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它是职业的准备期,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准备,对人生进行持续性的系统计划的过程,职业规划又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正文: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职业规划开始成为大学生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1、能力,计算机应用,office软件应用,听从指挥,有计划有思考的去完成一件任务。有责任心,上进心,做事认真投入,擅长想象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善于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发扬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由于参加学生会和长期担任班干部,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实践能力强。但缺乏耐心、毅力。
2、职业兴趣,我的职业兴趣很广泛,由于我是学管理的,对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可以学以致用。希望能够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方面有所发展,自我表现和体现我的价值所在。
3、职业个性,喜欢独立地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情景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来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想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形成一定个人魅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及尊重。软硬兼用,以身作则。对自己未来有信心。
4、职业价值观,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我这种类型的人所追求的。
就业就首先要选择职业,要选择职业就有一个选择什么职业的问题,而要正确地选择职业就有一个对职业进行正确评价的问题。下面是为您整理的《2021大学生就业计划书 范文 》,仅供大家查阅。
2021大学生就业计划书范文
当今,社会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又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即将离开校园进了不同行业,迎接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挑战。虽然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但对涉世未深,缺乏 职业规划 能力的我们来说,第一份工作能否选好,做好,还是至关重要的。
一、 自我评价
1、兴趣:比较广泛,比较喜欢去接触一些新兴的事物。
2、特长:其实也并没什么擅长的 爱好 ,不过我会饱含热情的对待我的工作。
3、性格:我对待事情会比较乐观,性格“能去能伸”,就是可以外向也可以内向。
4、学识:离知识渊博还有距离,但我平时会注意一些信息和知识,所以对一些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
5、情商:我的情商虽然没有绝对突出,但是对于处理工作中合作伙伴的关系和生活中朋友的关系,我还是不错的。
6、 思维方式 :我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统筹兼顾,结合各方面情况,给出合理的处理 方法 。
7、价值观:我觉得,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当坚定地肩负起社会以及国家所赋予的职责,为人类社会谋幸福。同时,我会兼顾自身利益的价值,为父母亲和亲人朋友谋幸福,回报他们多年来为我无私付出的爱。
二、专业就业方向及形式分析
企业机械制造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显然永远是数量的,因为这是机械应用最多的领域.搞这方面的好处是:
(1)人才需求量极大,关于机械的公司在企业中占了大多数。除非在专业上一无特长,一般在这一领域总能找到工作。
(2)这方面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
(3)这方面的小公司较多,小公司要赚大钱,所以多将精力花在招聘人才上.如果将来想到公司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事这方面机会要大很多。
但从事这一领域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由于这方面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虽然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是的,但将来竞争对手会较多。您会发现,即使他原不是学机械专业的人,也许他突击几个月后,做得照样像模像样。特别是当您年纪渐大后,您可能会发现,后面的年轻人可能很容易追上你的水平。如果您将来到国外去工作,你可能会发现从事这领域的人更多且高手如云。当然,若您在这一领域经过多年企业 经验 ,达到较高境界,则身价永远是高的。国内在这方面人才领域的主要问题是,有经验的高手太少,皮毛了解的人太多。
三、计划制定与实施
求职材料的准备
(1)收集处理就业信息
通过高效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国家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绍服务、网络、媒体、 社会实践 、亲朋好友等获得良好正确的就业信息,整合后,根据自身特点对号入座,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2)材料及心理准备
首先,做好充分的认识及心理准备。
在我们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免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比如无限的自主择业心理、“城市“情结、攀比心理、实用主义心理、错误的推理、从众心理、终身就业心理等。为了合理解决这些不良心理,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正视社会,正视现实,正视自己;敢于竞争,有竞争意识,从实际出发、靠真才实学、准备受挫折;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
其次,准备求职信。
1、书写格式:开头+正文+结尾+落款
2、写作第一步:(1)我是谁(2)说明自己从何处得到招聘信息(3)如何巧用第三者(4)阐明自己要应聘什么职位
第二步:(1)描述自己对招聘公司的认识和了解(2)综合介绍自身能力(3)强调自己能为公司做出哪些贡献第三步:表明自己非常愿意接受公司的 面试
再次,准备个人 简历 。
简历主要包括:1、标题2、个人基本情况3、求职意向4、 教育 背景5、社会经验6、所获奖励7、个人信息
简历要求:1、文字简练2、文风朴实3、重点突出4、版面美观5、文笔通顺
最后,准备面试。
面试前的准备:
(一)资料准备(1)学习成绩单。(2)荣誉证书。(3)成果证明:研究成果 报告 、论文等。(4)证明具备某方面素质或能力的其他材料:技能鉴定书、汽车驾照等。(5)个人简历、求职信等、推荐书等。(二)对可能谈论的问题的准备(1)教育培训类问题(2)求职动机类的问题(3)社会实践或社会活动经历表现(4)未来计划和目标类问题(5)面试者要提出的问
(三)形象准备:穿着打扮、外形仪态;行为举止和谈吐。面试时的注意事项:应着装整洁,不要过分打扮。等候或面试时,要放松心情,不要显得焦虑不安。冷静、充满自信;精彩亮相。与接见人握手,并问候。信心十足,但不自负。面试结束后表示感谢;耐心等待面试结果;调整心态,振作精神,为下一个目标而集中精力。
2021大学生就业计划书范文
1、就业信息的收集通过网络、报纸、或招聘现场。如下:
2、求职计划
一、目前求职计划(针对上述就业信息)
(1)通过__ 网先向___公司发送自己的个人简历及求职自荐书。
(2)注明自己应聘的职位电气设计工程师,及自己的意愿。薪酬要求(实习期间800元人民币左右,正式上班1500元人民币左右。工作环境要求适合自己所学知识。
(3)通过___有限公司联系电话:_咨询自己是否会被录用,以及公司用人条件的具体情况。
(4)加大锻炼自己的 求职技巧 ,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相信黄天不负有心人,什么困难我都会解决。
二、近期求职计划(1-2年)
(1)加大就业信息的收集,通过学校、报纸、网络、招聘现场等。把自己的就业问题放在第一位,多动大脑思考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自己也为家人。
(2)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端正自己对就业的态度,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来看,做到不骄,但也不要太过悲哀,相信自己会对自己认真负责。
(3)通过学校举行的双选会,结合自己所学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寻找一份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工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公司求和自己求发展,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三、长期求职计划(2年以后)
(1)继续通过各种 渠道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加强体育锻炼,身体是本钱。
(2)知识就是力量,巩固自己的所学知识,尽量多学一些除电力以为的知识以便扩大自己的就业途径,不要让自己在一棵树上吊死。
(3)扩大自己的 人际交往 ,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帮助自己,使自己有一个发挥的空间,让自己有一个充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斗,做一个有上进心的人。
2021大学生就业计划书范文
1就业环境分析
就业环境是指与大学 毕业 生择业有关的政治、经济、 文化 等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直接的、现实的,有些则是间接的、潜在的,有些是积极的、正面的,有些则是消极的、负面的。就业环境是一种社会存在。
1.1行业发展现状
市场营销 专业是全国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专业人才始终处于紧缺状态。营销专业人才招聘需求量大,市场营销大专学历人才需求量大,市场营销岗位的酬薪比较高,精通市场营销的高素质人才缺口大,快速消费品行业紧缺高级营销人才。
1.2人才需求状况
从行业角度来看,快速消费品行业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并且对营销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营销类职位是目前招聘类别中 热点 之一,企业急需的是有技术类专业背景的营销类人才。
2自我评价
1、性格本人性格较为开朗,乐观向上,对生活积极向上。
2、兴趣本人兴趣较为广泛,尤其喜欢动手方面的,喜欢实践。
3、特长本人在英语方面有较深的了解,四级之内的听说读写都能应用。
4、学识一直以来本人都注意收集各种知识信息,努力充实自己,希望可以学有所用。
5、技能我在大学期间获得了计算机一级证,英语二级证,普通话二甲,高级营销员证。我还取得了学校党校结业证书,并评为入党积极分子,随时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
6、智商我的智商属于普通型,但在个别方面还是优于他人。
7、情商我的情商较为突出,不但会团结成员,还会较好的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
8、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直接影响到他的世界观。而一个人的世界观又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息息相关。我觉得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当坚定地肩负起社会以及国家所赋予的职责,把为人类谋福利,促发展作为第一位。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3求职目标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自己来说确定正确的求职目标是尤为重要的。确定求职目标首先要端正心态,考虑清楚自己喜欢哪种职业,对于哪种职业自己有专业知识,不能盲目的随大流,从众,要知道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把事情做好。再有就是现在选择职业不一定非要专业对口,有时自己喜欢的不定是自己所学的专业。
