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新媒体满足了人们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使传统的新闻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新闻的接收者也主动参与到新闻传播的环节,让新闻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新媒体移动时代新闻传播主体变迁思考 》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传播技术的发展,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完善,传播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数字技术使得传播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时代到时代,从“内容为王”到以“人”为中心,再到社会化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不再限于传统新闻工作者,而逐渐拓展覆盖到个体。传播的媒介也不限于纸媒,更多地开始借助于网际网路,我们也踏入了新媒体时代,个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在新媒体介入的现实背景下,个人在与权威声音的角力中获得了一个“杠杆支点。”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主体;变迁;发展现状
作为国家“瞭望者”的新闻媒体,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它的关键作用,时刻检测社会环境,扮演党和人民喉舌的角色。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个性需求的增强也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效率、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媒介传播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在这样的群体需求下,媒介传播主体和形式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革。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也实现了从小部分权威主体运用传统媒介的生产到广泛参与的、自我把关式的大众运用新媒体的生产,也直接导致了我们从传统媒体时代迈入新媒体时代。
1.新媒体的相关内容
新媒体发展现状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承载着自我把关、自我传播以及对外传播的重任,这个过程中渗透著自由、公开、透明等广大群众的主要诉求与价值取向。在新媒体时代也出现了媒介融合的新情况,传统广播媒体和移动终端、网际网路实现了形式上、内容上等各方面的交融,使得传统媒体更具时代性、先进性。但在同时,媒介融合也引发了许多争论。从新旧媒体的关系来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旧媒体交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白巖松对新媒体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事实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媒体。不管形式怎么变,内容为王。没有扎实的内容,新媒体,就是死媒体。”这似乎是对新闻内容重要性的强调,但是也不可忽视新媒体的客观存在。近来,新媒体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对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论,白巖松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做得好的传统媒体在网际网路时代具备更强的转型能力。” 很明显,他肯定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积极作用。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发展式微,这是必然后果。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新媒体的各方面优势明显,许多优秀的传媒人才也弃传统媒体而奔向新媒体,这又加重了传统媒体人才危机。从白巖松的话中,不难得出结论,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方能站得住脚。就传播的主体来谈,即从传播者接受者的角色出发,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的界限越来越不明确。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传播者与接受者明确位于传播的两端,基本没有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角色互相转换,资讯的获取和利用都依赖于传播者传播的权威资讯。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单向度的“传播—接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人们迫切地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新媒体技术的有力推动作用下,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角色互换基本成为常态。 这种传播者、接受者一体化是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一个特有现象。就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内容来分析,新媒体模糊了新闻和观点的界限。利用新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资讯,但不能保证每个人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新闻经常杂糅著观点传播,这势必会导致新闻与观点的界限模糊,更为严重的是,处理不好,则会引发社会舆论危机。观点中的资讯有的是真实的,而有的是谣言,谣言真假混杂,这就要求大众甄别讯息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依据于一定新闻事实的谣言往往也具有其隐蔽性、易传播性。
新媒体技术—云端计算
