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股抵债”(包括“股份回购抵债”)本质上是一种交易行为,是双方民事 法律行为,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必要要件。只要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就是有效的,就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根本无须搞“试点”。所谓“试点”,有人为制造“寻租”机会之嫌,是于法无据的,是政府对具体经济行为的不当干预。依“以股抵债”的性质,“以股抵债”方案或“股份回购抵债”方案,可以由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出,也可以由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提出,并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后,分别交由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和控股股东所属的有权机关如国资委批准后生效。并且,在实施以股抵债中,有关各方必须“及时、完整、准确披露相关信息,执行《公司法》有关对债权人告知义务,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自愿行使权利”。如果上市公司的债权人或者控股股东的其他债权人认为“股份回购抵债”方案损害其利益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消。而如果上市公司的股东认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侵害其利益的,也可以申请法院予以撤消,或者也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如“股权回购抵债”方案通过之日120天的股票均价),对其所持有的股票进行回购(关于此,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可依诚信、公平的原则处理)。以股抵债对公司的影响:会使公司总股本减少,债权减少,资产减少,但负债不变,资产负债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