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3d593e7c0f9799e55da0e38a6e7a9578db0c7297.jpg)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正由原来实用性、功能性向以视觉要素整合为中心的个性化、情趣化发展,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心理和实际需求。好的包装一定要有个性,就像人装衣服一样,不同的品牌必须彰显自己的人性。
通过对包装的色彩、造型、材质等各种设计语言的运用,使得包装具有了浓厚的自我感情色彩,使消费者能与商品进行感官上、精神上的直接交流。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如下:
色彩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表现要素之一,也是最先声夺人的艺术语言。在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中,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各种情感联想。包装的色彩既要能表现商品的品质和属性,也要能触及人们的审美并引起人们的美好联想,寄托人们的个性表达。
对色彩的功能性、情感性、象征性进行研究,将色彩的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充分调动,以满足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消费者的喜好。
例如:中秋佳节时,许多公司为了从众多的以传统色为主,强调中秋古老文化特色的包装中突显个性,大胆的选用了暗紫、白色、蓝色、绿色等以往在传统节日里很少应用的颜色,通过截然不同的色彩来表现同一个主题,这些色彩缤纷的包装赋予了月饼完全不同的个性,满足了各消费层的需求,也为商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图形是包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例如:手绘的、摄影的、电脑制作的等等,以图形的隐意表达出消费者对商品理想价值的要求,以促使消费者的心理联想,牵动人的感情而激起购买欲望。
例如:茶叶包装,如今的茶叶品种繁多,虽然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是有许多国际品牌也想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市场上的茶包装正呈现出丰富多彩、个性独特的面貌。
茶包装设计一般离不开图形设计,根据不同的茶品给人的不同感受:绿茶清新鲜爽;红茶强烈醇厚;花茶清香味纯;青茶馥郁清幽,运用相宜的图形、色彩才能充分体现。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很多的包装以国画或书法作为主体图形,展现茶文化特有的儒雅和广远。
抽象的图形虽没有直接的含义,但若运用恰当亦可使茶包装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空灵之气。因此茶叶包装的图形设计所采用的形式可不拘一格,不同的图形传递着不同的产品信息,只要图形切入商品属性,就能充分体现其独特的文化品味及艺术个性,使其别具特色。
纸盒是现代包装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有几何型、拟态型、契合型、卡通型等,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①几何型是盒型结构中最简单的造型,简洁单纯、制作工艺成熟、携带方便。
②拟态型是通过模拟自然界或生活中的某一事物的形态,使人产生联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③契合型是指利用共同的元素将2个形体巧妙地结合起来,彼此之间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紧密联系,在视觉上增添许多乐趣。
④卡通型是指运用一些可爱的卡通或漫画形象进行造型设,充满幽默、快乐的气氛。
由于纸张的可塑性,利用切、扎、折叠、粘合等一系列工艺程序,通过巧妙地设计,可以使包装呈现出丰富多变的结构形态。
除了盒型结构的别具匠心外,材质也是表现现代包装个性化的一大要素。如果说色彩、图案、造型更多的是视觉上的表现,那么包装的材质就是在以触觉的方式传递个性因素,彰显独特的魅力。
例如:在纸张上就有艺术纸、瓦楞纸、压纹纸、金银纸、纤维纸等等,另外还可使用布类,缎带、塑料、玻璃、陶瓷、木质、竹签、金属等等,这些质感不同的包装材质本身没有任何情感而言,但是它所呈现出的轻与重、软与硬、亮与暗、会产生冷、暖、粗、细等不同的视觉感受,使包装富有了稳重、活泼、优雅、高贵的气质。
例如:化妆品礼盒往往会选用高档的金、银纸,配以简单的图形、文字,体现出高贵、典雅的特点;有些酒类会采用陶瓷工艺进行包装,体现酒文化的渊源,还有一些酒盒采用了木质礼盒包装,具有质朴、严谨的个性,甚至还有个别的酒包装采用皮质、金属等特殊的材质。