云端计算是一种基于网际网路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一般是通过网际网路来提供动态易扩充套件的资源。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际网路技术发展迅速,相关的资料和资讯增长速度日新月异,由于传统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传统的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云端计算应运而生,它把计算机变成了一个崭新的设计平台。它利用网际网路高速的传输能力,把需要处理的资料传送到超级计算机丛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它的计算能力非常强大,可以按需使用和按量付费。我国云端计算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在2013年已经开始高速发展。云端计算得到了使用者的高度认可,并且涌入了很多商业资源,此时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商业模式构建变得非常火热。目前,云端计算和相关的解决方案被多个领域所使用,比如制造业、金融和电信等等,计算机技术奠定了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脑会成为一个终端,云端将会用来储存所有的内容。这样可以使以后的智慧技术摆脱硬体束缚,让即使很小的终端都具有超快的计算能力,走向智慧社会。我国在云端计算的研究上,路程还十分遥远,但是它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和实践,而不是仅仅在理论上,因此,我国云端计算的发展具有很美好的前景。
近场通讯
NFC近场通讯技术在2012年走入了人们的视野,NFC是NearField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限通讯技术。NFC将RFID射频读卡器和智慧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利用RFID基础设施在NFC之间交换。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的技术,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无心通讯,因此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通讯方式。有关资料显示,NFC装置每天的出货量有100万台,在2015年支援NFC技术的终端有9亿多台。从新媒体的角度来看,NFC技术将会带动新媒体终端从富媒体内容提供加速,然后转化为向媒体电子商务或者综合资讯服务方面进行升级和转型。NFC可以使用在智慧公共服务和移动商务等方面,央行在2012年释出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的标准。中国移动在2013把NFC手机钱包看作是重点任务,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了NFC移动支付服务,涉及到很多消费领域。NFC技术在逐渐地发展和变得更加成熟,开始走向了规模化。NFC和蓝芽等技术在一起使用的话,在技术上会有更大的发展。
2.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变迁
过去,传播者是少数的权威者,发出了权威声音,而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威声音,很少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在这一意义上来说,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是单向性的。最初,新闻媒介以传播第一手事实资料为主,很少有国家的介入,比如《威尼斯小报》,一开始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商人资讯获取的需求。随着媒体的发展,媒介的作用得到了各方的重视。传播媒介越来越容易受到多方利益的裹挟来发表言论,担当国家耳目喉舌,更多的是传播国家的政策资讯以期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让“把关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展现。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矛盾的突出,单向度的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个性化表达的诉求,传播者“把关人”的身份逐渐消解。新媒体的运用,给权威声音和个体声音提供了一个角力的“杠杆支点”,也就是说,数字技术、网路技术、终端等在传播中的运用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第一次站在了平等的平台上。在这个基础上,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就逐渐变得暧昧不清,传播者可以成为接受者,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形成了传播者接受者的平衡一体化的关系。如果说,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出现了融合,那么,在传播媒介方面,传播媒介之间也出现了媒介融合,传统媒介借助新媒介的形式多样、快捷性、互动性强等优点,同时利用其独具优势的形式实现了深化转型,就如资料新闻的运用。
3.对新闻传播主体变迁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着新媒体发展的高速高效,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网路技术对个体的传播赋权使得新闻争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能见度均较前网路时代大大增加,例如网路***诈捐、闹伴娘等事件。这些事情本身影响力并不大,但是经由大众的传播,就赋予了事件更为“丰富”乃至“深度”的内涵,并且急速在网路上引起了轩然 *** 。缺乏自律性的规范,很容易酿成群体性恶性事件和群体恐慌。“牛仔裤毁灭未来”一文的传播也引发了很多人的仇恨情绪。再如最近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因为魏则西事件,很多人对于搜寻引擎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虽然,使用搜索引擎是我们遇事采取措施之前的常态手段***。新媒体对于自身如若有更好的、更完善、更系统的监管制度,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也可以避免强烈的公众负面敌对情绪。但是事物的发展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整个社会的发展正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但是经历这样一段历程,公众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时就一事的真相,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规则和共识。当然,这是一个理想,但是未来终将能实现。这是一个逐步缓慢的过程,为了防止公众在摸索过程中的脱轨,建立网路舆论规范体系很有必要。
4.结束语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发展到众声喧哗时代,对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深度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今传媒发展节奏,并且从大众的传媒行为模式中分析大众心理,更加尊重大众、关注大众需求,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舆论的平衡。与此同时,使得科技真正为我们所用。
参考文献
[1]陈李发.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J].新闻研究导刊,2015***06***.
[2]陈力丹.2015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J].国际新闻界,2016***01***.