4求职准备
首先做好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在我们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比如无限的自主择业心理,“城市”情节,攀比心理,实用主义心理,错误的推理,等靠心理,从众心理,终生就业心理等。为了合理解决这些不良心理,求得一个称心的职位,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正视现实,正视社会,正视自己2.敢于竞争,有竞争意识,从实际出发,靠真才实学,准备经受挫折3.不怕挫折4.放眼未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
其次,准备求职信。1、书写格式:开头+正文+结尾+落款2、写作步骤,第一步:(1)我是谁(2)说明自己从何处得到招聘信息(3)如何巧用第三者(4)阐明自己要应聘什么职位;第二步:(1)描述自己对招聘公司的认识和了解(2)介绍自身的综合能力(3)强调自己能为公司做出哪些贡献;第三步:表明自己非常愿意接受公司的面试。
注意问题:(1)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艺术处理(2)恰如其分的进行文字处理(3)应与个人简历、有关证明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一并寄出。
再次,准备个人简历;主要包括:标题,个人基本情况,求职意向,教育背景,社会经历,所获奖励,个人信息,要求:文字简练,文风朴实,重点突出,版面美观,文笔通顺。
最后,准备面试。面试前的准备:(1)资料准备:学习成绩单,获奖证书,成果证明,证明具备某方面素质或能力的材料,个人简历,求职信,推荐书;(2)对可能谈论的问题的准备:教育培训类问题,求职动机类问题,社会实践活动表现,未来计划或目标类问题;(3)形象准备:穿着打扮,外形仪态,行为举止和谈吐,。
5求职渠道
收集处理就业信息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高校组织的“双选”招聘会,国家主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媒体、社会实践、亲朋好友等获得良好正确的就业信息,整合后,根据自身特点对号入座,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6实现目标的主要 措施
想要实现自己的求职目标,就必须在求职准备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古人有云:不打无准备的仗。所以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准备,只有准备得当才可能在面试,笔试时脱颖而出。
2021大学生就业计划书范文相关 文章 :
★ 2021大学生学习计划书范文
★ 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计划书范文
★ 2021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范文大全1500字
★ 2021工作学习计划书范文
★ 2021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5篇】
★ 2021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范文
★ 2021大学创业计划书范文900字
★ 个人2021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800字5篇
★ 20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1500字
★ 2021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通用模板
想要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做好求职计划是少不得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求职计划书 范文 大全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更多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大学生求职计划书范文精选
求职计划书精选范文集锦大全5篇
大学生个人求职计划书范文
大学生求职计划书范文6篇
我的求职计划书2000字范文
求职计划书1
当今,社会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又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即将离开校园进了不同行业,迎接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挑战。虽然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但对涉世未深,缺乏 职业规划 能力的我们来说,第一份工作能否选好,做好,还是至关重要的。
一、 自我评价
1、兴趣:比较广泛,比较喜欢去接触一些新兴的事物。
2、特长:其实也并没什么擅长的 爱好 ,不过我会饱含热情的对待我的工作。
3、性格:我对待事情会比较乐观,性格“能去能伸”,就是可以外向也可以内向。
4、学识:离知识渊博还有距离,但我平时会注意一些信息和知识,所以对一些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
5、情商:我的情商虽然没有绝对突出,但是对于处理工作中合作伙伴的关系和生活中朋友的关系,我还是不错的。
6、 思维方式 :我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统筹兼顾,结合各方面情况,给出合理的处理 方法 。
7、价值观:我觉得,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当坚定地肩负起社会以及国家所赋予的职责,为人类社会谋幸福。同时,我会兼顾自身利益的价值,为父母亲和亲人朋友谋幸福,回报他们多年来为我无私付出的爱。
二、专业就业方向及形式分析
企业机械制造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显然永远是数量的,因为这是机械应用最多的领域.搞这方面的好处是:
(1)人才需求量极大,关于机械的公司在企业中占了大多数。除非在专业上一无特长,一般在这一领域总能找到工作。
(2)这方面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
(3)这方面的小公司较多,小公司要赚大钱,所以多将精力花在招聘人才上.如果将来想到公司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事这方面机会要大很多。
但从事这一领域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由于这方面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虽然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是的,但将来竞争对手会较多。您会发现,即使他原不是学机械专业的人,也许他突击几个月后,做得照样像模像样。特别是当您年纪渐大后,您可能会发现,后面的年轻人可能很容易追上你的水平。如果您将来到国外去工作,你可能会发现从事这领域的人更多且高手如云。当然,若您在这一领域经过多年企业 经验 ,达到较高境界,则身价永远是高的。国内在这方面人才领域的主要问题是,有经验的高手太少,皮毛了解的人太多。
三、计划制定与实施
求职材料的准备
(1)收集处理就业信息
通过高效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国家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绍服务、网络、媒体、 社会实践 、亲朋好友等获得良好正确的就业信息,整合后,根据自身特点对号入座,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2)材料及心理准备
首先,做好充分的认识及心理准备。
在我们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免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比如无限的自主择业心理、“城市“情结、攀比心理、实用主义心理、错误的推理、从众心理、终身就业心理等。为了合理解决这些不良心理,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正视社会,正视现实,正视自己;敢于竞争,有竞争意识,从实际出发、靠真才实学、准备受挫折;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
其次,准备求职信。
1、书写格式:开头+正文+结尾+落款
2、写作第一步:(1)我是谁(2)说明自己从何处得到招聘信息(3)如何巧用第三者(4)阐明自己要应聘什么职位
第二步:(1)描述自己对招聘公司的认识和了解(2)综合介绍自身能力(3)强调自己能为公司做出哪些贡献第三步:表明自己非常愿意接受公司的 面试
再次,准备个人 简历 。
简历主要包括:1、标题2、个人基本情况3、求职意向4、 教育 背景5、社会经验6、所获奖励7、个人信息
简历要求:1、文字简练2、文风朴实3、重点突出4、版面美观5、文笔通顺
最后,准备面试。
面试前的准备:
(一)资料准备(1)学习成绩单。(2)荣誉证书。(3)成果证明:研究成果 报告 、论文等。(4)证明具备某方面素质或能力的其他材料:技能鉴定书、汽车驾照等。(5)个人简历、求职信等、推荐书等。(二)对可能谈论的问题的准备(1)教育培训类问题(2)求职动机类的问题(3)社会实践或社会活动经历表现(4)未来计划和目标类问题(5)面试者要提出的问
(三)形象准备:穿着打扮、外形仪态;行为举止和谈吐。面试时的注意事项:应着装整洁,不要过分打扮。等候或面试时,要放松心情,不要显得焦虑不安。冷静、充满自信;精彩亮相。与接见人握手,并问候。信心十足,但不自负。面试结束后表示感谢;耐心等待面试结果;调整心态,振作精神,为下一个目标而集中精力。
求职计划书2
1、就业信息的收集通过网络、报纸、或招聘现场。如下:
2、求职计划
一、目前求职计划(针对上述就业信息)
(1)通过__ 网先向___公司发送自己的个人简历及求职自荐书。
(2)注明自己应聘的职位电气设计工程师,及自己的意愿。薪酬要求(实习期间800元人民币左右,正式上班1500元人民币左右。工作环境要求适合自己所学知识。
(3)通过___有限公司联系电话:_咨询自己是否会被录用,以及公司用人条件的具体情况。
(4)加大锻炼自己的 求职技巧 ,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相信黄天不负有心人,什么困难我都会解决。
二、近期求职计划(1-2年)
(1)加大就业信息的收集,通过学校、报纸、网络、招聘现场等。把自己的就业问题放在第一位,多动大脑思考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自己也为家人。
(2)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端正自己对就业的态度,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来看,做到不骄,但也不要太过悲哀,相信自己会对自己认真负责。
(3)通过学校举行的双选会,结合自己所学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寻找一份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工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公司求和自己求发展,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三、长期求职计划(2年以后)
(1)继续通过各种 渠道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加强体育锻炼,身体是本钱。
(2)知识就是力量,巩固自己的所学知识,尽量多学一些除电力以为的知识以便扩大自己的就业途径,不要让自己在一棵树上吊死。
(3)扩大自己的 人际交往 ,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帮助自己,使自己有一个发挥的空间,让自己有一个充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斗,做一个有上进心的人。
求职计划书3
对一名即将 毕业 的学生来讲,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莫过于找工作了。目前的就业形式如此严峻,只有目标明确并为之做好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虽然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不做计划的人就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与成功失之交臂。下面是我的求职计划书:
求职意向:
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看,我的专业是 商务英语 ,同时英语也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学科,所以大体来看我的求职意向应该是围绕着商务英语有关的职业来考虑。具体来说,可以做口译、英语教师、英语培训班老师、跟单员、报关员、外贸销售员等。基于我本人的 英语口语 不错,相对的,语法跟单词不是特别棒,所以我的求职意向有两个,第一:做口译人员;第二:做外贸公司的职员。 职业定位:
考虑到我大学里参加过院级社团、系部学生会;寒暑假也做兼职,进过工厂培养过不怕吃苦、有耐心、有毅力跟决心,还参加过李阳疯狂英语夏令营培训老师助理等组织,学到一些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另外,我的组织领导能力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所以,我相信在经过三年的努力之后,我可以成为一个富有经验并且收入不错的口译人员。可以的话,我会进一步努力,办自己的网站跟口译团队;如果毕业后做公司职员的话,三年的努力之后我可以做到公司出色的中层职员,拿到相应的工资和福利报酬同时会获得有价值的经验能力跟新视野、新思维。
择业原则:
(1) 要面对现实,客观地评价自己。就我自己来说,我是商务英语的专科学生,但当我升到本科之后要认真利用好时间学习实用的只是和技能;虽然我工作经验不足,但是我在寒暑假等时间做各种兼职挣了生活费和学费的同时学到的还是不少的;另外,我做事不够果断又过于自信等问题,但是不严重。
(2) 了解用人单位,做对单位有用的人。在大学时间也有很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跟其他能力为以后做准备。另外,求职时一定要对用人单位进行全面的了解,如果面试时问到这个问题而不能很好的回答就很不应该了。
(3) 择业时,要将个人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眼前跟长远、现在的发展和将来的发展一起考虑。尽量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和单位,但同时又要知道,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毕业生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而职业目标的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一次定终身。
(4)把握好主次,不可因一味求全、急功近利、好高鹜远而导致错失良机。职业选择应处在动态过程中,在暂时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或岗位的情况下,可以暂时考虑一些条件相近的单位和职业,或索性选择到基层锻炼,通过牺牲眼前利益以便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而为将来的进一步调整和发展作好准备。工作地点、单位性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使用意图等,毕业生在选择时不可能达到样样遂心所愿,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在择业时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最看重的选择项,同时要从是否有利于个人才能和作用的发挥、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单位即将安排的工作出发进行选择。
择业心态:
(1)不怕吃苦,必要时从基本做起。从基本做起虽然会吃苦花费时间,但是确实一种厚积薄发的策略,是做长远打算的。另外,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只是毕竟是有限的,步入社会后可能会遇到很多我们在校园遇到过的困难,本就实践知识少,还怕吃苦受累的话,人家又为了什么给你提供工作饭碗?从基本做起,逐渐学会本行业相关的东西,使自己变得有价值。
(2)思想上做好求职失败的准备,但要正确应对失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打败之后不敢勇敢站起来!每个人在成长工作当中都会不可避免的犯错误,而成功的人犯错,并且会因势利导、吸取经验,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这个方面来看,失败才是进步的关键。
(3)被用人单位录用后要全心全意地为其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诚信对个人来说也很重要,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跳槽”现象在当今社会很普遍,当然适当的话促进正常的人才流动,但是频繁的跳槽则对本人跟用人单位都不利。只有抱有端正的态度才能踏实地工作,厚积薄发,掌握真真正正的知识跟技能,同时给企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4)脚踏实地,不能眼高手低。作为一个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谦虚务实的人会赢得人们的喜爱,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与人相处中,都要表现出谦逊好学、务实行动的态度来,培养自己的执行力。
准备与技巧:
(一)求职材料准备
1.个人简历
其中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业情况,主要有毕业院校,专业,城市,获得的学位,在校的专业课程(可以把详细成绩单附带);个人经历,主要指学习和社会实践经历,要与自己所找的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荣誉和成就,可以证明自己素质和能力的各项荣誉证书等;求职愿望等内容。
2.求职信
其中包括开头:称呼和引言; 主体:个人概况,自己特点,职位要求等; 结尾:表达想得到机会,热情、诚恳、礼貌。
(二)就业信息的准备
1.就业市场,也就是供求信息
本专业的工作方向,适用的范围以及所对口的单位有哪些;同年毕业生应聘同专业的总的形势;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另外是企业的产业分析随着社会发展的可能调整和变化趋势。
2.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
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以及原则;了解相关法律,像《 劳动合同 法》,在有必要时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了解地方就业政策;像毕业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政策,志愿服务西部的政策等。
(三)面试准备
1.软件上,要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了解企业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缺陷;要诚实讲信用,并待人诚恳;有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并不只是纸上谈兵。
2.硬件上,要衣着得体,鞋子等干净整洁,女生化淡妆;精神饱满给人以信任感和活力的感染;带上包和 笔记本 跟笔等。
3.熟悉自己的行业、企业、部门和岗位。新人第一次 职场 体验会对职场产生一种固定印象,形成固定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到今后的职业心态和职业规划。对 企业 文化 的不了解,这不懂企业的生存法则,而它决定了你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公司、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日常工作、怎样与领导和同事们打交道。
结语:
求职计划书已经写好,虽然可能会不可不免的有某方面的疏漏却是给我了一个目标方向。当前我还有在校的一年时间,如果可以升到自己喜欢的学校的话又有两年的学习时间,我希望自己能真正利用好这短暂的时间,以求职计划书为方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进行弥补改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实践,因为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所以要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了解自己喜欢的行业跟职位,可以的话通过做相关的兼职培养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步 入职 场做最充分的准备。
求职计划书4
基本简历
姓名: 贾小姐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河北
身材: 158 cm?45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 岁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客户服务类:助理 主管、文教法律类、律师助理: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20__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20__ -01-01
所学专业: 法学
工作经历
★河北省保定市乔刘凡派出所实习
掌握了所里的基本业务办理,了解户籍科、审讯的基本工作,并协同工作人员办理业务。
★河北省保定交警队实习
积极了解配合各个岗位工作,熟练使用违章信息抓拍系统,违章信息打印系统,工作认真、高质高量得到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 广东省广州市耗材有限公司任客户服务部
认识私有中型企业在贸易中的营业模式,了解现代先进企业的经营制度与
管理模式,深化和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
★ 曾任家教两年。主要辅导小朋友语文、英语
语言水平
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
英语水平:能进行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文交流。
计算机水平
● 熟练word文档的操作与运用
● 熟练使用E_cel,能够较好的运用E_cel的各种功能
● 熟练使用PowerPoint等 其它 办公室运用软件
兴趣爱好
绘图、 彩绘 、旅游、爬山、瑜珈、听音乐
自我评价
做事认真细心、热情踏实;责任感强、自信强;乐观向上;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个人自传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深深热爱自己所学的法律专业。专科于河北大学的生活,我领会了一所大学的风采,在浓郁的学术、人文氛围中,法学以及法律人的魅力让我坚定了理想和回报祖国的信念。本科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在校期间我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上均获得了显著提高。
广泛的兴趣爱好使我更加感恩生活。即将毕业,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社会、在工作领域依然拥有出色的表现。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粤广州市 (邮编: 5100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求职计划书5
对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讲,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莫过于找工作了。目前 的就业形式如此严峻, 只有目标明确并为之做好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虽然说 “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不做计划的人就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与成功失之交臂。
一、职业定位