产品的包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包装又具有了美化、宣传的作用。现代包装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它引导着市场的消费理念,在形式与功能上表现出多样化、时尚化。
个性化的包装不仅是消费心理与设计思想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满足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包装设计三原则:醒目、理解、好感
所谓包装,不仅具有充当产品保护神的功能,还具有积极的促销作用,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的激烈,更多的人在想尽办法使之发挥出后一种作用。日本学者伊只卓曾提出一个“醒目、理解、好感”原则。
包装要起到促销的作用,首先要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为只有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商品才有被购买的可能。因此,包装要使用新颖别致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美观精巧的图案,各有特点的材质使包装能出现醒目的效果,使消费者一看见就产生强烈的兴趣。
造型的奇特、新颖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比如酒瓶造型,一般以圆柱体为主,有的酒瓶运用模仿造型,设计成复杂的锚形或人体形,在一批以圆柱体、长方体造型的酒瓶中,会显得非常突出、美观。
色彩美是人最容易感受的,有的市场学者甚至认为色彩是决定销售的第一要素,他们在长期的市场调查中发现,有的颜色作为产品的包装,会使产品惊人地不好销,灰色便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这是因为灰色难以使人心动,自然难以产生购买的冲动。他们提出红、蓝、白、黑是4大销售用色,这是在制作红、蓝、白、黑、绿、橙、黄、茶色的形象并进行比较时发现的。以红色为例,它所具有的形象数最多,而且是太阳、火、血液等与生命具有最强有力关系的形象,因此,红色最容易使人激动。蓝、白、黑与太阳也密切相关,太阳总是高挂在蓝天之上。太阳一下山,天就黑了下来,当太阳再度升起的黎明时分,东方的天就变成鱼肚白,这四种颜色是支配我们每天生活节奏的重要颜色,作为销售用色时能够引发消费者的好感与兴趣,这种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图案是与色彩相结合而起作用的。“雪莲”牌羊绒衫的纸盒包装为柔和的浅绿色,盒上有凸出来的洁白的雪莲花图案,分外雅丽,引人注目。“西汉古酒”酒瓶外有一块红底带有古色古香的黑色图案的牌子,包装盒枯草黄的底色上四个遒劲、凝重的黑色篆书“西汉古酒”,似一位老人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在一排花花绿绿的酒瓶中,它的独特风姿十分引人注目。
一般来说,包装的图案要以衬托品牌商标为主,充分显示品牌商标的特征,使消费者从音标和整体包装的图案上立即能识别某厂的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与名牌商店,包装上商标的醒目可以立即起到招徕消费者的作用。包装的材质变化同样引起人们的注意,山东出口的瓷器礼品,别出心裁地用玉米皮编成手提式套箱做包装,既充分利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又使本地大量的廉价材料变成民间特色、质地雅致的工艺品包装,比起一般的纸盒包装更具有艺术性。四川名产“缠丝兔”食品,原来以红色长方形纸盒做包装,现在用细细的竹篾片编成精致的圆柱形容器,独特美观,形成令人难忘的印象。
成功的包装不仅要通过造型、色彩、图案、材质的使用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与兴趣,还要使消费者通过包装精确理解产品。因为人们购买的目的并不是包装,而是包装内的产品。准确传达产品信息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真实地传达产品形象,可以采用全透明包装,可以在包装容器上开窗展示产品,可以在包装上绘制产品图形,可以在包装上做简洁的文字说明,可以在包装上印刷彩色的产品照片等等。
“雪莲”牌羊绒衫的纸盒包装上部开一“天窗”,透过玻璃纸可以清楚地看到羊绒衫的颜色和质地,便于选择。广东阳江的“钻石”牌不锈钢菜刀,用具有能固定刀体的纸盒包装,使搬运、销售方便;盒面上用摄影特写显示交锋的镜头;底图是蔬菜与肉类,附以菜刀产地、历史、质量等的照片与说明,使其悠久的历史、上乘的质量得到真实的直观展现,受到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准确地传达产品信息也要求包装的档次与产品的档次相适应,掩盖或夸大产品的质量、功能等都是失败的包装。我国出口的人参曾用麻袋、纸箱包装,外商怀疑是萝卜干,自然是从这种粗陋的包装档次上去理解。