《 自媒体视域下的消防新闻传播思考 》
摘要:当今,智慧手机的出现和移动4G网路为自媒体提供了更多技术保障。这对于消防新闻的传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如何在自媒体的视域下,做好消防新闻的传播工作也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文章基于自媒体的概述以及自媒体大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了消防新闻传播的不足并着重阐述了其改进措施,望能为相关人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媒体视域;消防;新闻传播;分析
自媒体成为了如今媒介传播的重要形式和中流砥柱,自媒体平台也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新闻传播与自媒体的结合是未来新闻发展的趋势,消防新闻传播更应好好利用这一新平台,助力于报道事实,打造消防部门正面形象,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1自媒体的概述以及自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自媒体的概述
自媒体,即WeMedia,又称为个人媒体,顾名思义就是个人也可以成为媒介,也可以成为资讯的传播者,其中自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草根化、平民化、便捷化,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也有了发声的渠道和可能。
自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首先,在自媒体的视域下,传播效率提高,时效性与互动性更强了。自媒体使得新闻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可以在有限的视角中看到无限的新闻,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要在手机上开启电子报纸,我们便知道几个小时前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传播来说,自媒体视域下的新闻时效性大大提高了,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最近发生的事情,资讯更新的频率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每一个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只需要发一段档案,几张照片或者一个小视讯,就可以成为这段新闻的传播人。同时新闻的互动性也增强了,传统模式下的新闻读者通常都是无言的接受者,自媒体下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互动基本不需要任何成本,也十分容易操作,读者可能只需要在自己感兴趣的资讯下面点“赞”或者评论就可以了。其次,自媒体使得新闻的制作与传播的便捷性与开放性提高了。自媒体的视域下,新闻的制作不讲究任何的专业知识,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以新浪微博为例,传播者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点下几个按钮,输入想说的话或者插入几张相关的图片,点选一个简单的“传送”按键,一条新闻就诞生了。而且新闻对所有微博的使用者都是开放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素未相识,可以相聚千里,但是却有条件快速获得资讯,尽览天下新鲜事。最后,自媒体新闻主观性很强。因为自媒体视域下传播者都常为普通个体,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编制与传播的训练的,人们大多依据自己的主观情绪来描述事件,接受者也会以自己的主观好恶来选取或者评价新闻,不管是传者还收受者都具有很高的主观性。
2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的不足
一方面,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的把关工作做得不够好,资讯言论缺乏管制。在资讯爆炸的当下自媒体环境中,很多资讯未加筛选就传递给不知情的群众,很容易引起错误的舆论风向。比如,之前报道的一些火灾事件,很多受害者的家属基于自身的悲痛倾诉火灾失去亲人的痛苦,更有甚者指责消防官兵对火灾事故处置不力,而这与事实是有出入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这不仅损害了消防官兵的形象,更是对火灾中尽心竭力拯救大家生命的消防员极大的不尊重,还会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引发社会不信任的心理,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和心理的二次伤害。另一方面,消防部门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消防部门没有适应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步伐,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自我批判的反思精神。如果在事件发生的当下,消防部门积极应对,能够第一时间释出官方资讯,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那么歪曲误解的小道讯息便不攻自破了。
3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的改进措施
积极主动运用自媒体平台,完善新闻传播机制
消防部门不能因循守旧,对于自媒体平台的言论置之不顾,要学会合理运用新兴平台,与时俱进,充分让自媒体平台为我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反思自我,完善新闻传播机制,将自媒体平台列入传播机制当中。目前,许多省市的消防部门都已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或者创立公众微讯号,这可以说是一个长足的进步。消防部门可以积极检视民众的留言,深入了解民心、民情、民意,以改进自己的共组。
加强把关效果,完善监管机制
传播过程注重新闻的“把关人”,对于为了经济利益或夺人眼球而刻意夸大事实或者扭曲实况的言论要及时删去或者予以更正,不能让歪曲现实的新闻蒙蔽大众的眼睛,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消防新闻传播部门可以成立监管小组,来保障资讯的清澈和准确。
加强与自媒体的合作
自媒体时代更加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消防部门万万不可对自媒体嗤之以鼻,应该加强沟通,积极与自媒体合作。我们要相信,大多数人不是想刻意抹黑事实,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事情的真相。因此,消防部门要给予自媒体多一点信任,可以协同将正确的新闻传播出去,让人们看到应该看到的事情。这不但有利于消防部门 *** 形象的树立,也是对群众负责的表现。
4结束语
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工作可能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值得我们慢慢去改进,对此, *** 必须做到:积极主动运用自媒体平台,完善新闻传播机制;完善把关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与自媒体合作,协同传播正确新闻。只有这样,消防新闻的传播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做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真正为人们服务的好新闻。
参考文献
[1].张玲.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亟待研究与发展的领域[J].现代传播,2014***1***:101-102.
[2]薛可,陈蹄.BBS中的“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为例[J].新闻大学,2010***4***:87-93.
