西的地方特色有五色糯米饭、黑粽子、竹筒饭等都是少数民族风味,很爱顾客欢迎。“旅游兴则百业旺”,在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广西的旅游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还在餐饮方面带来发展,如,“唱天下民歌,品天下美食”的美食节宣扬了“吃在广西”的传统,推广广西的特色菜,给餐饮业带来生机。此外,还可利用刘三姐文化资源开设刘三姐餐馆、刘三姐菜系、阿牛哥餐馆等,让商品、企业等赋予文化的气息,增加了一种无形的魅力,同时,商品也在增加了文化内涵中增加了经济效益。通过对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开发,把与刘三姐有关的民俗风情,民族艺术、山水风光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项目,向全世界宣传,给广西经济带来无形的资产,对广西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此外,刘三姐文化在经济方面的运营中,不仅打造旅游品牌,还将其与商业联系,打造商业品牌,现广西已打造的香烟品牌——刘三姐,成为广西知名品牌,刘三姐集团也成为广西一个知名的企业。刘三姐香烟、刘三姐集团都是直接运用知名人士作为产品、企业的名称,利用刘三姐的文化内涵,使企业、商品的品牌赋予人格化,真正达到塑造品牌效应的作用。 文化经济是一笔丰厚的资源,广西旅游对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是全方位的,从山歌的歌圩、山水景观,民俗工艺品,文化品牌等诸多方面,今天研究刘三姐文化品牌,就是要形成具有广西风格,文化特色,如何在自然景观中增加文化附加值,如何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有待旅游经营者、政府考虑的问题。注释:①《广西日报》2000年②《广西日报》2000年③《广西民间文学丛刊》1981年第3期,第1页④《诗经?郑风》⑤⑥⑦⑧⑨覃桂清《刘三姐纵横》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⑩《河池日报》⑾《广西日报》⑿《广西日报》参考文献:《刘三姐纵横》覃桂清;《广西民间文学丛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南宁晚报印刷厂。
刘三姐是唐朝时候的人,她是壮族杰出的民歌手,被誉为“歌仙”、“歌圣”。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很多,有民间口头流传的,也有古籍和地方志所记述的,流传于广西宜山、柳州一带。 传说刘三姐家里贫穷,她和哥哥靠打柴和种田养母。三姐聪明美丽,能歌善唱,财主莫怀仁想娶她为妻,遭三姐拒绝,莫怀仁便请来三位能歌的秀才,企图唱败三姐。三位秀才撑船来刘三姐的家乡——广西宜州,先遇着在河边洗衣的三姐之“妹”,听她唱歌已够历害,后来,三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大败而返。莫怀仁于是在民间强行禁歌,但始终禁不住,恼羞成怒的莫怀仁阴谋暗害三姐,三姐巧扮成乞妇来告诉莫仁怀,说三姐又在岩洞里唱歌,并领着他去看。当莫怀仁走进洞口时,三姐用拐杖在洞口边一敲,洞口立即关闭起来,把他夹死了。后来三姐和一青年又到柳州鱼峰山、桂林七星岩去唱歌。最后两人化作一对黄莺飞上了天。这个故事优美生动,是建国以后对刘三姐传说最先整理出来的一篇。刘三姐的传说又一说是刘三姐聪明美丽、勤劳、善歌而远近闻名。她与同村卖柴的歌手李小牛相爱。财主莫怀仁以触犯礼教之名,把他俩捆绑丢下河里。李被淹死,三姐漂到柳州,被老渔人救起,并收为义女。后来,刘三姐在柳州唱歌又唱出了名,莫怀仁请来三个歌手与三姐赛歌,大败而归。莫恼羞成怒,叫打手把三姐捆绑装进猪笼,沉入河底。三姐死后,人们在其坟前供祭两条大鲤鱼,祭间坟墓裂开,三姐跳出来骑着一条鲤鱼上了天,另一条鲤鱼变成了“鱼峰山”。刘三姐生在壮乡,长于歌海,故能出口成歌。刘三姐歌唱的内容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愿望。据传, 刘三姐留下不少歌篇于民间,大体有以下三类:一是同秀才对唱的歌,二是情歌,如《相思曲》、《妹相思》等,三是劳动歌。 刘三姐及其山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壮族人民称她为“歌圩”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有关她的故事传说,或加工成诗集,或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还拍摄了闻名中外的电影《刘三姐》,深得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265 浏览 2 回答
214 浏览 4 回答
300 浏览 5 回答
232 浏览 4 回答
121 浏览 4 回答
107 浏览 5 回答
316 浏览 4 回答
168 浏览 7 回答
325 浏览 3 回答
131 浏览 4 回答
111 浏览 4 回答
107 浏览 6 回答
226 浏览 1 回答
276 浏览 6 回答
32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