相反,低档的产品用华美贵重的包装,也不会吸引消费者。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小食品包装大多十分精美,醒目的色彩、华丽的图案和银光闪烁的铝箔袋加上动人的说明,对消费者,特别是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但很多时候袋内的食品价值与售价相差甚远,使人有上当的感觉,所以,包装的档次一定要与产品的档次相适应。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成功经验,对高收入者使用的高档日用消费品的包装多采用单纯、清晰的画面,柔和、淡雅的色彩及上等的材质原料;对低收入者使用的低档日用消费品,则多采用明显、鲜艳的色彩与画面,再用“经济实惠”之词加以表示,这都是为了将产品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理解。
准确地传达产品信息还要求包装所用的造型、色彩、图案等等不违背人们的习惯,致使理解错误。
如包装色彩的运用有这样的经验:黄油不用黄色的包装设计而用其他色彩就滞销,咖啡用蓝色包装同样卖不出去,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已经对某些颜色表示的产品内容有了比较固定的理解,这些颜色也可称为商品形象色。商品形象色有的来自商品本身,茶色代表着茶,桃色代表着桃,橙色代表着橙,黄色代表着黄油和蛋黄酱,绿色代表着蔬菜,咖啡色就是取自于咖啡。
有的是一种心理定势,比如颜色与味道的关系,日本市场学家做过一些心理测试,请消费者看两种牌号的咖喱包装盒分辨带甜味的咖喱和带辣味的咖喱,古里科牌咖喱是甜味型的,但70%的人看着它红色的包装盒认为它是带辣味的。SB金牌的甜味型咖喱的包装盒是发黄的颜色,它被大多数人认可,显然,SB金牌甜味型的包装为人们所理解,它肯定比古里科咖喱畅销。事实如此,SB金牌辣味型咖喱包装盒用的是红黑色包装设计,它在1965年左右上市时非常畅销,使其股票价格猛升,这表明红黑色设计很高明地表达了带有辣味的意思,并被消费者所理解,商品形象色并不复杂深奥,一般消费者可以极自然地理解它。
也就是说,包装的造型、色彩、图案、材质要能引起人们喜爱的情感,因为人的喜厌对购买冲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好感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实用方面,即包装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提供方便,这涉及包装的大小、多少、精美等方面。同样的护肤霜,可以是大瓶装,也可以是小盒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同样的产品包装精美的容易被人们选作礼品,包装差一点的只能自己使用。当产品的包装提供了方便时,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好感。
好感还直接来自包装的造型、色彩、图案、材质的感觉,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效应,与个人以及个人气息的环境有密切关系。以色彩来说,各人有各人自己喜爱和讨厌的颜色,这当然是不能强求一律的,但也有共同点,比如女性大部分都喜欢白色与红色、粉红色,它们被称为女性色,女性用品的包装使用白色与红色就能引起女士们的喜爱。而男性喜欢庄重严肃的黑色,黑色又称男性色,男性专用品的包装和黑色能得到男士的青睐。各个民族又有不同的喜爱色,人称民族色,美国人喜欢黄色,使用黄色包装的商品都畅销,如柯达彩色胶卷,世界最大的建筑机械厂家卡达皮拉公司的产品,库雷罗鲁的化妆品,玛克期·法库塔公司的防晒油等等。但日本人不喜欢黄色,在日本采用黄色包装往往销不动,有人认为美国人喜欢黄色是出于对金发美人的喜爱,还因为在其南部诸州的炎热地区,太阳看上去是金黄色的,这里的奥秘我们不再深入探讨。这种民族喜爱的心理也是相对的、变化的,我们只是强调喜厌的感觉能左右购买行为。
包装,是最早也是最完善地使产品与文化融为一体的结合物,包装使产品高度商品化,原始的产品是缺乏包装的。产品的发展,商品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包装出台。这犹如一个世代务农的农家,一旦发展为一方面富豪或士绅,他就会想聘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子为媳,于是,新的形式就出现了。历史、社会的发展永远有无限的生发性与发展的必然。
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是不断演变的,19世纪是“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一超”是指号称“不落之国”的大英帝国,英国的工农业总产值、海运与世界贸易、财力与军力以至殖民地的数量与面积都超逾诸强,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在国际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欧洲其他列强尚不能望其项背。
但是,在19世纪初才逐渐摆脱殖民统治而国力薄弱的美国,到19世纪末期却跃戾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殖民扩张与欧洲列强争霸,成为20世纪“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的超级帝国。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长期由封建小邦分割局面下于1871年完成统一后加速工业革命,经济出现高速发展,迅速崛起,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就是导致现代工业设计发源发展于德国、欧洲的一个基本原因。