有关推荐:
一、新媒体带来的变化(一)改变了传统师生信息交流模式新媒体传播方式灵活多样,传播的信息量也非常惊人,已经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信息交流模式。在传统师生交互模式中,往往以单向交流为主,教师方占据主动地位,存在信息传播不平衡的现象。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获取变得相对简单,学生群体可以利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便捷的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制作,而且网络的普及和使用成本的降低又为他们提供了廉价的传播渠道,这就使任何拥有联网信息终端的个人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发送者,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二)消解了传统时空观【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除了对传统师生信息交流模式的改变,以数字技术为主的新媒体也彻底消解了传统时空观。可以说,新媒体技术创造了一个超越性别、年龄、区域的巨大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信息交互可以穿越时间、空间和区域,交往双方可以任意选择自己中意的身份,就像有人说的:“你永远都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不是一条狗”。时空的穿越、身份的虚拟,都极大地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式,消解了现实社会中许多难以逾越的界限。(三)增加了信息管理困难新媒体的便捷和使用成本的低廉,使得每个人都能共享信息盛宴,参与信息发布与传播。年轻学生捕捉时尚潮流最为敏锐,热衷于利用媒介来对外展示自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一方面而言,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和开拓其视野是有利的,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也大大增加了信息管理的困难。特别是在以年轻大学生为主的高校,新媒体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龙源期刊网 .cn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作者:张婧【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来源:《学园》2013年第28期【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势在必行,这是教育紧跟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基于新媒体的功能性,它的应用将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崭新的面貌,本文重点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34-01【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事物发展的同时总是伴随着挑战,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也不例外。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及影响。一 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作用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思想教育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性意义。首先,新媒体的应用,能拓宽该工作的覆盖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学生中,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也合理地弥补了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其次,应用新媒体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诸多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分别是引导式与灌输式,着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忽略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新媒体的应用却打破了这一局限,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及开放性等特点,让学生之间共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以这样的方式开展工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再次,利用新媒体能快速及时地传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要传达的思想理念及相关事实,保持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相连,有利于将来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二 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现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90后”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与探索等,“90后”的个性特点较为鲜明。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诸多大学生开始尝试各种新媒体技术及信息资源。据调查了解所知,学生通过网络主要是进行网购、阅读新闻、微博、交友聊天及搜索资料等相关操作,这些操作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摘要: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入手,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变化,结合从事多年学生工作的经验,分析当前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就此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38-02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亿,互联网普及率占。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亿。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飞信、博客、微博、qq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们正在逐步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学校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有效开展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体会,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为新型的工作模式提出建设性思路。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1.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刊、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互联网络、桌面视窗、数字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学生工作的思考(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摘 要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介,它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它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是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不可低估,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好新媒体,对提升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新媒体 学生党员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新媒体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有利驱动 实现了教育主客体间的良性互动 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传播的特性,能够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而在过去,更多是以教师向学生党员单向传播的教育方式,使得党课培训方式单一乏味,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党课知识理论的兴趣和理解,党课质量也难以保证。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沟通和资源交流,不仅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利,也增强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使得党员教育过程更自由、更主动,将传统相对单向的受教育者僵化被动接收党员教育的过程转变为主动的思索,积极参与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不断提升和强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传播效果。①在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充分融入新媒体教育的理念和手法,能够使得党员党性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给学生党员更宽广的思考空间和更宽松的语言氛围,让教育活动的渗透性得以提升。 丰富了教育载体 融合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新媒体造就了高效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信息能得到即时有效的发布传播、突破了信息传递在时间、空间、地点上的各种桎梏,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工具的先进性,实现了信息交互的革命性跨越。