考虑到我大学里参加过院级社团、系部学生会,当了四年班长;寒暑假也做兼职,进过工厂 培养过不怕吃苦、有耐心、有毅力跟决心,还当过小公司的人事管理助理等,学到一些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另外,我的组织领导能力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所以,我相信在经过三年的努力之后,我可以成为一个富有经验 财务管理 人员。可以的话,我会进一步努力,考取注册会计师; 如果毕业后做公司职员的话,三年的努力之后我可以做到公司出色的中层职员, 拿到相应的工资和福利报酬同时会获得有价值的经验能力跟新视野、新思维。
二、择业原则
(1)要面对现实,客观地评价自己。就我自己来说,我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但我在大学期间做的是认真利用好时间学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导致我工作经验不足,所以我在寒暑假等时间做各种兼职挣了生活费和学费,同时学到不少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另外,我也有做事不够果断且过于自信等问题,不过我会努力克服。
(2)了解用人单位,做对单位有用的人。在大学时间也有很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跟其他能力为以后做准备。另外,求职时一定要对用人单位进行全面的了解,如果面试时问到这个问题需要能够很好的回答。
(3)择业时,要将个人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眼前跟长远、现在的发展和将来的发展一起考虑。尽量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和单位,但同时又要知道,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每个毕业生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而职业目标的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一次定终身。
(4)把握好主次,不可因一味求全、急功近利、好高鹜远而导致错失良机。 职业选择应处在动态过程中,在暂时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或岗位的情况下,可以暂时考虑一些条件相近的单位和职业,或索性选择到基层锻炼,通过牺牲眼前利益以便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而为将来的进一步调整和发展作好准备。工作地点、单位性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使用意图等,毕业生在选择时不可能达到样样遂心所愿,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在择业时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最看重的选择项, 同时要从是否有利于个人才能和作用的发挥、自己是否能够 胜任单位即将安排的工作出发进行选择。
三、择业心态
(1)不怕吃苦,必要时从基本做起。从基本做起虽然会吃苦花费时间,但是确实一种厚积薄发的策略,是做长远打算的。另外,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只是毕竟是有限的, 步入社会后可能会遇到很多我们在校园遇到过的困难,本就实践知识少,还怕吃苦受累的话,人家又为了什么给你提供工作饭碗?从基本做起,逐渐学会本行业相关的东西,使自己变得有价值。
(2)思想上做好求职失败的准备,但要正确应对失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打败之后不敢勇敢站起来! 每个人在成长工作当中都会不可避免的犯错误,而成功的人犯错,并且会因势利导、吸取经验,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这个方面来看,失败才是进步的关键。
(3)被用人单位录用后要全心全意地为其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诚信对个人来说也很重要,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跳槽”现象在当今社会很普遍,当然适当的话促进正常的人才流动,但是频繁的跳槽则对本人跟用人单位都不利。只有抱有端正的态度才能踏实地工作,厚积薄发,掌握真真正正的知识跟技能,同时给企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4)脚踏实地,不能眼高手低。作为一个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谦虚务实的人会赢得人们的喜爱,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与人相处中,都要表现出谦逊好学、务实行动的态度来,培养自己的执行力。
四、择业意向
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看,我的专业是会计,同时英语和计算机也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学科, 所以大体来看我的求职意向应该是围绕着会计有关的职业来考虑。具体来说,可以做出纳、会计、财务软件设计人员、 企业管理 和人事管理等。基于我本人的英语口语不错,同事也掌握了一些财务软件设计的理论, 所以我的求职意向有两个,第一:财务软件设计;第二:公司战略管理。
五、择业准备与技巧
(1)个人简历 其中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业情况,主要有毕业院校,专业,城市,获得的学位, 在校的专业课程(可以把详细成绩单附带);个人经历,主要指学习和社会实践 经历,要与自己所找的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荣誉和成就,可以证明自己素质和 能力的各项荣誉证书等;求职愿望等内容。
(2)求职信 其中包括开头:称呼和引言; 主体:个人概况,自己特点,职位要求等; 结尾: 表达想得到机会,热情、诚恳、礼貌。
(3)面试准备
① 软件上,要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了解企业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缺陷;要诚 实讲信用,并待人诚恳;有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并不只是纸上谈兵。
② 硬件上,要衣着得体,鞋子等干净整洁,女生化淡妆;精神饱满给人以信任感 和活力的感染;带上包和笔记本跟笔等。 ③ 熟悉自己的行业、企业、部门和岗位。新人第一次职场体验会对职场产生一种 固定印象,形成固定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到今后的职业心态和职业规划。对企业 文化的不了解,这不懂企业的生存法则,而它决定了你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公司、 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日常工作、怎样与领导和同事们打交道。
六、择业途径
(1)就业市场,也就是供求信息 本专业的工作方向, 适用的范围以及所对口的单位有哪些;同年毕业生应聘同专 业的总的形势; 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另外是企业的产业分析随着社会发展的可 能调整和变化趋势。
(2)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 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以及原则;了解相关法律,像《劳动合同法》,在有 必要时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了解地方就业政策;像毕业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政策,志愿服务西部的政策等。
2021年求职计划书范文大全5篇相关 文章 :
★ 2021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2000字5篇精选
★ 2021大学生就业计划书范文
★ 2021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范文5篇
★ 2021年招聘计划书写作格式及范文5篇
★ 2021大学生求职个人简历万能模板
★ 2021年优秀大学生求职个人简历模板五篇
★ 2021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5篇】
★ 2021个人职业生涯愿景规划范文模板
★ 2021最新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范文5篇
★ 2021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大全五篇
202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劳动者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进行的务工劳动。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202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疫情导致留学生回流,竞争也开始日益白热化发展...
数据显示,2020 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教2019年增长了 33.9%,今年春节后第二周,考研成绩公布导致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
202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形势如何?多达909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1、202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
202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
据统计,截止3月16日,24365校园招聘服务面向 2021 固高校毕业生已举办 25场专场招聘会。参与企业7.5万+,提供岗位256万+。2020年2月28日自24365校园招聘启动一周,便已推出200多万岗位。
新领域新业态从业人数增多: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体现了国家对于新就业形态发展的重视。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的教据显示,参与共享经济的.平台从业者人数,2015-2020年增加3400万人,年均增长率9%!
可以看到,新就业形态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不容忽视的就业群体,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潜力。
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01部分群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然而,在众多的职业中,却仍旧有部分群体"无业可就"。
今年岗位衰争激列,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一方面是去年待业的毕业生的累计,此外还有留学回国的学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02"高期望""慢就业"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一个金饭碗"。
简单说,不着急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工作期望值高。既然一时之间无合适工作,更多的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继续深造。
03"互联网 + 就业"模式尚需完善
"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了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
但当前"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应用还不够充分、就业指导服务范式还不够科学等现实之困。要让"互联网 + 就业"模式成为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现路径。
2、2021年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在对未来市场环境预测不利的前提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采用“断尾”的方式求生,即采用裁员的方式来消减成本压力,缩减校招名额!