因此,我们今天来泛议欧美包装设计及其理念,是大体上泛指英国语系国家的包装设计,而涉及得较多的是德国及美国的包装设计及其设计理念。现代包装设计是完全依附于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现代社会的生态。欧美包装的形成与发展,是由欧美工业革命所导致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及物质生活的大幅改观,以及向世界扩张所需的大流通观念而构成的。欧美包装及其理念依附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成为一种“积淀了内容的形式”,构成欧美包装固有的格局与面目、一脉相承的模式及他们认可的合理性与美学价值,黑格尔说“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欧美包装的形式就是体现欧美包装的理念。务实的包装欧美包装,从来就有给人一种务实的印象。为了保护而包装,为了储存而包装,为了陈列而包装,为了分类而包装说到底是为了销售而包装,商品的目的就是要卖出去,包装当然是为他们作嫁衣裳。
从早期的包装来看,70年前旧杂志上所载的包装设计到最近的包装设计上来看,都有如实体现内涵,直截了当传达商品内质的设计,世纪初的护手液包装到近年的宠物猫食品包装,都堪称大白话包装,不过,吆喝得还是优美的,形式上有一脉相承的感觉。充分的把要说的话用视觉形式传达出来,实实在在地告诉你,甚至就是文字的表白,犹如可口可乐就是把商品名称明白无误的亮出来,很多商品均用显著的字母传递信息,当然这些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包装信息传递层次是十分分明而理性的,如品名、品牌、附加名词、容量、企业名称等,很理性地突出第一信息,实物形象均有大度、得体的安排,正确的传递信息,应当是欧美包装的基本理念。严谨的规范性是欧美包装的另一面,由于工业商业发展较早,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现需要种种游戏规则,因此无论广告、包装均有周到的立法规范。在很多包装上都具有充分详尽的说明及验证数据,不允许有虚假不实之词,而由于对消费者过份的谨慎,以至产生很多东方人所不能理解的情况,例如有人撰文谈美国包装的警示语,现聊举数例如下:一、某种儿童止咳糖浆说明:“服用后请勿驾驶汽车或开动机器。”二、某种冷藏蔬菜上写道:“请化冻后食用。”三、某吹风机说明:请勿在睡眠时间使用。四、某菜刀包装上写:“请勿做其它用途”。五、在烤花生的袋子上写:“警告:内含果仁,请远离年幼儿童”。等等,作者本意是认为这些警示语多余而可笑的,仅是撰文作揶揄而已,而熟悉美国生活的香港读者作了更正,认为这些警示语都是根据法律规定,目的明确地针对成人更是儿童的警示,符合保护儿童立法的本愿,起到有益的作用。而报载有非洲人士服用中国成药,误吞外壳蜡丸,是因为包装上没有说明外壳腊丸需剥去,导致纠纷。可见包装设计的规范性是重要的,尤其是经济走向国际一体化的今天。
包装作为一切商品的形式与中介,全面立法与严谨的规范性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与包装的基本定位。消费意识与保护消费利益,是包装理念瓣基本原则,这也正是欧美包装的卖点。注重视觉语言的开拓研究图形符号的转移包装是一种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视觉语方的抽象——图形、符号的开拓与转换始终是大课题。抽象永远比具象更多更深更大的内涵,抽象更是一种集中与典型,抽象大于实际。图形、符号开拓是无止境的设计要素,也是现代设计要素,优秀、成功设计的冲击力、穿透力正源于现代图形、符号构成的视觉语言。欧美包装除了一大部分模式陈旧,形式繁琐堆砌的固有样式外,十分注重图形、符号的研究,由此带来一些大度、简洁、计策而洗炼的设计作品,使设计走向新押介面与层次,这类设计也不乏成功之作。有意味的是,不论欧美包装如何发展走向,与东方包装总是有明显的差异与从气质中透析出来的不同,民族气质是根底里的东西,总会在一定的形式中显示出来,关键是掘出民族气质中最优性的精髓。
当社会已经进入数码时代,数码已成为高科技的应用语言,数码已遍及生活各种领域,生活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在演变并产生质的进化,图形、符号作为新的视觉语方必然渗入到生活各领域,欧美包装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无论具象的、抽象的在视觉传递设计中都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语言来审视与研究。