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
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呵护,宝宝的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喜欢拿别人东西,别再说他是“偷”,睿智的父母这样做,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避免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下面的方法可以试试。
有一些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爱偷别人东西,去幼儿园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还有一种就是在家偷拿爸妈的钱,当然偷钱的性质会比拿玩具的稍微严重一些.
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家长们不必过于紧张,惊慌失控。这种孩童时期“偷东西”的行为,相信有不少人都经历过。其实这重要行为并不能完全将成人世界的盗窃与小孩世界的偷拿完全等同。孩子年幼,物权意识模糊,常常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什么是别人的东西,还会误以为只要自己喜欢就可拿走。这是年龄和心智发育给他们带来的认知局限,或许在孩子的眼里就没有理解什么是偷。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偷拿的行为时,千万不要反应过度,责骂训斥,而是要心境平和。如果孩子偷拿东西,可以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要把这个拿回家,听孩子的倾诉,弄明白其中的缘由才好对症下药。如果孩子是因为喜欢这个东西才带回家的,就应该教育他:这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是别人的东西,很喜欢想要拿回家的话,能否借给你玩,而且还要讲信用记得还,如果他们没有同意就不能拿回家。在外面逛超市,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可以偷拿,超市的东西是要用钱买的,可以和爸爸妈妈说,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买不买。
不由分说的谩骂只会让孩子心灵受伤,甚至不再相信父母。即使长大懂事能够理解父母,知道自己做错了,父母教育是应该的,但是还是会透露着失望。有一些父母反应过激,甚至会让孩子恨上他们。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能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说他是小偷。这只会加固孩子的心理认知,当他知道小偷是坏人时,心里产生自卑,唯唯诺诺。
孩子都是纯粹没有恶意的,犯错误就需要父母正确引导,教懂孩子一些概念和分清界线,同时还要教他会换位思考。大家对孩子偷拿东西还有什么妙招吗,
经常和“撒谎”一起出现的是“偷东西”。
小孩子的道德观和智力一样,也是逐渐发展的。儿童道德观的发展还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呢!也就是说,是个很艰深的'课题。
在幼儿早期,孩子们是没有什么道德观的。比如在婴儿看来,“意外”是最可笑的——也就是某人跌倒、撞伤之类的,因此动画片《猫和老鼠》受到广大儿童的欢迎。
“偷”的行为,往往发生在孩子们有了主动意识,有了明确的想法,但又没有形成完整的道德观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偷”的行为。例如,有的男孩子拿“偷”当游戏,或者像京京那样偷偷摸摸地拿走小伙伴重复的东西——你可以发现,孩子们眼中的“正常的偷”体现了孩子们单薄的道德观:从有很多东西的对象那里拿一点东西不算什么。
“偷”的行为最早发生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嗯,从幼儿园拿东西不算什么,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孩子们这样觉得的。
可以说,这个时期发生的“偷”都不是真正的“偷”,不是恶意的,没有强烈目的性。或者说,孩子们根本认识不到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错,他们感觉不到哪儿不对。何况,很多儿童故事中都有主人公偷偷拿走怪物宝藏的情节。
大部分孩子会有“偷”的行为都是因为搞不清“所有权”的概念,同时又有主动占有某样东西的欲望。很多孩子都天生就有“收藏癖”“收集癖”,看到自己喜欢的或觉得好的东西就要收集起来,放到自己的“领地”里。
因此,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 “偷”东西,千万不要大惊失色,绝对不要跟孩子提起“偷”这个字眼。只要平时一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观教育,慢慢孩子就不会有这种行为了。
教育孩子永远都要遵从中国的中庸之道,既不要像《小时偷针》那个故事中的母亲那样赞扬孩子,也不要直接粗暴地斥责打骂孩子,而是要引导,要循循善诱。
孩子不懂得“偷”的概念时,处理不能过激,用顺水推舟打太极的方法给孩子台阶下,不要对孩子说消极的话,也不要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
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离开你,独自一人在这个充满危险的精彩世界闯荡。作为父母,你能给他的最好礼物,不是财富,不是美貌,甚至不是智慧——再智慧的人,也有思虑不及的时候——而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