近年来,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和压力日益增大,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则频频提供户口、优惠购房、补贴等政策,一些高校毕业生开始“转投”新一线城市。
虽然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工作,因为这里的经济相对发达,薪资高,生活条件优越。但是,目前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是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而且去了这些地区的毕业生流失情况也特别严重,形成了“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的恶性循环。
早也的孩子。。。。这东西依着教材画瓢,他说什么你就写什么。。。。实在不行编几个案例进去。。。。。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1.1 认识有误区(1)扩招惹的祸。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 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1.2 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1.3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2.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2.2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2.3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 ,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总结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总结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提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及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为此,找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原因,对于大学生自身、高校的建设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一个局部或者仅限于高等教育领域。随着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2007年毕业生人数为495万,待业人数为144万;2008年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待业人数为160万左右。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而2009年毕业生人数达610万,加之历年累积,2009年加入就业大军的高校毕业生将会超过700万人。由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大学生人力资源的赋闲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积聚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极为不利。大学生就业难,而且一年比一年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各类学者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能力有限等。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的。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仅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不可否认,高校扩招与就业难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绝不能因此把高校扩招错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今天毕业的大学生当年不去上大学,是不是就不存在就业的问题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校作为生产大学生的“工厂”,从根本上说,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学生在大学就读,是在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而不是在制造就业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5%左右。这些统计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是社会发展的合理需要,并不是造成就业难的直接原因。这样,在看似“过剩”的假象下,大学生为何就业难?社会和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牵涉到社会、高校和学生三个方面。(一)客观原因1、国际分工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由于我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使得我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在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又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加。虚拟经济的危机逐步涌向实体经济,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遇到了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利润减少、亏损增加等困难,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不景气行业名单”、“中小企业倒闭潮”、“裁员企业名单”等问题相继出现在我们眼前。用人单位数、提供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等都有明显下降,让近几年本就趋紧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据上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仅有45.12%的外企计划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且招聘人数有限。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同。无疑,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就业,而西部或农村地区几乎无人问津。这导致了在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所谓的就业难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想就业的地方不能就业,能就业的地方又不想就业,从而造成了人才闲置与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3、高校扩招的影响。面对连续几年大学生就业难,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扩招对就业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5年为380万,4年内增加了265万。而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559万,2009年该数字为610万,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浙江省来看,2009年有高校毕业生23.26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再来看全国大学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2008年则高达150万,新老毕业生叠加对2009年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二)主观原因1、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才结构也要随之调整。很多专业课程设置长期不变,与现实需要结合比较差。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2、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3、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在这样一种追求完善与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驱使下,对就业风险缺乏必要的准备。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一)延长产业链,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外包,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岗位17个;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岗位85个。但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仅占全国就业人数的27.7%。实践表明,第三产业越发达,就业岗位就越多;反之,就业岗位就少,就没有发达的经济。我国的第三产业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增加就业岗位,使就业人员的就业权得以平等实现,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2010年国内人才市场将进一步升温,我国目前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加大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拉动内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可以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市场1、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社会在迅速地变化和发展,对专业人数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样高校应该时刻把握就业市场的脉搏,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就业者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2、强化就业指导,充实就业信息。高校应根据就业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正规的就业指导。比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强化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并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要求,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等等。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在择业时能一步到位,避免四处碰壁。(三)密切高校与企业联系,减少中间环节,开发岗位资源,优化供求通道。高校要主动敞开校门,走向社会、深入企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人才关系。企事业则应积极与高校密切合作,开辟企业在高校中的生存发展空间,从产品设计规划到培养使用实现高校与企事业的紧密结合,强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四)学生既要理论水平高又要实践能力强。以上讨论了提升就业率的基本条件,实际上都是外因性基本条件。这些外因条件还等待和依靠内因条件才能起作用。这个内因条件就是学生自身。现在普通高校的学生学风问题不容忽视,不少学生畏难、浮躁、厌学、逃课、甚至贪图享受,其结果是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不能达标。所以,一定要教育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克服一切困难,既要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又要参与实践,学以致用。(五)进一步扩大和实现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的发展,需要择业人员的思路更加灵活,尤其是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要及时转变。灵活就业方式,既有利于企业优化人才结构、规避用人风险,也有利于择业人员积累实践经验、增加职业技能和知识才干,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与发展。同时,要完善灵活就业的配套措施,特别是要完善劳动就业的保障法律制度,加强就业指导,促进灵活就业发展,使灵活就业更加灵活,以此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权。在目前就业大学生中,多数人认为只有到机关或国有企业才算正式就业,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合同才属于真正就业,要求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岗位和一份固定的收入。大学生对就业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薪酬、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的期望。在现实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对就业概念的理解应当更加宽容,只要有就业岗位和劳动收入就可以选择就业。为了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劳动就业,应结合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和实现灵活就业。一是选择到基层去就业。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里的社区实现就业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这里蕴藏着非常多的就业机会;二是选择到西部去就业。我国目前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到西部去就业,可以顺利实现就业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到非公有制企业去就业。非公有制企业雇佣的应届大学生人数多,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实现就业会比较顺利;四是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达到实现就业的目标。创业既可以实现自己就业,还可以带动其他人实现就业,我国对此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大学毕业生也要学会抓住机遇,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参考文献:〔1〕惠丽雅.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经济师,2009.8.〔2〕王江.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J].北方经济,2009.7.〔3〕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社会纵横,2009.5.〔4〕胡桂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4.〔5〕刘艳华.跨过“就业难”这道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3.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不再是稀少的资源,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问题不断凸显。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的策略,旨在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 键词: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大学生就业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面对激烈竞争,高校一定要站在满足人才市场需要的角度,加强教育和教学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变革,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下面将进一步阐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适应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为核心的理念
当前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性,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一定要完全改变大学生过于依靠教师的固定思维,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教学作为核心,实际上就是把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最基础的工作。首先要调整高校评价机制,由重视科学研究变成重视教学。其次,改变教师的考核制度,主要考察教学工作量及水平,使之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发挥核心功能。再次,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提升教学经费在实际教学活动研究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后,行政后勤部门必须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配合、辅助工作。
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教育通常都有着和市场需求不符的情况,存在基础教育不强,专业教育面不广,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该不断拓宽专业路径,始终坚持厚基础、宽路径、强能力这一根本原则。不断强化专业学科和对应的职业及岗位的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本着先进性和多样化的原则,设置课程时要充分思考其先进性,要让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喜好与长处选择相应的课程。改变教学及考核的方式,彻底改变之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取教师和学生沟通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考核方式也要由之前单纯的笔试,变成笔试和面试以及动手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技能锻炼,鼓励并且支持学生考取多种资格认证。将产学研三者结合起来,尽量让更多用人单位以及科研部门参与课程设置,使用人企业的要求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就业能力较强的人才。
三、强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根本上强化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创新以及耐压能力。另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相当程度上认识真实社会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缩短毕业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
四、组织专业及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校当前的就业指导团队大部分由政工工作者和招生工作者构成,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于大学生的指导针对性不强。这方面应该参考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还应聘请就业市场以及中介部门的相关人士,因为他们具备十分丰富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且深知企业用人的准则、招聘程序以及具体的需要,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要达到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目标,就要聘用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员与学生进行正面沟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点,不断丰富自身的就业知识和经验与能力,为毕业求职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要构建一套可以体现学生建议的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当作检查教师工作的主要根据,让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想法及需要。教师要端正教学的态度,调整过于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情况。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应该改变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应用能力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凸显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探索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师职考核标准中,要让教学成效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采取淘汰制度,确保教学成果的持续改善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要进行变革,希望通过以上的阐述,能够给高校从教育教学管理角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王永军.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与就业服务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陈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中国一个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挥之不去的困扰。综合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就业难的原因、解决措施大多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就业难;原因;措施
高校毕业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力军,但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自身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年年增加、工作岗位数量有限等因素的作用下,众多刚刚毕业寻求工作机会的大学生倍感困惑。当前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排斥就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约束就业的格局,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随着1998年大学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大学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学者顾艳霞认为,这种快速教育扩张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者赵天武认为,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剧,供需矛盾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总体上存在着不平衡,社会需求有限、大学生择业要求高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逐渐成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个人层面郭庆玲认为,部分大学生个人择业期望值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慢慢改变。学者罗兴社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太陈旧,“精英”人才意识浓厚。学者张朋钊同样认为,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与时俱进。这往往导致他们眼光只盯住工作稳定、待遇好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国有大企业等单位,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学者王树岩认为,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没有发散性思维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观念,他们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