确立、品牌意识成为包装形象CIS企业形象整体策划理念在60年代后期于美国形成,并遍及欧美、日本,到70年代正式完善确立,对包装设计理念有极大影响及冲击,包装上体现现企业形象与品牌意识成为一种时尚,包装成为展示CIS策略的窗口,这在欧美包装上有很好很到位的体现,CIS的形成,对包装的改观,完全是一个历史阶段的革故鼎新,包装有了新的理念与形式,包装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的一部分,包装不仅仅是销售,而赋予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企业与消费者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关系,而有更深一层的亲和力产生,一些著名品牌商品的包装上,品名有了更多可球味的意识,增加了具有诱惑力的广告语与标识性的专用色彩,如柯达、可口可乐、雀巢包装设计上所体现的,都是渗入社会各阶层使人留下烙印的CIS整体策略的体现,这些包装相对传统包装而言起了质的飞跃庖装所包容的就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整体的大的理念形成了,成为一时期包装的主流。高新科技的切入欧美由于工业相当发达,高新科技的民情与应用十分深入与广泛,又及时高速经济发展的趋势,步入知识经济阶段,电脑业、信息业的发展迅猛,高新软件大量开发,设计与印刷等就进入全新的时代,若干年前相对欧美的进入电脑时代而方,我们的印刷与设计还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手绘设计稿、铅字排字、画黑白稿,科技的落后必然影响到设计的长足进步,先进的电脑技术使欧美包装设计增加了无限的可能性,减少了局限性,强化了规范性。条形码的发明、输入与应用,又是包装一个时代性的进步,使包装进入超市适应更大的市场。防伪标志以及最新的防伪技术的应用,加上特种印刷技术、特种工艺手段的高超工艺手段的高超是欧美包装的强项。
欧美包装设计的程式与风格程式,是规律的自由。应当说,东方国家无论从艺术到生活多程式,西方国家较少传统框架的束缚也少程式。但不能说没有程式,任何历史的积淀都会产生程式,欧美包装有其延续的模式与程式,不过由于西方民族气质加工高新科技的发达,他们更容易摒弃程式。一般地来说,欧美包装具有大度、严谨、恢宏、阳刚的格调,视觉的尺度(一种感觉)比东方包装大,排列上有落落大度感,是从正面切入的一种设计,注意大格局较少小机巧,少感性而多理性,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具体分析。不过,如果仔细看看西方国家的国旗,倒会发现一个国家的典型风格,美国不乏类似星条旗那样繁琐堆砌的包装,德国不乏类似三色旗那样严整到近乎呆板的包装设计。
玉米醇溶蛋白膜研究新进展 摘 要:玉米醇溶蛋白膜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阻湿性。因材料的可食性及可降解性使玉米醇溶蛋白膜在包装材料或可降解薄膜方面具有潜在商业价值,为其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本文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成膜工艺、膜的性能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扩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膜;可降解性;机械性能;阻隔性 概 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白色污染”问题的重视,对食品的包装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可以取代塑料的可食性内包装材料逐渐成了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塑料包装膜对比,可食性膜具有以下特点:(1)阻水性,延缓食品中组分的迁移及扩散;(2)较好的物理性能,能够提高食品表面机械强度; (3)具有可选择的透过性,阻止食品风味物质的挥发;(4)可食性,与食品一起食用,对食品及环境无污染;(5)抗氧化性,可做食品抗氧化物质的载体,强化食品营养。国外对可食性膜的研究起步较早,据报道,美国有8所大学的食品院系建立了可食性膜研究小组,研制出用于葡萄干、干酪和饼干的可食性包装薄膜;日本酒井理论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以豆渣为原料研制出一种遇热熔化的可食性包装材料;澳大利亚昆士兰土豆容器公司推出可食性土豆容器,成为一次性、无废弃物的畅销食品包装[1]。可食性膜按原料大体分为4类:多糖类可食性膜、蛋白类可食性膜、脂类可食性膜和复合型可食性膜,其中,蛋白类可食性膜以其诸多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深加工最多的粮食作物。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中的主要蛋白质,富含谷氨酸(21%~26%)、亮氨酸(20%)、脯氨酸(10%)、丙氨酸(10%),但是必需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含量较少,特别是色氨酸和赖氨酸,因此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玉米醇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介于25000~45000之间,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具有较好的成膜性。