党务工作者通过各种新媒体终端设备,可搜集、整理、总结、发布各种教育资源信息,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而学生党员则可通过新媒体的各种终端去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并能通过QQ、飞信、微信、BBS、微博等互联网信息产品向身边的朋友、同学实现二次传播和发布,由点及面的传播方式扩大了信息资源的散布范围和受众群体的覆盖面,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借助新媒体技术,能丰富完善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党员教育提供全新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平台。 提升了教育效果 3G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优势,承载大容量的内容,集文字、图片、音乐、多媒体、视频、通话、远程学习、交流、分享心得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模式从传统的二元感官组合转变为“视、听、言、触、感”等多元感官组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②由于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通过新媒体的各种终端,使用者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随时查阅、及时更新,一方面,让教育内容的发布传播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在传统教育手段下,教育内容的单一繁冗和更新的滞后,有利于学生党员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新媒体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分化了传统教育方式的集中性功能 传统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会议、主题报告、谈话等。传统教育的优势在于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强化性。通过时间空间上的集中,传统教育以明晰化的教育主题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激发学生党员之间以及学生党员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容易收到比较明显的教育效果。而新媒体不具有传统教育载体的集中性功能,它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具有极高的自由度和分散性,若传统的教育方被新媒体手段完全取代,学生党员过度依赖新媒体的新颖性、便捷性和自由性,则会极大地限制传统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发挥,逐渐形成学生党员对课堂教育、会议、谈话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漠视,甚至产生排斥和厌恶感,削弱了党员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影响了学生党员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 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对学生党员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造成了极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迅捷,然而这些信息真假难辨,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党员的独立选择和判断,使一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世俗化。另一方面,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党员脱离监督,产生自我放纵的倾向,忘却社会责任和先锋模范意识,内心的道德约束感和角色意识被弱化。③ 加大了舆论监管和引导的难度 实际生活中,有些人会利用新媒体具有开放性、隐匿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侵犯他人名誉权,对他人进行侮辱和骚扰等,造成媒介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失范;一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过多使用和依赖新媒介,往往会偏离学习目标、降低学习效率,甚而影响到周围的同学。④以互联网为例,通过BBS,微博等可以自由分享发布一些信息,特别是在匿名制下,这些信息的发布更具随意性,充斥着暴力、淫秽、乃至颠覆国家和政权等不良信息,这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带来极大的破坏,也对广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稳定形成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新媒体的开放性、自主性、自由性加大了舆论监管和引导的难度。 3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的完善 积极搭建新媒体党建工作平台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搭建新媒体工作平台是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和巩固传统教育方式手段在学生党员教育活动开展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审视新媒体作为传播工具的优劣势,并充分考虑大学生在信息媒介空前发达环境下的心理思想特点,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工具做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培养的新构思、新方法。在网站建设方面,加强党章党史、党员风采、支部活动、党建实务、时事热点等板块内容的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红色网站。推进电子党报的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教育信息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多形态呈现,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通过手机、电脑、移动电视等信息终端将资源信息充分集成整合,把党员教育内容的政治属性隐藏在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中,实现学生党员教育潜移默化的最优效果。尝试“红色资源”搜索引擎的建设,方便广大学生党员通过输入关键词即可找到相应的学习课件、视频、电子文档等。 提升新媒体背景下的教育主体的沟通素养 新媒体党建工作平台要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在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以及利益诉求多元化的今天,必然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各种冲击,这就要求党建工作者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教育引导工作,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者要使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学习新媒体的使用技巧以及培养利用新媒体的开展工作的职业素养,学会使用得体合理的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新媒体舆情动态和组织议题,在深刻把握新媒体沟通特征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新媒体舆论的话语权提升舆情敏锐性和鉴别力,专业化地组织和引导新媒体舆论,让宣传教育工作占领制高点。 注重利用新媒体打造党建活动的文化品牌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不断提高党建活动的文化品牌。优秀的党建文化品牌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党员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提升党建活动的文化品牌,要充分把握党建活动的文化内涵,发挥新媒体各种传播介质作为文化载体的积极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养学生党员对党建活动文化品牌的信赖,有目的地将党员教育工作的内容贯穿在党建文化品牌建设中,让学生党员在良好的文化品牌氛围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 优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 新媒体手段作为传统教育方式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然而新媒体在言论开放性、自由性方面的弊端,我们不能忽视。新媒体凭借发达的信息技术,让信息传播的门槛与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导致话语权向大众草根阶层分散和下移,公众在言论散布方面的失实、失范、失德乃至违法现象层出不穷。为此,舆情监管部门要加强公权力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监管督导职能,完善相关立法,约束不合理的网络言论规则。作为学生党员个人,要坚决抵制和反对网络上各种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危害言论和错误信息,要旗帜鲜明地秉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绿色的信息传播环境,真正适应和融入新媒体时代,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优化了信息的传播和流通,由此也让虚拟社会的管理变得错综复杂,因此必须在新媒体的运营建设和舆情监管和引导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证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取得最终成效。
359 浏览 4 回答
309 浏览 5 回答
278 浏览 6 回答
184 浏览 4 回答
141 浏览 5 回答
294 浏览 5 回答
112 浏览 4 回答
172 浏览 2 回答
151 浏览 4 回答
274 浏览 4 回答
299 浏览 2 回答
165 浏览 6 回答
117 浏览 5 回答
324 浏览 6 回答
165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