2、国家层面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就业难”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原因。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使社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无疑会使原本依靠于中低端产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模式与经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不匹配,用工市场供需不平衡。换言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难的一大原因。甘长来认为,国家支持性就业政策不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措施,但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政府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矛盾现象的出现。国家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与有效的信息支持,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不健全,导致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政府这方面工作的滞后,致使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服务。
3、社会层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个人和国家因素以外,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葛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差距。部分高校盲目扩招,重理论轻实践,概念化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培养能力的环节,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学科和专业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人才培养现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学生得不到学校全面有效的帮助。覃伟丽认为,各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传统社会心理的影响,高学历成为众多招聘单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众多的招聘现场,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招聘条件中都表示对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优先考虑。唯经验论与唯学历论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扩大,对人才的选拔与聘用更加苛刻,门槛的设置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得其门而不入的重大阻碍。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路径分析
1、个人层面学者丁永刚认为,大学生应摒弃非科学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观。学者任林认为,大学生必须转变“天之骄子”的观念、不盲目追求学历,转变唯“大城市”论,合理选择职业岗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生应将自己从“精英身份”端正到“普通员工身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大学生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去基层,向西部或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等基层地方去寻找工作岗位。提高就业能力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破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关键。王亚娟学者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包容、感恩、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五个心理资本维度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学者赵明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使大学生自身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要将所写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国家层面学者余东华认为为了解决就业这个民生大事,国家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的现实背景下,国家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提升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国家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缩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产业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说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薛晓峰认为国家应该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从宏观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政府要在宏观调控、深化教育体制、完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要做积极的工作。政府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协调工作,对大学生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就业机制,给大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毫无疑问这是最稳妥的策略。
3、社会层面学者武佳文认为,高校要从入学时就引导、灌输学生的就业春岁月知识,从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两方面引导学生就业。在专业方面,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适时增设新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高校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渠道,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黄卫华认为,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冗员,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要求。现在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要想使得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突破创新,就需要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建立人才储备制度,调整人才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新的生机。企业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从培养人才入手,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简评
总体上来讲,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也在加深。
1、研究成就
(1)学者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客观性。
(2)学者在研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对照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性,研究者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2、研究不足
(1)跨学科研究成果少,大多都从教育学来研究,很少从政治、社会、心理等其他学科进行研究,而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2)研究大多重复,对于问题、原因、对策都有太多相似性,应该拓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原来研究上深入研究。
(3)学者在研究时会与国外情况进行比较,但只是研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到他们对于问题采取的措施,研究成果有待加强。
(4)学者研究将普遍现象作为重点,对于特殊情况没有研究,研究缺失特殊性。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需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大学生、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才能走好就业之路。
【摘要】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社会资源、就业生活成本、自身能力四个维度分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自主创业
1999年教育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0年的95万扩展到2015年的728万,仍有不断扩张趋势。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部分资源型、装备制造型和压缩产能任务较重地区失业率较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问题。据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20%左右,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贫困大学生更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1、主流劳动力市场的排斥
贫困大学生出生于劣势阶层家庭,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从小接触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脉稀缺。这部分大学生就业更多的会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总体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高。2013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9月底,来自城市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是87.7%,来自农村家庭的本科生就业率则只有69.5%。从就业质量看,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制部门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1]河北省高校大部分为省属院校,招生结构较为单一,毕业生大部分为省内生源,毕业求职集中在北京、天津、石家庄,这些地区不缺优秀人才,竞争大,贫困大学生跻身其中,受阻很大,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主流劳动力市场更青睐于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贫困大学生常常被排斥在外。
2、就业资源不完全
我国大学生就业体系还不太完善,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偏高。贫困大学生社交网络较为局限,人脉资源不足,求职更多依赖于自身搜寻,不容易获取全面的招聘信息,更接触不到优质招聘资源,求职处于劣势。北京、天津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对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北省高素质人才产生了强烈的“虹吸效应”,致使能在河北省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十分有限。人才流失、国家重点建设领域不足,河北省就业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巨大困境。河北省产能结构偏于重工业,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过程中大量工作岗位减少,毕业生供应量远高于岗位需要职工数量,就业陷入困境。[2]
3、自身能力较弱
从自身来看,贫困大学生接触优质教育资源较少,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贫困大学生一般把学习成绩看作学习的第一要义,忽视了其他方面发展,缺少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不足,领导指挥能力较差。贫困大学生社交范围面偏窄,交际能力较弱,贫困大学生在大学往往收获的只是一只文凭,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在以后的社交中也常常处于劣势,升职空间不大。[3]从外部因素来看,河北省高等院校数量多,但是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仅拥有1所“211”院校,占省内高校的0.99%。科研创新水平低,河北省得到教育部认证的科技园只有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占河北高校总数的2.6%。河北省只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上远低全国平均水平。[4]
二、破解贫困大学生困境的几点对策
1、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调节机制,严格监管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监察机制。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用工规范化。鼓励开展公平竞争,为贫困大学生就业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重点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近期政府公布了一些一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对于学生找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要加强网站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人才招聘,严格控制企业来源,为学生提供健康便利的择业环境。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就业岗位。
为在校贫困大学生多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要做好毕业未就业学生的实名制工作,并通过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见习、岗位推荐、就业帮扶等“一对一”就业服务措施,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和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河北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已经在石家庄举办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工作培训班。
2、提供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在学生找工作前要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引导,让贫困大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开设各项职业规划课程,把就业指导落实在实处。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开放,把中心放到学生就业质量,而不是就业数量上来。转变贫困大学生畸形就业理念,进行职业平等教育,鼓励贫困大学生回乡发展,带动地级及以下地区发展。
贫困大学生提供到大型企业参观的机会,开阔贫困大学生视野,激发贫困大学生创业灵感,向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大学生引荐企业家,指导学生创业。河北省就业服务局为了加强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114求职平台举办“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有奖知识竞赛”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河北省出台政策规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个人贷款给予全额贴息。
3、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综合素质问题在择业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贫困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社团资源和一些比赛,不断提高自己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考取本专业相关资格证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校期间多关注各大企业实习招聘,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准备。各高校要积极引入行业专才来作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河北省各高校要抓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积极引进北京天津等地的优秀专家学者来开办讲座或授课,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项目资本对接,开办高校人才交流互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科研素养。学校要注重专业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场素养,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作铺垫。
面临当前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应该怎样增强就业能力做好求职准备论文的范文如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准备;职业生涯规划
正文:如何在如此庞大的求职大军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对刚从学校踏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第一步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大学生择业竞争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即学校的积极引导和大学生自身的准备。
一、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成为其重要职责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1、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大学生走向择业成功的第一步。
高校应从大一新生就开设这门课,引导学生尽早学习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做,首先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通过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大学期间针对性的锻炼,弥补自身不足之处,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其次可以尽早认识职业、了解职业,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自身素养,这对将来自身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第三了解就业市场,了解当前的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了解自身将来想从事职业的就业环境,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高校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作出计划并根据发展态势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
2、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引导作用: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专门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的部门,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就业指导中心一方面应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积极开展就业教育、就业推荐和就业咨询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应多方面收集、整理和发布招聘单位的信息,举办校内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最后还要积极与招聘单位联系,努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3、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既能解决自身就业难的问题,还能拓展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也满足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也要求学校一方面积极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和吸引大学生自主创业;
另外设立创业教育基地,为学生创业做坚强的后盾;第三聘用专业的创业导师或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人士讲授课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知识及实践经验;第四保证资金的充足和到位,为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自身的准备:
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自身是否做好准备是择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大学生应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就业准备。
1、知识上的准备:
大学生要学好学业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笔者认为,作为大学生应学好和涉猎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首先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未来工作的根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必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能使大学生更加理性和睿智。第三是计算机、网络及外语知识。当今是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这些已成为必备的职业基础要求。第四是法律法规常识。了解它能更好的保护自身权益。第五是人际交往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更快适应职场,在工作中也能提高成功率。
2、能力上的准备:
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不等同于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知识也不能简单和能力划等号。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校内外的实践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在择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还应多组织或参加班集体活动、学校社团活动及暑期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四是承受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学习和求职择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阻力和困难,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承受困难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这对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更加有用。当然,同时也要加强其它方面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被动性的能力。
3、思想上的准备:
毕业生在求职中有一些常见的思想矛盾,比如不能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容易在求职中得意忘形或患得患失;理想过于丰满,毫无思想和能力准备就盲目创业或在择业中把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作为首要要求;盲目从众,跟风去考研、出国或不考虑自身情况,找和朋友、同学一样的工作;
面对竞争,缺乏勇气和能力应对等等。所以,作为毕业生来说,良好的求职心态非常重要,大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一是要正确的自我认知,找准职业目标,合理定位;二是做好竞争的准备,调整好面对竞争成功和失败的心态;