不少学者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改性而将其利用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段纯明等[2]验证了玉米醇溶蛋白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但是作为食品内包装材料要求薄膜具有良好的阻湿性、阻氧特性、良好的机械特性等,保护整个食品的质量。纯的玉米醇溶蛋白膜比较脆而且各方面指标达不到可食 性薄膜的使用要求,可以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增塑剂、交联剂或者优化工艺条件,有效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使用性能。 1 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 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早期采用丙醇提取,之后调节pH 值使之沉淀的方法。因为回收丙醇成本较乙醇高,逐渐被乙醇提取取代。相恒绪等[3]采用乙醇浸提法、碱提酸沉法和盐析法提取玉米醇溶蛋白,并且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最优,提取率高,变性程度最小。乙醇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 为: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浸提时间5h ,乙醇浓度80%,此时提取率可达,而玉米醇溶蛋白变性率仅为。 除此之外,程谦伟等[4]运用超声波法提取醇溶蛋白,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增大了生产能力,而且不加热溶剂,不消耗热能,节约了成本。王步江等[5]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预处理手段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确定了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将提取率从单纯利用超声波法的27%提高到56%。验证了该方法提取玉米醇溶蛋白是一条经济可行的工艺路线。 2 玉米醇溶蛋白制膜工艺和评价指标 制膜工艺流程 称取玉米醇溶蛋白, 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溶剂, 摇匀后放入恒温水浴中加热充分溶解, 加入增塑剂后继续加热使之混 合均匀, 取膜液涂于成膜介质上、在一定温度下干燥成膜。揭膜后在恒温、恒湿环 境中平衡48h, 裁成标样对膜性能进行测定。 膜性能评价指标 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能测定指标有拉伸强度(TS)、断裂伸长率(TS) 和透湿性(WVP)、透光性、水溶性及感官检验法(成膜速度、膜色泽及完整率等) 。研究者由于研究目的不同而对膜性能测定也不一样, 多数学者着重于单一测定指标膜机械性能研究, 如刘雪雁等研究玉米醇溶蛋 白膜形成条件对膜性能(透明度、抗拉强度、透湿性)影响。可食性包装薄膜要求具有良好阻湿性及机械性能, 因此, 研究玉米醇溶蛋白膜综合性能应以阻湿性、机械性能为主要指标;使膜性能测定指标将从单一评价指标向更能体现包装膜综合性能多项评价指标方向发展。 3 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能的改善 纯的玉米醇溶蛋白本身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但所成的膜较脆,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需要对玉米醇溶蛋白膜进行性能的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性能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成膜工艺,增塑剂等。 前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 陈野等[6]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前处理,再将处理后 的蛋白挤压成膜,讨论了不同乙醇浓度对成型的玉米醇溶蛋白膜机械性能、热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90%乙醇浓度前处理成型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水性;通过电镜扫描观察成型的膜具有均一相;热质量分析表明成型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在150℃以下保持热稳定性。 成膜方法对膜性能的影响及改善 Sessa 等[7]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玉米醇溶蛋白粉中,采用热压工艺生产玉米醇溶蛋白膜,并研究了相对湿度、聚乙烯吡咯烷酮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环境湿度为50%,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时经过热压工艺生产的玉米醇溶蛋白膜拉伸强度最大。