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59年美国阿英柯公司试验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成功后,世界上磁流体发电的研究,以美、日、前苏联为代表,进展较快。目前已有17个国家在从事这项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其中13个国家重点研究燃煤磁流机发电技术。大部分正进入工业性实验电站研究阶段。
日本早在1966年就把磁流体发电技术作为通产省的第1号国家项目,经连续进行10多年的开发研究后,终于在1981年由三菱机电公司完成了“马克-7”型实验装置,用钢铁系磁铁,形成了高达千高斯的磁场,将煤油变为2900℃的燃气,以每秒1000米的高速流过发电通道,输出功率为100千瓦,连续运行了200小时,但真正达到实用化,需要6万高斯以上的强磁场,最低输出功率为数万千瓦,且要连续工作5000~6000小时。因此,还要进行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目前正在研究100万千瓦级燃煤磁流体发电站。
前苏联主要是研究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磁流体发电技术,已于1991年首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50万千瓦级的Y-500型磁流体——蒸汽动力联合循环实验电站。1973年前苏联和美国开始联合研究磁流体发电技术,美国制造的磁流体发电通道和46吨重的6万高斯超导磁铁安装在前苏联的装置上进行试验。前苏联自己还计划在新建的梁赞州火电站中,建造一座100万千瓦级燃煤大型磁流体发电——蒸汽涡轮发电机组合电站。这种电站效率可达50%,节约燃料25%~30%,可连续工作1万小时以上。
美国则以燃煤为燃料,正在建造一座30万千瓦级实验型磁流体发电装置。在1990年曾拨出4040万美元作为磁流体发电技术的科研费。美国防部还计划在1992~1997年间研究军用型磁流体发电装置用于空间航行器上,功率10万千瓦,一次运行时间500秒。
中国已把这项技术作为“863计划”重点项目,在1989年还与美国、前苏联两国科技界分别确定联合研究万千瓦级中试电站的技术概念。千千瓦级磁流体发电机组已完成试验任务,最高输出功率2200千瓦。燃煤磁流体发电通道电级试验装置,也已完成试验任务,到1990年已运行540小时。到2000年的目标是建造一座万千瓦级燃煤磁流体——蒸汽联合循环中试电站。
专家们预测,目前磁流体发电在技术上已日趋成熟,随着超导技术的发展,可望将在90年代广泛应用在矿物燃料发电站中,这对整个能源发展,促进经济兴旺,必将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