要时刻做好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差异的思想准备;四是要做好面向基层工作的准备;五是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
4、材料的准备:
求职择业中,也要重视材料的准备,做到万事俱备。一是推荐材料的准备。包括个人自荐信;学校推荐表;专家举荐书等。二是物资的准备。包括服装;交通费用、通讯设备;用人单位的资料等。三是问题材料。包括面试中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及自我发展的认识等。
大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择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能否走好第一步对以后的人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做好就业准备就要求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通过多方途径积极引导,达到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的目标。
对大学生而言,正确认识自我,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大学期间,根据规划贮备知识、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扩展资料:
写求职准备论文的相关说明:
求职准备择业是人生必经的门槛,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择业竞争力,找到理想工作,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现实问题。
写求职准备论文需要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高校应从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而大学生本身也要从知识、思想、能力、材料等方面做好准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大学生就业愈来愈受到市场的制约和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迫切需要转变 ,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就业指导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篇一 摘要:对于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 措施 ,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如何在高校中更好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就业压力,职业指导 一、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名词,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别。所谓职业指导,笔者认为是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帮助学生结合自己身心特点与所学专业选择升学或就业途径;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 教育 过程。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院校开始将工作重心逐渐向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转变,力求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而不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简历制作、 面试 技巧等方面的辅导。《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就业压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2.高校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1)部分专业的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存在错位。调查发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后,用人单位对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学校的培养却跟不上需求步伐,形成了热门专业供不应求的状况。 (2)人才结构严重失衡,供求矛盾加大,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 毕业 后又因为本专业的需求量饱和而找不到工作。 (3)课程设置老化,不适合社会的需要。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中有 7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在求职中专业对口的机会很少,及时可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所学的知识也无法转化成实际应用;同时,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而且知识陈旧,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3、职业指导人员专职化专业化不足。如今职业指导的概念己经开始被人们广泛认可,但是高校中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却很少,大多数是由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兼任,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 经验 ,并且人员流动性大,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在十年以上的人员极少。职业指导是一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如果高校职业指导的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为主要成员的,很可能使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有质的提高。 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想法 1.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体系 (1)建立高校职业指导领导体系。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态度,这不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而且从思想上、机制上解决了执行力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组建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分管校领导和各学院党总支书记组成。落实一把手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从学校领导直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对于就业工作的充分重视就业压力,加强了就业工作的执行力。职业指导工作应充分借鉴现有的科学经验,组建高层次的领导体系,促进职业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职业指导机构要把管理、指导、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之中,寓服务和指导于管理之中。 (2)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中应该分级开展:一级应为由校领导班子组成的领导小组;二级为学校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三级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四级为职业指导教师,五级为学生代表。以上工作体系体现了学校领导的重要作用,能保证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贯穿大学生阶段的全过程;保证参加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保证校、院两级机构的协调和互补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 2.加快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发展。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避免以往就业指导的传统模式,只注重对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应将重心前移,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 职业规划 等方面的教育。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与学的全过程,并对毕业生做好跟踪服务。 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上升的过程,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职业指导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该分阶段进行: (1)入学教育。高考后,在选择高校时,许多高中毕业生往往只考虑报考什么样的学校成功率高,容易被录取,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 爱好 ,这就造成许多大学生入学后,产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劲。而且大学的学习氛围与高中有了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由于自由度较高,一下子松懈了下来,没有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入学职业指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入学职业指导教育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就业压力,奖、助、贷学金政策;介绍学院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介绍各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情况;介绍本院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入学职业指导可通过集中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师专题介绍、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让学生明白择校、明白选择专业,鼓励他们学一行、爱一行,激发学习专业兴趣和积极性。 (2)专业技能教育。专业知识的培养不论何时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学校力求通过强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加大各种实训、实习力度,将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零距离接轨。 学校应坚持引导学生以学业为重的理念,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与第一课堂的结合,可以开展如各类数学建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专业技术性强的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拿到毕业证的同时,据专业不同,积极考取各种技能证,如物流证、秘书证、项目管理师证、电子商务证等。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指导篇二 摘要:就业 问题 是当今 社会 讨论的一个 热点 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 教育 的可持续 发展 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 工作。全文 分析 了 影响 目前 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 整体素质 就业指导 教学改革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 经济 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 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 计划 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 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 中国 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2.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 企业 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 网络 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2.3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2.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 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 农村 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3.1 内容 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 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 面试技巧, 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 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 教育 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3.2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 目前 我国大学的 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3.3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 网络 。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 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 影响 。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 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4.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 社会 的 发展 、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 学习 新技术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 经济 的 时代 ,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 应用 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4.3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4.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 渠道 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 企业 ,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 实习工作。 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 文献 [1] 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 问题 的调查与 分析 . 中国 轻工教育.2006(3) [2] 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 (7) [3] 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4] 梁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2(2)
三、应对措施――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体系 面对新常态的就业形式和目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现状,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力度,构建起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和职业规划工作能切实发挥作用。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就业力 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地安排不同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3]。第一步,开展新生始业教育,让新生刚进校就已开始有针对性地认识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大一年级开展职业认知和自我探索等初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进校就开始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以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第二步,对大二、三学生着重开展就业能力和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重点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学术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以及对将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的能力;第三步,对毕业班学生着重开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等,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2.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职业规划指导团队 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就业指导团队[4]。 第一、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应当构建学院与分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在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分院成 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生代表和相关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分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统筹、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学院分院班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培养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遵循专职和兼职相辅的思路。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训。高校应加大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再者,培育兼职指导教师力量,组织学院教师参加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邀请专家、公司人事经理等组建和扩充学院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3.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大学生职业咨询室,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询。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 [2]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3]汪风涛.严志谷.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长效机制的探索[J].理论观察,2007,(6). [4]杨良奇,刘明辉.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论文(三)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后备力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 热点 。高校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体制的转轨与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进入21世纪,伴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持续上升,大学生就业率大幅度滑落,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形势非常严峻,就业压力突出、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向“大众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生人数激增,新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理所当然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对高校而言,建立一整套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针对各院系就业工作的考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日益重视,为更多的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顺利就业和成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大胆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 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探索出一些适宜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观念与方法,[3]如:提出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全员全程指导、建立发展性生涯辅导模式、建立就业指导课程等,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临时性 目前对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高校为数很多,但绝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仅仅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年,甚至是“双选会”期间进行,指导内容比较狭隘,功利色彩相对较重,却忽视了思维和理念的养成,就像是“季节性蔬菜”,应季时铺天盖地,反季时却难觅踪迹。在具体做法上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 报告 会“集中灌输”就业指导思想,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二)就业指导观念陈旧 很多学校对于就业的认识仍停留在就业率的层面,并未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大多数学校还在认为,毕业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却很少关注。这大大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造成许多大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长”。[2]帮助学生就业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缺乏职业生涯教育这个前提,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容易在就业过程出现种种问题,很难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即使就业,今后仍将面临下岗和再就业的问题。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上。 (三)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系统化、经常化,内容上基本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执行、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有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还没有多少机构像国外高校那样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因此其指导服务作用尚不十分突出。[4] 我们目前的就业指导只针对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其实,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我国缺乏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尤其是缺乏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对毕业生的职业去向跟踪,缺乏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过程的研究等。 (四)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不足 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己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了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因为就业指导人员多半是从“管”就业工作岗位上转来的,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丰富的就业指导的知识和经验,不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能力来指导怎么“找”合适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起到了一种教育、管理和中间桥梁的作用。[5]这就使得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欠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仍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因而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投入不足,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少,软硬件建设不完善,很难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这是目前我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势必会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重点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力资源,这一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合理配置,是否能够实现大学生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 文化 、科技、政治等各方面事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6]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除了帮助大学生选择一种职业,谋求一份工作,还要以大学生的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以事业为目标,统筹兼顾、协调一致,使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使大学生的个人劳动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一)根据学生需要制定完备的就业指导方案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并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大学生培养的要组成部分,保障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应该制定完备的就业指导方案。就业指导方案中应明确学校及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责、学校对各年级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具体方式、师资队伍配置以及就业指导课程的具体安排等。高校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落实,因此,学校应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和 总结 。 (二)加强职业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因此,采取措施提升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是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件。目前,多数省、市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都通过聘请知名就业指导专家组织培训对本省、市的高校教师进行就业指导培训,[6]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也能增进各校就业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提供互 相学 习良好机会。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参与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活动,根据工作安排,对本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轮训,使他们能熟知就业指导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职业咨询理论与实践、职业咨询的法律法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创业指导等,同时让他们了解就业指导基本技巧和毕业生信息网使用等。[2]培训之后,高校要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综合考核,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作为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和大学生日常就业指导咨询。 (三)做好就业指导的校内外宣传,使就业指导的观念深入人心 就业指导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优质的就业指导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树立专业理想,搞好专业学习,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就业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他们顺利就业。[7]因此,高校和大学生都要对就业导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艰巨任务,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个人要自觉学习就业知识,配合学校举办的各项就指导活动,从而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 (四)增强与社会的联系,开辟新的就业 渠道 就业信息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有效的就业信息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本身也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8]因此,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经常与用人单位联系与沟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高校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请己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与同学们交流与沟通,介绍工作经验和教训,让在校大学生间接了解社会。同时,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向他们介绍 创业政策 、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技能、做好创业心理指导,同时,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社团,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理想、创业成功。 四、总结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后备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和期望,关系到人才资源在社会环境中的发挥和运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函需论证和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8]保稳定,就要保就业。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作为培养大学毕业生的教育机构,各高校也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要继续重视并切实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的就业关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因此,高校要上下齐抓共管,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发动多方面的力量,来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永利.构建立体化平台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01): 16-17. [2]傅苑,万清祥.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就业指导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咨询,2007(1): 93-94. [3]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34-135. [4]齐再前,郑秀英,白守礼.关于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3):21-22. [5]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 考研 与就业[J].科技信息,2005,35: 910-911. [6]吴学兵,吴海云.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6(3): 76-80. [7]易玉梅.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商院系学报,2006(2):119-122. [8]张树彬,项慧新,王艳春.高校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内容体系及其实施[J].唐山学院学报,2006(2):78-7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大学生就业愈来愈受到市场的制约和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迫切需要转变 ,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就业指导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篇一 摘要:对于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 措施 ,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如何在高校中更好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就业压力,职业指导 一、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名词,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别。所谓职业指导,笔者认为是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帮助学生结合自己身心特点与所学专业选择升学或就业途径;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 教育 过程。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院校开始将工作重心逐渐向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转变,力求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而不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简历制作、 面试 技巧等方面的辅导。《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就业压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2.高校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1)部分专业的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存在错位。调查发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后,用人单位对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学校的培养却跟不上需求步伐,形成了热门专业供不应求的状况。 (2)人才结构严重失衡,供求矛盾加大,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 毕业 后又因为本专业的需求量饱和而找不到工作。 (3)课程设置老化,不适合社会的需要。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中有 7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在求职中专业对口的机会很少,及时可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所学的知识也无法转化成实际应用;同时,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而且知识陈旧,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3、职业指导人员专职化专业化不足。如今职业指导的概念己经开始被人们广泛认可,但是高校中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却很少,大多数是由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兼任,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 经验 ,并且人员流动性大,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在十年以上的人员极少。职业指导是一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如果高校职业指导的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为主要成员的,很可能使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有质的提高。 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想法 1.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体系 (1)建立高校职业指导领导体系。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态度,这不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而且从思想上、机制上解决了执行力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组建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分管校领导和各学院党总支书记组成。落实一把手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从学校领导直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对于就业工作的充分重视就业压力,加强了就业工作的执行力。职业指导工作应充分借鉴现有的科学经验,组建高层次的领导体系,促进职业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职业指导机构要把管理、指导、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之中,寓服务和指导于管理之中。 (2)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中应该分级开展:一级应为由校领导班子组成的领导小组;二级为学校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三级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四级为职业指导教师,五级为学生代表。以上工作体系体现了学校领导的重要作用,能保证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贯穿大学生阶段的全过程;保证参加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保证校、院两级机构的协调和互补性;有利于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 2.加快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发展。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避免以往就业指导的传统模式,只注重对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应将重心前移,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 职业规划 等方面的教育。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与学的全过程,并对毕业生做好跟踪服务。 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上升的过程,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职业指导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该分阶段进行: (1)入学教育。高考后,在选择高校时,许多高中毕业生往往只考虑报考什么样的学校成功率高,容易被录取,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 爱好 ,这就造成许多大学生入学后,产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劲。而且大学的学习氛围与高中有了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由于自由度较高,一下子松懈了下来,没有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入学职业指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入学职业指导教育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就业压力,奖、助、贷学金政策;介绍学院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介绍各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情况;介绍本院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入学职业指导可通过集中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师专题介绍、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让学生明白择校、明白选择专业,鼓励他们学一行、爱一行,激发学习专业兴趣和积极性。 (2)专业技能教育。专业知识的培养不论何时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学校力求通过强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加大各种实训、实习力度,将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零距离接轨。 学校应坚持引导学生以学业为重的理念,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与第一课堂的结合,可以开展如各类数学建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专业技术性强的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拿到毕业证的同时,据专业不同,积极考取各种技能证,如物流证、秘书证、项目管理师证、电子商务证等。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指导篇二 摘要:就业 问题 是当今 社会 讨论的一个 热点 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 教育 的可持续 发展 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 工作。全文 分析 了 影响 目前 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 整体素质 就业指导 教学改革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 经济 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 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 计划 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 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 中国 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2.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 企业 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 网络 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2.3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2.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 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 农村 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3.1 内容 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 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 面试技巧, 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 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 教育 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3.2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 目前 我国大学的 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3.3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 网络 。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 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 影响 。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 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4.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 社会 的 发展 、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 学习 新技术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 经济 的 时代 ,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 应用 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4.3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4.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 渠道 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 企业 ,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 实习工作。 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 文献 [1] 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 问题 的调查与 分析 . 中国 轻工教育.2006(3) [2] 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 (7) [3] 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4] 梁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2(2)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1.1 认识有误区(1)扩招惹的祸。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 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1.2 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1.3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2.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2.2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2.3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 ,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