随着PVP 浓度的增大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加,拉伸强度及延伸率呈现下降趋势。 增塑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通过添加增塑剂,使增塑剂分子插入到玉米醇溶蛋白分子链之间,削弱蛋白分子链间的应力,增加蛋白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蛋白分子链的结晶程度,可以使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塑性增加。常用的增塑剂有多糖、多醇、硬脂酸和软脂酸等。 吴磊燕等[8]研究了不同的增塑剂(甘油、油酸和聚乙二醇)及增塑剂用量对玉米醇溶蛋白膜表面特性和机械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油酸的成膜液黏度最大,含甘油的成膜液黏度最小;随着聚乙二醇含量的增加蛋白膜抗拉强度下降,延伸率急剧增加。含甘油和油酸蛋白膜具有相同趋势但效果不明显。 糖类(果糖、半乳糖、葡萄糖)也可以作为增塑剂使用。研究发现,添加糖类增塑剂的膜表面比较光滑并且增塑剂能够很好地分散在膜中。半乳糖作为增塑剂加入膜中时玉米醇溶蛋白膜与水面的接触角最大。但是,果糖对膜表面张力的影响大于葡萄糖及半乳糖。 交联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添加一定量的交联剂也可以加强蛋白质分子间或者分子内的键合作用,改善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Kim 向玉米蛋白液中加入1-乙基-3-(3-二甲丙氨基)碳化二酰亚胺(EDC) 和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制备的膜的抗拉强度得到明显的增强[。甲醛,戊二醛、己二醛、肉桂醛对膜抗拉强度都有一定影响,但是就安全性考虑肉桂醛安全性最高。 4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及其应用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是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基质同时添加其它物质(多糖、蛋白质或脂肪酸等)所制成膜, 具有复合几种材料各自成膜优点, 能更好发挥各种薄膜特殊性能。由于复合膜中成膜基质种类、含量不同, 膜透明度、机械强度、阻气性、耐水、耐湿性表现也不同, 因此可满足不同食品包装需要。添加增塑剂玉米醇溶蛋白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作为一种复合膜。 由于纯玉米醇溶蛋白膜存在脆性大、易破碎、刚性强等缺陷, 使玉米醇溶蛋白膜应用受限, 因此,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基质与其它物质按一定比例结合制成复合膜, 有利于改善膜性能扩大膜应用范围、提高膜的商业价值。目前, 国内外报道的有关玉米醇溶蛋白应用文献基本都是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基质加入其它物质制成复合膜。玉米醇溶蛋白在制药工业用于片剂糖衣、胶囊剂;在食品工业用于防止干果物品吸水和肉制品劣变的涂料;在饲料工业制成颗粒饲料粘结剂, 及在印刷业用作防静电油墨。 Cosler [9]以玉米醇溶蛋 白与乙酞单甘酷复合后浸涂坚果, 此项技术已应用于果仁及糖果业。Torres 等[10]将玉米醇溶蛋白、乙酞单甘酷及甘油混合制成复合膜, 这种复合膜可使一种半干奶酪表面保持高浓度山梨酸, 奶酪表面进行涂层后再喷山梨酸溶液, 薄膜阻止山梨酸渗透到食品内部, 山梨酸通过玉米醇溶蛋白薄膜扩散常数比在食品内部扩散常数小150~300倍。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实验证明, 经涂层 奶酪能抑制表面细菌生长能力。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利用玉米醇溶蛋白抹于肉表面, 可抑制微生物生长, 延长肉冷冻储藏时间。Park 等研究玉米醇溶蛋白包衣对蕃茄保鲜效果, 发现涂被包衣蕃茄比未涂的可延长货架期6天。 李永馨等[11]研制改性玉米蛋白膜, 其水蒸气渗透性与添加少量增塑剂玉米蛋 白膜相当, 并明显提高其力学性能。周柏玲、李蕾等研究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包衣抑制核桃仁酸败效果, 得出结论是,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可有效抑制核桃仁氧化酸败。陈义勇、邓克权等用玉米醇溶蛋白涂膜保鲜小番茄, 结果显示, 不仅可以延长小番茄储藏期, 还可减少小番茄在储 藏期营养成分损耗。徐丽萍、赵全研究表明, 玉米醇溶蛋 白膜对香蕉保鲜效果显著。何慧等[12]将添加不同增塑剂玉米醇溶蛋白用于青椒、西红柿、腊肉、香肠涂膜保鲜。上述文献基本上都是玉米醇溶蛋白添加增塑剂后应 用于食品保鲜, 并不是一种纯玉米醇溶蛋白膜。唐津忠等[13]研 究以玉米醇溶蛋白、脂质及多糖为基质包衣剂对称猴桃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该包衣剂不仅可以延长猕猴桃贮藏期,且可减少猕猴桃在贮藏期营养成分的损耗。 目前, 国内外文献有关玉米醇溶蛋白应用报道, 大多数是利用涂、抹、喷、浸泡等技术制成包衣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业。迄今为止, 几乎没有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包装膜得到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商业应用, 其最主要原因是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性能(抗拉强度、延展性和透湿性)尚不理想, 需有待进一步改善。今后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膜应用将从简单食品保鲜向可商业化生产可食性生物降解新型包装材料方向发展, 目前作为新型包装型材料研究和应用仍处试验探索阶段。随研究不断深入, 玉米醇溶蛋白膜将作为一种可食性生物降解新型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及其它领域, 具有诱人前景。 5 问题与展望 玉米醇溶蛋白膜以其可降解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制备以及应用目前仍旧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得到工业化生产。对于玉米醇溶蛋白膜制备工艺的改进以及产品性能和用途的改进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复合膜的研究为今后改进膜性能的一个方向,可以采用两种组分混合制膜或者两种膜复合叠加以弥补各自不足,复合膜的性能及用途需做扩大研究。同时,关于玉米醇溶蛋白膜成膜机理目前还不太清楚,因此需要对成膜机理做深入研究。尽管如此,随着生物降解材料市场的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敖利刚, 吴磊燕, 赖富饶. 植物蛋白膜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2007,(8):68-7 [2] 段纯明, 董海洲. 玉米醇溶蛋白的特性及应用研究[J].粮食与食品2007,14(1):27-31 [3] 相恒绪, 陈琦, 敬思群. 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选择与优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26(1):34-38 [4] 程谦伟, 郭兴风,. 玉米的综合开发——醇溶蛋白的提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6):43-44 [5] 王步江, 刘金福, 张陈云等. 中心组和设计优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6):196-199 [6] 陈野, 杜悦, 王冠禹. 前处理乙醇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9,30(19):100-104 [7] Sessa K K,Mohamed A A,Melt-processed blends of zein with polyvinylpyrrolidone[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1(33):57-62 [8] 吴雷燕, 温其标, 杨晓泉. 塑化剂对玉米醇溶蛋白膜表面及机械性质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0,61(1):137-145 [9] Cosler H B,Method of producing zein-coated confectionery [P]. [10] Torres J films and coatings from proteins[A].Hettiarachchy N S,Ziegler G functionality in food systems[C].New York:Marcel Dekker, [11] 李永馨等. 改性玉米蛋白膜的研究[J].中国包装,1996,(2):68-69 [12] 何慧等. 玉米醇溶蛋白膜在腌肉制品及果蔬中的保鲜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4,(3):184-187 [13] 唐津忠等. 玉米醇溶蛋白保鲜猕猴桃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2,(3):6-7
138 浏览 4 回答
186 浏览 3 回答
211 浏览 5 回答
217 浏览 3 回答
125 浏览 3 回答
313 浏览 2 回答
329 浏览 6 回答
197 浏览 4 回答
351 浏览 3 回答
220 浏览 3 回答
288 浏览 5 回答
276 浏览 4 回答
299 浏览 4 回答
176 浏览 4 回答
87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